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采煤塌陷区生态工程复垦规划设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刘金辉 《矿山测量》2000,(1):44-45,27
介绍了发展生态工程复垦的意义和生态工程复垦的特点。结合邹城市采煤塌陷区情况 ,分析了进行生态工程复垦的适宜性 ,提出了进行塌陷区生态工程复垦规划的原则和指导思想 ,并介绍了塌陷区生态工程复垦规划及其实施后的效益。  相似文献   

2.
煤矿塌陷区综合开发的一种新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生态学原理来研究煤矿塌陷区的综合开发问题,提出了土地复垦的一种新模式——生态工程复垦,阐明了其基本思想与基本原理,还针对煤矿塌陷区探讨了生态工程复垦设计的内容并作了示例。  相似文献   

3.
生态工程原理在矿区土地复垦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煤矿土地破坏的三种主要形式:挖损、塌陷、压占,分别论述了生态工程原理在矿区土地复垦工作中的指导作用,并介绍了塌陷区与歼石山生态工程复垦的设计方法与示例。  相似文献   

4.
生态工程原理在矿区土地复垦中的应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煤矿土地破坏的三种主要形式;挖损,塌陷,压占,分别论述了生态工程原理在矿区土地复垦工作中的指导作用,并介绍了塌陷区与矸石山生态工程复垦的设计方法与示例。  相似文献   

5.
高潜水位矿区煤矸石造地复田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旗山煤矿本着增加耕地有效面积、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原则,积极探索高潜水位煤矿塌陷区治理新途径,采取预回填煤矸石、复垦塌陷地新技术,在部分高潜水位采煤塌陷地进行复垦,取得了巨大成功。介绍了旗山煤矿高潜水位矿区煤矸石造地复田的技术和经验,以期为类似地区的土地复垦提供科学借鉴。  相似文献   

6.
平原高潜水位矿区采煤塌陷区土地复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矿区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问题交互存在,科学制定土地复垦战略,引导土地复垦统筹,对于解决采煤塌陷区矿、地、人之间的矛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沛县北部矿区为例,首先利用SWOT模型梳理了影响采煤塌陷区土地复垦的因素,得出相应的土地复垦战略方案;然后厘清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利用网络层次分析法构建了采煤塌陷区土地复垦战略网络层次结构模型;最后对SWOT模型分析得出的采煤塌陷区土地复垦战略备选方案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①影响采煤塌陷区土地复垦的各因素之间存在相互依存或者制约关系;②受影响最大的是调整产业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因素,权重值达到0.23;③8种备选方案中土地复垦支持产业转型发展、土地复垦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多元化融资机制三种方案比较重要,权重值分别为0.23、0.20、0.15。研究结果在目前社会经济转型的背景下,可以为统筹解决采煤塌陷区存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问题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
基于DEM空间分析的矿区塌陷地动态复垦辅助设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韩奎峰  康建荣 《金属矿山》2008,38(9):126-129
首先运用开采沉陷预计和空间数据处理技术生成描述塌陷区的一系列DEM(数字高程模型),然后运用DEM的空间分析技术提取塌陷区在不同时间段的土地破坏类型、范围和位置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进行动态土地复垦方案的辅助设计,满足了动态土地复垦方案设计的需要,更好地贯彻了新土地管理法的“占补平衡”的精神。  相似文献   

8.
基于GIS的采煤塌陷区土地复垦评价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复垦是恢复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解决人地矛盾的一种有效措施。采用ArcEngine、ArcSDE、Oracle、面向对象开发语言Micirosoft Visual C#等技术,集成了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模型,地表变形预测模型、土方量计算模型、土地复垦经济效益评价模型,开发了采煤塌陷区土地复垦评价系统。系统实现了塌陷区土地信息的网络化、信息化管理,具有地图操作、地表变形分析、土方量计算、复垦适宜性评价、复垦效益分析等功能。  相似文献   

9.
在调查河南省煤矿塌陷地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根据河南省煤矿塌陷地地形地貌特点和区域位置,以尽快恢复被破坏土地的原有生产能力为出发点,系统分析了煤矿塌陷地的特性,通过对不同塌陷地进行比较分析,研究提出了5种不同类型塌陷区的复垦模式和4种不同分区塌陷地的复垦模式。该研究为河南省矿区土地复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并可为全国其它矿区土地复垦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采煤塌陷区土地复垦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河南省采煤塌陷区土地复垦工作现状和土地复垦的主要技术进行分析,将国内、省内有关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相结合,提出了多渠道、多角度地对土地复垦技术进行创新、集合、组装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