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IF钢碳含量不稳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攀钢IF钢RH处理过程终点碳含量偏高及不稳定的问题,对IF钢生产工艺过程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表明:RH处理前钢水[C]及a[O]、真空度、脱碳时间、钢包耐火材料及合金增碳等是影响IF钢碳含量偏高及不稳定的主要因素.RH进站[C]含量高于0.045%,终点碳含量与进站碳含量成正比关系;最小真空度越低,脱碳时间越长,终点碳含量就越低.为保证攀钢IF钢碳含量合格,应将RH进站钢水碳含量控制在0.030%~0.045%、a[O]控制在(500~700)×10-6,加强设备监控与维护以维持足够的深真空时间和进一步降低真空度.为减少RH处理后期钢液增碳,在保证真空室不结冷钢的前提下应使用渣线部位不含碳的钢包及低碳合金.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鞍钢三炼钢生产的IF钢质量,对三炼钢转炉-RH精炼-连铸生产IF钢的工艺过程开展了较为系统的分析研究。研究发现试生产中RH真空精炼过程[C]含量过高,浇铸过程中增碳、二次氧化比较严重,经改进调整之后,铸坯中w(C)在30×10-6左右,w(N)在25×10-6以下,w(T.O)在20×10-6左右,达到了较高的洁净度水平。  相似文献   

3.
以硅锰脱氧的SWRH82B热轧盘条为实验钢种,研究增氮析氮法对硅锰脱氧钢中夹杂物的去除效果,并设置0.02、0.035、0.05、0.065和0.08 MPa五组增氮压力进行热态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1873 K的温度下,钢液经过增氮20 min、真空处理30 min后,不同炉次钢中T[O]均下降至1×10-5以下,最低为4×10-6,T[N]均下降至5×10-6以下,最低为2×10-6,夹杂物去除率均为40%以上,T[O]去除率均大于78%,表明该技术对硅锰脱氧钢中的夹杂物及T[O]有良好的去除效果.此外,随着增氮压力的升高,钢中T[O]与夹杂物去除率均有所升高,当充氮压力为0.08 MPa时,T[O]与夹杂物去除率分别达到89.2%和87.4%.理论分析表明,随着增氮压力的升高,气泡形核率增大、钢中生成气泡数量增多、钢中气泡的密度增加,从而提升气泡去除夹杂物的效率.   相似文献   

4.
VD处理是提高钢液质量、扩大品种的重要工艺途径。通过VD处理 ,钢液洁净度大大提高 ,可以达到 [H]≤ 2× 10 - 6 、[O]≤ 2 0× 10 - 6 、[S]≤ 50× 10 - 6 、夹杂物含量大为减少 ,钢板探伤合格率大为提高 ;控制合适的工艺参数 ,使电炉 +LF +VD冶炼 [C]≤ 0 .0 5%的低碳钢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5.
 通过金相分析、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等手段对国内某钢厂生产石油套管钢的水口堵塞物进行了分析,对冶炼过程Al2O3夹杂的控制问题从热力学角度进行了研究。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当钢中的 [Al]s含量为0.025%,若钙处理时钢中钙含量高于22×10-6,硫含量低于0.008%,可较容易地将Al2O3夹杂变性为低熔点易上浮的C12A7。在热力学计算基础上,通过强化钢水钙处理,钢中钙含量提高至25×10-6~40×10-6,夹杂物变性上浮容易,连浇炉数由3~4炉提高至大于8炉。  相似文献   

6.
对95增碳剂(0.10%N)、石油焦(0.93%N)和沥青焦(0.40%N)进行煅烧脱氮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煅烧温度的提高,3种增碳剂中的氮含量都下降,温度大于2 000℃时,各增碳剂中的氮含量均小于100×10-6。1 800℃煅烧时,95增碳剂的氮含量小于300×10-6,石油焦或沥青焦的氮含量小于100×10-6。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BOF终点[C]对终点[O]的影响,LF精炼渣(FeO+MnO)和[Als]对钢水[O]和钢材T[O]的影响。通过控制BOF终点[C]0.12%~0.15%,下渣量<0.10%,LF精炼控制[Als]0.015%~0.025%,采用高碱度中间包覆盖剂和专用GCr15钢连铸保护渣等工艺措施,在稳定工艺控制的条件下,可使钢中T[O]≤10×10-6,平均T[O]为6.62×10-6。  相似文献   

8.
秦军 《特殊钢》2010,31(4):40-42
X70管线钢(%:0.02~0.05C、0.145~0.25Si、≤0.015P、≤0.002S、1.70~1.80Mn、0.085~0.15Nb、0.2~0.3Ni、0.015~0.040Al、0.01~0.03Ti)用铁水预处理-120 t转炉-RH-LF-(200~250)mm×(900~1 800)mm连铸工艺冶炼。通过金属锰替代低碳锰铁和部分硅锰合金,减少RH处理后钢水增碳,控制LF精炼时钢水增C量≤0.01%,预处理铁水[S]≤0.002%,LF精炼渣碱度控制在1.5左右,使LF初始[C]为0.03%,初始[S]为0.001 5%,终点[C]为0.04%,终点[S]为0.000 8%,满足了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9.
120 t转炉冶炼GCr15轴承钢的工艺实践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杨广前 《特殊钢》2004,25(1):41-42
采用高炉铁水预处理使[S]≤0.005%,120 t转炉高拉碳法吹炼控制出钢碳含量≥0.40%,磷含量≤0.010%,并使用低碱度CaO-Al2O3渣系,钢包炉(LF)精炼,采用弱氩气搅拌及3 t铸锭工艺,得出GCr15轴承钢材的A、B类夹杂物为1.0级,C、D类0级,[O]≤10×10-6,钢材质量达到YJZ-84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0.
应用改进的神经网络模型预报转炉冶炼终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明霞  邹宗树  李强 《炼钢》2006,22(1):40-44
准确预报转炉冶炼终点的钢水温度与碳含量对提高转炉终点命中率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现有多层前馈网络学习算法的不足,基于BP模型提出一种改进算法,建立了复吹转炉冶炼终点的预报模型,并与BP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了统计比较。研究表明,改进后的模型能够对冶炼终点进行良好的预报。采用单节点输出模型对终点钢水碳含量与温度分别进行预报,预测误差w(Δ[C])<±0.03%的命中率达97.22%,Δt<±12℃的命中率为94.44%。还建立了神经网络双节点输出模型对转炉终点钢水碳含量及温度同时进行预报,误差Δt<±15℃、w(Δ[C])<0.03%的双命中率为76.92%。  相似文献   

