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岭成矿带粤北地区出露了大面积的燕山晚期中—酸性花岗岩,岩体周围分布有一系列矽卡岩型铁、铅锌等多金属矿。结合连阳岩体北东缘湖洋坳铁多金属矿、仙人顶铅锌矿的野外地质调查成果,详细分析了两者矿床地质特征,并就控矿因素及矿床成因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1)该区矽卡岩型矿床主要产于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与钙质地层接触带中,具有铁矿富锡、铅锌矿富银的特点,推测成矿元素主要来源于岩浆热液;(2)接触带构造和不纯的碳酸盐围岩是矿体特别是铅锌矿定位的重要控制条件,花岗岩中的围岩顶垂体和接触带由陡变缓及与断裂交汇地段往往为成矿有利位置;(3)该两类多金属矿床周围普遍共生有高品质接触变质成因的大理岩矿,对其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叶家庄铜多金属矿区的矿体受阳新岩体石英正长闪长岩与碳酸盐岩围岩接触带控制,主要赋存于接触带矽卡岩和近接触带蚀变岩体中。矿床与燕山期石英正长闪长岩浆活动有紧密成因联系。石英正长闪长岩与碳酸盐岩接触带是寻找铜多金属矿的有利部位,矽卡岩化和硅化是重要的找矿标志。通过类比周边矿床认为,叶家庄矿区北西向接触带及深部有扩大矿床规模的潜力,同时具有向深部探索斑岩型铜矿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皖南宁国竹溪岭钨钼银多金属矿床位于江南造山带东南缘的北东部,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个大型钨多金属矿床。矿体主要产于燕山期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与震旦系兰田组灰岩接触带。矿区W、Mo矿体可划分为矽卡岩型W、Mo矿体,石英硫化物脉型W、Mo矿体和蚀变花岗闪长岩型W、Mo矿体,而以矽卡岩型W、Mo矿体为主要矿体;银矿体主要为石英脉型矿体。矿石矿物主要有白钨矿、辉钼矿、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辉银矿、碲银矿等,脉石矿物主要为石榴子石、透辉石、透闪石、石英等。矿体呈似层状、脉状产出。矿床成因类型属矽卡岩型钨钼银多金属矿床,控矿因素主要有震旦系地层、燕山期岩浆岩和近东西向断裂构造,找矿标志包括岩浆岩、地层、构造、蚀变、矿化等。研究区具有重要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4.
牛苦头矿区地处柴达木盆地西南缘青海祁漫塔格北坡,在漫长的地质演化过程中,区内经历了漫长而又复杂的构造-岩浆活动,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矿区铁铅锌多金属矿床为青海祁漫塔格北坡典型的矽卡岩型矿床,矿床规模达到大型。结合矿区野外地质调查及找矿勘探成果,详细讨论了矿区及矿床地质特征,总结了控矿因素并厘定了矿床成因。研究表明:(1)矿区主要发育一走向NWW、倾向NNE的单斜构造,断裂少量发育,岩浆活动强烈,主要集中于华力西期—印支期,侵入岩较发育;(2)矿床主要赋存于上石炭统缔敖苏组上段大理岩与晚三叠世花岗闪长岩的接触带内,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厚度较稳定,具有分枝复合现象;(3)矿石金属矿物以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及黄铜矿等为主,自岩体向上成矿温度逐渐降低,依次为钾硅化带→石榴子石透辉石化带→透辉石透闪石化带→绿帘石绿泥石化带,对应着Pb-Zn→Pb-Zn/S-Fe→Pb矿化分带;(4)矿床受地层岩性、岩浆岩及构造的控制作用显著,矿化多富集于岩浆岩、碳酸盐岩的接触构造内及岩石层间裂隙间;(5)花岗岩侵入为成矿提供了丰富的物源及热量,矿床成因类型为与岩浆热液有关的矽卡岩型铁铅锌多金属矿床。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了找矿标志,认为侵入岩、物化探异常、构造、地层岩性以及矿化为矿区有利的找矿标志。上述分析对于在矿区特别是在M_1~#、M_4~#磁异常深部及外围进一步开展找矿勘探,实现找矿突破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沙子岗钨多金属矿地处武夷山隆起与信江坳陷带的接攘地带,该矿床是由燕山早期期后成矿热液侵入到叶家湾组地层含钙质岩石中,在其接触带形成了接触交代型矿床。论述了沙子岗钨钼铜多金属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矿体特征,并指明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6.
