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学利 《山西冶金》2011,34(4):70-72
通过优化高炉上部制度实践,采用大矿批分装操作,增加软熔带焦层厚度,改善透气性,稳定高炉煤气流分布,提高炉况稳定性,提升高炉煤比。  相似文献   

2.
<正>高炉软熔带的透气性是高炉顺行的关键,其占高炉阻力损失的60%以上,矿焦混装后焦炭支持其上部料层的负荷,使矿石层在高温下能保持一定的空隙度,煤气流通过这些空隙,为炉料的透气性和改善高温下的还原提供了保障,这对大料批布料条件下作用尤为明显,也为煤气流在软熔带的合理分布创造了条件。日本的研究证明:在1050~1200的高温下,无论烧结矿的比例是75%还是65%,当焦炭比例增加到  相似文献   

3.
高炉适宜矿焦层厚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因次分析法推导,通过模型试验,研究了高炉软熔带(焦炭夹层)的气体力学条件,得出透气性指数(ξ/ΔΗ)与焦炭夹层厚度(h),空隙度(ε)和软熔层层数(n)、宽度(L)之间的函数关系,指出它们对高炉强化冶炼、节能的重要意义,并论证了扩大料批操作及改善原、燃料质量的实际意义。根据炉喉三种布料模型(中心有矿、矿石刚到中心、中心无矿),测定其阻力系数,并按布料形状,计算实际高炉矿焦层中心和边沿厚度,结合焦炭夹层行为的研究,提出了高炉适宜的矿焦层厚度。研究指出,为达到高炉更高的煤气能利用率,合理的炉喉煤气CO_2分布曲线不是“双峰”式,也不是“平峰”式,而应该是两头翘、中心低的“展翅”式。  相似文献   

4.
沐继尧  周国凡 《炼铁》1989,(2):1-5,31
本文介绍矿焦混装料柱透气性的实验研究结果。发现:混装后块状带及软熔层的透气性均得到显著的改善.提出气流通过层装及混装料柱压损的表达式;论证了料柱气性获得改善的原因。矿焦混装有可能成为提高冶炼强度及降低焦比的一条简便途径,它特别适合于使用的矿石软熔性能差、含粉多的高炉.  相似文献   

5.
周春林  李永镇 《炼铁》1989,(2):19-23
本文叙述了采用固态石蜡作软熔体的模拟物进行高炉软熔带传热过栏的低温模拟试验。建立了无因次软熔带宽度L/d 与软熔带结构参数m,n 和tgθ的实验关系式。试验结果表明,软熔体增厚以及软熔层数减少将促进软熔带沿径向发展。在我国现有的高炉条件下,实行大批重分装必须要打开中心,否则透气性变坏.  相似文献   

6.
喷煤时高炉内炉料的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喷煤操作引起高炉内矿焦比升高,某些喷吹的煤粉沉积在炉内成为未燃半焦。因此,高炉操作不稳定,与喷煤操作相适应的炉内煤气流控制是必须的。通过一系列实验说明了矿焦比对软熔带化学反应的影响:(1)由于矿石层厚度增加,软熔带矿石的速 原是受通过软熔煤气流阻力影响的;(2)未燃半焦比焦气化更快,因此,焦炭分解减少。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模型实验为基础,研究了高炉内不同软熔带形状、位置对气流分布和煤气利用的影响。软熔层之间的焦炭夹层透气性良好,气流易于通过,维持适宜的软熔层形态借以形成适宜的焦炭夹层分布,会使高炉压差降低,有利于提高强度和强化冶炼过程。倒V型的软熔带结构有利于疏通中心,促进中心气流开放,形成自下而上“树枝状”的流向线分布,使炉缸工作均匀、活跃、稳定,这种结构也有利于提高冶炼强度,改善煤气利用和获得优质生铁。当倒V型软熔带的顶层出现位置高时,炉内压差降低,有利于加风强化,但间接还原区缩小;当顶层出现位置低时,间接还原区扩大,但可能导致压差升高和边缘过分发展。软熔带的适宜位置应根据综合冶炼条件确定,一般以始于炉身下部为宜。  相似文献   

