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我国铜尾矿二次资源再利用技术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红艳  徐利华  周冰  李兴旺  任玲  翟玮 《金属矿山》2010,39(10):185-188
随着高品位铜矿资源的日趋枯竭,高效开发铜尾矿变得越发迫切。简要介绍了我国铜尾矿资源现状,并阐述了铜尾矿资源再利用的工艺路线及最新研究进展。在对各种铜尾矿资源再利用技术进行总结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利用多种有价离子在不同酸度下高效富集分离的无机湿化学选矿工艺是最有发展前景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2.
铜尾矿是铜矿经过一系列工艺选矿完成后剩下的颗粒直径较小的沙粒,其堆存会带来诸多环境问题。铜尾矿结晶度高、活性低,许多研究人员探究激发活性后的铜尾矿作为混凝土等材料的辅料,但利用率较低。本文通过热-机械协同活化的方式激发铜尾矿的活性,分析活性铜尾矿水化胶凝性能,依据抗压强度、粒径分布及矿相成分微观结构变化分析水化反应效果。在此基础上,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电子扫描电镜(SEM)对铜尾矿胶凝性能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热-机械协同活化激发铜尾矿活性的力学性能有了很大提升,即铜尾矿在600℃、机械球磨时间80 min条件下,活性由5.60%上升至89.91%,抗压强度为10.87 MPa;XRD和FT-IR进一步分析出活化铜尾矿多处产生了水化C—S—H凝胶、N—A—S—H凝胶、钙矾石等胶凝物质,其形状多呈现絮凝状、棉团状及短棒状。本文研究为铜尾矿的进一步利用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我国铜尾矿的利用现状和应用途径,并对铜尾矿在保温隔热材料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与展望。利用铜尾矿研制的多孔陶瓷保温隔热建筑材料不仅可减少大量排放铜尾矿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还可以有效提高铜尾矿资源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为我国大量铜尾矿废弃物的再利用提供新的发展模式,对发展地区经济和构建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4.
我国尾矿资源的综合利用一直是一个难题。以山西某碱铝硅质型铜尾矿为主要原料制备了高强陶粒轻集料。基于原料化学成分分析进行物料配比试验、粉磨试验、造粒试验及设计L16(45)烧成制度正交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优选试验配方(质量配比)为:铜尾矿50%、长石25%、白云石10%、废弃土15%、黏结剂水玻璃的用量(原料质量比)为5%。确定最优烧成制度为:预热温度800℃、预热时间20 min、烧成温度1 170℃、烧成时间15 min。最终烧制出的尾矿陶粒轻集料堆积密度为874 kg/m3,筒压强度达到7.5 MPa,吸水率为2.1%,为铜尾矿的高附加值综合利用提供了一个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刘新  傅振南  张志辉 《矿冶》2022,31(1):19-24
铜冶炼企业炉渣选矿属于对资源的回收再利用,在我国资源日益紧张的环境下,铜冶炼渣尾矿含铜指标的好坏,决定了铜冶炼炉渣铜选矿回收率的高低,直接影响铜冶炼企业的经济效益.结合对铜冶炼炉渣及渣选尾矿的各种数据分析,通过对铜冶炼工艺、炉渣缓冷工艺、磨矿细度、浮选工艺、磨浮水质等工艺参数控制,使尾矿含铜指标得到了较好控制,尾矿含铜...  相似文献   

6.
我国年铜尾矿产出量达3亿t以上,并有数十亿t的堆存,环境负荷不断增大。铜尾矿的化学成分复杂、伴生有害元素多,资源综合利用新技术开发难度加大,大规模消纳和高值化资源综合利用受到限制。随我国资源行业发展转型升级和“十三五”资源领域科技创新专项的实施,铜尾矿资源综合利用在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和产业化实施等多方面逐步呈现向好态势,并持续加强。本文介绍了铜尾矿在井下充填、有价资源回收和建材领域的资源综合利用现状,重点论述了铜尾矿制备多孔陶瓷材料和水泥混合材的新进展,提出了建立健全铜尾矿资源综合利用全生命周期评价体系、强化不同地区铜尾矿资源属性判定和全尾矿减量化、高值化协同利用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7.
文章构建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全国和各省(市)2003-2016年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比较分析试点省(市)与非试点省(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同时采用GIS法对各省(市)循环经济发展空间格局演变特征进行探讨。研究表明:1)全国及各省(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提升显著但仍处于较低发展阶段,各省(市)的循环经济发展平均水平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6.1%,且各省(市)的差异在逐渐减小;2)全国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主要受资源消耗与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影响;3)试点省(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呈先慢后快的特点,非试点省(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自2006年以后一直低于试点省(市),且资源消耗水平差异最大;4) 循环经济高水平发展等级区域从西、北部逐渐向东、中部转移,低水平等级区域呈现“片区集中→分散”的空间分布演变过程,较低及中等水平等级区域多是互相转化。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寿王坟低硅铜尾矿和高硅硅砂细度对加气混凝土料浆的流动性和稳定性、绝干强度与绝干比强度等性能的影响,得出该低硅铜尾矿和硅砂作为加气混凝土硅质材料的最佳级配细度为铜尾矿粉磨20 min(+0.074 mm占1.1%)、硅砂粉磨30 min(+0.074 mm占5.2%)。  相似文献   

