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基于因子分析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以清远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构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清远市1997-2006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时空评价。评价结果表明,1997-2006年,清远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呈稳步上升趋势,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各集约因子发展不协调,生态集约因子和社会集约因子的发展明显滞后于经济集约因子;清远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差异显著,东南部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较高,而中北部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2.
城市的发展应立足于现状并结合其特色,在考虑社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加强土地的集约利用,实现土地效用的最大化。本文针对保定的旧城区、新城区以及城乡结合部的土地利用提出了一些建议,通过对土地进行合理的规划利用,实现保定市城市发展的多目标性。  相似文献   

3.
当前,城市土地利用已由粗放利用转变为向集约利用方向发展,特别是资源型城市.本文在已有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的基础上,针对资源型城市土地利用的特点,建立了资源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同时,以辽宁西部地区三个资源型城市(盘锦市、阜新市和葫芦岛市)为例,利用新建评价体系进行分析,得出了土地集约利用的综合指标分别为5.72、4.36、2.85.  相似文献   

4.
襄樊市土地集约利用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土地资源的稀缺性日益突出,必须解决合理配置、集约利用城市土地资源的问题.归纳土地集约利用内涵的基础上,认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土地资源有效配置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就襄樊市土地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了该市土地集约利用的一些对策,对襄樊市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提高城市土地的经济价值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城市的发展应立足于现状并结合其特色,在考虑社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加强土地的集约利用.实现土地效用的最大化。本文针对保定的旧城区、新城区以及城乡结合部的土地利用提出了一些建议,通过对土地进行合理的规划利用,实现保定市城市发展的多目标性。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进程中辽宁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影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的10个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利用SPSS130软件,对辽宁省14个地级市进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综合评价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辽宁省各地级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指数差异性明显,经济水平较高的辽中南地区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指数较高,而辽西、辽东地区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指数较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与地区人均生产总值的相关系数为0619,表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与地区人均生产总值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传统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受人的主观因素影响较大,评价结果不够准确。采用人工神经网络进行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可简化评价过程,避免主观影响。本文建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BP神经网络模型,并以湖北省鄂州为例,进行城市土地利用集约评价,网络输出结果显示:鄂州城市土地利用处于中等集约水平。该评价结果与鄂州城市土地利用实际情况相一致。  相似文献   

8.
传统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受人的主观因素影响较大,评价结果不够准确。采用人工神经网络进行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可简化评价过程,避免主观影响。本文建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BP神经网络模型,并以湖北省鄂州为例,进行城市土地利用集约评价,网络输出结果显示:鄂州城市土地利用处于中等集约水平。该评价结果与鄂州城市土地利用实际情况相一致。  相似文献   

9.
城市土地持续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土地利用系统是自然、经济和社会复合系统。本文通过建立银川城市土地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评价方法,从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3个方面确定了22项评价指标以及管理调控指标等,并对银川市城市土地持续利用程度进行了定量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0.
基于循环经济的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土地资源在我国形势严峻,迫切要求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实现我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选择。本文对循环经济理论进行研究,对其由来、特点、原则做以阐述,并在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内涵阐述的基础上指出在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中必须树立循环经济观,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土地利用规划的必然选择,提出了运用循环经济的“3R”原则,促进城市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1.
城乡边缘带是城乡地域空间中的特殊地带,其土地利用过程动态具有独特性并产生特殊的影响和问题,需采取相应的对策。对城乡边缘地带土地利用过程、路径及其影响等方面的分析显示,城乡边缘带存在多种土地利用方式的过程路径,不同路径对未来城市型发展时的建设成本、特定地块所需的生态性及可耕性等产生相异影响。进一步分析表明,城乡边缘带土地利用中普遍存在闲置致使效益降低、方式频繁变换导致生态退化、粗放利用造成土地资源浪费等问题。对此,提出并论述了城乡边缘带在向城市空间融合的进程中,相关土地利用过程优化所应采取的主要对策,包括向土地利用过程中谋求更大效益、追求路径最优化及分步逐量安排建设用地等。  相似文献   

