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联合电化学因素,利用氧化亚铁硫杆菌进行煤系黄铁矿的生物脱硫,可以提高细菌活性,促使黄铁矿表面改性,强化脱硫效果。文章介绍了在电化学控制下,氧化亚铁硫杆菌的脱硫机理与影响因素,指出进一步联合生物电化学技术进行菌种驯化,研究微生物-煤炭界面作用和进行生物反应器放大将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皖南高硫煤微生物—浮选法脱硫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张明旭  李庆  王勇  唐军 《煤炭学报》2001,26(6):671-675
对实际(皖南)高硫煤进行了深入地研究。采用多种新型微生物(细菌)如:球红假单胞菌、大肠杆菌等同浮选结合,进行微生物-浮选的脱硫研究。通过以不同菌种和不同浮选物料为研究对象,模仿实际浮选的不同条件,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实验;探讨了利用微生物表面调整改性、抑制浮选过程中黄铁矿浮出的技术和工业应用的可能途径;结果表明,该方法是一种有工业潜力的方法,并对今后应用提出了建议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微生物脱硫技术进展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康淑云 《中国煤炭》1999,25(5):35-39
煤炭脱硫可在燃前、燃中和燃后进行。燃前脱硫适合我国国情,而用微生物脱除有机或无机硫是目前研究开发的热点。介绍了国内外微生物脱硫研究的现状和生物浸出法及表面处理法两种基本的脱硫方法,列表总结了国外研究报道的用于脱硫的微生物菌种,认为煤炭脱硫技术在经济上有竞争力,尤其是浮选法微生物脱硫技术适合我国国情。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煤炭微生物脱硫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即运用生物浸出脱硫、表面处理浮选法、微生物-絮凝法,将煤中的可燃硫转变为不可燃硫,从而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综述了国内外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工程基因重组方法筛选所需菌种的思路,概述了微生物脱硫技术的特点、主要影响因素及关键问题.指出了发展经济,要有环保意识,脱硫将是选煤厂工作中的一个重心.最后,对微生物脱硫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球红假单胞菌对浮选脱除黄铁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选择和模仿不同的实际浮选条件,采用球红假单胞菌对实际煤系黄铁矿进行微生物一浮选的脱硫试验研究,探讨了球红假单胞菌细菌抑制浮选过程中黄铁矿浮出和强化泡沫浮选脱硫的技术与效果。  相似文献   

6.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高硫煤(山东兖州煤)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度解离(小于74 μm以下),对团聚脱硫工艺参数的优化(搅拌速度、药剂用量、药剂作用时间、pH值、离心强度等参数),确定最佳的团聚脱硫工艺参数,实现微细高硫煤的深度脱硫.试验结果表明,在最佳工艺参数条件下,筛选出的团聚剂和黄铁矿抑制剂,对脱除高解离度微细粒煤中的黄铁矿硫有良好的效果,山东兖州煤在精煤产率为73.46%时,脱硫率可达62.01%.  相似文献   

7.
利用微生物调整表面强化煤炭中细粒黄铁矿的脱硫技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评述了我国煤炭生产,污染,发展和脱硫的现状与趋势;提出以细粒黄铁矿脱除为主的煤炭脱硫发展方向,介绍了微生物表面调整、改性、强化细粒黄铁矿脱除的技术和效果,指出了工业应用面临的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煤的生物脱硫方法,对煤中硫的形态、脱硫菌种和脱硫机理作了介绍,并就目前生物脱硫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高硫煤中硫的分布和燃前脱硫可行性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对我国20多个高硫煤的分析,高硫煤中硫的分布以黄铁矿硫为主,黄铁矿硫中有一半为单体解离状态,约1/4为浸染状态,其它为共生和充填状态。常规洗选对黄铁矿硫的总脱除率为35%左右。洗选后精煤的有机硫有增加的趋势。原煤硫分>3%的煤炭,洗精煤的硫分一般在2%左右。燃烧前洗选脱硫是最经济的脱硫方法,利用黄铁矿的密度大大高于煤炭密度的特点,可以用重力分选方法有效地脱除解离的黄铁矿硫。由于黄铁矿的疏水性和煤相似,浮选柱和浮选机脱硫的效果都不佳。煤炭破碎有利于黄铁矿解离。确定选煤方法时,要考虑脱硫效率。  相似文献   

