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沁南东区块煤储层特征及煤层气开发井网间距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煤层气井网优化与部署是煤层气开发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井网布置可大幅度提高煤层气井产量,降低开发成本。针对这一问题,以沁水盆地沁南东区块为依托,系统分析了研究区煤层条件、煤层含气量和渗透性分布特征;通过数值模拟计算不同井网方案下的生产动态,提出了综合考虑累积现金流和采收率等经济评价参数确定合理井网井距的优化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山西组3号煤层厚度4~6 m,平均5. 61 m,煤层埋藏深度在417. 93~1 527. 49 m。煤层含气量2. 87~24. 63 m3/t,平均为13. 78 m3/t,且随着煤层埋藏深度的增加,煤层含气量按对数函数规律增高。煤层渗透率较低,试井渗透率为0. 01×10-15~0. 2×10-15m2,平均为0. 06×10-15m2,且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煤储层渗透性呈指数函数降低。根据研究区煤储层条件,对不同埋藏深度煤层气井的井网间距进行了产能模拟计算,并综合考虑累积现金流和采收率等经济评价参数,确定了不同煤层埋藏深度煤层气井合理井网间距,500 m以浅的区域为350 m×300 m,在500~1 000 m的区域为300 m×250 m,在1 000 m以深的区域为250 m×250 m,实际井网部署实施时应根据实际地质条件适当调整,这些认识为本区煤层气开发制定合理的井网间距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科学地布置煤层气井,保证煤层气资源得到合理、充分的开发,在综合分析潘庄区块煤储层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选择该西部QN-3井为中心的1 000 m×1 000 m正方形区段作为模拟区域,模拟目的层为3号煤,运用COMET3软件,通过历史拟合校正了基础数据,基于不同井数(4~6口)设计了4种井网方案,并对各方案进行了产能数值模拟和预测。结果表明,该区最优井间距为500 m左右,最佳布井方案为正方形加心和正五边形加心,中心井可以大幅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3.
屯留井田煤层气井排采主控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煤层气井的产能,分析煤层气排采机理和排采阶段,并从地质构造、顶底板岩性、压裂液及井网部署等方面,探讨影响屯留井田煤层气井排采的主要因素。研究认为褶皱对煤层气井的排采效果影响较大,裂隙和顶底板也对煤层气排采有一定影响;采用压裂工艺对煤储层强化改造中,活性水+氮气压裂液体系助排效果优于活性水压裂,而清洁压裂液助排效果最差;研究区煤储层特征决定了屯留井田煤层气井难以获得高产量,但可能产气时间较长。同时研究认为,研究区煤层气井井网宜采用排间距200 m×250 m的小井网结构,且井位布置应与主裂缝延伸方向(东北方向)平行。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鸡西盆地梨树镇凹陷的煤层气单井产能和实现该区的煤层气长期持续稳产,需要在该区进行井网设计。通过对研究区落实目的层构造、厚度、含气量、含气饱和度等实验参数,并结合微地震和数值模拟等技术手段,确定了试验区的井排方向、井网形式和井距。首先,通过微地震确定人工裂缝方向,也即NE40°为井排方向;其次,通过对不同井网形式对比分析,确定为三角型井网为最佳井网;最后,运用COMET3软件对250m×200m、300m×200m、350m×200m三种不同井距模拟,结果对比分析表明,井距350m×200m为最佳井距。通过微地震监测确定井排方向为NE40°,利用COMET3软件开展数值模拟,通过,最后确定井距350×200m为最佳井距,三角型井网为最佳井网形式。  相似文献   

5.
煤层气井网密度及井距优化是影响煤层气产量和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井网密度及井距的设计优化是煤层气开发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对于煤层气开发井距的研究大多单一考虑产能因素或者是经济因素,对于二者综合评价研究较少。为探究煤层气开发井网密度和井距的最优方案,并综合评价煤层气井的产能与经济效益,以韩城北区块为研究对象,基于区块基本地质条件和煤储层物性资料,确定了煤层气开发适用的井网样式和井网方位。通过经验对比法、单井合理控制储量法、经济极限井距法、规定单井产能法和经济极限井网密度法计算并讨论了韩城北区块煤层气开发井网密度和井距部署方案。利用煤层气产能数值模拟软件Comet3,模拟和评价了不同井距开发方案下的产能,并采用折现现金流法进一步从经济评价角度优化了煤层气开发井网密度。结果显示,韩城北区块煤层气开发适用的井网样式为矩形井网;井网方位为NE49°;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当井距为200 m×250 m时煤层气井稳产期产能最高,累计产量最多;依据1 km2不同井距布井方案的经济评价对比显示,当井网密度大于10口/km2时,该区块煤层气开发具有经济效益,其中...  相似文献   

