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山西省属地质灾害易发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占全省国土面积的42%,地质灾害隐患多、分布广、威胁重。研究基于2015年底的山西主要地质灾害统计数据,分析研究了山西主要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山西主要地质灾害隐患以小型崩塌地质灾害为主,占全省主要地质灾害隐患点总数的71%。临汾市、吕梁市、忻州市灾害隐患点数量最多,阳泉市数量最少。全省已发生的地质灾害以小型崩塌和滑坡为主。泥石流灾害的死亡人数最多、死亡率最高,占因灾死亡人数的63%。临汾因灾死亡人数占全省因灾死亡的60%。地质灾害隐患点较多地分布在黄土高原地貌、松散土岩体、450~500 mm降雨量地区。盆地地貌、岩浆岩体、小于400 mm降雨量地区隐患点数量最少。全省79%的泥石流灾害隐患为自然因素诱发,44%的崩塌灾害隐患为人类活动产生。  相似文献   

2.
李淼 《中州煤炭》2018,(8):89-93
山西地处黄土高原东部,地形高差大,地质条件复杂,水土流失严重,极易形成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在综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山西省地质灾害的特点时空分布进行研究,发现山西省地质灾害具有以下特点:崩塌、地面塌陷、滑坡是山西的三大地质灾害;次生地质灾害是山西省地质灾害的主要形式,人类活动是山西地质灾害频发的一个重要诱因;3月—4月、6月—9月和10月是全省地质灾害的高发期;吕梁、临汾、忻州、长治、太原等市是全省地质灾害高发地区;东部褶皱山区和晋西黄土地貌区是全省地质灾害最易发的地区;黄土地地貌区是崩塌和泥石流的重点易发区;地面沉降和地裂缝主要发生在城市。该研究对山西省地质灾害的防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崩塌、滑坡地质灾害是在地形地貌、地形坡度、岩土体类型、降雨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产生的。在甘肃省秦安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项目中,应用MAPGIS地理信息系统中的空间分析和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处理功能对区域内地质灾害点分布特征进行空间分析与评价,得出秦安县崩塌、滑坡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侵蚀剥蚀黄土丘陵区、坡度大于45度的黄土单层土体中,受多年平均降雨量影响较小,与降雨强度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降水是引发各类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之一,降水时段和强度制约了各类地质灾害发生的数量多少及密度大小.通过对湖北省59个县市10年来发生的8 495处各类地质灾害点与相应时段的平均降雨量及最大降雨量的统计和因果分析,分别阐述了降水对崩塌、滑坡、泥石流及不稳定斜坡等主要地质灾害发育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安徽省地质条件复杂,人口众多,生态环境脆弱,是地质灾害多发省份之一。发育的地质灾害类型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其中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发生占全部地质灾害类型的95%,其分布也具有较明显的区域特点。将安徽省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分析了安徽省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发育的主要相关因素,为安徽省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的的防治工作提供了基础支撑。安徽省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形成主要受地形地貌、工程地质岩组、大气降水、地质构造和人类工程活动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其发生的前提是需具有特定的地形地貌条件,其次受工程地质岩组类型和地质构造的制约,在此基础上,由降水、人类工程活动共同引发。  相似文献   

6.
唐山市北部地区主要地质灾害类型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和不稳定斜坡等,地质灾害数量多,危害重,但以中小型规模的灾害为主。唐山市北部地区地质灾害的时空分布特点明显,地质灾害发生的数量自北向南逐渐减少,严奎的地质灾害发生时段相对集中,具随时间呈波状起伏,逐渐上升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对龙南县73处崩塌和滑坡规模分析,归纳总结其与坡体形态要素的内在联系:坡体坡度小于45°时,坡度越大,发生崩滑体的体积规模越大;坡体坡度45°~60°之间时,崩塌、滑坡发生规模难以确定,应加强岩土工程勘察;坡体坡度大于60°时,坡高越高,发生崩滑体的体积规模越大。  相似文献   

8.
戴兴  杨国芳  陈鑫 《中州煤炭》2021,(5):68-72,96
陵川县为山西省地质灾害最为发育的县区之一,通过实地测量、调查评价和综合研究等手段,在概述县域自然地理条件及地质背景的基础上,阐述了县域内已有的地质灾害特征和类型,该县地质灾害主要类型为崩塌、滑坡、不稳定斜坡(崩塌隐患、滑坡隐患)、泥石流和地面塌陷。重点研究了不稳定斜坡隐患类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即地形、物质、降水、人类活动条件,同时研究了不稳定斜坡发育的时间和空间规律,可为研究县域地质灾害以及地质灾害隐患的发育特征、形成条件、发育规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湖北省是我国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据调查 ,全省自 1990年以来 ,发生有一定规模、有资料记载的地质灾害 36 83起 ,灾害类型主要为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 ,总规模约 3亿万立方米 ,造成 2 2 5人死亡、90 9人受伤、2 6 0 83户房屋倒塌或开裂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 8.44亿元 ,平均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8440万元。我省地质灾害的发生具明显的分布规律 ,即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鄂西山区和鄂东南地区 ,其中鄂西山区最为严重 ,主要以自然地理和地质条件的不利 ,自然因素诱发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质灾害为主。我省另一地质灾害严重的…  相似文献   

