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金精矿固砷固硫焙烧提金工艺设计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张敏 《矿冶工程》2002,22(4):58-60,63
为了从某低硫含砷含汞微细粒金精矿中提取金,工程设计中采用了固砷固硫一段流态化焙烧提金新工艺,经负荷试机表明该提金工艺方案可行。系统介绍了该工艺流程,特别是含砷的液相,固相和高硫烟气的环保治理措施,对于类似金精矿焙烧提金工艺方案的选择具有借鉴性。  相似文献   

2.
由于目前我国金铜矿开技术手段较低,导致我国始终缺少金铜矿资源,为保证金铜矿资源开采达到预期效果,提出青海省金铜矿地质特征与分布特性分析。通过傅立叶变换方法建立稳定特征分析模型,并且经由国家指定部门对金铜矿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含量以及相关特性进行具体分析,进而获取金铜矿矿石与花岗岩的元素配分模式图;根据获取的相关模式图完成金铜矿的地质特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测试极差均小于1,说明该地金铜矿铅元素位置构造较为单一,金铜矿与花岗岩之间来源相同、成岩脉络相接近。  相似文献   

3.
宋温 《有色矿山》1999,(1):17-19
介绍了篦子沟铜矿伴生金的回收现状,依据金的赋存状态分析了伴生金的回收率,探讨提高金回收率的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4.
动态与文摘     
动态与文摘浙江诸暨金矿一步电解的经验浙江诸暨金矿选矿厂每天选出金精矿10t左右,为了得到成品金,过去精矿要经浓缩脱药、磨矿、浸前浓缩、浸出、炭吸附,然后对炭进行解吸、电解、金泥冶炼等工序,得到成品金。由于精矿中有细粒包裹金,浸出不彻底,回收率不高,炭...  相似文献   

5.
杨松 《金属矿山》1998,(11):27-30
介绍了紫金山金矿采用堆浸、全泥氰化提金试验的原则流程和结果,对堆浸-全泥氰化联合提金试验和原则流程合理性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探讨,并对该矿提金工艺提出了看法,可供现有提金选矿厂改造和新建提金破厂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甘孜州金矿为难选冶金矿石,其提金的关键是预氧化。在选矿试验取得较好指标的基础上,对其金精矿进行了细磨、焙烧和混合用药等方案的试验研究,并对金精矿焙烧—氰化浸出工艺流程进行了扩大试验,金的浸出率达到94.97%。研究结果指出,金精矿混合用药预处理氰化浸出与选矿联合提金新工艺,对该地区金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某低品位金矿石原矿含金1.68 g/t,砷0.43%、碳0.40%、硫3.20%,金以显微或次显微形式浸染于毒砂、黄铁矿、褐铁矿中,具有载金矿物粒度细、砷和碳含量高等特点,是典型的低品位含砷碳极难处理 金矿石,严重影响金的浮选指标。为回收利用矿石中的金,分别进行了直接全泥氰化浸出、重选、浮选三种方案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直接全泥氰化浸出率仅5%,重选金精矿回收率不足10%,浮选可获得金品位 15.04 g/t、回收率77.13%的金精矿。由于浮选金精矿含砷、碳、硫有害元素均较高,浮选尾矿含金0.42 g/t,损失较高,因此试验采用焙烧预处理以脱除金精矿和尾矿中的有害元素,然后焙砂氰化浸出回收金。最终 试验采用浮选—金精矿焙烧氰化浸出—尾矿焙烧氰化浸出联合工艺,得到金总回收率70.66%的较好指标,有效地回收了矿石中的金。  相似文献   

8.
本文叙述关于矿物矿浆密度,充气量和搅拌速率影响泡沫浮选的研究成果,试样是用磨过的石英和金的混合物,在实验室小规模进行的,其中金的粒度范围从中粒到粗粒,研究结果表明调节变量对回收粗粒金以及改进粗粒和细粒金的选择性重要。业已证明,如何不考虑浮选机中存在的紊流,则有效地回收金的上限粒度和一些理论模型相一致。  相似文献   

9.
疏水性磁铁矿被用于从金-锆石混合物中回收细粒金(〈10μm)。磁铁矿表面罩盖有一层硅烷而具有了疏水性。利用戍基黄原酸钾使金与磁铁矿发生絮凝,然后采用磁选法实现金与磁铁矿的回收。在金-磁铁矿矿浆系统中,回收金的最佳pH为4,而对金-锆石-磁铁矿系统而言,最佳pH值则为9。这种差异可用锆石存在时,金被从磁铁矿上磨脱来解释。由于疏水性交互作用力所产生的金与磁铁矿间的吸引力更大是产生选择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河南某大型含砷高硫金矿选矿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矿属高硫、含砷的金矿床,矿石中的金嵌布粒度以微细粒为主,且金与黄铁矿及毒砂关系密切。经过选矿试验,采用了粗磨-混合浮选-再磨-金硫分离的工艺,最终获得了产率为12.42%,金品位55.20g/t,含砷1.68%的金精矿。金的回收率80.56%。  相似文献   