6.
一、采区概况青山矿西383采区是我矿开采三水平(+4m—-120m标高)硬子槽煤层的最后一个采区,该采区的地质复杂,煤层沿走向呈5次招曲,沿倾向呈3次招曲,煤层投影在平面上呈复合分岔构造的急倾斜煤层群,间距在10~80m之间,由于煤层底板受到火成岩体的侵入以及格曲的影响,煤层厚度变化在4~50m之间,采区走向长平均350m。该采区在设计时,地质储量为155.8万t,可采储量为124.6万t。1988年10月该采区正式投产后,在采掘过程中发现煤层变化及厚度增加,其地质储量增加到185万t,可采储量增加到15725万t,1994年末剩余可采储量91.46万…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石嘴山矿区6煤层煤层气地质特征分析,运用COMET3煤层气储层模拟软件对MY2、MY4两口井6煤层排采数据历史拟合,建立6煤层水平井水力多级压裂簇间距模拟模型。分别模拟6煤层20、40、60、80、100 m这5种压裂簇间距10 a产能潜力,分析水力压裂簇间距对水平井产气效果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石嘴山矿区6煤层水平井水力多级压裂簇间距为60~80 m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8.
刘军  张露伟  杨通 《煤炭工程》2021,53(2):65-69
为了解决煤矿瓦斯抽采过程中,利用“三花眼”布孔方式缩短抽采钻孔间距,有效消除了瓦斯空白带,同时带来的钻孔数量增加和部分区域重复抽采问题。通过理论计算,提出了圆内接多边形的设计方案,并优选出了最佳实施方案。同时结合石门揭煤实例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利用圆内接六边形进行钻孔优化布置(即当有效抽采半径为R时,沿煤层走向施工抽采钻孔间距为〖KF(〗3〖KF)〗R,沿煤层倾向施工抽采钻孔间距为1.5R),比传统设计防突钻孔的工程量减少了3792m,降低率为23%,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煤矿安全》2017,(12):157-160
为了在煤矿准备区、规划区形成相应的井网布置方案,以实现煤与煤层气协同共采,选取梨树煤矿煤层气开发试验井,利用CBM-SIM煤层气数值模拟软件对生产井排采历史进行拟合,并对储层参数进行优化校正,实现了储层的精确表征。同时以直井、矩形井网为背景,在综合考虑压裂规模、生产需要的基础上,设定7种井间距,并借助CBM-SIM软件模拟不同井组抽采15年的产气量,以及抽采5年的瓦斯含量动态变化值,最终针对煤矿不同区域分别确定最佳井间距。研究表明,准备区、规划区的最优井间距分别为200 m×250 m、300 m×300 m,研究成果为梨树煤矿及东北深部薄煤层区地面煤层气开发技术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0.
采区联合布置,究竟走向联合布置,还是倾斜联合布置好,应在同等条件下,通过方案比较和技术论证,加以选择确定。下面就资兴矿务局唐洞矿八一井124采区联合布置方式加以分析对比。 1.采区概况唐洞矿八一井124采区位于井田北翼。采区最大走向长度为75Om,最大倾斜长度534m,平均开采面积0.4kmZ。采区内赋存有4个主采煤层,除4煤层为单一煤层外,其余煤层均为  相似文献   

11.
针对急倾斜煤层开采难题,以甘肃某矿1#煤层为研究对象,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模拟3个分段开挖25、50、75、100 m过程的应力分布情况,分析了3个分段走向、倾向方向的应力分布特征,研究顶板应力演化规律,为有顶板灾害危险的急倾斜煤层进行顶板防治提供依据,为能安全高效开采急倾斜煤层提供新思路。研究表明:急倾斜煤层水平分段开采顶板应力呈非对称性分布;沿走向方向一定范围内,顶板应力随距工作面煤壁距离的增大而增大;倾向方向围岩应力随距采空区距离的增大而增大,到一定范围后基本稳定;随着工作面推进,采场围岩破坏卸压,应力被释放,且应力释放区域逐渐扩大;随着煤层开挖,第1分段底板上部与第3分段顶板下部有应力集中现象,煤层顶板下滑垮落。  相似文献   

12.
一、矿井概况陈家山矿井位于陕西省焦坪矿区西部,走向长5.5公里,倾斜宽3.7公里,面积约20.4平方公里.井田内煤层为倾向北西的单斜构造.主要可采层为下侏罗系延安群之4—2煤层,一般厚6~14米,倾角5~30度.煤层易自燃发火,有煤尘爆炸危险性.矿井采用走向平硐开发,划分为两个水  相似文献   

