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9 毫秒
1.
赵文艳 《煤》2011,20(6):42-43
选取西山8号煤层中的薄膜状黄铁矿和结合状黄铁矿作为研究对象,在扫描电镜下了解黄铁矿的微观形态、物质成分等,结果表明:两种样品的物质组成不同,表明其成因不同,黄铁矿结核属于同生沉积,而煤中的黄铁矿属于后生的热液成因。  相似文献   

2.
黄铁矿在生物浸矿过程中的电化学氧化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然界中大多数次生硫化铜矿都伴生一定量的黄铁矿,在生物浸出过程中黄铁矿过量溶解,造成浸出体系中铁酸不平衡。根据原子轨道及分子理论,分析了黄铁矿的电化学溶解机理,认为氧化还原电位是影响黄铁矿溶解的关键因素。用黄铁矿纯矿物进行硫酸浸出、硫酸高铁浸出和钩端螺旋菌细菌浸出试验,结果证实,无菌时,体系氧化还原电位基本低于700 mV,黄铁矿很难溶解,铁浸出率低于10%:有菌时,体系氧化还原电位可提高到800 mV以上,从而加速了黄铁矿的溶解,铁浸出率最高可达67%。  相似文献   

3.
某金矿黄铁矿含量5.31%、氧化率6.02%,直接氰化金浸出率仅27.78%,属典型的低品位硫化物包裹型难处理金矿。为评估生物堆浸预氧化工艺对该矿石的工业化应用前景,开展了直接氰化浸出试验、生物搅拌预氧化试验和生物柱浸试验,考察了黄铁矿氧化率和金浸出率的关系以及温度对黄铁矿氧化率和金浸出率的影响。生物柱浸试验获得良好指标:原生矿破碎至P80=5.5mm,在室温条件下(8-30℃)预氧化221天后,黄铁矿氧化率62.7%,金的浸出率为52.3%,氰化渣金品位为0.47g/t,较直接氰化浸出(金浸出率27.78%)金浸出率提高34.9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4.
福建紫金山金铜矿矿石中伴生有大量的黄铁矿。通过对黄铁矿的矿相学、晶体化学、热电性、晶胞参数等方面特征的研究,对本矿的成因有了进一步认识。矿相学特征显示,黄铁矿可分为岩浆热液蚀变期、次火山热液矿化期、低温硅化期等三个期次;晶体化学成分具有富硫亏铁特征;三个期次的黄铁矿晶胞参数均大于理想值0.541 76nm,均值为0.541 92nm;黄铁矿导电类型以N型为主,是黄铁矿Fe类置同象程度大于S所致;热电系数显示的成矿温度为120.83~351.24℃。研究结果表明,紫金山金铜矿黄铁矿成因与岩浆热液有密切关系,矿床成因类型为浅成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5.
磁黄铁矿和黄铁矿的生物浸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磁黄铁矿和黄铁矿的细菌浸出脱硫。研究表明, 酸性溶液中磁黄铁矿比黄铁矿更容易溶解, 其浸出脱硫率比黄铁矿的高。细菌的氧化作用使磁黄铁矿和黄铁矿的脱硫率明显升高, 且随浸出时间的增长,脱硫速度也明显加快。磁黄铁矿细菌浸出的最大脱硫率达65.65%, 比无菌浸出时提高了23.57个百分点; 而黄铁矿细菌浸出的脱硫率最高达50.49%, 比无菌浸出时提高了17.29个百分点。生物浸出磁黄铁矿的过程中存在细菌的直接作用。  相似文献   

6.
对陕西青山金矿床中的主要矿石矿物黄铁矿的研究表明,富金矿段的黄铁矿具有颜色暗黄-灰黄、颗粒细小破碎、晶形差,为五角十二面体和复杂聚形、亏硫与铁的特点,对于研究矿床成因具有重要意义。立方体晶形黄铁矿形成于较高或较低温度、高氧逸度和低硫逸度的条件下,中等温度、偏酸性、低氧逸度、高硫逸度的还原条件则有利于五角十二面体与八面体的发育。矿区矿源层为热水沉积成因的含碳黑色岩系,具有热水沉积成矿预富集-脆性构造叠加-大气降水为主的含矿热液改造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的成矿特点,富金细粒黄铁矿是地下热卤水与大气降水热液两种流体混合与沸腾使物理化学条件瞬变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黄铁矿及石英的标型特征可用于确定矿床成因已为大量的研究所证实。苏州阳西脉岩型高岭土矿床中亦有黄铁矿和次生石英广泛分布,均呈浸染状和脉状产于残斑状高岭土中。经对黄铁矿石英进行元素分析、晶胞参数及晶形、热电系数、显微硬度、包裹体测温和红外光谱分析等一系列标型特征的测试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脉岩型高岭土矿床是在与石英闪长玢岩有关的热液参与下形成的热液成因矿床,并经历了后期风化淋滤的改造作用。  相似文献   

