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了研究瓦斯爆炸诱发次生灾害的致灾热因素,对煤矿瓦斯爆炸特殊热环境进行了分析。将瓦斯爆炸后的特殊热环境分为爆炸产生的高温高压的火焰波、较高温常压的爆源邻近区域的动态热环境两部分。通过对瓦斯爆炸火焰波的特征的理论分析和相关专家学者开展的瓦斯爆炸实验所测得火焰波特征数据,对爆炸火焰波的温度、速度等参数进行了分析。通过数学模型的建立,结合瓦斯爆炸后瞬间爆源所在巷道空气温度随距离的分布规律及数值模拟技术对爆炸后爆源临近区域的较高温、常压的动态热环境进行了研究。得出,瓦斯爆炸大多数是弱爆燃状态。爆炸后爆源临近区域空气温度随传播距离的增加逐渐降低,高温区域逐渐向远离爆源的方向运移,高温的持续时间越来越短。  相似文献   

2.
刘青  肖林京 《煤炭技术》2014,(7):189-191
针对现有矿用隔爆箱设计校验方法适用范围小、安全裕度过大、浪费材料和缺乏整体性理论分析等问题,采用普通公式法与有限元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利用SolidWorks Simulation有限元软件对爆炸过程中的矿用隔爆箱进行了模态分析、瞬态热分析和热-结构非线性动力学耦合分析,校验其隔爆性和耐爆性,并进行优化设计分析。  相似文献   