13.
周建军 《中州煤炭》2019,(6):117-119,123
为了分析首采层开采对底板煤层的影响规律,采用理论分析,分析了首采层开采对煤层破坏范围,研究了首采层开采对煤层工作面掘进和回采的影响,然后钻孔验证了1901运输巷反掘联络巷26.3 m打钻地质成果。研究得出:首采层工作面回采对下部9号煤层工作面产生影响为走向方向上内错19.8 m,倾向方向上内错8.42 m;首采层工作面回采对下部7号煤层影响范围为工作面范围内走向方向上内错9.42 m,倾向方向上内错3.93 m。研究为今后底板煤层的设计工作提出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矿井水灾已成为制约煤炭安全生产的一个影响因素,采煤工作面的防治水尤其重要。本文结合西山晋邦德煤业有限公司10#煤层首采工作面10101的水文地质条件,采用向工作面底板打垂直钻孔的布孔方式治理底板的高承压水。通过现场实践,取注浆的扩散半径为4 m,钻孔间距的布置:沿着煤层走向间距5 m,沿着煤层倾向间距4 m,得出注浆后工作面的涌水量明显降低,给工作面安全生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侵入岩对煤层气区块产能影响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阜新刘家煤层区块受侵入岩影响严重的实际情况,分析了侵入岩对储层物性特征的影响,利用煤层气产出的双重介质气、水两相流固耦合数学模型对刘家区块进行了侵入岩分区影响的煤层气产出规律仿真分析,并模拟了井网布置对煤层气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考虑侵入岩影响的气、水生产曲线与实际生产曲线较为一致;侵入岩附近的井4最大产气速率为4 697m3/d,远离侵入岩的井2最大产气速率为2 002 m3/d,侵入岩附近的井产量较高;在侵入岩附近布置三角形井网、适当扩大井网间距后,区块的总产气速率由33 842 m3/d增加至40 742 m3/d,在侵入岩附近布置井网有利于提高区块产能.  相似文献   

16.
祁满意 《煤炭工程》2014,46(7):91-93
介绍了井温测试、地面微地震法和动态导体充电法监测煤层水力压裂裂缝的基本原理,并通过采用上述3种方法对焦坪矿区煤层气井压裂裂缝进行监测,初步获取了煤层压裂裂缝的形态参数,通过分析发现:焦坪矿区煤层压裂空间展布显现出不等长垂直缝,压裂裂缝上下扩展明显,均穿越了煤层的顶底板,主裂缝延伸方位为北东向,建议生产井在长度方向上延主裂缝方向进行布置,井间距在400m左右为宜,在宽度方向上在140m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7.
晋城矿区西部地质构造与煤层气井网布置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沁水盆地煤层气井网布置采用的主要是菱形等间距布置法,未考虑地质构造对煤层气井控制面积的影响情况,以地下水活动较弱,对煤层气富集保存有利,产出过程影响较小的沁水盆地中、南部的晋城矿区西部为例,分析了在不同构造部位,煤层气井初始产气时间、平均产水量、累计产气量、产气高峰的时间差异及造成差异的原因,并提出了构造特征与井网布置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在充分吸收潘谢矿区开发建设经验及深入分析井田煤层赋存特点的基础上 ,设计采用了立井分区开拓、分区通风 ,上、下山布置 ,倾斜 (走向 )长壁开采 ,主井装载硐室上提等适合本矿井具体条件的开拓系统 ,取得了工程量小 ,建井工期短 ,投资省等显著成果  相似文献   

19.
 黄兰矿区属典型的急倾斜“鸡窝状”极复杂煤层,煤层在走向和倾向上均变化很大,在厚度和倾角上也变化很大,赋存极不稳定。煤层一般在走向或倾向方向上30m内就会有变化,厚度由可采到不可采甚至尖灭状况,角度变化甚至出现倒转现象,而且相对稳定的主采煤层也很难有在100m内不发生变化的情况。本文针对此复杂条件下,提出“先探后采,采探结合”的开采理念,通过优化巷道布置及通风路线优化设计,开发出三种适于这类大倾角极不稳定“鸡窝状”煤层的开采方法,解决了此条件下大倾角煤层的安全开采问题,为具有南方特色的煤矿开辟了新路子。  相似文献   

20.
阳泉三矿的地质与煤层特征是:井田内煤层走向北西,向南西倾斜的单斜构造,煤层倾角6°~10°。在单斜构造上又发育了次一级北东向褶皱群。井田内有19个向背斜,褶曲轴间距500~1000m,褶曲幅度一般20~40m,最大100m,煤层呈波浪起伏。井田面积为91km~2,井田范围内有9个可采煤层,煤层间距一般10~30m。井田范围内各煤层赋存标高变化于+300m~750m之间。煤层特征见下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