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氧化钪为原料、液态铝镁合金作阴极,在氟化锂-氟化钪-氯化钪(LiF-ScF3-ScCl3)体系中通过熔盐电解制备铝镁钪(Al-Mg-Sc)合金.针对LiF-ScF3-ScCl3体系,实验考查了温度、熔盐组成、电流强度和电解时间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熔盐电解可制备出钪含量在2%~10%、镁含量0.2%的铝镁钪合金.采用XRD,SEM和电子能谱分析等方法对合金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金金相分为两相,连续相为铝基,间断相为ScAl3.  相似文献   

2.
铝钪中间合金的制备方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目前制取铝钪中间合金的几种方法,对对掺法、熔盐电解法及金属热还原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指出作者新近实验成功的氯化钪铝镁热还原法为制备钪中间合金提供了有广阔发展前景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钪是铝合金最强的变质剂和加工半成品最有效的抗再结晶剂,添加微量钪可以改善传统铝合金的综合性能。但是钪的熔点高达1541℃,化学性质活泼,制备含钪铝合金时,钪必须以中间合金的形式加入,钪中间合金因此成为制取铝钪合金的关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快速测定铝镁锰钪锆合金导线中的镁锰钪锆含量的方法。采用30 mL盐酸(1+1)加1滴氢氟酸快速消解铝钪锆镁锰合金样品,通过铝基体匹配法消除基体的干扰,通过共存元素干扰试验确定了各元素测定谱线。方法中各元素校准曲线回归方程的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 5,测得各元素的方法检出限为0.000 17%~0.000 55%,测定下限为0.001 7%~0.005 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21%~4.72%,通过加标回收试验测得各元素的回收率为98.33%~102.86%,能满足科研和生产快速检测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了熔盐电解法研究铝钪合金的制备,主要考察了以MF-ScF3-ScCl3为电解质体系,以ScCl3为原料,制取铝钪合金的工艺条件,包括电流密度、电解时间以及电解温度等对反电动势、合金钪含量和电流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MF-ScF3-ScCl3为电解质体系,以ScCl3为原料的熔盐电解法制备铝钪合金的钪的含量最高可达3.85%,电流效率达到73%.  相似文献   

6.
采用半连续铸造制备了成分为Al-6Mg-0.4Mn-0.4(Sc-Zr),规格为300mm×1000mm的铝镁钪合金扁锭,研究了均匀化处理对铸态合金硬度、电导率和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铸态合金在均匀化处理过程中,350℃以下均匀化,合金硬度随退火温度升高而升高;350℃以上均匀化,合金硬度和硬度峰值随退火温度上升而降低,电导率则随退火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而单调上升。铸态合金均匀化处理过程中有类似于传统铝合金固溶时效过程中的析出特性,析出相主要为Al3(Sc,Zr),还有少量Al6Mn相粒子。硬度变化是半连续铸锭过程形成的含钪锆过饱和固溶体发生分解析出Al3(Sc,Zr)粒子所致。同时,含钪锆过饱和固溶体的分解析出导致基体固溶度的贫化,降低了合金的电子散射能力,合金的电导率升高。研究合金铸锭均匀化处理过程中Al3(Sc,Zr)粒子的最佳析出工艺为:300~350℃,6~8h。  相似文献   

7.
铝-钪合金的性能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祝堂 《铝加工》2012,(3):4-14
对铝-钪中间合金的制备工艺与钪的性能,以及含钪的变形铝合金的组织与性能作了全面的介绍。由于含钪的铝合金有良好的综合性能,因而在各个领域均有应用,但钪的价格高昂,对其应用又有所制约。  相似文献   

8.
铝钪合金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中正  甘国友  严继康  张小文 《云南冶金》2005,34(3):34-39,43,49
概述了钪对铝合金性能的影响,并对铝钪合金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概括。论述了铝钪合金的制备方法及铝钪合金的性质,如高强度、热稳定性高,焊接性、耐腐蚀性优良等。介绍了几种常用的铝钪合金,评述了铝钪合金的发展前景并指出了我国铝钪合金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在钾冰晶石—氧化钪熔盐中,采用铝热还原和直接电解制备铝钪合金。在引入Al3Sc相生成自由能并考虑活度后,热力学计算表明,铝热还原氧化钪反应在本试验条件下可以发生。750℃在K3AlF6-2%Sc2O3(CR=1.22)熔盐中,电解制备的合金中钪含量可达0.97%,而铝热还原反应所获合金中钪含量小于0.18%,且随反应时间的延长和熔盐中氧化钪浓度的增加,合金钪含量的增幅趋缓。电解合金中钪分布均匀,而铝热还原合金中钪主要存在于边缘区域。  相似文献   