马拉格锡多金属矿床是位于滇东南锡矿带上的典型矿床之一。为进一步查明矿床成因及成矿规律,结合区域成矿地质背景,以矿区地质勘查成果为依据,进一步剖析了矿床地质特征,矿区构造、矿石组构特征及围岩蚀变特征,并对矿床的基础研究成果及控矿构造特征进行了总结。研究表明:(1)矿床主要赋存于北炮台岩体接触带、小突起及凹槽内,矿体呈透镜状或不规则状产出;(2)矿床的金属矿物以磁黄铁矿、黄铜矿、黄铁矿等为主,由花岗岩、矽卡岩及个旧组碳酸盐岩构成了矿床围岩;(3)矿床受地层岩性、构造及岩体等因素共同控制,距岩蓬较近的地段成矿较有利,矿体的形态、产状主要受控于次级"表层褶皱";(4)岩体接触带及岩体突起、凹陷、岩舌等部位为有利的找矿部位。  相似文献   

7.
凹子山钨钼矿是皖南地区新发现的钨钼多金属矿之一。本次工作圈定了两个矿化带及多个独立矿体。矿体主要赋存于花岗闪长岩的内接触带,并与接触带近平行展布。矿化类型主要有含钨钼的石英大脉型、含钨石英细脉型及浸染型(斑岩型)。通过矿体地质特征及成矿地质条件分析,认为凹子山地区具有重要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8.
红山铜多金属矿床是滇西北中甸红山-雪鸡坪多金属成矿带上的大型铜多金属矿床,在漫长的地质演化过程中,区域经历了复杂而又频繁的构造-岩浆活动,成矿地质条件优越。详细探讨了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厘定了矿床成因及成矿标志。研究表明:①矿区主要出露曲嘎寺组、图姆沟组灰岩、中酸性火山岩,碳酸盐岩过渡层是矿区重要的赋矿层位;②矿区构造发育,角岩、矽卡岩接触带多发育层间裂隙和构造角砾岩破碎带,是有利的赋矿部位;③矽卡岩型铜矿(化)体(V1~V4矿体群)多呈层状、似层状产出,产状较稳定、矿化均匀,钼矿体(V11)含矿岩性以石英闪长玢岩、二长花岗岩为主,厚度变化较大且品位较低;④矿区于印支期发育矽卡岩型铜矿体,至燕山期被含钼成矿热液进一步富化,形成热液叠加-改造的斑岩-矽卡岩型Cu多金属矿床;⑤矿区地表露头、侵入岩、构造、物化探异常及矿化为有利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9.
刘少华  刘溢宣 《采矿技术》2021,21(z1):46-50
江西蒙山地区富含煤、金属、非金属等多种能源矿产.通过对蒙山地区区域地质背景、石竹山矿区内煤炭、铜锡钨多金属、非金属(硅灰石)等主要矿产资源的介绍,归纳总结出该区主要金属、非金属矿床的成矿模式及其找矿方向:区内硅灰石主要为"浅成岩体+碳酸盐岩+构造裂隙+盖层"的成矿模型,蒙山岩体西部和北部地区存在隐伏巨大的硅灰石矿体;铜多金属矿形成于围岩(碳酸盐岩)内外接触带、层间裂隙、破碎带的联合、复合部位,深部蒙山复式岩体与黄龙组接触带是铜多金属成矿的重要部位,石竹山—库里一带中深部具有寻找铜锡多金属矿体的较好潜能.研究成果为蒙山地区金属、非金属找矿方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英雄山铜金多金属矿矿区地处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位于北山成矿带,矿区具多种成矿类型,其中铜铁多金属矿床产于矿区中部隐伏花岗闪长斑岩与围岩的接触带中,受断裂构造和褶皱鞍部控制,属矽卡岩型矿床;金银多金属矿为次生氧化矿,受次级断裂构造控制,为氧化—淋滤型矿床。  相似文献   

11.