8.
不同品质黄铁矿-生物浸出液制剂浸出软锰矿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两种品质不同的黄铁矿经嗜酸铁、硫氧化微生物菌群浸出形成的不同时期浸出液为添加剂, 分别对高、低两种品位的软锰矿与黄铁矿进行了共浸出研究。结果表明, 微生物-黄铁矿浸出液的浸出时期, 黄铁矿的品质和浸锰反应温度都会影响锰浸出率。第8天生物-黄铁矿浸出液添加剂对两种锰矿中锰的浸出率分别是第6天的1.73倍(品位7%)和2.4倍(品位25%)。高品质黄铁矿体系在处理高品位锰矿时的效果要优于低品质黄铁矿, 反之亦然。浸锰反应温度对浸出效率的影响最为显著, 90 ℃下各个体系锰浸出率均高出30 ℃体系1倍以上。黄铁矿-微生物浸出液添加剂通过提供高ORP环境和酸性环境提高黄铁矿-软锰矿浸出系统中黄铁矿还原态离子的溶出达到提高锰浸出率的作用, 反应温度可以明显加速这个过程。  相似文献   

9.
为提升某含硫-碳酸盐铀矿石中铀的浸出率,同时控制黄铁矿的氧化浸出,分别采用加压及常压碱浸工艺对该铀矿石进行浸出,考察粒径、温度、碳酸钠用量、空气分压对黄铁矿和铀浸出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浸出温度、碱用量、氧气分压和粒径分别为150 ℃、16%、0.7 MPa和74 μm时,黄铁矿和铀浸出率分别为23.63%和81.61%,较常压碱浸过程铀浸出率提升7.27%,效果明显;黄铁矿浸出率提升控制在3.8%左右,未出现明显升高。其中,温度、碳酸钠用量、粒径对黄铁矿浸出影响最显著;空气分压、粒径对铀浸出影响最显著。  相似文献   

10.
祁雨沟金矿床位于东秦岭熊耳山多金属矿集区中部,近年来在深部400 m水平以下新发现了189号斑岩型金矿体,其深部成矿与找矿潜力有待厘定。以祁雨沟金矿床220 m与280 m标高的189号矿体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地质调查、矿相学、载金黄铁矿的成分标型和热电性标型特征的系统研究发现:(1)祁雨沟189号矿体成矿过程可划分为3个阶段,第Ⅰ阶段为钾长石+石英+黄铁矿±磁铁矿,第Ⅱ阶段为石英+辉钼矿+黄铁矿+黄铜矿,第Ⅲ阶段为石英+黄铁矿+黄铜矿±自然金±银金矿±碲化物;(2)黄铁矿可划分为两个主要类型,其一为浸染状分布于花岗斑岩中的黄铁矿,含矿性良好;其二为赋存于石英-黄铁矿脉中的黄铁矿,部分呈脉状、团块状产出;(3)280~220 m标高黄铁矿呈富铁贫硫趋势,w(Fe)/w(S+As)和w(Au)/w(Ag)值指示其岩浆热液成因且形成于中—浅成环境,微量元素变化与深度变化呈正相关;(4)黄铁矿形成温度范围集中于277.5~332.5℃,指示中低温热液成因,220 m与280 m标高黄铁矿基本以N型为主(97%以上),剥蚀率为75.5%~85.5%,为矿体中下部特征。综合上述分析,认为189号...  相似文献   

11.
采用氯化焙烧-浸出工艺处理含金硫酸渣,回收其中金,探究了硫酸渣直接浸出的适宜工艺参数,以及氯化焙烧过程中氯化钠用量、焙烧温度和时间对金浸出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浸金剂用量 1.5 kg/t、室温下浸出120 min、浸出pH值11.0、液固比2.5∶1的优化浸出条件下金浸出率为66.53%。采用氯化焙烧预处理-浸出工艺处理硫酸渣,在氯化钠用量6%、焙烧温度1 000 ℃、焙烧时间1 h条件下所得焙烧渣在优化浸出条件下浸出,金浸出率可达78.59%,较直接浸出时金浸出率提高了12.06个百分点。通过FESEM-EDS分析发现,氯化焙烧可以改变硫酸渣矿物颗粒表面形貌,使矿物结构变得疏松多孔,释放包裹金,促进浸金剂与金的接触,提高金浸出率。  相似文献   

12.
为提升某含硫-碳酸盐铀矿石中铀的浸出率,同时控制黄铁矿的氧化浸出,分别采用加压及常压碱浸工艺对该铀矿石进行浸出,考察粒度、温度、碳酸钠用量、空气分压对黄铁矿和铀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浸出温度、碱用量、氧气分压和粒度分别为150℃、16%、0.7 MPa和-74μm时,黄铁矿和铀浸出率分别为23.63%和81.61%,较常压碱浸过程铀浸出率提升7.27百分点,效果明显;黄铁矿浸出率提升控制在3.8百分点左右,未出现明显升高。其中,温度、碳酸钠用量、粒度对黄铁矿浸出影响最显著;空气分压、粒度对铀浸出影响最显著。  相似文献   

