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云南昭通氟中毒区煤、土和水中氟的含量与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云南昭通氟中毒地区环境中氟的含量和分布规律以及氟的来源,在昭通镇雄和威信地区采集了160个煤、黄铁矿结核、煤矸石、黏土、玉米、辣椒、饮用水样品,用高温水解-氟离子选择电极法对样品中的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云南昭通氟中毒区晚二叠世龙潭组主采煤层C5煤含氟量低,平均含氟量为77.13 mg/kg;3个典型氟中毒病区民用煤的平均含氟量为72.56 mg/kg,稍低于中国煤炭平均含氟量〖BF〗(82 mg/kg), 与世界煤的平均值(80 mg/kg)〖BFQ〗接近.中毒区的煤主要为低氟煤,煤中的氟与灰分关系较为密切.中毒区的拌煤黏土中氟含量一般在367~2 435 mg/kg, 但以含氟量超过600 mg/kg的高氟拌煤黏土为主,平均含氟量为1 084.2 mg/kg.氟中毒区饮用水的含氟量一般低于0.35 mg/L,低于国家饮用水的要求(1.0 mg/L).  相似文献   

2.
对长城窝堡井田煤中砷的含量和赋存状态的研究得出:研究区煤中砷含量较高,算术平均含量高达95.5mg/kg,远高于中国煤中砷的含量;砷与灰分之间关系不明显,砷主要赋存在以黄铁矿为主的硫化物中,有机硫是导致煤中有机结合态砷存在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3.
煤中汞、硫分、灰分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哲  洪秀萍  陈洋 《煤炭技术》2018,(2):326-328
通过采集和测试中国5个省份不同地区的52个煤样品中汞的含量,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探讨了煤中汞含量的分布特征。同时选取了其中的39个煤样品,结合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重点分析了煤中汞含量与硫分、灰分的关系。结果表明:52个煤样汞含量0.004 1~2.731 mg/kg,算数平均值0.237 mg/kg,高于全国煤中汞含量0.15 mg/kg,约是世界煤中汞的2.4倍。在高硫煤样品中,煤中汞含量与硫分、灰分存在明显的相关性(R~2>0.7);而低硫煤中,三者不存在明显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我国煤中砷含量及分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采样的297个煤样中砷含量进行分析测试,从不同地质时期、不同变质程度,以及五大聚煤区等系统分析和考查我国煤中砷的分布状况.结果表明,我国煤以中、低砷含量为主,砷含量的算术平均值为6.40 mg/kg,几何平均值为3.96 mg/kg,显著低于捷克北波希米亚高砷煤地区煤中砷含量,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煤中砷含量相近.按照成煤地质时代,我国煤中砷含量是从第三纪到晚三叠世、中石炭世、早石炭世、早侏罗世、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中侏罗世、晚二叠世、晚石炭世、早二叠世依次降低,在煤变质程度上,砷含量是按照褐煤、肥煤、贫煤、长焰煤、无烟煤、瘦煤、焦煤、气煤顺序依次降低,但它们对煤中砷含量并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傅丛  白向飞  姜英 《煤炭学报》2012,37(1):96-102
根据《中国煤种资源数据库》中有关煤中砷含量分布数据的统计结果,结合中国煤中砷含量分布等值线图及高砷煤矿的地区分布,总结了中国高砷煤的地理分布特征,即中国高砷煤分布范围较广,但以点状分布为主,大范围的高砷煤区较少。通过对中国典型高砷煤中砷与煤质特性的相关关系研究以及对其赋存状态的探讨,得出:高砷煤以低阶煤为主,其煤中砷与灰分、硫分、灰成分关系复杂;典型高砷煤中砷与硫分关系密切,浮沉试验不同密度级产物中砷含量与全硫含量变化趋势非常一致;典型高砷煤中砷主要分布于以单独颗粒状分布的黄铁矿中,而以细粒浸染状产出的黄铁矿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6.
贵州西部地区煤中砷的赋存状态及其洗选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谢宏  聂爱国 《煤炭学报》2010,35(1):117-121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及能谱、电子探针和浮沉试验,结合野外地质特征,对贵州西部煤中砷的存在形式、富集地质因素及可选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砷不以独立矿物形式存在,砷含量与黄铁矿硫含量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载砷矿物主要是黄铁矿,砷矿化的重要特点是砷的颗粒极细小,大部分呈类质同象置换硫的形式或固溶体形式或更微细的超显微状态吸附在黄铁矿晶粒外缘的次生增长环边或晶体内部的缺陷和晶隙中;高砷煤中的砷和硫主要来源于黄铁矿,脱硫的同时可有效地将砷剔除,但煤中黄铁矿粒度细,与有机质联系紧密,嵌布方式多样,在浮选粒度范围内,黄铁矿难以解离,即使将煤进一步破碎,分离效果也不明显,因而原煤洗选难以脱除高砷煤中的砷。  相似文献   

7.