12.
以深圳市南山区的社区为单元,以扩展演化的住宅用地为研究对象,引入土地承载力变化指数、土地利用强度变化指数、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指数与土地利用效益变化指数,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城市住宅用地扩展演化的空间质量进行评估,以揭示城市住宅用地的空间利用状况,为合理配置城市住宅用地以及提高住宅用地的利用效率提供参考依据。研究表明,2009年至2012年期间,南山区住宅用地总体扩展演化速度较快,但扩展演化的空间质量不高,形成以“松坪山—安乐”为中心、“大学城—留仙”为次中心、质量值向外围逐级扩散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从投入和产出两方面对四川省18个地级市的城市土地利用经济效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0—2008年,四川省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技术效率值始终介于0.8~0.9,呈W型波动,处于高效利用状态;城市土地利用经济效率的高低除了与各生产要素的投入水平有关外,还与各要素的合理组合应用有关,与城市规模等级无直接关系;处于土地利用无效的城市,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产出不足,部分城市在投入方面也保持冗余,各城市规模报酬状态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中国所建立的地籍信息系统大多是二维的、静态的,难以持续有效地支持复杂多变的地籍管理现状。多维时态城镇地籍信息系统的建立,实现了对城市建筑的三维浏览、三维查询及空间分析,并可以方便地查询任一历史时期的宗地信息,大大增强了地籍管理信息的可视化程度和数据处理能力,对于规范地籍管理工作、科学开发土地资源和保证土地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基于双因素的城市建设用地预测——以兰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在不断扩大。城市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2000—2007年兰州市城市建设统计数据为基础,采用人口增长拉动与经济增长(GDP)拉动的双因素模型,对兰州市2010、2015、2020年3个时点的城市建设用地进行了预测。从预测结果中可以看出,基于人口增长的建设用地预测结果比较保守,而基于经济增长的预测结果偏大。文中选取适当的调整因子对两种预测结果进行调整,最后得出兰州市2010年建设用地规模为18 339.9 hm2,2015年的建设用地规模为23 269.8 hm2,2020年的建设用地规模为27 176.0 hm2。  相似文献   

16.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是缓解建设用地与耕地保护矛盾的重要途径,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是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重要基础。为协调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的关系,本文以海东市为研究对象,结合西部地区实际情况,以2010—2014年海东市统计年鉴和土地变更数据等资料为基础,根据《城市建设用地集约集约利用评价操作手册》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和特尔斐法对海东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进行定性与定量评价,定性评价主要从人口、经济变化与建设用地变化情况来判断建设用地利用趋势;定量评价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各级指数进行计算,最后根据集约总指数和海东实际情况判断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等级。结果表明:I级有民和县,Ⅱ级有循化县、平安区、乐都区,Ⅲ级有互助县、化隆县,集约利用水平呈现出自东向西递减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城市土地利用经济效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从投入和产出两方面对四川省18个地级市的城市土地利用经济效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0-2008年,四川省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技术效率值始终介于0.8~0.9,呈“W”型波动,处于高效利用状态;城市土地利用经济效率的高低除了与各生产要素的投入水平有关外,还与各要素的合理组合应用有关,与城市规模等级无直接关系;处于土地利用无效的城市,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产出不足,部分城市在投入方面也保持冗余,各城市规模报酬状态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8.
简要分析了我国交通的发展现状 ,通过对比国外拥有高效率的公共交通服务的城市 ,认为充分发挥出城市交通与城市土地利用布局、开发方式的能动作用 ,走公共交通社会化与产业化相结合的道路 ,是引导人们理性的选择交通方式的关键 ,可实现城市交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耕地总量变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区域社会经济、人工活动、城市变迁的发展规律,对研究城镇化发展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西宁市2009—2016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数据,通过提取全市旱地和水浇地空间矢量数据,采用Arcgis软件叠加分析、空间分析等数据处理功能,分析测算了西宁市耕地变化动态度、耕地变化率、耕地重心偏移度的变化规律和结果,得到了西宁市三县四区近年来耕地总量变化和空间分布的实际情况,揭示了西宁市城市发展与耕地变化的内在联系。通过利用SAS、SPSS、EXCEL的统计分析功能对西宁市未来耕地总量的变化情况进行了预测,探讨了耕地总量变化对西宁市未来发展适度性的影响。为今后西宁市自然资源规划管理中更好的处理耕地保护和城市发展的关系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