13.
在硫酸铁酸性介质体系下,为揭示次生硫化铜矿堆浸过程中铜蓝与黄铁矿的浸出过程,利用纯矿物进行浸出模拟试验。纯矿物电位控制试验结果的化学动力学分析表明:铜蓝与黄铁矿浸出速率受表面化学反应控制,500mV(vs.Ag/AgCl)浸出条件下,黄铁矿浸出速率的提升量比铜蓝高出1倍,黄铁矿对电位表现出更强的相关性。结合低品位次生硫化铜矿生物浸出生产实际,进行了实际矿石柱浸验证试验,电位调控能使铁浸出率最高降低2个百分点,控制电位浸出的方式为次生硫化铜矿生物堆浸的过程控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半氧化锰矿为研究对象, 采用硫铁矿还原酸浸工艺浸出其中的锰。利用正交和单因素实验考察了硫酸浓度、硫铁矿用量、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锰浸出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 各因素影响锰浸出率的大小顺序为:硫铁矿用量>硫酸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 较优工艺条件为:硫酸浓度3.0 mol/L, 硫铁矿与半氧化锰矿质量比为0.2, 反应时间2 h, 反应温度85 ℃, 液固比为3∶1, 在此条件下, 半氧化锰矿中锰浸出率达92%。  相似文献   

15.
某矿床铀矿石中黄铁矿含量较低,为提高矿石的生物可浸性,需选择并添加一种便于浸矿菌利用的黄铁矿。本文利用某铀矿富集得到的嗜酸性浸矿菌B3mYP1Q-C,对3种不同产地的黄铁矿进行黄铁矿利用摇瓶试验,试验所用混合菌群B3mYP1Q-C对选取的3种外源黄铁矿均可利用,但利用率差别较大,江西某铜矿黄铁矿精矿的利用率最高;同时,经过设置添加含氟矿石对照试验组,证明了含氟铀矿石会影响微生物菌种活性,亦会降低微生物对黄铁矿的利用能力。  相似文献   

16.
以硫铁矿为还原剂,开展了软锰矿-硫铁矿协同还原浸出实验研究,考察了搅拌速度、两矿质量比、液固比、初始硫酸浓度、反应时间及温度对锰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搅拌速度300 r/min、液固比5、反应温度85 ℃、初始硫酸浓度100 g/L、硫铁矿与软锰矿两矿质量比20%、反应时间300 min时,锰浸出率达99.5%以上;浸出渣中主要物相为难溶物FeO(OH)、SiO2、ZnS、Si和FeS2等。  相似文献   

17.
采用基于硫酸根自由基(SO4-·)的高级氧化技术,将(NH4)2S2O8作为氧化剂氧化预处理黄铁矿。考察了(NH4)2S2O8和FeSO4浓度、浸出温度、浸出时间对氧化浸出黄铁矿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热活化(NH4)2S2O8产生SO4-·预处理黄铁矿,在(NH4)2S2O8浓度0.395 mol/L、浸出温度70 ℃、浸出时间8 h条件下,黄铁矿浸出率可达73.71%。通过动力学方程拟合,确定该体系浸出黄铁矿可采用收缩核动力学模型描述,浸出黄铁矿过程中反应速率的决定步骤为内扩散速率,其表观活化能为50.57 kJ/mol。通过绘制FeS2-(NH4)2S2O8-H2O体系E-pH图分析可知,常温下过硫酸盐溶液具有较高的氧化还原电位,理论上采用过硫酸盐氧化分解产生SO4-·浸出黄铁矿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以斑岩型黄铜矿和矽卡岩型黄铜矿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嗜酸氧化亚铁微螺菌(L f)和嗜热硫氧化硫化杆菌(S t)对不同成因黄铜矿浸出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种不同细菌浸出体系中矽卡岩型黄铜矿均表现出比斑岩型黄铜矿浸出率高;S t浸出2种不同成因黄铜矿的效率均比L f的好。通过对不同浸矿时间黄铜矿浸出渣的XRD检测并结合黄铜矿浸出过程反应步骤的分析表明,2种细菌浸出不同成因黄铜矿的机制相同,细菌的代谢途径及反应温度是影响同类成因黄铜矿浸出率和代谢产物差异的主要原因。S t作用下浸出后期黄铜矿表面有黄钾铁矾生成,而L f浸出体系黄铜矿表面主要是S的不断积累。同种浸矿菌种浸出不同成因黄铜矿时,矽卡岩型黄铜矿在浸出第15 d有S生成,斑岩型黄铜矿在S t浸出体系S生成的时间更晚,在L f浸出体系S的生成量则更少,推测矿物性质是引起其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