10.
煤炭生物脱硫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煤炭生物脱硫技术的研究,首先介绍了目前脱硫微生物的分类,其次对微生物的两种脱硫机理进行了阐述,还对微生物的脱硫方法及其应用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最后介绍了影响煤炭微生物脱硫的因素、煤炭微生物脱硫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煤炭生物脱硫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煤中硫的赋存特征及微生物脱硫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在分析我国煤中硫的分布和赋存特征的基础上,介绍了现有的脱硫技术,重点阐明了微生物脱硫的机理、工艺过程、影响因素及脱硫菌种,总结了微生物脱硫技术的优越性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煤炭微生物脱硫技术的可行性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混合酸溶液脱除石油焦中硫的技术。采用单因子法分析了石油焦粒度、混合酸配比、液固比、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脱硫率的影响, 对混合酸脱除石油焦中硫的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混合酸脱除石油焦中硫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 使用混合酸可以有效脱除石油焦中大部分硫, 最佳脱硫条件为: 石油焦粒度0.1 mm, 混合酸配比为1.0, 液固比为30∶1, 反应时间为24 h, 反应温度为60 ℃。在此最佳条件下, 最大脱硫率达到63.5%。  相似文献   

13.
电解锰渣的化学成分与水泥的组成要求有较好的一致性,但高硫特性限制了其在水泥工业的应用。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热重-差示扫描量热仪(TG-DSC)和场发射扫描电镜-能谱仪(SEM-EDS)等手段分析了电解锰渣的基本物理化学特征。用高温还原焙烧法脱除电解锰渣中的S,研究了焙烧温度和煤掺量对烧渣的物相和S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电解锰渣中的主要结晶矿物为石膏、赤铁矿和石英;在不同温度下焙烧,当煤掺量不大于20%时,S含量随温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煤掺量为25%时,S含量随温度的升高,先升高后降低;煤掺量为15%时的锰渣,当焙烧温度为1000℃,保温1 h后S含量最低,为3.12%,烧渣中的主要物相为Fe2O3、Fe3O4和Ca SO4。实验结果为电解锰渣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沸石既是氨氮的吸附剂也是硝化细菌的生长介质.介绍了生物沸石脱氨氮技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分析了生物沸石脱氨氮新技术的原理并对其在制革废水脱氨氮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叙述了生物浸出法去除伊利石中铁的试验过程.结果表明,在-12.5mm粒度条件下,含铁为1.57%的伊利石经过170天生物氧化,铁含量降低到0.36%,最高铁浸出率达到了76.9%,其白度由原来的60.5%提高到86%.  相似文献   

16.
某铁精矿浮选柱脱硫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浮选柱对某铁矿选矿厂生产的含硫量超过0.4%的磁铁矿精矿进行了脱硫试验研究。通过实验室浮选柱系统试验,确定了较理想的试验参数:磨矿细度-200目占96.8%以上,黄药用量240 g/t,硫化钠用量800g/t,硫酸铜用量200 g/t,2#油用量200 g/。t在此条件下,浮选柱经一次分选能够将铁精矿中硫含量降至0.084%。而浮选机经一次粗选、两次精选、一次扫选,所得铁精矿中硫品位仍在0.20%以上。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西曲8#煤含硫情况,根据破碎前后硫分、灰分对比分析结果,指出采用破碎的方法可使8#煤中黄铁矿、夹矸充分解离,原煤在破碎后硫分明显降低,原煤破碎是8#高硫煤脱硫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8.
微粉煤摩擦电选脱硫降灰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火电厂燃煤造成的SO2污染日益严重,应用摩擦电选技术,结合火电厂自身制粉系统的工艺特点进行燃前在线脱硫降灰是一项工艺合理、低成本的高效脱硫技术。文章对摩擦电选机操作参数对分选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9.
Uncontrolled release of thiosulfate can cause high oxygen demand, or generate toxic compounds under anaerobic scenarios. Biooxidation of thiosulfate in a biotrickling filter (BTF) colonized by an alkaliphilic sulfide-oxidizing bacterial consortium was studied at pH ≈10. Inlet thiosulfate concentrations were varied from 3.5 to 21.3 g L?1, with a residence time of 216 s, emulating conditions encountered in wastewater from mining processes. Sulfate production, oxygen concentration, and biomass in both packing and effluent were periodically analyzed to characterize bioreactor performance. Removal efficiencies near 100 % were obtained during the entire experimental period, with a maximum elimination capacity of 242 g thiosulfate m?3 h?1. Although the BTF was able to transfer large amounts of oxygen to biooxidize thiosulfate to sulfate, under high initial thiosulfate loads, thiosulfate was not completely oxidized to sulfate, since biooxidation was conditioned to oxygen supply. Respirometric tests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biomass adaptation and activity revealed oxygen consumption values of 0.5 mmol O2 (g protein)?1 min?1 for the period with the highest thiosulfate inlet load.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An integrated approach is proposed for treating acidic coal discard leachate, consisting of CaCO3 handling and dosing, CaCO3-neutralization, and biological sulphate removal. It was found that: powdered CaCO3 can be slurried to a constant density and used to neutralize the acid water, remove Fe (II), Fe (III), and Al, and partially remove the sulphate (to saturation level); biological sulphate removal can be used to lower the sulphate to less than 200 mg/L using ethanol as the carbon and energy source; CO2 produced during calcium carbonate treatment can be used for H2S-stripping and; H2S gas recovered in the sulphate removal stage can be used for iron remov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