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氧化铁硫杆菌的微波诱变及对低品位黄铜矿的生物浸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微波辐照诱变氧化铁硫杆菌T.f菌以及浸出低品位黄铜矿的效果。结果表明,微波辐照能够引起浸矿细菌产生变异,提高菌种的活性。诱变菌比原始菌的活性提高了39.96%。T.f菌经微波处理,浸矿性能有明显提高。与T.f菌相比,诱变后的T.f菌对原生铜矿的浸出率提高了31.44%,对易浸的次生硫化铜矿浸出率从53.66%提高到74.97%,总铜浸出率从32.43%提高到56.58%,浸出终点比原始菌提前了5~10d。诱变后的T.f菌对以黄铜矿为主的多金属铜矿具有较好的浸出效果。  相似文献   

2.
中条山铜矿峪矿有大量的氧化矿及硫化矿资源,采用常规采选冶工艺回收不经济,经过"九五"科技攻关建成了年产500t/a的地下溶浸提铜试验工厂.生产实践表明,地下溶浸提铜技术可以有效地回收铜矿峪矿的氧化矿及部分硫化矿资源,经济效益显著.对年产2000 t电解铜的地下溶浸提铜系统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介绍了地下溶浸系统可用的地质资源、生产工艺、技术经济分析情况.  相似文献   

3.
虽然细菌浸矿已有数十年历史,但利用浸矿过程中矿物表面性质的变化而用于浮选实验还处于初步研究阶段,由于它作用时间短,选择性强,放具有工业应用的可能。本文系统研究了不同活性,不同培养条件的氧化亚铁硫杆菌(Thbbacillusferrooxdans)对黄铁矿可浮性的影响;测定了菌体带电性以及矿物吸附T.f菌后e一电位的变化情况;还测定了黄药和T.f菌在矿物表面,黄药在T.f菌表面的吸附”。这些试验表明黄药在T.二菌表面的覆盖率可达69.2%,带正电的T.f菌在黄铁矿表面吸附的最大覆盖率345%。T.f菌对硫化矿的强烈抑制表明黄药在菌体…  相似文献   

4.
利用氧化亚铁硫杆菌(At.f菌)对钼镍尾矿进行生物浸出试验,探究初始Fe2+浓度、pH值、钼镍尾矿矿浆浓度对钼镍尾矿中Ni、Zn、Mo、Cu浸出率的影响。对比研究At.f菌的生物浸出和Fe3+及稀硫酸的化学浸出过程的差异。结果表明:At.f菌浸出体系初始Fe2+的质量浓度在9~12 g/L时,At. f细菌浸矿最佳;pH值在1.0~2.6时,pH值对At. f细菌浸出浸矿体系的整体影响不大;矿浆浓度越低,对金属矿的浸出效果越好。At.f菌的生物浸出对尾矿中Ni、Zn浸出效果明显好于Fe3+及稀硫酸的纯化学浸出,浸出16 d后,Ni和Zn最大浸出率分别为66.93%和82.71%。而Fe3+的化学浸出体系对Mo的浸出效果优于At.f菌和稀硫酸浸出体系。At.f菌、Fe3+及稀硫酸浸出第16 d时,Cu浸出率分别为85.46%、61.52%和92.35%。At.f菌在浸出体系中不断产生的Fe3+和H+对尾矿可进行持续氧化作用,后期主要是以At. f菌的直接氧化为主。XRD结果显示,在At. f的浸矿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铵黄铁矾,钝化尾矿金属的浸出。量的铵黄铁矾,钝化尾矿金属的浸出。  相似文献   

5.
实验研究了中等嗜热浸矿菌(A. c菌、S. t菌和L. f菌)在黄铁矿表面的吸附影响,通过测定在不同溶液pH值(1.6、2.0和2.5)和温度(40 ℃和45 ℃)条件下细菌在黄铁矿表面的吸附,分析培养条件对细菌吸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L. f菌在矿表面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在温度为40 ℃,pH=2.0时,吸附量达到89.47%;pH=1.6时,混合菌(A. c菌:S. t菌:L. f菌为1:1:1)的吸附量达到75.54%。溶液初始温度的变化,对矿驯化菌的接触角和动电位影响不明显,但是随着溶液pH值的升高,菌的接触角和Zeta电位均有所下降。静力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测结果显示,细菌在黄铁矿表面呈单细胞或簇状排列,且大量的细菌吸附在黄铁矿的裂缝或凹陷处,这对矿物的浸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刘俊  龚文琪 《矿冶工程》2009,29(6):50-52
从安徽省某煤矿酸性水中分离培养出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At f), 研究了不同能源物质对其产酸能力的影响。采用微波物理诱变的手段对氧化亚铁硫杆菌进行育种, 并与原菌进行了浸矿对比试验。结果表明, 使用经过诱变的微生物浸出低品位磷矿可以达到比原菌更好的浸出效果。采用Zeta电位测定的方法分析了At f菌对产酸和浸矿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细菌浸出金川含镍磁黄铁矿混合精矿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洪枚  柯家骏 《矿冶》2002,11(Z1):157-160
细菌浸出金川含镍磁黄铁矿混合精矿的研究结果表明,用适量的硫酸预浸出吉镍磁黄铁矿混合精矿,可以加快细菌浸出的反应速度.用氧化亚铁硫杆菌(T.f.)与氧化硫硫杆菌(T.t.)混合菌株(按11接种量比)进行浸出的效果,稍高于单一T.f.菌株的浸出效果.经含镍磁黄铁矿混合精矿矿浆驯化后的T.f.菌株,比原菌株的浸出效果有明显提高,浸出10天的镍、钴、铜和镁的浸出率分别达到88%、78%、40%和45%,镁的溶出主要与体系的酸度有关.细菌浸出硫化矿物的次序是含镍磁黄铁矿>镍黄铁矿>黄铜矿.脉石矿物被酸溶浸的次序是绿泥石、方解石>蛇纹石>橄榄石>透闪石、滑石.  相似文献   