8.
文章结合包钢4 150 m~3高炉长期休风的实际情况,对休风装料方案进行优化:根据矿批大小适当减风,配合休风料的装入;炉腹下部集中加净焦,从而有效加热炉缸;保留炉腰净焦,提高软熔带透气性;计算炉料装入量时,考虑死焦锥体积,从而保证炉料装入量准确。  相似文献   

9.
祁正坤 《马钢技术》2000,(B05):9-12
“Qi”式炉顶集中心加焦、矿焦混装和矿焦层装三项装料技术于一体,它可实现高炉料柱中的焦炭呈“塔松”状充填结构分布,形成高大的倒V型软熔带,确保足够、稳定的中心煤气流和较为理想的煤气分布,以达到哟化冶炼、改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和延长高炉寿命等目的。  相似文献   

10.
<正>矿批重决定炉内料层的厚度对炉料在炉喉分布影响很大,批重小时布料不均匀,小到一定程度,将使边缘和中心无矿石。批重增大,则矿石分布均匀,相对加重中心而疏松边缘,而且软熔带气窗增大,料柱界面效应减小,有利改善透气性。在生产中随着批重的逐渐扩大,中心会出现加重而边缘相对疏松,致使风量减小。因此矿批重有一个临界值,当批重大于临界值时,随矿石批重增加而加重中心,过大则炉粉分布趋向均匀;当批重小  相似文献   

11.
定钟动斗导焦管式钟阀炉顶融中心加焦、矿焦混装和矿焦层装三项装料技术于一体,可实现高炉料柱中的焦炭呈“塔松”状充填结构分布,形成高大的倒V型软熔带,确保足够、稳定的中心煤气流和较为理想的煤气分布,以达到强化阈炼,改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和延长高炉一代寿命等目的。  相似文献   

12.
祁正坤 《炼铁》1994,13(5):32-35
“Qi”式炉顶集中心加焦,矿焦混装和矿焦层装三项装料于一体,用其装料,可实现高炉料柱中的焦炭呈“塔松”状充填结构分布,形成高大的倒V型软熔带,确保足够,稳定的中心煤气流和较为理想的煤气分布,以达到强化冶炼,改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和延长高炉一代寿命等目的。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高炉冶炼钒钛磁铁矿水平,系统研究了矿焦混装对高炉综合炉料软熔滴落性能和V、Cr在渣铁中迁移规律的影响,并进行了理论分析。试验过程中烧结矿和球团矿所占比例不变。研究表明,矿焦混装对高炉综合炉料的软化区间、熔化区间、滴落率和透气性等软熔滴落性能参数有显著影响。随着混装率提高,软化区间[t40-t4]稍微变宽;熔化区间[tD-tS]逐渐变窄,软熔带变薄且位置下移;熔滴性能总特征值明显减小,综合炉料透气性能显著改善;渣铁滴落率先增加后减少;V、Cr在初铁中的收得率先升高后降低。因此,一定程度的矿焦混装有利于改善钒钛磁铁矿高炉冶炼综合炉料的软熔滴落性能,其混装率以25%为宜。  相似文献   

14.
高炉软熔带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高炉软熔带形态进行了三维动态热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发展中心和中心加焦的装料制度,有利于形成位置较高的倒V型软熔带,可提高料柱透气性、降低炉内总压降,是增大喷煤量、疏导炉内煤气流、促进高炉顺行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济钢2#1750m3高炉在经济炉料结构条件下,取消中心加焦布料模式所做的试验及探索,这种炉料冶金性能比较差,通过优化送风制度,在维持中心加焦的布料模式前提下,拓宽边缘平台,拉宽角差,适当平铺,近中心环带适当增加矿焦比,形成了窄而畅通的中心气流,综合控制了边缘软熔带根部高度,缩小了软熔带层宽度,改善了高炉透气性。  相似文献   

16.
矿焦混装是近年开发高炉装料的一项新技术,它给高炉冶炼带来三大好处:①改善高炉料柱(块状带和软熔带)的透气性,有利于高炉强化和顺行。②由于矿石与焦炭均匀混合在一起,有利于铁矿石的加热与还原,煤气热能和化学能得到充分利用,提高了煤气的利用率。③增加了炉料的堆比重和入炉矿石量。由于料柱的有效重量增加,从而允许高炉在较高的压差下工作,可使高炉获得增  相似文献   

