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2 毫秒
1.
江西某铀矿山矿石浸出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获得某铀矿的现场堆浸工业试验所需的前期试验参数,对该矿矿石进行了摇瓶浸出条件试验和-4mm、-7mm、-10mm三种不同矿石粒级的小柱浸出条件试验,以及-70mm粒级高柱浸出试验研究,考察矿石浸出性能.试验结果表明:①摇瓶浸出试验中,随着溶浸液酸度的提高,酸耗增大;氧化剂对浸出效果与其种类有关,KClO3和H2O2的加入均能一定改善其浸出效果,提高金属浸出率;振荡浸出时间与浸出率的关系是,浸出时间越长,金属浸出率越高.②柱浸试验矿石粒度对金属浸出率影响很大,矿石粒度越小,金属浸出率越高,渣计浸出率为67.9%~87.1%,浸出性能较好,理想的矿石粒度为-4mm.③柱浸酸耗随矿石粒级的增大而减小,为6.6%~10.4%,耗酸中等,适合酸法浸出.④柱浸试验理想的布液方式为:浸出初期,采用连续滴淋的布液方式,溶浸液采用较高酸度;中、后期,采用间歇滴淋布液方式,溶浸液采用较低酸度.该试验结果能为该矿床堆浸工业性试验有关技术参数的确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某低品位铀矿石的浸出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搅拌浸出和柱浸2种方式对江西某矿低品位铀矿石进行浸出性能的试验验研究。搅拌浸出结果表明,该矿石属易浸出矿石,在硫酸质量浓度为10g/L、搅拌浸出12h时,铀的浸出率高于85%,且加氧化剂对浸出改善较小。柱浸试验结果表明,-5mm为堆浸工艺的最佳筑堆粒度,此时,铀的浸出率为85.7%,酸耗为4.6%(与矿石质量比),且矿堆透水性能良好,为33L/(m2.h)。试验获得的浸出参数,可作为堆浸工业性试验设计和生产中调整浸出参数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针对翁源铀矿石角围矿区高酸耗、难处理矿石,进行细菌柱浸试验,并与加氧化剂(氯酸钠)酸法柱浸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细菌柱浸方法可大幅度降低酸耗.与加氧化剂(氯酸钠)酸法柱浸相比,细菌柱浸酸耗降低64.9%,铀浸出率提高2.6%,因此有望将细菌堆浸法应用于处理石角围矿石的工业生产中.  相似文献   

4.
采用新疆某含铀多金属矿石,进行了矿石粒度、酸浓度、氧化剂种类及浓度、液固比对铀浸出效果的影响的搅拌浸出试验和柱浸试验,结果表明,该矿石适合酸法浸出,浸出性能好,属易浸矿石;矿石中CaO含量高导致酸耗较高,达到9%以上;酸法浸铀过程中BeO浸出很少,可考虑对浸铀渣进行BeO的提取利用;矿石粒度对浸出效果有较大影响,小粒级矿石浸出率高,浸出周期短,液固比小,但酸耗较高;氧化剂的加入对铀浸出率影响很小;矿层高度对浸出效果有一定影响,矿层高度越大,酸耗较低,液固比越小。为了提高堆浸技术经济指标,生产实际中可考虑增加堆高或串堆浸出,并在浸出中后期采取淋、停交替作业以及翻堆等措施。  相似文献   