9.
羊拉铜矿尾矿资源二次利用选矿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羊拉铜矿尾矿中含铜0.22%、含铁15.31%,为了能够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现对该尾矿中的铜、铁进行二次回收利用。尾矿中铜主要以硫化铜矿物为主,铁主要以硅酸铁矿物为主,分布率高达58%,磁铁矿等强磁性矿物含量较低。因此,在保证经济和技术的条件下,试验采用了浮选—磁选联合流程对该尾矿中的铜铁资源进行再回收利用。最终采用浮选流程获得了铜品位为1.43%、回收率为30%左右的较好指标,为后续的工艺提供了原料。再对浮选尾矿进行一段弱磁选,得到铁品位为60.87%,回收率为6.47%的铁精矿产品,为企业增加了额外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利用铜尾矿制备彩色石英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铜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的新途径 ,利用铜尾矿研制彩色石英砂 ,使其成为一种装饰材料应用于建筑工业。提出了利用铜尾矿研制彩色石英砂的工艺方案 ,得出了尾矿彩色石英砂的理化性能 ,并讨论了各操作因素对工艺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综合介绍了铜尾矿的主要性质及利用现状,对比现有铜尾矿处置技术及存在问题,提出一种能实现铜尾矿高效资源化的新工艺,并分析其作为硅质原料的应用性能。结果表明,通过新工艺处理的铜尾矿微粉,活性组分和颗粒特性均得到优化,能够高掺量地应用于新型建筑材料中,从而实现铜尾矿的高附加值利用。   相似文献   

12.
针对新疆某单一铜矿石选矿厂浮选尾矿铜品位(0.065%)较高的问题,对其浮选尾矿进行工艺矿物学研究,开展降尾工艺试验研究,最终采用浮选尾矿分级抛尾、粗粒级(+0.15mm)尾矿再磨再选的浮选工艺流程,获得了精矿铜品位20.13%、铜回收率95.75%的铜精矿。尾矿铜品位可降至0.040%,比现场生产的铜品位降低了0.025百分点,达到了降低尾矿品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铜矿开采导致的铜尾矿堆存问题对社会安全和生态环境产生巨大隐患,提高铜尾矿中有利元素的回收对消耗铜尾矿,解决资源困境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云南某选冶厂尾矿库堆存近5×106 t品位为0.43 %左右的混合型铜尾矿,根据硫化铜和氧化铜矿物之间可浮性的差异,对磨矿细度、药剂优化及全流程开路和闭路循环试验进行研究,最终,确定采用“粗选硫化铜矿,扫选氧化铜矿,分别精选提高铜品位”的混合型铜尾矿异步浮选工艺流程,全流程闭路试验获得硫化铜精矿铜品位18.32 %,铜回收率26.84 %,对硫化铜矿物综合回收率为82.44 %;氧化铜精矿铜品位18.15 %,铜回收率31.66 %,对氧化铜矿物综合回收率为48.62 %;铜精矿综合回收率为58.50 %的良好指标,探索出一套技术可行,生产效益高的混合型铜尾矿处理工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
对西藏某铜矿的试验样品进行了先选硫化铜、再选氧化铜的浮选工艺流程研究,采用该流程获得的指标为:硫化铜精矿品位33.83%、回收率69.71%;氧化铜精矿品位16.84%、回收率17.35%;总精矿品位28.17%,铜回收率87.06%。由于尾矿中铜品位尚有0.40%,经制片镜下检查表明,损失于尾矿中的铜主要是氧化铜,其存在形式主要以包裹体存在于脉石中,因此对该工艺流程的尾矿进行了再处理。对闭路浮选试验尾矿分别进行了氨和硫酸不同浓度、不同浸出时间的浸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用一定量的硫酸浸出可将尾矿铜降至0.11%,充分表明了该铜矿具有较高的资源价值。  相似文献   

