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运用板块构造理论和区域构造演化理论,研究了新密矿区超化煤矿的矿区、矿井构造演化,构造应力场,构造变形,构造发育,构造控制瓦斯特征;研究了各个不同方向的断裂活动和力学特征,以及滑动构造对煤层变形、破坏而形成构造煤的控制特征。对超化煤矿主采的二1“三软”煤层瓦斯生成、保存条件进行了科学的分析,深入地研究了矿井二1“三软”煤层瓦斯地质规律,从而为有的放矢地治翠矿井瓦斯灾害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论证了滑动构造的形成条件,阐明了侧向挤压滑动构造的形成、发展和演化过程,研究侧向挤压滑动构造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杨敏 《中州煤炭》2020,(9):72-76
禹州煤田是河南省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煤炭资源丰富,但受构造控制明显。以构造控煤作用研究为核心,运用地球动力学、构造地质学等学科理论,建立了禹州煤田构造控煤型式,将禹州煤田构造控煤型式划分为4个大类、7个小类。研究提供了区域构造研究指导找煤工作的思路和方法,科学指导了禹州煤田的煤炭资源潜力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4.
吴起 《西部探矿工程》2006,18(5):113-114
在广东高明横江多金属矿矿区地质工作的基础上,对本矿矿区的区域构造、矿区构造的主要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探讨区域构造和矿床构造与成矿的关系,建立了初级的成矿模式,对该区的成矿理论有了进一步认识。  相似文献   

5.
煤中裂隙是煤层气运移的主要通道,是影响和控制煤储层渗透性的直接因素。我国构造煤普遍发育,不同类型构造煤中裂隙特征差异显著,对煤储层渗透性的影响也不一样。因此,对构造煤中裂隙与渗透性的研究十分必要。选取河南平煤十三矿和山西晋城胡底矿中、高煤阶的2种变形程度构造煤,首先利用环氧树脂制作了柱状构造变形煤样品,解决了构造变形煤制样难的问题;其次通过扫描电镜、微米CT扫描结合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展现了2种构造煤中开度大于15μm裂隙的发育特征、分布规律、形态与结构的差异性;最后基于泊肃叶定律、三轴渗透实验结合CT扫描裂隙结构参数建立了渗透率预测模型,并探讨了裂隙结构对渗透性的控制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开度>15μm尺度下弱构造变形煤(偏向原生结构煤)多发育形态简单的大裂隙,裂隙连通性与连接强度均较差,而强构造变形煤中微裂隙形态复杂,裂隙的连通性与连接强度均较好,强构造变形煤的裂隙率大于弱构造变形煤。2种构造煤渗透率随有效应力增大均呈负指数下降趋势。煤储层渗透率受多因素综合控制,包括裂隙开度、数量、体积、连通性与连接强度,其中裂隙开度的影响最为显著。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到这些控制渗透率的因素以及...  相似文献   

6.
构造控水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矿井水害防治的角度,对构造控水理论进行了概括总结,界定了构造控水概念,并以断裂构造为例,分析讨论了构造控水型式,提出了构造控水研究模式  相似文献   

7.
孟庄煤矿位于淮北闸河煤田北部.施庄向斜西翼,为一单斜构造。由于受区域构造应力的影响,煤层赋存条件极不稳定,层滑构造极为发育。阐述了该矿层滑构造表现形式、发育规律,并对层滑构造形成机制和对煤矿生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矿井断裂构造环境量化分析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员争荣  程安东 《煤炭学报》1996,21(3):250-254
通过构造定性分析,参数体系建立与统计、作图、计算等一系列研究过程,揭示出控制井田构造成生的几个主要环境因素,建立起矿井构造环境基本模式,并以此指导未采区构造研究和预测工作这种基于环境控制论的观点所提出的矿井构造环境及其控制分析的新思路,在萍乡矿区高坑矿断裂构造评价预测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生产意义  相似文献   

9.
根据构造控煤的概念,对构造控气的涵义进行了阐述;结合构造对煤层含气量大小影响,分析了封闭型争开放型两种主要构造背景的不同控气性;对控气构造基本类型进行划分,并对煤储层渗透性、储层压力大小的构造控制特点进行了初步剖析。  相似文献   

10.
根据井田内大、中型主体构造,将井田划分为3个构造块段。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探讨了各构造蛱段内小构造成因、发育密度、展布规律,建立:起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从而对名构造嫉段内小构造发育特性进行了定性与定量预测。  相似文献   