简述煤中微量有害元素的危害,采集河北开滦矿区的煤层煤样作为样品对其进行微量元素测试并分析煤中有害元素的赋存状态,以利于煤炭的合理开发利用。通过研究发现,开滦矿区煤中砷的含量为7mg/g,主要以硫化物的形式赋存;镉的含量为0.5mg/g,赋存状态为硫化物;铬的含量为30mg/g,主要赋存形态为黏土矿;钴的含量为8mg/g,主要赋存于硫化物,硅铝化合物次之;铅的含量为22mg/g,主要以硅铝化合物结合态存在;汞的含量为0.134mg/g,主要赋存形式为硫化物,在低硫煤中主要以有机质结合态存在;氟的含量为140mg/g,主要以无机质的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燃料煤重金属元素在飞灰及炉渣中的分布与富集规律,采集了上海市火电厂、热电厂及化工企业燃煤锅炉的入炉煤、飞灰及炉渣样品,检测了样品中汞、砷、铬、镉、铅等重金属元素含量,研究了飞灰、炉渣中重金属含量与入炉煤中含量的关系,探讨了其分布机制。结果表明:飞灰中的汞含量比入炉煤中的提高了2~5倍,炉渣中汞含量较低,燃烧过程中煤中汞在飞灰中发生富集;飞灰中砷含量最高可达入炉煤中的10倍,燃烧过程中煤中砷在飞灰中具有明显的富集作用,炉渣与入炉煤中砷含量相当,说明入炉煤中的砷未在炉渣中富集;飞灰中铬含量最高可达入炉煤中的8倍,炉渣中铬含量高于飞灰中,燃烧过程中煤中铬元素在飞灰和炉渣中均有明显的富集作用;飞灰中镉含量最高可达入炉煤中的8倍,炉渣中镉含量可达入炉煤中的10倍以上;飞灰与炉渣中的铅含量显著高于入炉煤,铅在飞灰与炉渣中具有明显的富集作用。同时,测算了上海用煤企业入炉煤、飞灰及炉渣中重金属年产生量与比例,结果表明,汞、砷元素在煤燃烧后,分别有50.0%、61.7%富集到飞灰中,而在炉渣中的含量较低;铬、镉、铅元素在飞灰和炉渣中均有较大程度的富集,入炉煤中的铬、镉、铅元素主要随飞灰排出,随飞灰排出的铬、镉、铅元素分别占入炉煤中总量的76.7%、74.4%、75.1%。飞灰、炉渣是入炉煤中重金属排放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东北某地煤矿的原煤及周边土壤在模拟酸雨条件下的砷、汞淋滤条件试验,得出该煤及土壤中的砷、汞的淋滤迁移特性.  相似文献   

10.
东林矿煤中汞的含量分布及赋存状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X射线荧光光谱与AMA254汞分析仪分别测定了重庆东林矿4#和6#主采煤层中的常量元素及汞的含量,研究了该矿煤中汞的含量分布规律及其赋存特征。研究表明:东林矿4#煤层中汞、总硫和灰分的平均含量均大于6#层。东林矿原煤中汞的含量范围0.11-3.304μg/g,平均值0.54μg/g,明显高于世界煤中汞,稍低于淮南煤中汞,在中国煤中汞含量的范围之内,是地壳中汞含量的5倍多,呈富集状态。赋存特征分析表明:东林矿煤中汞具有明显的亲硫性,在硅酸盐等无机矿物中分布较少,可能主要赋存于黄铁矿中。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工作区位于陕西紫阳县北部,以富硒土壤为研究对象,按照“岩石-母质-土壤”结构,系统测定微量元素硒(Se)和有害元素砷汞铬镉铅(As、Hg、Cr、Cd、Pb)的含量,并对各元素迁移累积特征及土地质量进行评价。测定结果表明:(1)从岩石到土壤主要有害元素含量呈升高趋势,其中As:12.57mg.kg-1、Hg:0.068mg.kg-1、Cd:1.162mg.kg-1、Pb:24.754mg.kg-1,而Cr和Se有所下降,分别为89.51mg.kg-1和1.445mg.kg-1;(2)从岩石到母质,Cd、As、Se和Hg呈现明显富集,迁移积累系数分别为7.612、3.9、3.854和3.175;(3)从母质到土壤Cd、Se、As也呈现富集,迁移积累系数分别为4.07、2.644和2.502;(4)Cr的风化淋溶系数高达41.847,Pb为7.983,说明两者在渗漏水作用下容易流失,富集程度不高;(5)6种元素土壤克里金插值空间分布特征与地层、构造等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构成高硒土壤的地质背景区;(6)工作区富硒土壤与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的黑色含碳岩系关系密切,是土壤中硒元素的主要来源。最后,本文依据土壤富硒程度、不利元素污染程度以及有机质含量等因素对研究工作区的富硒土地划分出5个等级,为当地富硒特色农业区划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
硫化铜矿的选别过程中,除了需要关注矿石的结构、铜的赋存状态、铜矿物的种类等影响铜选矿回收率的关键矿石基因种类外,在有害元素含量较高时,还应该关注与有害元素相关的矿石特性,以全面评价对铜回收产生的影响。某高砷硫化铜矿由于大部分的铜、砷都赋存在硫砷铜矿中,且硫砷铜矿、砷黝铜矿等含砷的铜矿物和辉铜矿、斑铜矿等不含砷的铜矿物之间共生关系密切。这样的矿石特性决定了虽然选别在以铜集合体为目标,保证较高的铜回收率,但由于铜、砷难以通过物理方式分离,铜精矿中砷超标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13.