8.
报道了亚硝酸化学诱变原理、对一株优势氧化铁硫杆菌T .f菌的诱变作用和诱变T .f菌对低品位黄铜矿的生物浸出研究结果。结果表明 ,T .f菌亚硝酸化学诱变后 ,诱变T .f菌和原始T .f菌相比 ,活性提高了 41.0 3 % ,对黄铜矿的浸出率提高了 13 .3 % ,达到浸出终点的时间比原始菌减少了 5~ 10d。诱变后的T .f菌对黄铜矿比原始T .f菌具有更好的浸出效果  相似文献   

9.
混合微生物通过亚硝酸、紫外线和硫酸二乙酯及其不同组合诱变获得5组混合培养物.浸矿实验表明,1#-4# 混合培养物对蓝铜矿的浸出速度和浸出量均比对照高,以4# 的浸矿效果最佳,但5# 混合培养物的浸矿效果低于时照,说明混合微生物诱变可以获得高浸出效率的微生物群.混合微生物组合的最适生长温度未变,均为30℃,提示筛选获得的混合微生物不适合高温浸矿(45~60℃).  相似文献   

10.
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对含磷难选铁矿石的脱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湖南汝城某含磷难选铁矿石, 简要分析了该铁矿石中磷的赋存状态与磷铁嵌布关系, 研究考察了某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At f菌)的生长特性、不同磷源对该At f菌代谢的影响以及不同浸矿浓度和At f菌接种量条件下的浸矿过程。试验表明: 微生物通过耗磷生长的代谢过程, 对含磷难选铁矿石进行脱磷是可行的。当前At f菌对该含磷铁矿脱磷率最高可达到61.47%。  相似文献   

11.
以斑岩型黄铜矿和矽卡岩型黄铜矿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嗜酸氧化亚铁微螺菌(L f)和嗜热硫氧化硫化杆菌(S t)对不同成因黄铜矿浸出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种不同细菌浸出体系中矽卡岩型黄铜矿均表现出比斑岩型黄铜矿浸出率高;S t浸出2种不同成因黄铜矿的效率均比L f的好。通过对不同浸矿时间黄铜矿浸出渣的XRD检测并结合黄铜矿浸出过程反应步骤的分析表明,2种细菌浸出不同成因黄铜矿的机制相同,细菌的代谢途径及反应温度是影响同类成因黄铜矿浸出率和代谢产物差异的主要原因。S t作用下浸出后期黄铜矿表面有黄钾铁矾生成,而L f浸出体系黄铜矿表面主要是S的不断积累。同种浸矿菌种浸出不同成因黄铜矿时,矽卡岩型黄铜矿在浸出第15 d有S生成,斑岩型黄铜矿在S t浸出体系S生成的时间更晚,在L f浸出体系S的生成量则更少,推测矿物性质是引起其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微生物浸出深海多金属结核中有价金属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李浩然  冯雅丽 《有色金属》2000,52(4):74-76,94
对微生物浸出深海多金属结核中有价金属进行了初步探索,并考察了氧化亚铁硫杆菌浸出结核中有价金属的工艺条件:矿浆浓度、浸出过程中pH、接种量、浸出过程中的温度和还原剂,同时对氧化亚铁硫杆菌进行了驯化。菌体的直接作用是结核中有价金属浸出的关键。实验证明:用氧化亚铁硫杆菌,采用Leathen培养基和染料污水制成的混合培养基,黄铁矿为菌种的营养基质和浸出过程中的还原剂,多金属结核无需干燥、磨细,在常温、酸性  相似文献   

13.
针对次生硫化铜精矿在传统火法炼铜工艺中存在的高能耗和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 以及单独生物法浸出存在的浸出周期长、浸出速度慢等缺点, 创新性地提出了化学-生物联合浸出新工艺, 即在生物浸出初期接种浸矿菌种的同时还加入适量化学氧化剂硫酸高铁。实验结果表明, 浸出8 d, 化学-生物联合浸出的铜浸出率达98.26%, 比单独生物法高41.92个百分点, 比单独化学氧化法高27.3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4.
针对某铜矿山氧化铜矿石含泥量高的现状,对该氧化铜矿石的类型和矿物组成进行了分析,对3种粒级(-0.295,0.295~1,-1mm)的矿样进行了酸法浸出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其中0.295~1mm粒级的矿石可用槽浸工艺进行浸出。矿石渗透性良好,铜的浸出率为70.27%,铁浸出率为2.22%,酸耗为10.06t/t铜,具有较好的可浸性。  相似文献   