10.
稀土元素钪是一种重要的稀土元素,广泛应用于合金、陶瓷等结构材料及燃料电池电解质、射频滤波器等功能材料领域。本文以高纯金属钪的制备工艺展开探讨,先后介绍了氟化钪、无水氯化钪的制取方法,然后详细阐述了卤化钪的金属热还原工艺和粗钪高温真空蒸馏提纯中不同杂质的处理方法,接着探讨了金属钪深度除杂相关的区熔、电迁移、真空电子束熔炼技术。最后指出,无水氯化钪镁热还原制备金属钪相比氟化钪钙热还原技术具有温度低、环境友好、成本小等优势。未来,金属钪的制备研究可集中于金属热还原无水氯化钪进行,通过多次高温真空蒸馏和电子束熔炼脱除杂质元素,使高纯金属钪产品纯度达到4 N甚至5 N级别。真空电子束熔炼、接力区熔法等技术在超高纯金属钪及其他稀土金属的制备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紫铜基体采用超音速喷涂自溶性合金并进行热处理,使紫铜与自溶性合金界面产生微冶金结合区,从而增强结合力。  相似文献   

12.
分别对原矿、马弗炉焙烧矿和微波焙烧矿的溶出赤泥进行了微观形貌的分析,并考察了在絮凝剂作用下,不同预处理方式和条件对溶出矿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焙烧预处理使溶出赤泥的表面形貌疏松多孔,并使针铁矿转化为赤铁矿。焙烧预处理使溶出矿浆的沉降速度略有降低,但同时也极大地降低了赤泥的压缩液固比。高温焙烧使溶出赤泥的沉降性能恶化。相对于马弗炉焙烧,微波焙烧矿溶出矿浆的沉降性能更优良。  相似文献   

13.
利用紫金山低品位硫化铜矿,研究了微裂纹对铜生物浸出效果的影响。分别利用颚式破碎机、对辊破碎机和高压辊磨机对硫化铜矿进行破碎,采用体式显微镜、扫描电镜、核磁共振岩心成像系统和比表面积分析仪对矿石微裂纹及孔隙度进行观察统计与表征。结果表明,高压辊磨较颚式破碎和对辊破碎可以产生更多的微裂纹,同时高压辊磨破碎铜矿样品的孔隙度均高于颚式破碎和对辊破碎。-1.7mm粒级铜矿样品摇瓶浸出试验表明,由于高压辊磨破碎样品的比表面积和孔隙度更大,铜矿物与浸出液接触更加充分,浸出效果比颚式破碎和对辊破碎好。另外,-6.7+3.35mm粒级铜矿样品生物柱浸试验结果表明,含有更多微裂纹的高压辊磨破碎样品铜浸出率比颚式破碎提高9.10~15.43个百分点,比对辊破碎提高3.12~9.4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工程量清单计价与传统预算报价的比较,以及工程量清单计价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5.
周剑丰  张波 《炼钢》2012,28(3):27-32
对湖南华菱涟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新转炉炼钢厂RH-MFB冶炼超低碳IF钢生产进行了研究,分析转炉出钢中碳氧含量和温度、真空循环时间、冶炼渣成分等因素对钢液中夹杂物数量、粒径分布的影响。对RH精炼过程中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使该厂在生产IF超低碳钢时达到w(C)≤30×10-6、w(N)≤30×10-6、w(O)≤20×10-6的技术要求,钢液成分及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拉伸试验中抗拉强度Rm的影响因素,对测量不确定度的主要分量进行量化,评定了Rm的相对测量不确定度,作为生产检验中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尝试,以便为用户提供钢材性能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17.
以JT15陀螺经纬仪为研究对象,实验了直流电压与陀螺定向的关系,并推导了相应的理论公式,并用理论公式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最后得出了一些对陀螺定向有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针对法兰盘加工面上出现的黑纹缺陷,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等测试方法对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黑纹缺陷是由聚集分布的硫化锰夹杂物及富磷的铁素体组成的偏析带。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宝钢1550mm冷轧厂酸轧机组硅泥产生的喷射梁和石墨加热器等设备的堵塞问题,新工艺要求在酸洗液中加入絮凝剂以加速硅泥的沉降.文章就絮凝剂对冷轧乳化液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考察絮凝剂对乳化液的破坏作用,寻找对乳化液产生负面影响的絮凝剂浓度,研究在酸洗液中加入絮凝剂对乳化液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20.
Boron carbide a hard refractory semiconductor ceramic material due to its unique structural properties and high neutron cross section finds application as structural materials and neutron shielding material. Its applicability is reduced due to low sinterbility and dispersiblity which can be overcome by copper coating. The effect of Electroless coating parameters on the surface deposits is characterised. The studies revealed that uniform and smooth coating was observed for pH11 at bath temperature of 348K. The prolonged suspension of B4C particles on the reaction bath has little effect on coating but it inturns reduces the adhesion of coating on activated particl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