17.
高炉富氢是降低高炉能耗与碳排放重要途径,为确定高炉合适富氢率,研究了不同富氢率条件下钒钛矿的软熔滴落过程,并采用历程中断法分析了钒钛烧结矿、球团矿的非等温还原行为。研究结果表明,高炉富氢改善了钒钛矿还原条件,随煤气富氢率的增加,钒钛烧结矿、球团矿的还原度升高,尤其是高温条件下,煤气富氢率对还原的影响更为明显,初渣中FeO含量减少,初渣渣量降低,冶炼钒钛矿高炉富氢后软熔带位置下移,厚度减薄,尤其是透气性最差的熔融区间变窄,透气性增加;由于物理形貌和结构特征的不同,钒钛烧结矿与球团矿的还原速率随富氢率的增加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富氢后钒钛烧结矿的还原速率在900~1 000℃达到最大值,而钒钛球团矿的还原速率随温度的增加呈增加趋势。高炉富氢恶化了钒钛矿非等温还原过程的粉化指标,适当减小炉身角可缓解富氢高炉块状带钒钛矿还原粉化现象。当煤气中富氢率以5%幅度增加时对钒钛矿非等温还原和软熔滴落性能的影响是不同的,富氢率由0增加到5%时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由5%增加到10%,富氢率超过10%时对钒钛烧矿的还原及软熔滴落行为影响较小,综合考虑还原气体富氢率对钒钛矿非温度还原、软熔滴落性能和软熔带分布的...  相似文献   

18.
中心加焦可以减小中心区域的矿焦比,增加中心气流强度,形成倒V形软熔带,提高料柱的透气性;由于中心气流中CO含量高,焦炭的溶损少,颗粒进入炉缸时保持较大的粒度,提高死焦堆的透气透液性。中心加焦对高炉操作有很多积极作用,但中心加焦也会减小中心气流的利用率,提高燃料比。当中心加焦过量时,高炉内的气流分布出现异常,因此需要研究合理的中心加焦量以及中心加焦方式。利用Ergun公式,对不同中心加焦量条件下,高炉内的煤气分布、压差变化等参数进行计算,并根据煤气分布情况简单计算了中心加焦对高炉内煤气利用率的影响。根据计算分析结果,对高炉中心加焦量及中心加焦方式进行讨论。研究结果可以为实际高炉中心加焦操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高炉富氢冶金是降低高炉能耗与碳排放重要途径,研究了富氢还原对钒钛矿软熔滴落过程的影响,并采用历程中断法分析表征了钒钛矿渣铁形成过程中的还原度与初渣渣量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钒钛矿的软熔收缩行为与其还原过程密切相关,富氢还原失氧率加快使钒钛矿500~900℃的还原膨胀有所加剧,温度小于1 100℃时,FeO的大量生成使钒钛矿中低温收缩变形率增加,温度为1 100℃时,H2的还原速率是CO还原速率的8倍,逐渐增厚的铁壳及初渣熔点的升高导致钒钛矿的熔融滴落温度升高。富氢率为10%时,高炉初渣渣量由接近900 kg/t降低到460 kg/t左右,初渣渣量减少将近1/2,接近终渣渣量,这将使煤气阻力损失明显降低,大大改善高炉软熔滴落带的透气性。同时富氢还原减少了高温条件下钒钛矿中FeO与钛铁矿FeTiO3、钛铁晶石Fe2TiO4等含钛矿物的相互结合与耦合反应,促进了软熔带渣铁的分离,有效减少了炉腹泛液现象。冶炼钒钛矿高炉富氢后软熔带位置下移、厚度减薄,尤其是透气性最差的熔融区间变窄、透气性增加,这表明冶炼钒钛...  相似文献   

20.
利用商业软件fluent研究了不同的软熔带形状参数下高炉下部压力场的变化。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倒V形软熔带有利于降低高炉下部压力,高炉下部中心轴和炉墙处的压力随着软熔带厚度、宽度和根高的减少而降低,软熔带形状和根高的改变所带来的效果不如改变软熔带宽度和矿焦层厚度比所带来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