5.
为了充分了解某铀矿床矿石的浸出性能,摸清矿石粒度、浸出剂酸度、喷淋强度、浸出周期、浸出率等参数,进行了常规搅拌浸出、柱浸、高柱浸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矿石的浸出性能较好,所得柱浸参数可以为下步该铀矿床堆浸工业性试验设计和生产提供必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某铀矿床矿石堆浸粒度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粒度是矿石堆浸的重要参数之一。本文从浸出率,钼的浸出浓度等方面对该矿山四种不同粒度的矿石浸出性能进行了探讨,通过不同粒度浸出试验,得出该铀矿床矿石有堆浸的经济粒度。为该矿堆浸工业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不同尺寸的柱体和喷淋强度下,作者对Mt.Leyshon矿的堆浸矿石进行了一组(由七个柱子组成)柱浸试验。得到了该矿金浸出率的变化范围,并观察了在一定的面积喷淋强度下,金的回收率与重量喷淋强度和柱体高度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现试样量并不是决定金浸出率的显著因素,但却是影响氰化物耗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柱浸试验的金浸出速度低于Mt.Ley shon矿实际堆浸的速度,这是由于对Mt.Ley shone矿的堆浸给矿进行了预先处理,而实验室试验矿样没有进行的缘故.  相似文献   

8.
寿王坟铜矿矿石室内可浸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吉兆宁  余斌等 《矿冶》2001,10(4):6-10
针对寿王坟铜矿矿石进行了室内摇瓶浸出试验和柱浸试验。试验表明 ,该矿石仅采用化学浸出 ,铜的浸出率较低 (约 4 6 % ) ;采用细菌浸出可将铜的浸出率提高 2 6 % ,达72 %。铜的浸出率与矿石的粒度成反比 ,即矿石的粒度越大 ,铜的浸出率越低。生产中 ,采用先酸浸、再用细菌浸出的方案 ,既可加快铜的浸出 ,又可以降低浸矿时的酸耗 ,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9.
针对梭罗沟金矿堆浸尾矿存在回收率低,粒度分布不均匀,细泥含量较多的特点进行了堆浸尾矿回收金的试验研究。试验进行了分粒级全泥氰化浸出、堆浸尾矿浮选—浮选尾矿全泥氰化浸出、堆浸尾矿炭浸法氰化浸出3种不同工艺的对比,及-10~0.1 mm粒级柱浸、-0.1 mm粒级全泥氰化浸出、-0.1 mm粒级炭浸氰化试验。试验最终确定采用堆浸尾矿浮选—浮选尾矿全泥氰化浸出为最终工艺流程,同时确定了-10~0.1 mm和-0.1 mm粒级氰化浸出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该矿的生产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根据甘肃某地金矿石的特性,对该矿石进行柱浸-活性炭吸附提金工艺试验,获得金的浸出率89.76%,活性炭吸附率99.50%的指标,通过试验证明该矿适合就地堆浸生产。  相似文献   

11.
某铀矿石酸法堆浸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甘肃某铀矿床矿石特性,在小型试验基础上,对该矿石进行堆浸扩大试验,确定该铀矿石堆浸适宜的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矿石粒度为-10mm、软锰矿用量为矿石质量的3%、酸用量为4.5%时,柱浸渣中铀的质量分数均在0.01%以下,渣计浸出率可达到84%以上,该铀矿石适合于堆浸生产。  相似文献   

12.
低品位硬岩铀矿石高柱浸出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某硬岩铀矿石进行了10m高柱浸出条件试验,以便为原地破碎浸出采铀的工业性试验方案和施工设计提供参考和依据。试验结果表明,该矿石属较易浸出的矿石,不同高度、不同粒级的浸出液铀金属质量浓度、浸出率及酸耗规律明显:①高柱下部位置的铀金属质量浓度较高,特别是浸出初期浓度梯度变化显著,随着时间的延长,同一高度浸出液铀浓度变化趋缓。②不同高度的浸出液余酸变化规律说明前期耗酸多,中、后期酸耗较少。③越靠近矿堆上部的矿石浸出率越高,但顶部并非最高。④不同粒级的矿石浸出率不同,细粒级矿石浸出率高,-50mm的矿石的渣计浸出率(总浸出率)为82 1%,其中-15mm的矿石的渣计浸出率为90 2%。作者还建议采用间歇喷淋或滴淋布液方法,以提高矿堆浸出效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井下采空区筑堆浸出试验研究的主要成果,该研究是为了解决某铀矿原采用的留矿淋浸法所存在的矿石块度难以控制、浸出效果差的问题而开展的有针对性的试验研究。根据某铀矿井下高柱浸出条件试验成果,确定采空区筑堆浸出试验矿样粒度为-18mm。采空区筑堆方式采用多点分次进料自然筑堆方式,确保筑堆粒度均匀,矿堆面平整。布液采用矿堆上部微灌喷淋+上盘布液孔局部滴淋的综合方式,减少了矿堆淋浸死角。试验采场矿堆高度18m,筑堆品位0.027 6%,经过184d的布液淋浸,液计浸出率达到95.00%,渣计浸出率达到88.77%,取得了较好的浸出效果。该技术可应用于该铀矿床实现井下采场堆浸,并可推广应用于其他赣南花岗岩型低品位铀矿床的矿床开发生产中。  相似文献   