15.
含砷铜矿石的生物浸出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铜矿石品位的降低增大了浮选的难度,浮选中砷的富集更大大增加了铜精矿的处理难度。用传统的火法冶炼技术处理含砷铜矿,不但会影响铜产品的质量,产生的废气还会造成环境污染。生物浸出技术具有低成本、资源利用率高、绿色环保等优点,成为有效处理含砷铜矿的重要技术之一。介绍了铜矿石中砷的赋存状态及其在冶炼过程中对铜产品的质量和硫酸产品产量的影响;论述了生物浸出含砷铜矿的研究现状,包括中温菌、高温菌、多种中高温菌的混合使用、加入催化离子或与化学浸出相结合等手段来提高铜的浸出率等;重点总结了浸矿细菌驯化、紫外诱变、化学诱变和基因工程等选育方法;指出选育出既能保持良好的浸出效率又对重金属离子有高的耐受性的优良菌种是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6.
大宝山废矿堆铜矿细菌浸出铜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大宝山野生细菌进行了调查 ,并对废矿堆铜矿石进行了多元素及化学物相分析 ,应用驯化的菌株对矿样进行浸出铜的试验研究 ,研究表明 ,在不加催化剂的情况下 ,A矿样浸出 2 5d,铜浸出率达 2 5% ,B矿样浸出 1 0 d,铜浸出率达 79%。对浸出过程的机理研究证实了细菌对铜矿物的氧化分解作用。  相似文献   

17.
对内蒙某低品位原生金矿进行了生物氧化浸出实验研究,考查了配入硫磺以及硫精矿对降低酸耗,以及金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磨矿细度-74 μm 80%,酸浸1 h,矿石酸耗为31 kg/t;全泥浸出24 h,金浸出率为51%~55%;生物搅拌浸出,氧化6 d,硫氧化率为80%,金的浸出率提高到91.4%;生物柱浸,矿石粒度 12 mm 80%,生物氧化170 d-转型-氰化浸出180 d较直接氰化浸出360 d,金浸出率提高3.72%~23.54%;柱内配入硫磺及硫精矿不利于金的氰化浸出;柱外生物氧化硫磺可以减少硫酸酸耗15.7 kg/t。   相似文献   

18.
以难处理混合铜矿为研究对象,该矿石铜氧化率和结合率分别为76.92%和39.16%,因为结合率较高,所以极难选别,单一的浮选法或者浸出法无法最大化地回收铜资源,采用浮选-浸出选冶联合法可以对铜资源高效回收。浮选作业采用一粗一扫一精的闭路试验流程,当磨矿细度为-74μm占80%,硫化钠用量为400g/t,丁基黄药用量为500g/t时,获得铜品位为29.37%,铜回收率为32.22%的铜精矿。浮选尾矿中剩余的游离氧化铜和难选的结合氧化铜采用加温浸出法进行回收,当浸出温度为70℃,液固比为2∶1,浓硫酸用量为60kg/t,浸出时间为4h时,铜浸出率为82.37%。采用浮选-浸出选冶联合法可使铜综合回收率达到88.05%,实现了难处理混合铜矿的高效回收,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19.
地浸采铀细菌浸出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对新疆某采区铀矿石进行了细菌浸出试验研究。利用自行设计加工的生物反应器, 采用经过驯化培养后的氧化亚铁硫杆菌(T f)进行试验。室内外2年多的试验证明:生物反应器细菌固定效果好、氧化效率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 细菌经过驯化后, 能适应新疆低温条件和地浸采铀溶液环境条件, 在正常连续细菌氧化工艺中, 地浸采铀溶液成分可作为细菌的营养物质, 不需另外补充; 用细菌作氧化剂不但能达到氧化Fe2+的目的, 还能提高浸出液中金属铀浓度和金属铀的浸出率, 且对环境无副作用, 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福建紫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硫化铜矿生物堆浸过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针对紫金山铜矿的特点 ,进行生物堆浸提铜工业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紫金山铜矿生物堆浸效果良好 ,不同浸矿堆累计浸出时间 10 0 0h ,浸出率在 40 %~ 60 % ,浸出半年 ,浸出率达 80 %以上。次生硫化铜矿物的生物堆浸具有两个阶段 ,在浸出前一阶段 ,浸出速率较快 ,而浸出第二阶段浸出速率较慢。随着浸出的进行 ,浸出液 pH连续下降 ,溶液电位逐步升高。微生物的存在加速堆中Fe2 氧化使溶液电位上升 ,同时氧化中间过程的产物元素硫 ,从而加速硫化矿的氧化溶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