15.
尾矿库的沉降变形对其安危影响极大,而固结系数是饱和土孔压消散速率和土的沉降与时间关系的关键性参数。本文选取四川凉山矿业拉拉铜矿排放到小打鹅尾矿库的铜尾矿为试样,利用固结仪和改造的三轴仪,针对三种铜尾矿的固结系数及其变化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结果显示,三种铜尾矿的固结系数受固结压力影响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随着固结压力的增大,固结系数先增加,且增速较快,达到峰值后再下降,下降速率越来越小,最后都趋于一个稳定值。随着尾矿颗粒粒径的变小,固结系数峰值也会变小,达到峰值时所对应的固结压力则呈增大趋势。铜尾矿的渗透系数与孔隙比之间呈指数函数关系。其固结系数随固结应力变化的关系式为 。  相似文献   

16.
针对某选矿厂尾矿进行了铜、硫和钨综合回收的试验研究。该尾矿储量大,尾矿中铜、钨含量较低,含硫较高,针对该尾矿性质,采用浮选—重选联合工艺流程回收其中的铜、硫和钨。全流程试验获得的试验指标为:铜精矿铜品位22.02%、回收率74.39%,硫精矿硫品位35.24%、回收率87.26%,钨精矿钨品位65.73%、回收率50.86%。  相似文献   

17.
任壮林  刘镇  高清寿 《金属矿山》2014,32(9):156-159
首先介绍了我国铜尾矿的现状,并对现有铜尾矿的处理方法作了简要总结。针对目前铜尾矿处理方法中存在的问题,以实现铜尾矿处理为目标,首先使粗细颗粒分级,再分别进行浓缩脱水的方法,确定了在目前条件下一种较为合理的铜尾矿新型干堆技术。同时,对该干堆技术中采用的主要设备作了简单描述,并对该技术与其他干堆技术在适用范围、技术、经济等方面进行了对比。经实践证明,通过该技术处理的铜尾矿,粗粒部分含水量可控制在18%以下,细粒部分含水量控制在23%以下,可直接实现皮带输送或汽车运输,完全达到了干堆的要求。与常规处理方法相比,具有设备一次性投资少,干堆效果好,运行费用低,设备维修维护简单等明显优点,是目前为止一种技术上可行、经济性上合理的尾矿干堆技术。该技术对其他类型的尾矿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铜尾砂堆积在地表会随着淋溶和风化作用溶出重金属元素,对环境产生一定危害,其生态修复的关键是进行基质改良,进行植物修复。通过黑麦草盆栽实验,将淮南煤矸石添加入铜尾砂,探讨矸石对铜尾砂中重金属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矸石添加能显著提高铜尾砂p H、有机质和养分水平(总氮、总磷和总钾),缓解尾矿砂贫瘠环境。矸石添加后,铜尾砂中Zn,Pb,Cd和Cu的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重金属逐步向铁锰结合态、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转化(除个别处理Pb和Cu残渣态),铜尾砂中有效态Zn,Pb,Cd和Cu浓度不断降低,从而降低了黑麦草中相应重金属浓度,总体表现为铜尾砂-黑麦草系统内Zn,Pb,Cd和Cu生物活性降低效应。然而,由于矸石中Cr浓度相对铜尾砂偏高,其添加会引起尾矿砂中有效态Cr浓度及Cr迁移性增加而增大黑麦草对Cr的吸收。因此,煤矸石可对尾矿砂中Zn,Pb,Cd和Cu产生一定稳定化作用,而虽然矸石内源性Cr会释放到铜尾砂,其也可被黑麦草富集,由此,煤矸石可视为一种潜在的废弃物改良剂,对铜尾砂具有一定生态改良潜力。  相似文献   

19.
金尚勇 《矿冶》2014,23(5):93-95
研究了某铜矿山酸性废水HDS底泥对尾矿水质及渗透性的影响,并探讨了HDS底泥排入尾矿库的可行性。研究表明,该铜矿山酸性废水HDS底泥为第Ⅱ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底泥排入尾矿库,有助于改善尾矿水水质,且对尾矿渗透性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