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CuC12.2H2O,SnCl2.2H2O为原料,草酸为沉淀剂,采用共沉淀-热分解法制备Cu-Sn预合金粉末。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别分析前驱体粉末及热分解产物的物相组成和微观形貌,并研究所制备Cu-Sn预合金粉末的粒度和形貌特征。结果表明:共沉淀前驱体为CuC2O4.2H2O和SnC2O4.2H2O的固溶体,采用共沉淀-热分解法制备出的Cu-Sn预合金粉末具有粒度细小、粒度分布窄的特点,其中位径为1.68μm,且该合金粉末对前驱体粉末形貌具有继承性。  相似文献   

2.
以Co、V、Cr的可溶性氯盐和草酸铵为原料,采用草酸盐共沉淀法制备Co、V、Cr的复合粉末的前驱体,热分解后获得Co-V-Cr复合粉末。通过DSC/TG分析对该前驱体在不同气氛(真空、氩气与氮气)中的热分解过程进行研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与比表面积测试,对Co-V-Cr复合粉末的性质进行分析与表征。结果表明,不论在什么气氛下锻炼,所得Co-V-Cr复合粉末的粒径都达到纳米级,分散较均匀,V和Cr完全固溶在Co相中。前驱体合理的煅烧温度为450℃。在氩气气氛下前驱体粉末在421℃时直接分解成Co-V-Cr复合粉末;而在空气中的DSC-TG曲线在366℃出现放热峰,原因是此温度下发生氧化反应,前驱体先分解成Co-V-Cr然后被氧化。在氩气气氛下煅烧得到的Co-V-Cr复合粉末比表面积最大,为41.50 m2/g,粒径最小,平均晶粒尺寸为11~12 nm。  相似文献   

3.
共沉淀法制备硬质合金用微细球形Ni-Co合金粉末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研究了以共沉淀法制备的镍-钴草酸盐为前体,在一定温度下分解制备Ni-Co合金粉末的方法。分析了金属粉末的化学成分。检查了Ni、Co草酸盐粉末及金属粉末的粒度和形貌,通过X射线衍射测晶格常数的方法证明了产物粉末确系金属固溶化合金粉。  相似文献   

4.
以碱式碳酸钕(Nd2(C2O4)3·10H2O)为原料,Nd2(C2O4)3·10H2O在空气中热重-热差(TG-DTA)分析结果为依据,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分别表征了Nd2(C2O4)3·10H2O在空气中热分解产物的物相、形貌和光吸收特性。结果表明,Nd2(C2O4)3·10H2O在空气中的热分解主要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室温至300℃,Nd2(C2O4)3·10H2O受热失去结晶水变为Nd2(C2O4)3;第二阶段是300~600℃,Nd2(C2O4)3受热分解为中间产物Nd2O2CO3;第三阶段是600~750℃,Nd2O2CO3受热分解为Nd2O3。在950℃时Nd2(C2O4)3·10H2O受热分解并保温15 min获得了Nd2O3纳米颗粒。随着Nd2(C2O4)3·10H2O热分解温度地升高,获得的Nd2O3颗粒越细,对光的吸收能力就越强。特别是Nd2O3纳米颗粒对光的吸收出现了一些较强的吸收峰和较宽的吸收带,可以极大的拓展Nd2O3纳米颗粒的光学特性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5.
以偏钨酸铵(AMT)、醋酸钴Co(CH3COO)2·4H2O、有机碳为原料,通过喷雾干燥得到前驱体粉末,然后在氮气氛下煅烧制备钨钴氧化物复合粉末;并对AMT、醋酸钴及前驱体粉末进行TG-DSC-DTA分析,用XPS对钨钴氧化物粉末进行价态分析,以X射线衍射对钨钴氧化物粉末进行物相分析,用SEM对粉末进行形貌分析。结果表明:煅烧温度550℃、氮气流量6.5 m3/h、煅烧时间20 min制备的钨钴氧化物粉末粒度为10~125μm,平均粒度为50μm,产物为裂解碳、WO3、Co3O4。此温度可避免AMT分解生成的WO3在水蒸气作用下生成钨水化物WO2(OH)2;避免WO2(OH)2在H2作用下还原成W粉;及避免W粉沉积在早先被还原的W核上使W粉颗粒长大。  相似文献   