10.
宣恩县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及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宣恩县调查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402处,其中以滑坡、崩塌和不稳定斜坡为主。数据统计分析表明:地质灾害隐患点在空间分布上受控于地质环境条件和动力因素,动力因素包括自然动力因素和人为动力因素,前者以降雨为主,后者以切坡为主,发生地质灾害的时间差异性明显,与降雨周期性密切相关。滑坡和不稳定斜坡多在碎屑岩构成的斜坡区或第四系松散堆积体中;崩塌一般发生在坡度大、势能高,软弱结构面暴露的陡斜坡地带或沟谷切割临陡崖一带;泥石流发育于岩性软弱易风化的碎屑岩地层区;地面塌陷主要为岩溶塌陷和因采空引发的冒落型塌陷。有针对性地提出监测预警、搬迁避让、工程治理和地质环境保护等地质灾害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1.
李科 《中州煤炭》2022,(6):71-77
考虑到传统方法在预测滑坡变形地质灾害时存在预测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了土岩接触带降雨滑坡变形地质灾害预测方法研究。从基本因素和触发因素两方面,分析了影响土岩接触带降雨滑坡变形的因素,针对土岩接触带降雨滑坡变形地质灾害受控因素的复杂关系,利用动态数据驱动技术,处理了滑坡变形地质灾害监测数据,根据线性函数变换法归一化处理滑坡变形地质灾害监测数据,结合GIS技术构建滑坡变形地质灾害预测模型,实现了土岩接触带降雨滑坡变形地质灾害的预测。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应用本文方法预测滑坡变形地质灾害的次数能够与实际滑坡次数较为接近,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12.
山西矿产资源丰富,矿山数量众多,长期的采矿活动给全省地质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破坏,造成了严重的矿山地质灾害。研究发现,山西矿山地质灾害以地裂缝和地面塌陷为主,崩塌和滑坡灾害主要以小型为主,地面塌陷以小型和中型为主,地裂缝以中型和大型为主。煤矿山、铝土矿山、铁矿山地质灾害均主要以地裂缝和地面塌陷为主,铜矿山地质灾害主要以崩塌为主。矿山地质灾害以小型和中型地质灾害为主,大型地质灾害以地裂缝为主,小型地质灾害以地面塌陷为主,中型地质灾害以地裂缝和地面塌陷为主。煤矿山和铝土矿山地质灾害均以小型地面塌陷和大型地裂缝为主,铁矿山地质灾害以小型地面塌陷为主,铜矿山地质灾害以小型崩塌为主。地裂缝和地面塌陷主要分布在晋城和阳泉矿区,滑坡灾害主要分布在离柳、西山、乡宁、汾西矿区,崩塌主要在大同、离柳矿区。  相似文献   

13.
白银市神峰煤矿位于祁连造山带走廊边缘坳陷带,赋矿地层主要为石炭二叠系和中侏罗统,煤层结构由东往西由简单变为复杂。煤层厚度0.69~39.46 m,平均厚度10.89 m,倾角在10°~14°,总体煤层趋势比较稳定。矿区开采过程中,因采空区造成了地面沉陷、边坡崩塌等地质环境问题;因取土场、煤矸石堆放、原煤储存、运输、建筑场地等造成了地形地貌景观破坏。通过对矿区野外实地调查、资料收集与分析、综合研究等方法,评估预测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以及煤矿工程活动对土地造成的损毁情况。为了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最大限度地减轻矿业活动对矿山地质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对神峰煤矿提出了地质环境治理方案,以达到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在上栗县地质灾害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选取了岩土类型、地质构造、地貌类型、自然坡度、年均降雨量和人类工程活动强度作为评价因子,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子权重,计算潜在地质灾害强度指数;利用灾害点密度、灾害面积密度和灾害体积密度,计算现状地质灾害强度指数。通过MapGIS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进行栅格计算,完成了上栗县斜坡地质灾害易发性区划。评价结果与实际调查情况基本吻合,可为上栗县今后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预防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5.
胶结尾砂充填法广泛应用于金矿的地下开采,不仅有利于矿产资源、围岩和尾矿的合理化开发与利用,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小采矿活动对矿山地质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以全胶结或胶结+尾砂的充填法在祁雨沟公峪金矿为例,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和综合研究认为,现状地质环境问题为地面塌陷、地形地貌景观的破坏和地表土地的占压和破坏等;潜在地质环境问题为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的发生,地形地貌景观破坏以及土地损毁的进一步加剧;并从预防和治理的角度,提出了对应的防治措施,以期为胶结尾砂充填法地下开采金矿提供生产、修复和保护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周牧 《中州煤炭》2023,(4):137-141,147
为了了解研究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现状、分布范围及发展趋势,确定不良地质现象的类型、位置,进而划分出地质灾害危险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地质灾害不易发区,对各区规划用地的适宜性及可建性进行评价。研究了研究区地质灾害类型特征,对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进行了评估,现状条件下评估区地质灾害发育弱,危害程度小,危险性小。预测了地质灾害危险性,得到了丘陵亚区工程建设有引发和遭受崩塌、滑坡的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发育程度弱,危害程度中等,危险性中等,评估区遭受采矿塌陷危险性小;评估区内丘陵区为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区,基本适宜工程建设;平原区为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适宜工程建设。针对地质灾害危险性,提出了相关意见。研究为研究区规划提供必要、可靠的地质依据,从地质环境的角度对规划提出合理建议和意见,使规划更趋于科学合理、经济可行,为有关部门审批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