11.
钢包长水口采用氩封保护浇铸后,可有效降低钢中气体含量。检验结果表明,马钢车轮钢Ф450mm圆坯的T[O]由未进行氩封保护浇铸时的49.3×10^-6降到27.9×10^-6,夹杂总量由29.7×10^-6降至14.8×10^-6铸坯质量明显改善,车轮的力学性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2.
在70t直流电弧炉—LF—小方坯连铸工艺生产60S i2M n时,通过热装铁水及配加生铁提高电炉炉料的配碳量,提高电炉的终点碳,改进电炉出钢脱氧方法,降低钢中的溶解氧,采用合理的精炼渣系和精炼后的吹氩弱搅拌,加强保护浇注等措施,显著降低了60Si2Mn钢中的T[O]含量,使得成品的T[O]达到30×10-6,明显提高了60Si2Mn的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13.
姚同路  林平  佟溥翘 《特殊钢》2009,30(2):43-45
通过对100 t LF精炼37Mn5套管钢时1 540~1580℃钢水中稳定氧化物夹杂含量与T[O]的关系以及钢-渣平衡时渣碱度对钢中活性氧含量影响的分析,提出降低钢中T[O]和夹杂物含量的改进工艺措施。热力学计算和试验结果表明,当[Al]s为0.03%~0.04%,精炼渣碱度为3,(CaO)/(Al2O3)=3~3.5时,37Mn5钢中的氧含量降到10×10-6,管材基本消除了粗系夹杂,细系夹杂A+B+C+D≤5.0级,达到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4.
转炉冶炼低碳低硅钢的生产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庆国  白连臣  石玉良  张洪波  李毅平 《炼钢》2000,16(5):24-27,38
通过测量 1 2 0t氧气顶吹转炉终点、钢包钢水氧含量 ,回归出转炉终点碳、氧方程及脱氧合金化时脱氧剂加入量与脱氧量方程 ,经分析 ,得出终点钢水氧含量主要由碳含量控制 ,钢水温度影响不大 ;冶炼低碳低硅钢时 ,钢中氧含量控制在 2 0× 1 0 -6 ~ 6 0× 1 0 -6 (质量百分数 ) ,可保证浇注顺行 ,铸坯不产生气泡。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ARLXRF-XRD结合型光谱仪在钢铁生产过程控制中的应用,即对铁矿石中Fe2O3和Fe3O4、烧结矿中FeO的测定。  相似文献   

16.
From thermodynamics and kinetics principles, the reason of accelerated decarburization and temperature rising of Fe-C melt in a reactor in which gas is pressured by oxygen was described.  相似文献   

17.
针对炼钢终脱氧工艺长期以来用铝块作终脱氧剂,存在回收率低、成分波动范围大的弊端,根据终点碳和终点温度的碳氧平衡计算公式导出初始含氧量,并由Al-O平衡曲线导出目标座包铝含量的钢芯铝用量。将理论计算应用到了现场的终脱氧工艺中,对炼钢终脱氧工艺优化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对首钢帘线钢72A精炼过程的钢液中酸溶铝、总氧、夹杂物成分和形貌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发现从LF结束到VD开始过程中酸溶铝增加很大;VD精炼处理后夹杂物熔点高.分析得出合金中铝以及喂Si-Ca丝导致了钢中酸溶铝的增加;夹杂物中CaO含量过高、SiO2含量过低导致精炼结束后夹杂物处于高熔点区.提出降低脱氧剂中Ca含量,取消喂丝以及降低精炼渣碱度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9.
于学斌  邱玲慧 《钢铁研究》1997,(2):13-16,20
用稀土氧化物渣处理铁水,可将铁水中的硫脱除到较低水平,同时还原到铁水中的稀土元素又能起到变质剂作用。在1450℃下处理20min即可获得球化水平为1 ̄3级,石墨大小以2级为主的球墨铸铁,而且冶炼时间缩到20min。  相似文献   

20.
Fe(Ⅲ)/Fe(Ⅱ)在[Bmim]BF_4-FeCl_3-H_2O体系中的电化学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Fe(Ⅲ)/Fe(Ⅱ)在[Bmim]BF4-FeCl3-H2O体系中的电化学行为。研究表明,在[Bmim]BF4-FeCl3-H2O体系中只观察到Fe(Ⅲ)/Fe(Ⅱ)的氧化还原反应,没有观察到Fe(Ⅱ)/Fe的氧化还原;Fe(Ⅲ)/Fe(Ⅱ)的氧化还原反应是扩散控制的可逆过程。还原峰值电流随扫描速率增大而增大,并符合Randles-Sevcik方程。Fe(Ⅲ)在[Bmim]BF4-FeCl3-H2O体系中的扩散系数与温度的关系符合Arrhenius公式,其扩散活化能为41.432 kJ/m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