The Fluorine release rate of coal, clay of different Fluorine content, and coal mixed with clay used by resident households were studied by using the ion selective electrode (ISE) and solidoid balance methods, and the degree of influence on Fluorine pollution generated by coal and clay was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propor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oal used by resident household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luorine release rate of coal is more than 95% during combustion; The Fluorine release rate of clay is more than 99%; The Fluorine release rate of coal mixed with clay is between 56.44% and 96.64%, and the average value is 76.68%. The clay as a binder for fine coal is one important source of Fluorine pollution caused by coal-combustion in Zhaotong, Yunnan Province. When the Fluorine content of coal is less than 80 mg/kg, the Fluorine amount released from clay (in which Fluorine content is more than 530 mg/kg) is more than 50% of the total Fluorine amount released from coal and clay during coal-combustion. The Fluorine amount released from clay (in which Fluorine content is more than 1 000 mg/kg) is more than 70% of total Fluorine amount released from coal and clay during coal-combustion.  相似文献   

14.
朱振武  禚玉群 《煤炭学报》2016,41(10):2434-2440
对3个大型洗煤厂的原煤和相应的洗选产物进行了现场采样分析,通过测定原煤和各洗选产物中痕量元素的含量,研究了As,Be,Cd,Co,Cr,Hg,Mn,Ni,Pb,Sb和Se等11种有害痕量元素在洗煤过程中的迁移与脱除规律。结果表明,常规物理洗选能有效脱除煤中的无机矿物组分,在降低精煤灰分和硫分含量的同时,精煤中有害痕量元素也得到一定的脱除,除Se的脱除率较低以外(13.3%),其他元素的脱除率都在20%以上,这主要是由于这些痕量元素随着伴生的无机矿物被脱除;洗选后Be,Cd,Co,Cr,Hg,Mn,Ni主要向矸石中富集,Se则主要在中煤里富集,As,Pb和Sb在不同洗选产物中的分布则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15.
我国氟污染普遍,而氟污染区域通常与赋煤区总体重叠,且常伴随酸污染,与酸关联的硫 则是煤源污染物。 本文总结了我国典型富煤区地表氟与酸污染现状,揭示了富煤区地表氟与酸 污染并存的现象,阐明了煤中硫氧化成酸加剧体系中氟活化、迁移、释放以及在失酸条件下重新 富集的氟与酸污染协同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不同区域氟与酸污染的协同模式。 云贵川交 界区域地表氟与酸污染主要是煤系地层广泛自然出露风化导致的,为自然因素成因,而当地农村 因燃煤流行的地氟病则是自然因素与人为不当利用相互叠加所致;宁夏贺兰山北段羊氟中毒区 地表氟和酸污染主要源于长期煤层自燃及煤炭开采利用,为人为因素成因;内蒙古乌达氟污染则 是煤火和工业园煤炭利用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砷是煤中有害的微量元素之一,针对目前煤中砷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问题,本文依据全国已发表的煤样数据资料,对不同时代、不同煤变质程度和各省市煤样品中砷的含量重新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统计数据频率直方图和频率密度曲线呈单峰且近于对称,显示了煤中砷的含量呈正态分布的特性。参照前人提出的煤中砷含量分级标准,提出了我国煤中砷含量新分级标准。最后,针对煤中砷的污染防治和砷含量限值给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