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浅析焊接残余应力及其消除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介了焊接残余应力危害的特点,影响因素、测量及消除残余应力的几种方法,重点论述爆炸法消除焊接残余应力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2.
裴泽慧 《有色矿冶》2007,23(4):69-71
介绍了振动时效调整残余应力的机理、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及振动法在压力容器上的试验与应用,并对振动法在压力容器上应用的可行性与前景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凃应宏 《武钢技术》2003,41(3):21-23,58
为了解决武钢三炼钢厂烟罩这类大型构件不便于在常规热处理炉内进行热处理的难题,根据有关工艺和标准要求对烟罩实施了整体炉外热处理,施工中采用在烟罩中段外部包扎保温材料,同时在烟罩两端搭设简易炉体的方法对烟罩进行保温,并制定相应的热处理施工工艺,对工件进行消除应力退火。退火后进行的应力测试表明,应用此种退火技术,工件的焊接残余应力的下降率可以达到60%以上,完全可以满足大型工件的消应力退火要求。  相似文献   

4.
本文简要介绍了爆炸处理消除焊接残余应力的新技术,它不受工件尺寸限制,还具有方法灵活,操作简便,费用较低及消余应力效果好的特点,经爆炸处理后,焊接接头的金相组织、机械性能基本不变,接头抗应力腐蚀开裂能力,疲劳寿命、抗脆断能力有明显提高,脱硅槽底板爆炸处理实践表明,它完全适用于制铝行业大中型碱槽的消除应力处理。  相似文献   

5.
爆炸法消除超厚板焊接残余应力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炸药性能、药条尺寸、布药方式以及引爆方式对消除超厚钢板焊接残余应力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的工艺方案,为爆炸法消除焊接残余应力技术应用到大型或特大型焊接结构上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冷轧铜合金板带残余应力的产生原因及消除方法等方面,综述了铜合金板带残余应力研究现状;指出深入了解冷轧铜合金板带残余应力的产生原因,研究高精度铜带箔残余应力的控制及消除工艺方法并在生产中产业化应用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7.
项洪兴 《武钢技术》1999,37(4):40-43,39
叙述了武钢一炼钢100t盛钢桶制作过程中成功地采用了较为先进的振动时效方法,消除了盛钢桶部分焊接残余应力,通过实验确定了振动时效参数,并对振动效果作了定性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8.
淬火过程中表面换热系数是反映界面能量传递和介质冷却能力的重要物理参数。通过对铝厚板淬火的多组模拟实验,研究了表面换热系数对工件冷却速度、内应力演变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过大的表面换热系数并不能明显提高工件心部的冷却速度.却大大增加了工件的残余应力。铝厚板淬火工艺应用据工件的组织性能要求,合理选择的表面换热系数和冷却方式,尽量减小工件的残余应力。  相似文献   

9.
爆炸法消除100t转炉炉壳中腰环缝的焊接残余应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爆炸技术消除武钢平改转工程两台100t转炉的70mm厚20g炉壳中腰环缝的焊接残余应力,残余应力消除率大于62%,不仅消除残余应力效果显著,而且快速简便,为工程进展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费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用小孔释放法(Blind Hole Drilling),测定了两种类型的钢(高强度合金钢A543 Classl及较低强度微合金化钢A737Grade B及A737Grade C)焊件,焊接残余应力的量级和分布,以及消除应力热处理对焊件残余应力的影响。 结果表明:垂直和平行焊缝的残余应力,在表面或接近表面处是张应力,在中心部则为压应力,其最大的残余应力是在垂直于焊缝(横向),焊件厚度的中心处,其数值接近该钢屈服强度。表面的最大残余应力是平行于焊缝,位于焊缝全长的1/2处。 热处理对消除残余应力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1.
残余应力测试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综述了测量残余应力的方法,主要有机械释放法和非破坏性无损伤测量法以及消除残余应力的方法,并提出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淬火工艺是工件制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而温度梯度又会导致残余应力的产生,因此准确表征GH4169工件内部残余应力及探索建立有效的有限元模拟分析对了解和改善其性能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中子衍射的手段研究了GH4169合金淬火残余应力分布,并对淬火过程的温度场和应力场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淬火后工件中心的残余应力状态为3向拉应力,约为400MPa;工件近表层形成单向或双向压应力状态,约-300~-400MPa。将有限元计算得到的试样中心和表面处的残余应力和应变与中子衍射测试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二者应力分布规律较为一致。结合中子衍射和有限元模拟的结果,较为合理地阐述了快速冷却过程中残余应力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3.
课题主要研究焊接残余应力的分布规律及如何控制和消除有害残余应力.  相似文献   

