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针对防灭火均压系统很难确保均压区域有稳定均压效果的情况,研究了局部通风机-调节风窗防灭火均压系统,研究表明防灭火均压系统主要受自然风压、摩擦风阻、工作面密闭情况、采空区内气体含量、火风压和火势发展程度影响。通过对各种影响因素的定性分析,得出采空区内外压差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并总结出了防灭火均压系统的调节方法:若采空区内外压差大于某一值,则采空区漏风对遗煤自燃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必须对灭火均压系统进行调节来降低采空区内外压差。最后应用该方法成功启封了来叶沟煤矿6-201综放工作面。  相似文献   

2.
<正>调节风压防灭火方法(通常称为均压通风),目前已为不少矿采用.它具有方法简单,容易掌握的特点,其所需设备和材料也不难解决.调节风压是基于提高通风技术管理,防止漏风而做好防灭火工作,现已成为矿井防灭火必要的综合措施之一.一 调节风压的基本原理对空气施加一定的压力,使其流动,这个压力叫做风压.在矿井内,风压差(△P)与风量(Q),风阻(R)有如下关系式: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矿井通风系统阻力测定过程中部分巷道受限于现场测试条件而导致的风阻测不准、甚至无法测定的问题,研究了基于节点压能的风量反演风阻算法,提出使用两组风量数据及部分节点压能数据反演风阻。针对算法的病态性质,对算法病态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得出反演风阻方程系数矩阵稀疏性和通风系统拓扑结构对算法的影响是导致算法病态的两个主要原因。基于此,提出基于角联子网的风量反演风阻病态改良算法与基于贪心策略的风压传感器优化布置算法,给出了算法步骤及程序框图,能够解决风量反演风阻算法的病态问题,实现布点合理、数量较少的风压传感器的优化布置。将上述算法应用于23条分支、16个节点的通风网络,验证了所有传感器布置方案下的风量反演风阻算法,其中65. 2%的方案下的算法都是病态的。笔者应用本文提出的算法给出了角联子网划分方案及9个布点的风压传感器优化布置方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风量反演风阻计算。结果表明:算法在实现了风压传感器优化布置的基础上,准确地反演了风阻,误差控制在10~(-4)以内。算法在现场应用时结合矿井监测监控系统,可以进一步实现实时的通风系统基础参数(风量、风压、风阻)的采集、校验、计算、存储与反馈,是矿井智能通风的基础性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交通过对矿井煤炭自然区域的调查和通风压能图的测绘,掌握了该区域通风压能分布规律和通风压能对火区的影响,并应用通风压能图实行大范围的均压防灭火系统调技,达到了矿井防灭火和安全回采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浅埋藏、大漏风火区均压防灭火技术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来叶沟矿6201工作面浅埋藏、大漏风火区范围广、启封易复燃等难题,设计并实施了均压防灭火系统,在均压过程中进行了风压动态调节,实现了工作面需风量和配风量、采空区内外风压的动态平衡。应用表明,均压防灭火技术能降低地面漏风压差,减少采空区漏风量,达到抑制火区发展直至熄灭火区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针对9421工作面采空区外部漏风量增加,遗煤全面氧化,发火面积大,工作面支架后浮煤氧化升温产生火风压等复杂情况。分别应用均压防灭火技术,发火区灌注普瑞特Ⅰ防灭火技术,架后灌注普瑞特Ⅱ消除火风压防灭火技术。  相似文献   

7.
矿井自动控制均压防灭火系统设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流体数值模拟软件,对均压效果进行了模拟分析;根据均压防灭火技术原理、特点与均压区域两端压力变化和漏风量的关系,确定了自动控制均压防灭火系统的调压冗余度。针对手动均压中存在频繁调压、调压滞后与调压精度低等问题,基于CAN总线通信协议,设计了矿井自动控制均压防灭火系统;同时对风窗自动调节系统进行设计;根据漏风压差信号传递的滞后性,采用Smith预估和PID控制调节方法调节漏风风压。以山西某矿为例,均压模拟结果表明:均压前后采空区自燃带宽度由70m降到20m,自燃“三带”分布由紊乱状态转变成规律状态。  相似文献   

8.
采场均压防灭火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李舒伶  王树刚 《煤炭学报》1999,24(2):151-154
采用自行设计的采场均压防灭火模型,模拟研究了采场四周无漏风、杜绝地表漏风和气室卸压等几种情况下的火区及火区下采空区内的风压分布.采用风窗-风机升压系统对高压能火区实施均压的措施,能达到火下采空区风压高于火区风压,且均处于正压区段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煤矿安全》曾先后于1975年第3期发表“矿井均压防灭火原理”(简称“原理”)及1976年第2—3、5、6期发表“风压调节技术在矿井消防火中的应用”(简称“应用”)两篇文章,这两篇文章对矿井防灭火调压原理及技术作了论述。本文利用通风网路图解法的原理,对风压调节的计算问题作如下简单说明。  相似文献   