6.
以偏钒酸铵(NH_4VO_3)在空气中热分解的热重-差热(TG-DSC)分析为依据,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镜(SEM)分析了偏钒酸铵在空气中热分解最终产物的物相和偏钒酸铵在空气中升温到DSC曲线不同拐点温度分解产物的形貌。研究发现,偏钒酸铵在空气中热分解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出现了中间相(NH_4)_2O·2V_2O_5,第二阶段出现了热分解产物由无定形状态转变成晶体的过程。偏钒酸铵在空气中不同阶段下热分解产物的形貌基本上是不规则的片状,但是最终产物V_2O_5的厚度较均匀。  相似文献   

7.
KoH处理法固相合成钙钛矿型氧化物Ba1.0Co0.7Fe0.2Nb0.1O3-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固相反应法以KOH室温预处理后的BaCO3,CoCO3,Fe2(C2O4)3·5H2O和Nb2O5混合原料,在空气或氮气气氛中合成了立方钙钛矿相复合氧化物Ba1.0Co0.7Fe0.2Nb0.1O3-δ粉体,并用合成粉体制备了透氧膜片.利用XRD和SEM等手段研究了合成温度和焙烧气氛对合成粉体相转变和形貌的影响.KOH预处理得到的前驱体在N2气中于1173 K焙烧10 h合成了立方相Ba1.0Co0.7Fe0.2Nb0.1O3-δ的粉体,与在空气中焙烧相比合成温度降低250 K.利用前驱体在1073 K焙烧10 h所得粉体在空气中烧成了透氧膜片.讨论了烧成温度对膜显微结构的影响,在空气中于1373 K保温10 h制备的膜表断面非常致密,满足透氧膜工作的气密性要求.  相似文献   

8.
以CoCl2·6H2O为原料,采用溶液雾化氧化法制备Co3O4粉末,对反应温度、溶液浓度、载气压力等工艺条件对产物粒子形貌及粒度分布的影响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对Co3O4粉末的形貌和粒度都有影响,高温下粉末粒度较小,球形度较好,但温度过高会导致粒子团聚;COCl2·6H2O溶液的浓度对Co3O4粉末粒度也有影响,高浓度下所得Co3O4粉末的粒径较大;雾化压力增大,有利于得到颗粒分布均匀、分散性好的Co3O4粉末,但粉末粒度随之增大.在反应温度为850℃、CoCl2·6H2O溶液浓度为1.5 mol/L、雾化压力为1.5×10 5Pa的条件下,反应较完全,可制备物相单一的Co3O4粉末,产物为均匀分布的球形粉末,且粒度分布较窄.  相似文献   

9.
林华  邹建  李庆 《钢铁钒钛》2006,27(1):55-58,63
研究了一种在350 ℃分解草酸氧钒前驱体(VOC2O4·H2O,草酸还原工业V2O5粉的产物)来制备纳米VO2粉末的方法.采用TG-DSC、XRD、TEM及电阻-温度仪等测试手段对所得粉末进行了测试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所得VO2粉末呈结晶态,组分单一,粒径为80~120 nm,相变温度为68.5 ℃,电阻突变量约3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10.
选择性氧化-渣金熔分法回收稀土储氢合金冶炼废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AB5型稀土储氢合金冶炼废渣粉,采用H2/H2O选择性氧化-渣金熔分法回收Ni-Co合金和稀土氧化物渣。废渣粉在900℃温度下,H2/H2O气氛中进行选择性氧化处理,使其中RE、Al、Mn等活性金属元素转化为氧化态,而相对惰性的元素Ni、Co为单质态。选择性氧化处理后的物料中配加SiO2、Al2O3等造渣剂,在1 550℃温度下渣金熔分,得到Ni-Co合金和REO-SiO2-Al2O3-MnO熔渣。回收的Ni-Co合金纯度高,可作为基础原料用于熔炼AB5型稀土储氢合金;稀土氧化物熔渣可提取稀土氧化物,具有再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介绍新研制开发的一种用于铝合金有质量快速检测的热分析仪器,该仪器能帮助及时了解合金熔体所处的状态及凝固后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而为调整工艺参数并最终获得优质的铸件提供时间和保证。  相似文献   

12.
使用NETZSCH DIL 402C热膨胀仪与STA449F3综合热分析仪,对304不锈钢的高温膨胀与收缩系数、定压热容(cp)及差示扫描量热(DSC)曲线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304不锈钢在升温过程中膨胀系数的范围为20.9700×10-6~21.5712×10-6K-1,降温过程中收缩系数范围为21.2528×10-6~21.9471×10-6K-1,膨胀及收缩系数较大,属裂纹敏感性钢种; 在900~1400℃升温过程中,定压热容曲线波动幅度较大,存在晶型? 洌魑榷ㄐ越喜睿撞毕荩籇SC曲线测试中,升温过程在1420.8℃存在明显吸热峰,试样开始熔化,峰值温度为1438.86℃;降温过程中,1439℃时存在明显的放热峰,试样开始凝固,峰值温度为1435.6℃。在1439~1100℃降温过程中,曲线不平滑,热稳定性较差,有相变发生,初始坯壳生长不均匀,这些温度点属于结晶器中上部温度范围,此范围内铸坯易产生裂纹。  相似文献   