矿区位于东昆仑祁曼塔格成矿带,矿体产于中酸性侵入岩体与寒武系—奥陶系滩间山群及上石炭统缔敖苏组碳酸盐岩外接触带矽卡岩中。根据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综合分析认为野马泉矿床属岩浆接触交代矽卡岩矿床。  相似文献   

12.
董文伟  陈少玲 《现代矿业》2013,29(12):72-74
利用新的勘查成果对小河边铁矿的成矿规律及矿床成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控矿因素为隐伏花岗岩、矽卡岩、地层、构造,矿化带及矿体呈带状“背形”隆起展布,矿床成因类型为热接触交代矽卡岩型铁矿床,矿床深部及外围还有巨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3.
唐家湾锡多金属矿位于四川岔河锡矿区北段,通过对岔河锡矿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进行研究,在其外围矽卡岩带内发现多处锡、铁、铜、锌多金属矿(化)体。在分析岔河锡矿矽卡岩带矿化特征的基础上,对该矿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进行了分析,并对找矿标志及找矿潜力进行了探讨,认为该区找矿前景较好,具备寻找中—大型"岔河式"锡多金属矿床的远景。  相似文献   

14.
纳勐铜多金属矿区位于老挝境内最重要的川圹-长山铜多金属构造成矿带南部。目前,矿区共发现4个铜铅锌矿体,矿体均产在花岗岩与灰岩的接触带上,矿石的矿物组合特征反映了本区矿床为典型的矽卡岩型矿床。在分析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指出了进一步的找矿方向,已知矿体的深部、隐伏的接触带以及外接触带围岩裂隙均为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5.
集安市金厂沟位于鸭绿江多金属成矿带东段,区内构造发育,岩浆岩广布,成矿地质条件十分优越。复兴屯铜金矿属斑岩型矿床;西岔-金厂沟金矿产于深穿透性构造控制的斑岩体边部,属斑岩-热液脉型金矿;正岔铅锌矿产于中生代斑岩体与早元古宙地层的外接触带,属热液矽卡岩型多金属矿。根据区域成矿规律、控矿地质条件及隐伏矿体的发现,证实该区具备中深部、周边部及多金属的找矿潜力,展示出了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6.
陈盛矿区成矿地质体为铁山杂岩体中燕山早期第一侵入期次闪长岩、透辉石闪长岩岩株及深部隐伏三叠系碳酸盐岩;成矿构造为侵入接触构造、断裂构造及捕虏体构造;成矿作用特征标志为金云母化矽卡岩+透辉石化矽卡岩+磁铁矿化,是典型的接触交代型(矽卡岩型)矿床。矿区内深部找矿方向为寻找深部隐伏三叠系碳酸盐岩,重点关注的成矿构造为侵入接触构造及捕虏体构造,重点关注的成矿作用特征标志为金云母化矽卡岩、磁铁矿化。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栾川县骆驼山锌铜多金属矿位于华北陆块南缘与北秦岭造山带的结合部位,栾川矿集区西北部,南泥湖钨钼矿床外围西侧。矿区主要赋存有硫铁矿、锌铜矿,伴生白钨矿、辉钼矿、萤石等多种矿产 。为了对骆驼山锌铜多金属资源总体情况进行可靠的预测评价,利用骆驼山锌铜多金属矿已有的小比例尺地形地质图、钻孔资料、地球化学数据、重力数据、磁法数据、电法数据等,建立了多元地学信息三维地质模 型,对成矿有利部位进行了定量预测,并进行了深部工程验证,深部找矿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根据最新勘查成果,在骆驼山锌铜多金属矿区深部及外围控制了4条锌铜多金属矿体,新增资源量铅金属量3.97 万t、锌 金属量56.97 万t、铜金属量3.61 万t、银金属量30.68 t,为一大型锌铜多金属矿。综合研究认为:位于栾川矿集区的骆驼山锌铜多金属矿床与周围的钼钨铅锌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相似,属于同一岩浆—热液成矿系统 ,为岩浆热液交代型层状矽卡岩型矿床。成矿系统自深部至外围表现出明显的分带性,即深部为南泥湖岩体,岩体内外接触带为南泥湖钨钼矿床,中上部(600~1 500 m范围)为矽卡岩型铜锌多金属矿床(中高温), 上部为脉状铅锌银矿床(1 500~2 500 m范围)。骆驼山(锌铜多金属)矿床位于成矿系统中上部(600~1 500 m范围)中间过渡带,仅为其中的一部分,找矿潜力巨大,沿背斜轴向西,以及背斜的北翼均有成矿的可 能,通过进一步勘查有望成为一个超大型锌铜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18.