10.
李书军 《中国煤炭》1996,(12):46-49
系统总结六道湾煤矿在急倾斜易燃特厚煤层综采放顶煤工作面,采用氮气灭火技术,实行均压通风抑制塌陷漏风,合理确定注氮量与风压关系,维持有效注氮防灭火。并结合实际情况,在开采自然发火十分严重的煤层中,总结出不同条件下7种注氮方式,氮气防灭火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正> 一、概述在矿井通风系统中,无论在巷道、工作面和采空区,乃至火区中,空气的流动方向总是从高能位点流向低能位点,而风量大小则取决于风路两端点间的压力差和两点间的风阻。均压防灭火的基本原理就是采用风压调节技术使火区或有自然危险的区域(或采空区)的进、回风侧压差尽量减小,乃至为零,并使之少漏风或不漏风,以消除煤炭自  相似文献   

12.
<正> 一、风压调节及其普遍意义(一)风压调节的特点我国许多煤矿业已证明,风压调节法(亦称均压通风法)是一种简便易行、行之有效的防灭火方法,近年来有许多同志对它的原理和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定性研究,本文试图从定量角度研究这个问题,并  相似文献   

13.
针对黄白茨煤矿021005工作面采空区出现CO的事实,并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了井下均压通风防灭火技术进行防灭火。阐述了均压防灭火的工作原理,并对使用均压防灭火技术的注意事项和效果进行了认真地分析,分析认为均压防灭火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保证了矿井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4.
赵杰  于贵生  郑晶 《煤矿安全》2012,43(9):187-190
通过测定与分析,了解矿井通风分布的合理性,进而为通风系统调整以及通风管理提供可供借鉴的基础资料。同时,测定各项涉及巷道风阻参数,为改善矿井通风系统,减少通风阻力,降低矿井通风机的电耗以及均压防灭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采用均压通风防治自燃火灾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灵活设置通风设施 ,调节了查庄煤矿六采区 31 60 4工作面采空区的风压 ,有效地控制了厚煤层分层开采假顶下掘进回采巷道时出现的自然发火 ,为推广均压通风防灭火技术提供了可借鉴的技术经验  相似文献   

16.
以云岗矿6306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均压通风技术进行了该工作面综合防灭火的治理实践。基于63上06-l工作面通风系统的实况,采用采空区或火区增加并联通风网路等多种方法来实现工作面与采空区风压分布,控制了均压范围内的风压差,减少了采空区漏风。实践效果表明:均压通风技术及相应的配套措施能有效地控制CO浓度,取得了较好的防火灾效果。  相似文献   

17.
《煤矿安全》2017,(4):144-147
针对板定梁塔煤矿1201回采工作面和1203备采工作面在主要通风机负压通风下,周边火区的CO气体通过地面裂隙或上覆采空区等漏风通道进入工作面,引起工作面CO超限的问题,通过构建了风机、风门、密闭、调节风窗等通风构筑物,在双工作面成功应用了联合均压通风防灭火技术,实现了工作面风量、上下煤层风压的动态平衡。结果表明:均压通风防灭火技术提升了工作面风流压力,减少了采空区漏风量,有效地抑制了采空区CO气体向回采工作面溢出。  相似文献   

18.
针对手动均压中存在的频繁调压、调压滞后与调压精度低等问题,设计了矿井自动均压防灭火系统.针对现场实际情况,提出系统现场具体布置方案,根据均压防灭火技术原理、特点与均压区域两端压力变化和漏风量的关系,确定自动均压防灭火系统的调压冗余度.以力控6.0组态软件为开发平台,开发了自动均压防灭火系统监控软件;配置分站PLC网络参数,初始化分站模拟输入/输出模块,编译自动调节风窗控制程序,实现对现场设备运行状态的监测与控制.利用流体数值模拟软件,模拟了采空区均压区域气压分布变化状态,并分析自动均压防灭火方法的优越性,自动均压防灭火系统的应用在火区下采煤、火区启封与预防采空区煤炭自燃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板定梁塔煤矿1203工作面在主要通风机负压作用下,周边火区的CO气体通过地面裂隙或采空区等漏风通道进入工作面,引起CO超限。针对1203工作面两进一回的特点,通过构建通风机、风门、密闭、气室、调节风窗等通风构筑物,成功应用了均压通风防灭火技术,实现了工作面风量、上下煤层风压的动态平衡,防止了风流反向,降低了风流煤尘浓度。结果表明:均压通风防灭火技术提升了工作面风流压力,减少了漏风量,有效抑制了采空区CO气体向回采工作面溢出。  相似文献   

20.
孙凌学 《煤炭技术》2004,23(10):55-56
阐述了自燃发火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根据煤矿实际 ,对易自燃发火地点进行分析 ,提出灌浆防灭火和均压防灭火两种自燃发火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并着重阐述了均压防灭火的原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