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5 毫秒
1.
通过设计立体模型架 ,实现了在不同倾角条件 ( 0°~ 75°)和不同开采体系 (真、仰、俯伪斜 )下 ,大倾角煤层矿压显现的模拟研究 ,得到不同结构条件顶板在煤层开采时活动、破断和稳定规律及其力学行为特征 ,并对大倾角煤层开采方法及支护方式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我国大倾角煤层采煤方法的发展历程和大倾角煤层机械化开采现状的分析,认为大倾角机械化开采工作面可以实现安全、高产、高效。结合某矿实际开采条件,分析大倾角煤层机械化开采的可行性,通过对实际的效果进行分析,为大倾角煤层的优化开采提供更多依据。  相似文献   

3.
魏磊  高光发 《采矿技术》2009,9(2):10-11
大倾角煤层开采的相关理论与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岩层控制及不同条件下所采用的各具特色的开采方法与设备等领域,随着煤矿开采综合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促使必须发展大倾角煤层的机械化开采技术,而且只有发展机械化才是其安全、高效开采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4.
我国大倾角、大采长煤层开采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倾角、大采长煤层开采是当前我国部分矿区(特别是西部矿区)中大量实践且有着广泛应用前景的一种煤层开采技术。结合我国大倾角、大采长煤层开采发展现状,对大倾角、大采长煤层开采进行了研究,从机械化开采方法与变革、非机械化开采方法与变革、与大倾角煤层开采相关的其他研究等方面探讨了大倾角、大采长煤层开采发展前缘,介绍了大倾角、大采长煤层开采在我国的应用概况,最后指出解决大倾角煤层机械化开采技术难题应从系统研究大倾角煤层开采的矿山压力规律人手,研究大倾角煤层开采"R—S—F"系统稳定性是今后的研究重点,并提出了合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煤矿开采强度的不断加大,特别是前些年不加节制的"掠夺式"开采,使赋存条件良好的煤层储量越来越少,赋存条件较为复杂煤层的开采越来越多,大倾角煤层开采的问题日益突出。大倾角煤层倾角大,侧向力大,工作面支架、输送机和采煤机的稳定性差,易于倾倒下滑。为此,提出工作面"三机"防滑措施,经过在盐井一矿首采工作面现场试验,获得了较好的防滑效果,适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正>大倾角(急倾斜)煤层的储量大约占全国煤炭总储量的15%~20%,分布广泛,在全国多数矿区都存在相当地质储量。在某些特定矿区或矿井,大倾角煤层甚至是主采煤层。大倾角煤层自然赋存条件复杂多变,开采困难,采煤机械化发展缓慢,工人劳动强度大,开采成本高。目前,大倾角煤层开采水平远低于缓倾斜煤层,存在较多技术难题,因而研究高可靠综合机械化开采技术,十分迫切[1]。其开采过程  相似文献   

7.
大倾角煤层变角度综放工作面开采覆岩运移规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倾角煤层变角度综放工作面受倾角变化的影响,覆岩运移、矿压显现规律更为复杂。针对枣泉煤矿大倾角煤层120210变角度工作面综放开采条件,采用物理相似模拟实验和现场监测方法,对比研究了大倾角煤层变角度工作面和单一角度工作面综放开采覆岩运移规律。研究表明:120210工作面受不同倾角的影响,覆岩运移规律较单一角度工作面差异大,上部区域倾角26°,覆岩运移特征表现出倾斜煤层开采的特征,基本顶以"悬臂梁"结构形式发生破断运动,顶板平均压力23.7 MPa,分布均匀;下部区域倾角44°,覆岩运移特征表现为大倾角煤层开采特征,顶板垮落的矸石沿倾斜滑移充填采空区,顶板平均压力29.5 MPa,分布不均、变化范围大;中部区域过渡段覆岩运移既有倾斜煤层又有大倾角煤层开采特征,顶板平均压力27.15 MPa,分布较均匀,是两者转换的关键区域。根据工作面不同倾角区域覆岩运移、矿压显现特征提出大倾角煤层变角度综放工作面开采围岩控制原则,并依据此原则提出工作面分区域顶煤放出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8.
提高大倾角煤层综采工作面单产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各种采煤方法中,综采具有既安全又高效的优点,但在开采大倾角煤层时采用综采技术的难度大,在开采复杂地质条件下大倾角煤层时采用综采技术的难度更大。四川省广能集团绿水洞煤矿针对开采复杂地质条件下大倾角煤层时采用综采技术的问题进行研究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了采煤工作面的产量,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大倾角煤层安全高效开采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综述国内外大倾角煤层开采现状的基础上,认为综合机械化开采是大倾角煤层安全高效开采的惟一出路,并指出了实现大倾角煤层长壁综采需解决的理论与技术难题。给出了大倾角煤层的概念和工程解释。重点论述了大倾角煤层开采基础理论、关键技术、成套装备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及进展,系统介绍了我国大倾角中厚煤层综采、厚煤层大采高开采、特厚煤层综放开采、煤层群综采及回采巷道支护等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10.
大倾角综放工作面支架与围岩相互作用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倾角煤层综放开采工作面的复杂地质条件,分析了大倾角条件下综采工作面支架与围岩相互作用关系,阐述了围岩特性对液压支架的性能影响,对大倾角煤层开采过程中,支架的受力及稳定性情况进行了研究,为大倾角煤层综放工作面液压支架的设计提供了较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针对大倾角厚煤层不同煤层倾角条件下采场不同区域的围岩应力变化特征及支承压力变化规律,以庞庞塔煤矿5-103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通过采用数值计算软件FLAC3D建立煤层在不同倾角下的模型,分析了在不同倾角下采场围岩的应力状态,讨论了不同煤层倾角条件下采场不同区域的围岩应力变化特征及支承压力的变化规律,并进行了现场测试验证,为解决大倾角厚煤层综放开采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基于对国内外大倾角煤层开采发展历史与现状的分析 ,提出了大倾角煤层开采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 ,结合我国大倾角煤层综合机械化开采实践 ,探讨了大倾角煤层机械化开采的途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13.
针对大倾角俯伪斜工作面矿压分布特点,结合潘北矿大倾角近距离煤层群开采地质与工程条件,开展了大倾角煤层采空区下俯伪斜工作面不同开采阶段支承压力演化特征研究。根据现场观测数据以及数值模拟分析,构建了不同回采阶段大倾角煤层俯伪斜开采煤壁前方支承压力分布以及数值计算模型,计算了煤壁前方支承压力作用范围,揭示了大倾角煤层采空区下俯伪斜工作面支承压力“鞍型”分布特征。通过理论分析及现场实测分析了工作面周期来压步距及顶板来压强度,提出了工作面矿压控制对策,取得良好的经济技术效益。  相似文献   