柳树底铜多金属矿床地处胶辽隆起带的太子河-浑江坳陷西部,是典型的矽卡岩铜矿床。在结合前人资料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其矿床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矿床的成因等方面分析矿床的形成过程。从其铅、硫-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反映成矿物质来源于岩浆,流体包裹体数据反映了该矿床为中高温热液矿床,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在岩浆及构造作用下矿床经历了三次构造热蚀变及矿化作用,建立了该矿床为花岗斑岩与灰岩接触带矽卡岩型矿床的成矿模式,结合矿区内的低阻、高激化体地球物理电性特征进而建立了找矿模式。矿床地质环境为灰岩及侵入其中的花岗斑岩,加上近东西向构造岩浆活动带,矿床内高激化的物性特征,其指示矿体的分布,为寻找盲矿体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19.
评价区位于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带东部南缘,成矿条件优越,已发现多处大中型铜(钨)多金属矿床,矿床类型主要为矽卡岩型、斑岩型复合型等,为探索努日大型钨铜矿床东部的矿床成因及成矿远景,通过本次的调查评价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成果,WO_3金属资源量达到大型矿床规模;矿区测定了各类岩体、脉岩中的锆石U-Pb年龄,分析成矿流体的特征,结合矿区各类地质特征,认为:1)主矿体IW在南西段与北东段还有较大的找矿潜力;2)锆石U-Pb年龄表明努日东矿区的成岩成矿年龄早于冈底斯主带的中新世(12~18 Ma);这对捋顺冈底斯东段南缘的成岩成矿期次提供新的认识,扩大了该区带上找矿的时序与空间;3)通过流体包裹体分析显示努日东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流体温度为中-高、盐度为中-高,成矿流体主要来自于深部岩浆,也进一步指示了深部找矿(斑岩型)的方向;4)总结了找矿标志,这对区带上寻找矽卡岩型、斑岩型复合型钨铜多金属矿提供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湘南地区是南岭地区重要的锡多金属矿勘查区,勘查区的控矿规律研究是实现找矿突破的关键环节。以大义山矿田绿紫坳锡多金属矿床为例,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综合研究,总结了锡多金属成矿规律,认为锡多金属矿体主要受3类硅钙面控制:Ⅰ类为花岗岩体与碳酸盐岩的“硅钙面”接触界面,形成了Ⅰ号矿带的矽卡岩型铜锡矿体;Ⅱ类为泥盆系上统锡矿山组下段灰岩与上段碎屑岩界面,形成了Ⅱ~Ⅴ号矿带的锡铅锌矿体;Ⅲ类为泥盆系中统跳马涧组砂岩与棋梓桥组灰岩的硅钙界面,形成了Ⅵ和Ⅶ号矿带的锡铅锌多金属矿体。结合成矿地质条件和控矿规律,构建了锡多金属构造控矿模式。综合分析了区内控矿要素特征,认为白水源地段为有利找矿靶区。通过勘查发现了7条锡铅锌多金属矿体,产于第Ⅰ类硅钙面中铜锡矿体1条、第Ⅱ类硅钙面中锡铅锌矿体1条、第Ⅲ类硅钙面中锡铅锌矿体1条,断裂带中矿体4条,获得锡铅锌资源量约1.5万t,取得了矿床南部锡多金属矿的找矿进展。通过对比分析湘南地区香花岭矿田和荷花坪矿田等重要锡多金属矿床,认为硅钙面控矿对湘南地区锡多金属矿具有普遍意义,加强硅钙面的控矿规律研究对于指导湘南地区锡多金属找矿突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