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钟祥市斑竹垱岩溶地面塌陷是典型的采矿降水疏干影响区地面塌陷。该岩溶地面塌陷的形成与岩溶发育程度、水文地质条件、人类工程活动密切相关,构造破碎带(断裂)促使地下水富集带发育岩溶,岩溶管道和溶洞为塌陷提供空间条件,采矿降水改变疏干区地下水径流途径诱发塌陷形成。采用注浆加固、回填、河床整治、绿化等工程对斑竹垱岩溶地面塌陷区进行综合治理,取得预期建设效果。  相似文献   

2.
以重庆某煤矿岩溶塌陷为例,描述研究区地质环境背景,统计分析煤矿地面塌陷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分析煤矿开采、地下水位变化、断裂构造、岩溶发育和覆盖层对岩溶塌陷的影响,得出地下水位变动是岩溶塌陷的主要诱因。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地下工程建设中岩溶覆盖区土地的稳定性,设计了圆柱状岩溶塌陷土体模型,根据岩溶覆盖区土体所处的地质条件,将稳定性工况分为了4种。以某地区的岩溶塌陷为例,将岩溶塌陷分为岩溶水漏失和降雨行两类,结果表明:降雨初期覆盖层土体的稳定系数下降很快,后面逐渐放平缓。当覆盖层土体真空负压超过40kPa且长时间处在降雨状态时,土体会发生塌陷,得出所研究地区的岩溶塌陷主要原因为长时间降雨与持续真空负压的联合作用。  相似文献   

4.
安溪湖上乡岩溶塌陷形成条件及易发区划分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安溪县湖上乡岩溶的塌陷现状、危害和地质环境条件的调查,分析了岩溶地面塌陷形成条件,依据岩溶塌陷形成规模和强度等,采用定性和定量评价对岩溶塌陷易发性进行分区,划分出程度不同的危险区,并提出了岩溶塌陷防治对策和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以重庆某煤矿岩溶塌陷为例,描述研究区地质环境背景,统计分析煤矿地面塌陷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分析煤矿开采、地下水位变化、断裂构造、岩溶发育和覆盖层对岩溶塌陷的影响,得出地下水位变动是岩溶塌陷的主要诱因。  相似文献   

6.
为有效预测与防范我国一些岩溶地区由于煤矿开采诱发的岩溶地表塌陷灾害,以江西丰城矿区坪湖煤矿为工程背景,采用数值模拟、地表移动计算等方法,分析了因采动引起的附加应力扰动导致岩溶塌陷发生的机理和影响因素,确定了岩溶塌陷易发性的评价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地下开采会在岩溶地层产生拉应力,形成拉伸破坏区,对于浅埋溶洞,拉伸破坏区易发展至地表,形成岩溶塌陷,经地表移动计算分析可知,当地表拉伸变形达到1.8 mm/m以上时,地表发生岩溶塌陷的可能性较大。为了防范采动区岩溶塌陷,进行采前岩溶探测和采动影响预测分析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7.
以广东省某高速公路岩溶区详细勘察为依托,统计分析了沿线岩溶区地面塌陷灾害的地质因素,对地面塌陷的发生机制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对岩溶区地面塌陷发育的风险评估区划要素进行了研究总结。成果已成功应用于工程建设,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8.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武汉市岩溶塌陷危险性分区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武汉市岩溶塌陷的影响因素及相互联系,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研究区岩溶塌陷危险性评价模型,对武汉市阮家巷—陆家街区进行了岩溶塌陷危险性分区评价。评价结果为:危险性大、危险性中等、危险性小及基本安全4级,为武汉市岩溶塌陷防治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新桥硫铁矿岩溶塌陷成因及防治措施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新桥区基岩岩溶发育程度及开采过程中形成的地表塌陷的调查,对岩溶塌陷的分布规律及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矿山近年来在预防和治理岩溶塌陷问题上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岩溶塌陷是中国分布范围较广的地质灾害之一。近年来,武汉市岩溶塌陷频发,严重制约了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基于武汉市岩溶塌陷调查评价、防治工作现状,开展了岩溶塌陷区域风险评价和风险管理措施的研究。通过风险识别、风险量化和度量来分析影响因素,确定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因子权重并选取适当评价模型,经综合评价,划分武汉市岩溶塌陷风险性分区。在此基础上探讨岩溶塌陷地质灾害风险管理措施建议,对武汉市岩溶塌陷地质灾害防控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五峰县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为滑坡、崩塌危岩体、不稳定斜坡、岩溶塌陷、泥石流,尤其以滑坡和崩塌地质灾害为主要发育形式.调查与统计数据表明,地质灾害发育在时间和空间上受到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大气降雨、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的控制.在探讨五峰县地质灾害发育类型特征的基础上,运用统计的方法分析各类地质灾害的控制因素,讨论防治...  相似文献   

