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沙区石英闪长岩,为钙碱性准铝质花岗岩,具有I型花岗岩的特征。锆石加权平均年龄为163.4Ma±4.0Ma,表明石英闪长岩侵入于中侏罗世。锆石Hf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ε_(Hf)(t)=-12.5~-9.3,均小于0,其平均值为-10.6。其两阶段模式年龄(T_(DM)~2)主要为1801Ma~1990Ma(n=11),平均值为1883Ma。佛冈复式岩体中侏罗世细粒石英闪长岩形成于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的构造背景下,其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物质主要来源于古元古代上地壳的变质玄武岩或变质英云闪长岩部分熔融起源的岩浆,其次为下地壳,并有少量幔源物质参与。  相似文献   

2.
柴北缘构造带位于柴达木地块与南祁连造山带之间,由于现存的中元古代沉积和岩浆活动的记录较为稀少,对于柴北缘及其邻区早期的构造演化及地壳生长等方面的研究相对薄弱。通过分析滩间山群中变质长石石英砂岩的碎屑锆石U-Pb年龄及Hf同位素组成,认为滩间山群碎屑沉积物主要来源于古老陆块——欧龙布鲁克陆块的剥蚀,古陆早期地壳生长有3.13~3.51 Ga,2.21~2.47 Ga和1.74~2.02 Ga三个主要阶段,并且后期的地壳生长都受到了早期形成的古老陆壳重熔的影响,碎屑锆石的年龄还反映出中新元古代至少存在744~779 Ma,967~1 169 Ma,1 394~1 696 Ma三期岩浆活动,可能分别代表了Columbia大陆的裂解,Rodinia大陆的聚合和裂解三次构造事件。  相似文献   

3.
金鸿山铜钼矿床位于秦祁昆中央造山系的阿尔金构造带(Ⅱ)和柴达木—西秦岭微地块,柴达木地块与阿尔金构造带交界处,矿化主要产于石英闪长岩中。本文分析了赋矿岩体中锆石U-Pb年龄,赋矿岩体锆石Th/U比值为0.22~0.70,平均0.57,阴极发光(CL)具良好韵律环带,显示了岩浆锆石特征;赋矿岩体LA-ICP-MS U-Pb年龄为(475.1±2.3)Ma,属中奥陶世,据岩体中锆石U-Pb年龄,结合区内构造演化,我们认为含矿岩体岩浆活动与板块俯冲—碰撞的构造作用诱发的阿尔金走滑断裂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4.
为深入研究吉林长白地区临江铜矿床与成矿有关的石英闪长玢岩的形成时代与意义,利用锆石LA-ICP-MS U-Pb测试方法,对石英闪长玢岩进行年龄测试。锆石定年结果显示,石英闪长玢岩获得2组年龄:第1组年龄为128.7±2.8 Ma和131.4±3.78 Ma,为捕获锆石年龄;第2组加权平均年龄为122.6±1.1 Ma(n=16,MSWD=0.80),代表石英闪长玢岩结晶年龄,属于早白垩世中期。结合前人研究,认为临江铜矿成矿构造环境有早白垩世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的地球动力学背景。  相似文献   

5.
华南“马槽园群”年代及其地层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人对华南扬子北缘"马槽园群"的形成年代长期争论不休,影响了对神农架地区晚前寒武纪地层的正确划分对比与沉积盆地分析。"马槽园群"被普遍认为是一套角度不整合于中元古代神农架群之上的新元古代早期磨拉石建造。笔者研究发现,"马槽园群"有多层火山岩。采自该群中部玄武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 139±29)Ma。该年龄数据表明,"马槽园群"形成于中元古代,而不是前人所认为的新元古代,与神农架群为整合接触。"马槽园群"沉积地层中缺乏大陆环境的沉积构造,重力流沉积构造比较发育,应该形成于台缘斜坡—混积陆棚环境,并非前人认为的前陆盆地磨拉石建造。  相似文献   