11.
在江宁县西横山-溧水地区实施1:5万金土址地球化学测量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测区内金元素分布特征和规律,指出了区内金的主要富集层位,为区内今后找金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篇工艺矿物学领域的论文。本文以非洲某金矿为研究对象,使用光学显微镜与矿物自动分析仪(AMICS、MLA)等手段,对该矿进行了系统的工艺矿物学研究。研究查明金矿物为自然金,成色较高(900±);以粒间金和裂隙金形式存在的金矿物占62.77%,有37.23%的自然金以包裹金的形式存在;自然金总体较细,10μm 27.54%;自然金多分布在非金属矿物中,与硫化物的关系不密切,仅有32.15%的自然金与硫化物相关。针对这些特点,该矿不利于通过全硫化物浮选的方式进行金的回收,适宜采用细磨后直接搅拌浸出的方式来回收金。  相似文献   

13.
通过用H2O2对某金矿金精矿进行助金的氰化浸出试验研究,探讨了在实际浸出过程中矿浆pH值对H2O2稳定性的影响,H2O2用量对矿浆放氧速度,溶氧量和金的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过氧化氢助金浸出可大大缩短金的浸出时间,提高浸出率。  相似文献   

14.
某地原生金矿提金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缅甸某地原生金矿进行了浮选-焙烧-硫脲无氰提金工艺的试验研究。原矿金入选品位为18.67g/t,采用常规的浮选工艺,可获得金精矿产率25.31%,金品位66.15g/t,回收率92.65%;浮选金精矿经焙烧、硫脲浸出后,金作业浸出率93.26%;金综合回收率为86.41%。由于缅甸禁止使用氰化浸金,所以此项工艺技术为开发利用该金矿提供了一条新路子。  相似文献   

15.
甘肃省某难浸金精矿为了使矿产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提高金精矿的浸出率,减少氰化钠的用量,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针对金精矿浸出率低、资源浪费等问题,对该金精矿进行了化学氧化、碱浸、焙烧、碱浸—焙烧等一系列预处理方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去除金精矿中砷、锑等杂质的干扰,使被金属硫化物包裹的微细粒金裸露,可使金的浸出率由36.25%提高到93.51%;浸出率提高的同时减少了氰化钠的用量,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在碳浆法提金工艺的各个吸附阶段活性碳对金的吸附程度不一,这就产生了吸附槽中吸附金的分布问题。活性碳吸附金有二个主要因素。首先,碳对金的吸附率受活性碳颗粒大小的影响,如果吸附动力受制于股渗滤,则吸附率与颗粒大小成反比。其次是碳的运动。在吸附过程中,从第一个吸附槽到最后一个吸附槽,活性碳对金的吸附能力逐步降低。除非每个吸附槽内的碳瞬时完成逆向运动,否则在循环过程中碳都要受到不同程度的混合。掌握以下特点对了解金的吸附分布将是有益的。·弄清楚所用活性碳颗粒大小和运动过程会怎样影响金的附吸。碳吸附金的分布…  相似文献   

17.
用溶剂萃取技术从含微量金的废液中回收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用溶剂萃取技术从含微量金的废液中回收金,试验结果表明,含氧萃取剂及二烷基乙酰胺(A101)均是萃金的有效萃取剂。用A101为萃取剂,二乙苯为稀释剂,金的回收率达97%以上,并获得含金99.99%的商品金锭,处理后的废水可并入常规的污水处理厂处理,符合环保要求。  相似文献   

18.
利用固化的柿子丹宁吸附回收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一些使用固化的柿子丹宁从溶液中回收金的试验。这种吸附剂从含有四氯金酸的溶液中吸附金的效率很高,而从含有金的硫代苹果酸钠和二氰酸钠的溶液中吸附量很小,金的吸附是快速的,受溶液中的PH值,温度,溶液中金的浓度和吸附剂数量影响。  相似文献   

19.
硫代硫酸盐因无毒、高效等优点被认为是浸金工艺中最具应用前景的提金技术。本文采用电化学测试方法(开路电位、循环伏安、Tafel曲线及电化学阻抗)探究了金电极在Cu2+-en-S2O32-浸金体系中电化学行为,并利用拉曼光谱和XPS对金电极的表面氧化产物进行鉴定,阐明金在Cu2+-en-S2O32-体系中的氧化机理。实验结果表明:S2O32-能够促进金表面氧化,当金电极在5 mM Cu2+-10 mM en-100 mM S2O32-体系时,反应速率由电荷转移这一步骤控制。体系中硫代硫酸盐浓度通过影响其表面性质和表面反应速率来控制金的溶解情况。因此,阐明金电极在Cu2+-en-S2O32-浸金体系中电化学氧化机理,并为金浸出试剂成分的调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镇源浮选金精矿细菌氧化——硫脲浸金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镇源难处理浮选金精矿作了细菌氧化-硫脲浸金的试验研究,细菌氧化在模拟堆浸的不充气搅拌和矿浆液固比为1:1的操作条件下进行,使用菌株I,氧化42天,金的浸出率达83.51%;使用菌株Ⅱ,氧化14天,金的浸出率达85.16%;而对金精矿直接进行硫脲浸出,金的浸出率不大于7%。此项技术为开发利用镇源特大型金矿提供了一条路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