14.
采用多种最终加工工序组合,在TC17钛合金叶片表面引入不同表面完整性状态,研究最终加工工序对叶片表面形貌、平均粗糙度、残余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仅振动光饰处理后,表面平均粗糙度在0.2μm以下,表面残留有磨料运动痕迹,残余应力影响层深度约为30~40μm,表面残余应力仅-200 MPa左右;不进行振动光饰处理时,陶瓷丸喷丸比玻璃丸喷丸后叶片表面粗糙度更佳,喷丸后叶片表面Kurtosis值接近3,本研究中残余应力影响层深度约为100μm,表面残余应力在-750~-850 MPa之间;喷丸后进行振动光饰可消除叶片表面的喷丸弹坑,平均粗糙度减小到0.2μm以下,残余应力影响层深度与未经振动光饰处理的相当,表面残余应力变化小。当加工痕迹被喷丸消除时,叶片表面Kurtosis值接近3,这说明弹坑底部圆滑,因此认为Kurtosis值可作为表征喷丸表面的特征粗糙度参数。  相似文献   

15.
利用层间真空涂覆技术在不锈钢复合板间添加充型夹层会产生层间残余应力,在后续热轧成形过程中可能受层间残余应力影响导致复合板组织与力学性能发生变化。不锈钢复合板层间残余应力由充型夹层凝固过程中层间热应力与相变应力共同作用产生,拟通过轧前热处理对层间残余应力进行消除,采用数值模拟与试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制定轧前热处理工艺,通过层间真空压差涂覆、轧前热处理及热轧试验制备消除与未消除层间残余应力的2种不锈钢复合板,利用金相观测、硬度测试、界面能谱扫描及拉伸、剪切等表征及性能测试试验分析层间残余应力对复合板组织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保证基层、夹层、复层组织不变的情况下,消除层间残余应力的轧前处理工艺为加热至400℃,保温3.5 h,缓慢冷却;经过轧前处理,层间残余应力消减了96.3%;相较于未消除层间残余应力的复合板,消除层间残余应力复合板轧后夹层应力显著增强,晶粒细化81.7%,同时,消除层间残余应力能够提升复合板剪切强度13.3%、拉伸强度3.9%、断后伸长率4%及夹层界面显微硬度3.5%。研究内容通过消除层间残余应力提升了带充型夹层复合板的整体性能,可为相关铸造成型构件性能的提升提供理论...  相似文献   

16.
振动法消除16MnJ超厚钢板焊接残余应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德  谭伯聪 《钢铁研究》1995,(3):51-54,63
采用振动法处理了16MnJ钢60mm厚的焊接试验钢板,经过振动处理后,高应力区的焊接残余应显著降低。为振动法应用于超厚钢板制成的大型焊接构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采用低压等离子工艺制备耐高温可磨耗涂层,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了耐高温涂层的显微结构,采用逐层法与曲率法相结合的检测技术,对不同厚度涂层残余应力进行检测,形成了涂层厚度与残余应力分布及趋势图,运用热处理技术控制和消除涂层内部残余的涂层应力。结果表明,低压等离子喷涂的耐高温涂层表面残余应力随着涂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大,当涂层厚度达到0.6mm左右极限时,涂层会发生自然开裂,采用热处理的工艺方法可以减少涂层内的热应力导致的涂层残余应力。  相似文献   

18.
冷轧带材板形判别模型的分析与讨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林振波  连家创 《钢铁》1995,30(8):39-43
应用有限条法求解冷轧带材的板形判别模型,并提出了新的分析方法,针对典型的残余应力分布模式,讨论了残余应力分布特征和偏差大小及带材宽厚比变化对板形判别和板形状态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高精度冷拔管残余应力的分析以及消除办法的试验,总结出高精管残余应力的分布状况,并给出高精管低温退火工艺的具体参数及实际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超声振动对激光局部重熔K418高温合金残余应力的影响,采用试验的方法,通过测量不同超声功率下试验件纵向变形量和角变形量,得到了不同功率超声振动下试验件的残余应力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激光重熔试验件过程中辅加实时超声振动,试验件的残余应力得到释放和均化。在超声振动功率0~45 W范围内,超声振动功率越大对残余应力释放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