11.
阜新盆地构造应力场演化对煤与瓦斯突出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阜新盆地是中燕山期(J3-K1)断陷盆地.盆地内断裂构造主要有北北东、北东、北西西、北北西和近南北向.盆地内主要褶皱构造呈北东向雁列式排列.位于盆地内的阜新矿区煤与瓦斯突出灾害频繁发生.研究认为,构造应力场多期演化使得大多数断裂历经了多期活动,对应不同的力学性质和位移方式.构造应力场的多期演化对局部构造应力、构造煤和瓦斯赋存的分布具有重要影响.在现今北西西向构造应力场作用下,盆地内北北东向、南北向和近南北向构造由于受垂直走向的挤压应力作用,形成应力集中带,渗透率降低,瓦斯保存较好,成为动力灾害多发地带;而北西西向构造相对受拉张应力作用,瓦斯易于逸散,动力灾害程度相对较低.北东向、北西向构造发生动力灾害的危险程度介于二者之间.  相似文献   

12.
构造应力对巷道维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葛泉矿区域构造地质特征及其力学成因的基础上,根据井下现场实测的巷道变形、支架破坏等矿压显现规律,论述了构造和构造应力、构造应力的方向性对巷道维护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构造凹地煤与瓦斯突出发生机制及其危险性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韩军  张宏伟  宋卫华  李胜  兰天伟 《煤炭学报》2011,36(Z1):108-113
针对煤与瓦斯突出矿区的地形地貌特征,提出了构造凹地的概念,即矿区两侧或四周为隆起区,中间为低凹区,二者具有一定的高程差。基于理论分析和现场测量对构造凹地的地质动力状态的研究表明,构造凹地具有较高的水平构造应力,且水平差应力显著。构造凹地的高构造应力为煤与瓦斯突出提供了动力基础,同时使得瓦斯的运移和逸散受到了限制,因而具有较高的瓦斯含量和瓦斯压力,形成了煤与瓦斯突出的物质条件。最后提出了构造凹地的定量评价指标--构造反差强度及其计算方法,对部分构造凹地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构造反差强度与煤与瓦斯突出灾害程度具有正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从宏观层次评估矿区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安徽南部约40000km2的1:2×105美国NOAA/EOSATLandsat5号卫星所接收的TM3,4,5波段假彩色合成图像的系统目视构造层、线性断裂(Linement)构造及岩体的解译与研究,首次厘定了该区构造地质体的22类解译标志、10大构造层、6大线性构造系统、4个时期的岩体。尤其对隐伏构造的厘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一门新的交叉学科—构造地球物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大地构造学与地球生理学交叉结合的简要历史回顾,阐述了笔者新近提出建立一门新的交叉学科-构造地球物理学的必要性和对地球科学发展的理论与实际意义,从构造地球物理学的定义、理论基础、研究对象、研究任务、研究特点和研究方法等六个方面介绍了这门新学科的基本内容,讨论了构造地球物理学与构造物理学的关系问题,最后,就构造地球物理学的发展方向,开拓性研究领域等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论构造应力场及其演化对煤和瓦斯突出的主控作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朱兴珊  徐凤银 《煤炭学报》1994,19(3):304-314
煤和瓦斯突出是地应力、煤的物理力学性质以及瓦斯压力三个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而地应力中所包括的构造应力起主导控制作用。作者从多种角度、不同层次作了深入讨论。首先指出“残余构造应力”影响甚微;其次重点阐述了古构造应力场和现今构造应力场及其演化分别在控制谋和瓦斯突出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古构造应力促进瓦斯生成,改变瓦斯运移、赋存条件,破坏煤体结构等。现今构造应力构成了现今地应力的主体,直接参与突出过程。由此为有效防治煤和瓦斯突出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印支运动后的秦岭造山带受古亚洲构造域、环太平洋构造域和特题斯三大构造域联合作用,发生了强烈的陆内造山,奠定了该区条块相间构造岩片系统的基本构造格架,控制了本区斑岩型钼矿和众多热液型多金属矿产的最终成矿作用和矿带展布。  相似文献   

18.
总结了鹤壁矿区断裂构造三级分布的特征对矿井、采区、工作面分级控制和影响的特点,分析了断裂构造对采煤工艺的综合影响,针对这些特点探索了减少断裂构造影响矿井生产的对策及办法。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临沂煤田石炭二迭纪地层沉积特征和断裂构造分布规律及其与区域构造关系的细致分析,认为中生代煤田东部的郯庐断裂开始强烈活动,并孕育生成了鲁西帚状构造,临沂煤田则为鲁西帚状构造的次一级构造,并多次经受郯庐断裂活动的改造。并对煤田内的压扭性正断层、低角度正断层、高角度逆断层生成原因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20.
根据新构造控水理论,分析了刘东煤矿外水仓岩浆岩中的构造裂隙为新构造裂隙,并且还查明其方向性、分带性等特征。该矿将其用于外水仓治水工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