3.
文中研究了用恒温法测量炸药爆热的实验条件,比较了绝热法和恒温法测量爆热的优缺点,用标准药做了对比实验,可以看出,恒温法测量爆热准确度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天然焦赋存区巷道掘进爆破的准爆可靠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然焦赋存区的巷道掘进爆破经常出现电雷管拒爆问题,本文通过对天然焦的组份、成因及电性质分析和试验,发现自然天然焦是电的良导体,对裸露的雷管脚线或电爆网路接头有短路作用,针对这一影响因素制定了解决措施,使问题得以有效解决,显著改善了爆破效果。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70年代以来日本和中国开展微爆技术研究试验及应用于结石破碎医疗的概况;阐述了微爆用炸药的品种选择、微爆的起爆方法、微爆器件类型及其制作工艺、微爆作用过程及其技术参数的观测;指出了微爆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针对镜铁山矿业有限公司黑沟矿区现行爆破参数设计方法缺乏理论依据导致爆破质量不稳定的问题, 分析了国内外矿岩可爆性分级方法,优选爆破作用指数法对黑沟矿区典型矿岩开展可爆性分级。在黑沟矿区典型矿 岩赋存区域,基于室内岩石力学实验、现场波速实验和单孔爆破漏斗现场实验,获得岩石强度、室内及现场波速和矿岩 的波阻抗数据;利用多旋翼摄影测量分析,获得爆破后矿岩的大块率、小块率、平均合格率等分级指标,提出一种基于 现有爆破作用指数法评价可爆性的修正方法,完成了黑沟矿区典型矿岩可爆性分级。分级结果表明灰绿色千枚岩、镜 铁矿、白云岩和铁质千枚岩的可爆性由易到难。爆破作用指数法及分级结果的修正方法能够准确描述岩体可爆性,对 规范爆破设计,改善爆破效果,优化爆破经济指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真空腔弱面破碎时间对泄爆效果的影响,通过构建"L"型实验管道和制作能够改变弱面破碎时间的撞针,并以浓度为9.5%的甲烷-空气混合物为介质进行了爆炸实验,得到了不同撞针长度条件下实验管道内爆炸压力大小和火焰到达传感器时间的实验数据,经过分析得出结论:撞针越长,弱面破碎时间越早;撞针的加入,使真空腔泄爆效果发生了变化;弱面破碎时间对真空腔的泄爆效果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煤的热稳定性( 即热爆) 的原因; 提高煤的热稳定性的工艺方法; 消爆炉及其主要部件的设计、选材。该消爆工艺可在热稳定性差的原煤煤矿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岩石密度、抗拉强度和抗剪强度及岩体完整性系数作为评价岩体可爆性的判据指标,应用聚类分析方法,对水厂铁矿的主要岩种进行了可爆性分级,对应可爆性分级结果确定了水厂铁矿台阶炮孔爆破的主要技术参数。现场试验应用的结果表明,此种分级方法对合理选取爆破参数,控制爆破破碎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了实现在破碎软岩巷道掘进中的光面爆破,鹤煤五矿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不懈努力,通过精确控制炮眼参数,并根据预留光爆层的岩性和实际厚度适当调整周边眼的装药量,最终达到光爆效果。经总结整理,形成针对破碎软岩的预留光爆层修边爆破法。该工艺具有安全、质量和经济三重效益。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i-konTM数码雷管,并与高精度导爆管雷管在抛掷爆破中使用作了成本对比,认为i-konTM数码雷管在黑岱沟露天煤矿抛掷爆破技术中使用,具有明显的经济和安全效益,并在国内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2.
基于地质条件的冲击危险性动态预评价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彭永伟  蓝航  王书文  潘俊锋  齐庆新 《煤炭学报》2010,35(12):1997-2001
分析了冲击危险性预评价现状,提出了冲击危险性的影响因素,并对煤岩冲击倾向性、煤岩地质条件、开采采动应力等因素与冲击危险性的相关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建立了相应影响因素的冲击危险性预评价指标,并以此构建冲击危险性动态预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可实现对工作面全开采过程的冲击危险性动态预评价,为矿井动力灾害防治提供依据。利用研究成果对某矿井冲击危险性进行了预评价,证实了提出的预评价体系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武强  解淑寒  裴振江  马积福 《煤炭学报》2007,32(12):1301-1306
为解决我国煤矿区普遍面临的煤层底板突水评价难题,在煤层底板突水主控指标体系和脆弱性指数法提出的基础上,以邢台章村煤矿三井的9煤层开采为例,通过将新提出的基于GIS的ANN型脆弱性指数法与传统的突水系数法的评价结果进行详细对比和拟合分析,证明脆弱性指数法在煤层底板突水脆弱性评价的许多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妥善地解决了脆弱性指数法在生产实际应用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代树红  王晓晨  潘一山  刘柳 《煤炭学报》2019,44(6):1726-1731
为研究模量指数评价煤的冲击倾向性的可行性,选取4组冲击倾向性强弱不同的煤样试件,测定各组煤样试件的模量指数、冲击倾向性评价指标和声发射信号,分析模量指数同其它冲击倾向性评价指标和评价结果的相关性,模量指数对煤加载过程中内部能量释放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模量指数同其它冲击倾向性评价指标具有相关性,同单轴抗压强度之间的相关性最强;各组冲击倾向性相同的煤样,各试件模量指数大小的变化范围较小。各组冲击倾向性不同的煤样,各试件模量指数大小的变化范围很大。煤样模量指数的大小和煤的冲击倾向性强弱相关,煤的冲击倾向性越强,模量指数越大。依据模量指数评价煤的冲击倾向性的结果,同其它评价指标的评价结果具有一致性;不同冲击倾向性煤样的软化模量是决定煤的模量指数大小的关键因素,弹性模量对模量指数大小的影响较小;煤样内部能量的释放特征和模量指数的大小相关。模量指数小的煤样在全程加载过程中声发射事件频繁出现,模量指数大的煤样在破坏前后阶段没有明显的声发射事件出现,但在临近载荷曲线峰值的冲击破坏阶段集中出现高能量的声发射事件。模量指数可用于评价煤的冲击倾向性,模量指数对煤样能量释放的影响规律可用于指导现场监测。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受水威胁煤层充水条件的分析,结合开采过程中的突水实例,得出对突水规律的初步认识,进而确定用倾斜小条带开采受水威胁煤层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该文以"下三带"理论的底板阻水厚度法和突水系数法对济阳煤矿10煤底板徐奥灰水突水危险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矿井突水事故不断发生,严重威胁煤矿的安全生产,为了保障矿工的人身安全,达到安全、经济、高效的目的,在煤矿开采之前进行矿井突水预测很有必要,也具有显著意义。本文介绍了矿井突水预测的理论方法,如突水系数法、突水概率指数法、"下三带理论"预测法等,虽然每个理论方法都存在各自的优缺点,但是能够为突水预测提供理论的基础依据,为预防矿井突出事故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确定突出敏感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提出了确定预测敏感指标的数学模型,将模糊的敏感指标确定问题通过具体的数值表示出来,并与实际观测结果吻合相印证。该方法的应用为突出矿井的敏感指标的确定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煤层底板突水预测预报评价难题, 在煤层底板突水主控指标体系和脆弱性指数法提出的基础上,以开滦东欢坨矿北部采区煤层底板突水为研究对象,应用新提出的基于GIS的 ANN型脆弱性指数法,在详细分析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和底板突水规律基础上,确定了6个影响煤层底板突水的主控因素;应用GIS强大的数据管理和空间分析功能,建立了煤层底板突水6个主控因素的子专题图和复合叠加图;应用AHP方法确定了各主控因素在突水过程中的权重贡献,建立了基于GIS的AHP型煤层底板突水脆弱性评价模型.根据计算所得的突水脆弱性指数统计直方图,分析确定了底板突水脆弱性分区阈值,最终提出煤层底板突水脆弱性区划方案.  相似文献   

20.
邵红旗 《煤矿安全》2013,(1):74-76,79
针对我国西部地区深基岩冻结井筒冻结孔涌水水害技术难题,以胡家河矿主立井冻结孔水害治理项目为工程背景,在分析封闭不良冻结孔环状导水通道生成及涌水机理基础上,创新性提出一种引流注浆封堵深基岩冻结井筒冻结孔涌水技术。工程实践验证分析研究结果正确,该技术能高效快速治理冻结孔涌水水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