6.
阳逻砾石层是长江中下游新生代的一个重要的岩石地层单位,其物源信息对长江中下游古地理和古环境研究具有重要科学价值,但目前学术上对于阳逻砾石层的物源研究还存在较大争议。通过对阳逻砾石层潜在源区表壳岩系时空分布特征的总结,认为大别源区基岩同位素年龄主要以新元古代、晚三叠纪以及早白垩纪的年龄谱峰值为主,并且可能含有较多的变质成因锆石,这与以现代长江河流沉积物为代表的更为广阔的物源信息具有明显差异,后者出现新太古代—古元古代等老的年龄峰值,而缺少白垩纪时期的年龄峰值,主要由岩浆成因锆石组成。旨在探讨运用沉积物碎屑锆石U-Pb定年手段,结合传统的地貌学及沉积学理论,来示踪阳逻砾石层的物质来源以及从源到汇的过程,并对开展此项研究提出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大通沟位于青藏高原北缘的秦祁昆中央造山系阿尔金构造带(Ⅱ)和柴达木-西秦岭微地块,柴达木地块与阿尔金构造带交界处,广泛分布了元古代碳酸盐岩-碎屑岩中深变质岩系建造,构造和岩浆活动强烈,主要侵入岩有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及少量二长花岗岩。分析了分布较广的闪长岩中锆石U-Pb年龄为367.5±5.2 Ma,属晚泥盆-早石炭世;锆石中Th/U比值在0.28~0.94之间,平均0.58,具典型岩浆锆石特征;岩体类型属钾质钙碱系列,具较强的轻稀土富集而重稀土相对亏损的配分模式,岩体侵位与海西期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俯冲-碰撞的构造作用诱发的阿尔金走滑断裂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8.
对南秦岭陡岭地块中甘沟杂岩体进行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以及Hf同位素的研究。甘沟岩体为一个杂岩体,主要由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及二长花岗岩组成,其中石英闪长岩形成于新元古代晚期(736.2±4.5)~(766.2±5.2)Ma。结合前人资料,甘沟杂岩体形成在699~766 Ma之间。石英闪长岩锆石Hf同位素分析显示εHf(t)值为-0.3~+10.6,二阶段Hf模式年龄T_(DM2)(Hf)=1 003~1 692 Ma;石英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εHf(t)值为-7.1~+12.6,二阶段Hf模式年龄T_(DM2)(Hf)=822~2 078 Ma。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具有中等Si O_2(54.39%~66.61%),较高的K_2O+Na_2O(4.98%~6.78%),富钠K_2ONa_2O,MgO为1.87%~4.62%;富集轻稀土元素和Rb、K、Ba、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Ti、P等高场强元素,具有弱负—弱正Eu异常特征(δEu=0.86~1.15);为准铝质中钾钙—高钾碱性I型花岗岩,其Mg~#值44~59,部分为镁闪长岩类。岩浆来源于不均匀的富集地幔,该岩体与非造山碱性(A型)花岗岩共生,形成于伸展的构造环境,是Rodinia超大陆裂解事件在该地区的响应。  相似文献   

9.
红安群天台山组解体为变质花岗岩、变质基性岩(墙)、变质火山岩三类岩石组合。锆石U-Pb定年结果:变质花岗岩形成时间为(813±10)Ma,属新元古代青白口纪岛弧花岗岩。变质火山岩形成时间为(739.1±6.4)Ma,属新元古代南华纪大陆裂谷火山岩。桐柏—大别地区广泛发育850~740 Ma岩浆事件表明,新元古代时期桐柏—大别山地区是扬子克拉通北缘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在内蒙古凉城县北部和西部出露的变质深成侵入体,规模不一,总体近北东方向展布,多数呈零星岩株状,分布于古元古代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内。针对脑包回前地区出露的变质深成侵入体,我们进行了详细研究,得出以下几个重要结论。第一,该岩体具有I型花岗岩特征。第二,该岩体的原岩岩石组合为辉长岩-辉长闪长岩-闪长岩,其中,以中性岩为主。第三,该岩体为偏铝质低钾钙碱-中钾钙碱-高钾钙碱性系列,符合火山弧或同构造花岗岩区和板内花岗岩岩石特征,因此,该岩体形成于碰撞-后碰撞环境。第四,对采集样品进行实验,结果表明,锆石LA-MC-ICPMS U-Pb同位素加权平均年龄为1935.5±9.3Ma,反映该岩体为古元古代产物。  相似文献   