13.
以热分析数据为基础,采用外推切线法分析和确定LiF-CaF2及LiF-YbF3熔盐体系的共晶点成分,试验测定体系的热导率和热膨胀系数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并与预测模型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LiF-22%CaF2及LiF-21%YbF3(摩尔比)的体系更接近共晶成分点;两个共晶体系热导率在950~1 200 K内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模型估算结果为线性变化,试验值为非线性变化,模型估测值在液态时与试验值符合较好;同时,体系热膨胀系数在低于熔点的固态时随温度的升高而上升,达到熔点后开始下降,完全融化的液态熔盐热膨胀系数近似为线性减少。  相似文献   

14.
连海瑛  严鹏  冯福康  赵小稚 《黄金》2012,33(6):27-30
二道沟矿井下作业面最高温度已超过30℃,深井高温热害已成为制约矿山安全高效开采和深部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重大技术难题之一。深井开采热环境研究是深井开采热害治理的基础,通过井下微气候参数测试、作业人员工作环境主观感受调查、高温采场热力分析及矿井通风系统热模拟等研究手段与方法,对该矿井下热环境及其变化规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为矿山下一步的深井开采热害综合治理研究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5.
半导体激光器的热场分析及热特性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有限元方法和实际器件的材料和结构参数,对1.3μm InAsP/InGaAsP脊波导多量子阱激光器和8μm InAIAs/InCaAs/InP量子级联激光器等半导体激光器在CW以及各种脉冲驱动条件下的热场分布进行了模拟计算和分析,并对研制的实际器件采用变脉冲方法对其热特性进行了测量表征,实测与模拟所得结果相当吻合。  相似文献   

16.
链篦机作为“链篦机-回转窑”球团生产系统的关键设备,其运行状况直接影响生产系统的能耗、产品产量及质量.针对国内某厂链篦机球团预热系统,分别建立了各工艺段的热分析和(火用)分析模型,并根据实际生产中的热工测试数据,对其用能状况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该链篦机预热系统的整体热效率为51%~55%,(火用)效率为42%~46%,各工艺段的热效率均低于66%,(火用)效率均低于53%,废气排放能量损失是链篦机系统的主要能量损失.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链篦机球团预热系统的优化用能方法,即将抽风干燥段和预热—段排出的热风引入鼓风干燥段,用于球团干燥,可将系统的整体热效率提高到60%,(火用)效率提高到49.6%,从而有效地优化用能过程,提高用能水平,减少能源消耗.  相似文献   

17.
白莲  李大泽 《包钢科技》2012,38(2):69-70,73
文章阐述了热力管道应力分析的重要性,提出了热力管道应力分析的一般模式以及对管道应力分析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并对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The high-temperature thermal properties of powder metallurgy derived superalloys have not been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In this study, the coefficient of thermal expansion (CTE), specific heat and thermal diffusivity of metal injection moulded (MIM) Inconel 625 and Inconel 718 were measured. Measurements of wrought Nickel 200 were also made to verify the methods. These thermal property measurements were made in the range of room temperature to 1000–1200°C using dilatometry,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and laser flash analysis.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all three materials was calculated using the measured diffusivity, specific heat and CTE. All the MIM results were compared to published data for the wrought form of these alloys and found to be in close agreement outside of phase transition regions.  相似文献   

19.
直接测定铝电解质初晶温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冷却曲线法测定了实际铝电解质的初晶温度。为确证测温的准确性 ,与差热分析的结果进行了对比。自配电解质样品与文献所述的初晶温度值相当符合 ,实际样品的初晶温度要低于文献值。分析了产生误差的原因 ,对温度测定的重复性也作了研究。操作方式对电解质测温的重复性有很大的影响 ,处于同一操作情况下测得的结果吻合。冷却曲线法测定铝电解质初晶温度快速、准确 ,可为初晶温度的在线检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导辊磨损原因分析及改善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导辊工作条件和温度场的分析,找出了导辊磨损过快的原因在于工作时导辊温度过高,提出了以改善冷却条件为导辊磨损过快问题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