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6 毫秒
1.
尺寸驱动的圆柱螺旋弹簧参数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圆柱螺旋弹簧三维建模较为复杂,利用Visual Basic以及结合OLE Automation技术对SolidWorks进行了二次开发。采用Access建立了圆柱螺旋弹簧基本参数数据。通过调用SolidWorksAPI函数与尺寸驱动技术,实现了弹簧实体的参数化、系列化设计。提高了圆柱螺旋弹簧的三维实体建模效率。  相似文献   

2.
在ANSYS中实现圆柱螺旋弹簧的参数化建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ANSYS中不能直接利用已有的命令建立圆柱螺旋弹簧实体问题 ,通过对ANSYS系统中APDL语言与宏技术组织管理的研究 ,实现了圆柱螺旋弹簧的参数化建模 ,为螺旋类零件的参数化实体建模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螺旋弹簧设计主要依赖设计人员的经验,在计算和绘图过程消耗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将知识工程(KBE)技术导入螺旋弹簧设计系统中,运用UG/KF语言将知识工程技术应用在螺旋弹簧的设计中,开发以产品知识库为中心的螺旋弹簧的快速设计系统,有助于提高产品的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ZDY650型钻机的碟簧式液压卡盘的分析,设计出一种采用圆柱螺旋弹簧代替碟形弹簧的新型液压卡盘。通过对比分析选取矩形截面圆柱螺旋弹簧作为新型卡盘弹簧,并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矩形截面弹簧进行应力分析,满足了设计要求。采用该结构可大大提高卡盘的夹紧可靠性,满足钻机的使用要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龚肖新 《煤矿机械》2014,35(9):27-29
针对煤泥脱水高频振动筛使用普通圆柱螺旋弹簧时,存在着吸振性差,易发生疲劳失效断裂等问题,提出采用多股螺旋弹簧作为其支撑,并运用模糊理论方法进行优化设计。通过对多股螺旋弹簧相关设计变量选择、目标函数建立、约束条件确定,构建了模糊优化设计模型,求出最优解,最终获得比较理想的优化设计结果。  相似文献   

6.
采用离散变量随机格点搜索法作为优化设计的基本算法,对圆柱螺旋弹簧联轴器优化设计,该设计对提高弹性联轴器的减振性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粒子群算法在机械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勤 《煤矿机械》2005,(5):26-27
介绍了粒子群算法的原理、模型和算法实现过程,并采用该算法对机械优化的一个实例:压缩圆柱螺旋弹簧的优化设计模型进行了优化设计,优化计算结果表明,基于粒子群算法的优化设计切实可行,为复杂的机械优化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采用约束坐标轮换法,以弹簧钢丝直径、弹簧中径、弹簧工作圈数为设计变量,以弹簧质量最小作为优化设计目标,对压缩圆柱螺旋弹簧进行优化设计,既能做到各参数之间的优化组合,又能缩短设计周期。设计结果表明,弹簧的质量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9.
过去我们使用的吊桶提升滑架稳绳缓冲器和滑套夹是按《煤矿凿井专用设备施工图册》图纸加工的,这种稳绳缓冲器加工比较复杂,滑架落在稳绳缓冲器上时撞击声大,且封闭式壳体内的圆柱压缩螺旋弹簧易折断而失去缓冲作用。滑架存在的缺点是,滑套夹是用4只M14螺栓固定在滑架体上的,更换滑套比较费时。为此我们对滑架稳绳缓冲器和滑套夹作了一些改进。 一、滑架稳绳缓冲器的改进 借用注浆工程所使用止浆塞的胶质套代替原圆柱压缩螺旋弹簧。胶质套高200毫米,外径110毫米、孔径54毫米,其材质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10.
用反演变换推导出的圆环面与斜椭圆锥面相贯线投影的参数方程,完全满足计算机绘图的要求。在计算机绘图上,应用这一参数方程编程,除了赋值不同外,对绘图环面与斜椭圆锥面、斜椭圆柱面、圆锥面、圆柱面相贯线的投影具有通用性。  相似文献   

11.
螺栓图库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标准零件图形元素库辅助绘图是提高计算机绘图速度的基本方法之一。以模块化设计思想为指导 ,用VB6 .0这个可视化的、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为开发工具 ,在AutoCAD平台上开发了用户界面友好的标准螺栓件图库系统 ,实现了参数化绘图 ,大大提高了螺栓件的绘图速度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不同放矿截止品位及其相互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有了一些新的认识:组合截止品位放矿方式(形式、方案)包括了一切截止品位放矿方式;根据放矿形式是不可避免的, 组合截止品位放矿可能有许多方案, 无贫化放矿仅仅是其中的一种特殊形式,组合截止品位放矿各种方案中有一种或者几种方案为最优, 可使矿山生产总赢利为最大等等。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大厂铜坑矿放矿过程中矿石贫化的问题,开展放矿方式的物理试验模拟研究。利用大型物理放矿模型,分别进行平面放矿和斜面放矿两种不同放矿试验,然后以矿石回收率和贫化率为检测指标,对所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大厂铜坑矿推行斜面放矿方式是可行的,推荐采用斜面放矿方案。  相似文献   