12.
近15年来,随着深圳市城市工程建设活动急剧增强和自然资源高强度开发,地质环境条件发生了极大改变,迫切需要采用新方法新技术,按照新标准规范的要求和信息化防灾减灾的思路,重点针对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岩溶塌陷等主要灾害类型,分10个单元分别开展1∶50 000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深圳市地质灾害调查研究现状,接着详细阐述了全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的总体工作思路,最后就地质灾害详细调查中的关键环节,结合地质环境条件和调查成果应用要求提出了具体建议,从而有助于提升调查成果质量和扩大成果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安溪县地面塌陷灾害日益严重,已危害工程建设及人员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分析安溪县剑斗地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及地面塌陷的特征、影响因素和形成条件,认为地面塌陷与溶洞、地下水、第四纪盖层厚度、地质构造、地下开采活动等因素相关,并分析了地面塌陷的形成机理,提出了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岩溶发育位置及程度等规律对现代城市开发建设的重要意义,利用二维微动剖面探测方法开展灰岩岩溶区地层结构探测,获得关于隐伏岩溶洞穴发育规律的新认识。二维微动探测方法利用天然源面波的优势,不受人文居住环境干扰限制,在浅层地质结构探测方面凸显出优势。利用该方法研究覆盖区岩溶发育规律,在福建永安大湖盆地内两处岩溶国家地下水监测井钻孔旁,通过钻孔孔内S波速度波速测试结果分析总结地层速度规律,同时二维微动剖面探测结果与钻探结果对比揭示,灰岩岩溶发育、不发育段的视S波速度分别为1 000~1 600 m/s,1 700 m/s以上,灰岩中溶洞的视S波速度为300~850 m/s,存在显著差异。利用微动视S波速度剖面,进一步揭示坑边和霞鹤地区地下岩溶洞穴虽整体发育形态表现为层状,但其发育形式主要为岩溶管道型;区内岩溶深度达160 m,发育深度与地形起伏有一定相关性。基于2处试验区的总结性规律,分析了大湖盆地内另一微动测线处的岩溶发育规律并得到验证。由此可见,通过微动剖面结果与钻孔对比分析规律,可利用该规律以微动剖面结果为基础推测该区域其他无钻孔区域的岩溶发育情况。结果表明,微动探测能较直观地探测覆盖型岩溶区地下灰岩溶洞的发育及空间分布情况,并可追踪分析岩溶的横向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5.
周牧 《中州煤炭》2023,(4):137-141,147
为了了解研究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现状、分布范围及发展趋势,确定不良地质现象的类型、位置,进而划分出地质灾害危险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地质灾害不易发区,对各区规划用地的适宜性及可建性进行评价。研究了研究区地质灾害类型特征,对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进行了评估,现状条件下评估区地质灾害发育弱,危害程度小,危险性小。预测了地质灾害危险性,得到了丘陵亚区工程建设有引发和遭受崩塌、滑坡的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发育程度弱,危害程度中等,危险性中等,评估区遭受采矿塌陷危险性小;评估区内丘陵区为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区,基本适宜工程建设;平原区为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适宜工程建设。针对地质灾害危险性,提出了相关意见。研究为研究区规划提供必要、可靠的地质依据,从地质环境的角度对规划提出合理建议和意见,使规划更趋于科学合理、经济可行,为有关部门审批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6.
岩溶地区基桩工程超前钻勘察及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基处理在火电厂建设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是电厂的基础性工作。而岩溶地区地质条件更为复杂,地基处理更显重要。对贺州电厂工程桩施工技术难点进行分析,针对施工中溶蚀带的岩溶地质情况结合岩溶地质裂隙发育,溶沟、溶槽、溶洞的错纵复杂,浅析岩溶地区基桩工程施工中技术难点及措施。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中性货站机坪地质条件、土洞溶洞地质特征,选择岩土工程化学处理的原因,岩土工程化学处理所用材料、施工设计,处理效果分析。  相似文献   

18.
李文莉  韦延兰  史文强 《中国矿业》2021,30(S2):228-230
桂林民间流传着一种说法,那就是“无山不洞”,意思就是说桂林的每一座山下面均发育着溶洞,经过地质学家的实际调查之后,验证确实如此。在桂林市区附近的220 座石峰中发育横向洞穴达到292个,平均每个石峰中发育洞穴约1.33个,这代表着岩溶地区洞穴发育壮观。中国是世界上岩溶分布面积最大的国家,中国岩溶分布面积可达340万km2,总的溶洞数量多达50万个,溶洞中不仅有千姿百态的钟乳石奇观,而且保存有地球历史演化的证据、人类活动的遗迹。  相似文献   

19.
赵金贵  郭敏泰 《煤炭学报》2013,38(11):1999-2006
煤系层间构造与岩溶陷落柱是阻碍煤炭企业高效生产的重要地质障碍,太原东山大窑头新开挖的路堑剖面集中揭示了这两类密切相关的构造现象;笔者在区域地质调查和对路堑剖面地质编录的基础上,从构造、地貌、水文演化的角度,构建出太原东山煤系层间构造与岩溶陷落柱群发育模式,获得:在燕山期EW向挤压应力体制下形成大窑头褶皱与层间构造,在新生代早期EW向伸展应力体制下,太行山前断裂发育后形成华北岩溶水系统后,在大窑头背斜轴部奥陶纪灰岩中发育管道流进而形成岩溶陷落柱群,新生代中晚期伴随着太行山隆升、晋中断陷的形成,发育了本区走向近EW的断阶,使得华北岩溶水系统解体。分析结果表明:太原东山岩溶陷落柱群是在构造控制下华北大岩溶水系统发育的结果,可作为华北克拉通破坏表生过程的良好记录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