11.
新疆东准噶尔萨北锡矿矿体可于黑云母花岗岩中呈锡石石英脉产出,也可于富碱花岗岩中呈锡石碱性角闪石石英脉出现,其分布受NNE和NE走向的断裂构造控制。卡拉麦里成矿带中石英脉及其含矿性变化与花岗岩岩性变化关系密切:沿(N)NW-(S)SE方向,岩性由钙碱性→偏碱性花岗岩→碱性花岗岩演化,矿化(体)由以石英脉型(为主)→锡石石英脉型(为主)→锡石碱性角闪石石英脉型(为主)转变。SHRIMP锆石U-Pb测年表明:黑云母花岗岩中锡石石英脉的锆石年龄为(329.2±1.5) Ma,与老鸦泉-红土井子及苏吉泉黑云母花岗岩基成岩期相近;富碱花岗岩中的锆石年龄为(313±2)~(314±5) Ma,与东准噶尔后碰撞深成岩浆活动期(330~310 Ma)吻合。因此,萨北锡矿成矿成岩时代可分别与新疆北部后碰撞成矿三个高峰期的第一、第二(340~330 Ma、300~285 Ma)高峰期相对应,该成矿作用具多期性,矿化不仅与碱性花岗岩有关,还与黑云母花岗岩成矿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随县黄家沟钼矿床位于秦岭—大别造山带中段之桐柏造山带殷店镇,矿体赋存于晚太古代—早元古代桐柏山岩群变质岩中。通过对矿石中辉钼矿同位素测年分析,获得Re-Os等时线年龄(131.3±2.5)Ma,厘定其成矿时代为早白垩世。辉钼矿中的Re同位素含量特征显示,该钼矿的成矿物质可能来源于拆沉下地壳,属壳幔混合的产物。矿床在区域上与东秦岭—大别地区的斑岩型钼矿床的成因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粤北地区铀矿控矿断裂活动特征和控矿规律以指导找矿,以南雄盆地北缘南雄断裂带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地质剖面调查、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和显微构造变形分析,讨论南雄断裂带活动特征和铀矿找矿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南雄盆地北缘南雄断裂带在三叠纪的构造变形特征以韧性变形为主,岩浆期后热液石英脉和长英质脉于晚三叠世交切断裂带内花岗质糜棱岩和糜棱岩化花岗岩,脉体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230.2±1.7) Ma、(228.9±5.8) Ma和(210.0±2.1) Ma;断裂带内发育典型韧性变形显微构造特征,韧性变形运动特征以左行剪切为主,且具有高温变形和中低温变形2个阶段。认为南雄盆地北缘南雄断裂带内210 Ma韧性变形区段不具备铀矿质沉淀的临界转换成矿机理条件,推断125~120 Ma和110~105 Ma韧性变形强烈并叠加同期区域伸展运动、基性岩脉侵入和铀矿化特征的区段可能是铀成矿有利区段。分析结果为进一步提高诸广山南部整装勘查区铀资源量提供了可行的找矿思路和有效的铀矿查证区段。  相似文献   