14.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生产安全、开采强度大、效率高、回采工艺简单,在地下开采中占有较大比重。但损失贫化大的问题限制了该方法在贵重金属矿山的应用,也是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总结了无底柱分段崩落法60 a的发展历程,并从放矿理论、采场结构参数、放矿方式和巷道布置形式、覆盖层块度4个方面系统总结了控制损失与贫化的研究现状,指出目前仍存在的研究问题为:放矿理论中仅考虑散体的流动特性,爆破块度、放矿口尺寸、边孔角、铲装深度等因素未在放矿理论中综合考虑,从而造成依据放出体形态确定的采场结构参数并非最优值;实际生产中并未严格按照低贫化放矿方式作业,回采巷道布置形式不能完全适应矿体产状变化,部分矿山覆盖层形成方法不利于损失贫化控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控制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损失贫化的研究方向和措施,对于矿山进一步控制损失贫化指标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低位综放开采顶煤放出率与含矸率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进行了考虑煤矸破碎块度沿厚度方向变化的散体模型放煤工艺试验研究,分析了低位综放开采的煤矸流动形态特征及过量放煤对煤矸分界线形态的影响,研究了混矸程度与顶煤放出率的关系,提出了顶煤拐点放出率的概念;研究了放煤过程中煤矸流中矸石比例的变化规律,分析了过量放煤对后续放煤的影响.在放煤过程中可以将放煤口煤矸流中矸石的比例为1/3作为终止放煤的依据,对应的顶煤放出率可达94%,含矸率为10%左右,增加一定的含矸率可大幅度提高顶煤放出率.放煤口煤矸流中矸石的比例最大不能超过1/2,否则,增加含矸率对提高顶煤整体放出率的作用降低,且不利于后续放煤.  相似文献   

16.
新型大倾角定向振动助流器的研制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同步定向激振理论设计,将重力自溜与振动出矿融为一体的YZZ型振动助流器,具有分节组合、大倾角、无侧板的结构特点。工业应用表明,该设备出矿能力大、破拱能力强,与常规电耙优化配套后,可形成高效率、低成本的出矿运搬系统。  相似文献   

17.
综放开采顶煤放出规律的BBR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家臣  张锦旺 《煤炭学报》2015,40(3):487-493
借助于自主研制的相似模拟实验台和PFC软件,系统研究了综放开采顶煤放出规律,建立了统一研究煤岩分界面、顶煤放出体、顶煤采出率和含矸率四要素的BBR研究体系。分析了煤岩分界面形态以及支架和移架对其影响,提出了可用抛物线拟合煤岩分界面。将放出体分为发育不完整、基本成熟和成熟3个发育阶段,发现了支架掩护梁影响会使放出体前部发育较快,始终超出椭球体范围的现象,指出顶煤放出体是一被支架掩护梁所切割的非椭球体,定义其为切割变异椭球体。为了提高顶煤采出率、降低含矸率,应尽可能地扩大放出体与煤岩分界面的相切范围,通过确定合理放煤工艺与参数,控制煤岩分界面形态来提高顶煤采出率是可行的措施。待放顶煤区域处于由采空区岩石与支架顶梁形成的拱形挤压力链的卸压区内,在放煤口附近顶煤易成拱。  相似文献   

18.
随机介质放矿理论的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慎河  李荣福 《煤炭学报》2002,27(5):468-472
为推动放矿理论的发展,建立比较完善的放矿理论体系,对目前比较新的随机介质放矿理论进行了评价,以检验其理论的完备性。随机介质放矿理论采用概率论方法研究崩落矿岩的移动规律,建立了表述散体移动特征的放出体形方程、速度方程,给出了散体移动时散体场特征和移动边界方程。该理论本质上仍然属于连续介质放矿理论,因此必须接受连续介质放矿理论的5条检验准则的全部检验。检验结果表明,随机介质放矿理论只能部分通过检验,从而说明随机介质放矿理论的不完备性,为建立系统的、完备的放矿理论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一种地方小矿井水灾后快捷排水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志军 《煤炭技术》2001,20(1):32-34
介绍了地方小矿井水灾淹井后采用以绞车拉着两部 (或多部 )挂在一起、安装有临时排水泵的特制平板车 ,在井筒中随意位置都能方便安装、连续排水的地方小矿井水灾后实现快捷排水法  相似文献   

20.
针对大红山铁矿采矿设计中粗破碎硐室放矿方案,分析得出该设计方案存在生产流程复杂、系统协调难度大,放矿流动范围小,容易造成溜井堵塞、跑矿现象等问题,提出了振动放矿+斜溜槽的放矿工艺,该工艺有利于提高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