14.
邓锦勋  李建华  程威  周磊 《铀矿冶》2012,31(2):74-78
根据某矿床铀矿石的化学组成和矿物形式,分别进行酸法、碱法搅拌浸出及酸法柱浸试验,以探索处理该矿石的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在适当条件下,酸法搅拌浸出时,铀浸出率达到88.44%;酸法柱浸时,铀浸出率达到87.63%;碱法搅拌浸出时,铀浸出率较低。综合考虑,工业上宜采用酸法堆浸工艺处理该矿石。  相似文献   

15.
为了克服常规工艺高能耗、低效益的缺点,充分利用铀矿资源,针对某碱性铀矿石碳酸盐含量高、铀品位低的特点,开展了堆浸法提取铀的研究。首先进行了酸法搅拌浸出实验、碱法搅拌浸出实验、焙烧去除有机物实验、原矿加温浸出实验、焙烧矿石的加温碱法浸出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常温下的搅拌浸出其浸出率只有65%左右,加温搅拌浸出可达80%左右,找到了从这种低品位碱性铀矿石中浸出铀的有效方法,为下一步堆浸浸出试验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湖南某矿细菌浸铀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细菌浸出法是利用某些微生物及其氧化产物溶浸矿石中有用金属的一种工艺。介绍了湖南某矿铀矿石柱浸、地表堆浸、井下原地破碎细菌浸出结果,考察了不同浸出剂、浸出时间、矿石粒度、矿石层高度、浸出剂中Fe3+浓度等因素对铀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细菌浸出法可提高铀的浸出率、降低酸耗、缩短浸出时间。  相似文献   

17.
The application of heap leach technology to recovery of economically important metals, notably copper, gold, silver, and uranium, is wide-spread in the mining industry. Unique to heap leaching is the relatively coarse particle size, typically 12-25 mm top size for crushed and agglomerated ores and larger for run-of-mine dump leaching operations. Leaching from such large particles is commonly assumed to follow shrinking core type behaviour, although little evidence for the validity of this assumption exists. This review investigates the current state of knowledge with respect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mineralogy of large particles and how these influence leaching in a heap context and the tools to characterize these. This includes the study of ore and particle properties, visualization techniques for ore characterization, the connection between comminution and leaching behaviour, as well as particle models within heap leach modelling. We contend that the economics of heap leaching are strongly governed by the trade-off between the slow rate and limited extent of leaching from large particles and the cost of crushing finer. A sound understanding of the underlying large particle effects will therefore greatly inform future technology choices in the area of heap leaching.  相似文献   

18.
一种强化碱法堆浸提铀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一种用来处理高碳酸盐含量铀矿石的新强化碱法堆浸提铀技术。筑堆前用少量高浓度的碱溶液与矿石拌合,并于一定温度下进行熟化,然后筑堆,用低浓度碱溶液喷淋。由于改变传统的先筑堆后浸出的做法,从而大大地缩短了浸出周期,使原来不宜堆浸或浸出率低的矿石,变成适宜用堆浸来处理或使浸出率有所提高。用该方法处理某高碳酸盐含量铀矿石,浸出率由约50%提高到90%以上,浸出时间由64 d缩短到12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