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10篇
矿业工程   8篇
轻工业   4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冶金工业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仪器分析实验课程改革探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信凤  苏庆平  孙永华 《广州化工》2011,39(11):173-174
针对我院仪器分析实验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实验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队伍等方面进行改革和探索,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模拟室外酸雨,对某地低品位铁矿堆场样品进行了动态淋溶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酸雨和降雨量条件下,淋溶出的Cu2+浓度与淋滤体积呈指数衰减关系,建立了低品位铁矿中铜的淋溶释放模型。证明了在一定的酸雨环境条件下,铁矿中的铜将逐渐溶出,造成堆放场地毒化,地下水污染等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内蒙某地原煤筛分试验和总量分析,表明原煤中以≥20目颗粒为主,分布有85%,多点平行分析,砷、汞的RSD=1.90,10.04(%).由燃烧试验表明,汞在1 000 ℃,10 min时即基本挥发完全,砷在1 100 ℃挥发最好.对吸收液介质及空气流量进行了选择对比,认为5%王水对砷、汞均有较好的吸收,中速流量对砷吸收最好.  相似文献   
4.
凤海元  苏庆平  龙小玲  黄旺银 《煤》2010,19(1):32-33,49
建立了比浊法测定煤中低氯含量的简便可行的分析方法,利用艾士卡混合剂溶矿,能使煤中氯完全溶出。同时,应用回归分析法,初步探讨了煤中氯与钾、钠、钙和镁的赋存关系,结果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不紧密。  相似文献   
5.
石棉尾矿的危害及综合利用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棉尾矿对环境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必须加以严格管理和及时处理、处置;同时石棉尾矿又是一类可以利用的矿物资源,具有较大的综合利用价值。本文分析了当前石棉尾矿的处理处置技术,认为利用石棉尾矿提取非金属矿物材料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先进技术,这种技术不仅能够有效地破坏石棉的结构,消除石棉尾矿的危害性,而且可以生产出市场需求的非金属矿物材料,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F作为生物和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对人类与生物有着重要的影响,正确认识F的环境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形态分析就十分必要.F在环境中的存在形态极为复杂,目前可知的可分为水溶态、可交换态、铁锰氧化态、有机结合态和残渣等.测定氟化物最常用方法是将经过适当的预处理使样品中各种形态的氟化物定量转化成可溶性氟离子溶液,然后用化学法或仪器法测定,主要有化学滴定法、比色法、电极法和色谱法,此外荧光猝灭[1]法也可用于测定.  相似文献   
7.
8.
苏庆平  任叶刚 《黄金》1994,15(5):45-47
在王水介质中,使用硫脲纤维素吸附以除去金矿中其他离子的干扰,被吸附的金用硫脲溶液解脱并用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本法研究了分离和测定的条件,方法已成功地应用于地质样品中痕量金的测定。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多种不同的测试技术对氧化镁产品中痕量铁进行了方法对照和相关问题探讨,结果表明:在配制的铁标准系列中,必须加入与试样基体含量完全一致的氧化镁,方可采用简捷快捷的火焰原子吸收准确测试氧化镁产品中的痕量铁。该结论可推广应用于其他化工产品中痕量铁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东北某地待开发的2号钻孔煤、820℃灼烧底灰及煤矸石为淋滤实验对象,详细研究了酸雨类型、酸雨酸度、酸雨降雨量对砷、汞的淋出特征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砷由于其惰性,在原煤及底灰中均淋不出,矸石中淋出率也不高。汞在原煤中淋出率不大于l%,但在底灰中活性很强,在10h内,去离子水的淋出率为54.58%,硫酸型和硝酸型酸雨可将底灰中汞全部淋出;砷、汞在煤矸石中淋滤规律为:洗矸〉矸石山〉顶板,酸雨强度表现为低酸雨强度时对砷、汞有最大淋出;酸雨雨量的增大会导致矸石中汞的淋出成倍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