14.
针对复杂地质条件下大倾角煤层地下重复开采扰动引起的地表沉陷问题及与之伴随的地表水入渗问题,运用FLAC软件,对不同水平煤层开采进行了模拟计算,总结出大倾角煤层开采随着开采水平的深部发展,地表沉陷越来越严重,沉陷的幅度逐渐减小,采空区上方裂隙逐渐压密,地表水最终沿着采空区两侧的拉破坏区入渗的特点,并对现场不同开采水平的地表沉陷以及地表水入渗情况进行了预测。对指导现场生产和理论研究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大倾角煤层机械化开采的关键技术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基于对国内外大倾角煤层开采发展历史与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大倾角煤层开采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结合我国大倾角煤层综合机械化开采实践,探讨了大倾角煤层机械化开采的途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16.
基于对大倾角煤层开采特点的分析,认为在工作面长度一定的条件下,煤层倾角、顶板岩层强度、开采高度是大倾角煤层开采顶板断裂带高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对上述影响因素进行正交试验,对模拟结果进行单因素极差分析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各因素对断裂带高度的影响程度,依次为:岩层倾角>顶板岩层强度>采煤高度,得出大倾角煤层开采顶板断裂带高度的回归公式。最后用回归公式与相似模拟实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表明数值模拟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7.
大倾角综放工作面支架失稳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勇  刘涛  师贺庆 《煤炭工程》2003,(10):25-28
在大倾角倾斜煤层进行综放开采 ,支架的防倒、防滑成为决定放顶煤开采成功与否的关键。论文通过对鹤壁二矿在倾角 31°煤层使用轻型支架进行放顶煤开采试验的总结 ,分析了大倾角倾斜煤层综放开采支架失稳的机理 ,制订了支架防倒、防滑的技术措施 ,为类似条件下进行放顶煤开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淮南矿区大倾角煤层采煤方法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文章立足淮南矿区大倾角煤层开采的自身特点,通过对淮南矿区和四川广旺有关大倾角煤层采煤方法指标的对比分析,提出适合本矿区开采条件的采煤方法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针对潘北煤矿1111(3)综采工作面大倾角"三软"煤层的特殊开采条件,详细分析了大倾角"三软"煤层综采工作面的开采特点,并针对性的研究了相应的关键技术措施,有效防止了综采设备的下滑和倾倒,实现了大倾角"三软"煤层综采工作面的安全高效回采。  相似文献   

20.
 基于对大倾角煤层开采特点的分析,认为在工作面长度一定的条件下,煤层倾角、顶板岩层强度、开采高度是大倾角煤层开采顶板断裂高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对上述影响因素进行正交试验,对模拟结果进行单因素极差分析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各因素对断裂高度的影响程度,依次为:岩层倾角>顶板岩层强度>采煤高度,得出大倾角煤层开采顶板断裂高度的回归公式。最后用回归公式与相似模拟实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表明数值模拟结果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