14.
桐柏杂岩表壳岩(变质岩包体)是桐柏杂岩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被认为其时代为太古代—中元古代,通过对其岩石地质特征、主要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系统分析和古生物资料的收集整理,认为桐柏杂岩表壳岩原岩主要有玄武岩、酸性火山岩、凝灰质沉积岩、钙质沉积岩,具双峰式火山—沉积岩建造特征,形成环境属大陆裂谷双峰式火山岩;其总体特征与随枣北部新元古代—古生代变质地层具有相似性,形成时代为新元古代南华纪—古生代。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阿尔金曼特里克地区喀拉乔喀片麻岩的岩石成因、时代归属及其构造背景,特对该片麻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锆石U-Pb测定结果表明,曼特里克地区喀拉乔喀片麻岩形成于新元古代早期青白口纪(926.4±4.1 Ma)。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岩体具有高硅、富碱、低钙、过铝质的钙碱性花岗质岩石的特征。岩石微量元素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Th、K、LREE等,相对亏损Ba、Nb、Sr、P、Hf、Ti等高场强元素;轻重稀土分馏明显[(La/Yb)_N=2.75~9.67]。综合研究认为,该岩体来源于下地壳中变质杂砂岩的部分熔融,形成于同碰撞构造环境,可能为Rodinia超大陆汇聚事件在阿尔金南缘的反应,为阿尔金造山带新元古代的构造演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16.
以南秦岭造山带南缘与扬子克拉通接壤区开展的1∶5万区域地质调查于房县石垭子发现的花岗斑岩侵入体,通过岩体野外地质学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同位素地球化学与年代学特征研究,对该岩体形成的岩浆成因与构造环境进行了探讨。采用锆石U-Pb同位素测试分析,取得其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722.9±6)Ma,明确岩体形成于晋宁期;并根据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提出该花岗斑岩形成为裂谷构造环境,深化了南秦岭造山带构造—岩浆—热事件研究程度。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北祁连与中祁连结合部大坂山结合带中灰色中细粒石英闪长岩的野外调查和岩石地球化学、时空分布及同位素年龄资料研究,灰色中细粒石英闪长岩属典型的钙碱性系列岩石,显示了岛弧的特点。利用激光等离子体质谱法(LA-MC-ICP-MS)获得灰色中细粒石英闪长岩中25颗岩浆锆石的~(207)Pb/~(235)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504±1Ma(MSWD=0.67)为晚寒武世,这个年龄被解释为岩体的侵位年龄。前人将加里东旋回中北祁连向南俯冲的起始时间界定在早奥陶世,笔者通过综合分析认为,大坂山灰色中细粒石英闪长岩的侵位代表加里东旋回中北祁连向南俯冲事件的开始阶段为晚寒武世。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北祁连与中祁连结合部大坂山结合带中灰色中细粒石英闪长岩的野外调查和岩石地球化学、时空分布及同位素年龄资料研究,灰色中细粒石英闪长岩属典型的钙碱性系列岩石,显示了岛弧的特点。利用激光等离子体质谱法(LA-MC-ICP-MS)获得灰色中细粒石英闪长岩中25颗岩浆锆石的207Pb/235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504±1Ma(MSWD=0.67) 为晚寒武世,这个年龄被解释为岩体的侵位年龄。前人将加里东旋回中北祁连向南俯冲的起始时间界定在早奥陶世,笔者通过综合分析认为,大坂山灰色中细粒石英闪长岩的侵位代表加里东旋回中北祁连向南俯冲事件的开始阶段为晚寒武世。  相似文献   

19.
大兴安岭中南段科尔沁右翼前旗地区广泛分布有玛尼吐组中—基性火山岩,结合相关岩石样品分析结果,对该区玛尼吐组火山岩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表明:(1)火山岩LA-ICP-MS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137.3±1.5)Ma,表明该类岩石形成于早白垩世初期;w(SiO_2)44.25%~63.45%,属中—基性岩;w(K_2O)/w(Na_2O)平均为1.01,为钾质岩石;(2)玛尼吐组火山岩形成于板内环境,即为古生代俯冲碰撞结束后(局部大洋残存至中生代)统一的板块内部活动所形成的火山岩,亲火山弧的地球化学特征更多的是古生代板块俯冲作用的残留,而非由太平洋板块俯冲引起。上述分析对于进一步研究大兴安岭地区,尤其是大兴安岭中南段中生代火山岩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0.
研究区内奥陶纪龙马溪组中下部(即相当于原五峰组上部—顶部层位)发育多个因火山凝灰质物质沉积、蚀变形成的粘土岩层,为了进一步认识上扬子地区奥陶纪—志留纪之交的火山事件年龄,对湖北高罗麻阳寨地区晚奥陶—早志留世龙马溪组剖面的斑脱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加权平均年龄为(450.0±3.6)Ma,与国际地层委员会发布的奥陶系—志留系界线年龄(443.7±1.5)Ma近似,同属晚奥陶世。相较研究区北部和南部获得的同地层单位中的斑脱岩锆石年龄均较早,对探讨该时期火山活动开始的时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