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传统的温差发电(TEG)和有机朗肯循环(ORC)等技术难以兼顾船舶多种性质余热的不同特点,且利用率较低。本文提出了一种TEG-ORC联合循环船舶余热梯级利用系统,研究了ORC底循环蒸发压力变化对系统输出功率、热效率、多级余热利用量和成本等重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EG-ORC联合循环实现了发电成本和热效率的优化,在TEG/ORC底循环比为0.615的工况下,主机烟气余热利用率随ORC蒸发压力的增加在小区间波动,系统的余热利用功率、输出功率和热效率均随ORC蒸发压力的增加而增大,系统单位发电成本随ORC蒸发压力的增加而降低。在ORC蒸发压力达到0.9 MPa时,主机烟气余热利用率为62.15%,余热利用功率为1919.68 W,输出功率为139.22 W,热效率为7.25%,单位发电成本为3.09 ¥·(kW·h)–1。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的工业余热资源丰富,余热资源的合理利用必将对我国能源结构的改革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有机朗肯循环(Organic Rankine Cycle,ORC)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其具有结构简单、适用热源温度范围广、余热回收效率高等优点,ORC发电技术已成为余热回收领域的热点课题之一.针对低温余热ORC发电技术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工质研究,完成了发电目标为20kW、以向心透平为膨胀机的低温余热ORC发电系统试验平台的设计,并完成了数据采集及控制系统的设计.20kW(小功率)向心透平的设计,扩大了低温余热ORC发电系统的应用范围,促进了余热资源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烧结冷却烟气低温余热为有机朗肯循环(organic Rankine cycle, ORC)系统热源,建立超临界ORC系统热力和经济模型,并选取R134a为ORC工质,研究变温热源下膨胀机的进口温度和压力,以及工质冷凝温度对系统热经济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系统净输出功随膨胀机进口温度的增加而增加,随膨胀机进口压力和工质冷凝温度的增加而减小,但系统单位温度的传热量随之均减小。当系统热力参数一定时,热源进口温度越大,系统净输出功和单位温度的传热量越大。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适宜的热源进口温度和系统热力参数使得ORC系统获得较大的净输出功和较小的单位温度传热量。  相似文献   

4.
有机工质朗肯循环ORC发电是有效回收低品位余热的关键技术,是提高工业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文章针对普遍存在的工业余热热源热负荷不稳定问题,研究变负荷条件下ORC发电系统运行控制方法,用过热度控制工质泵转速的方法调节系统的蒸发量,保护透平机的同时也提高了系统的适应能力和能源的利用效率;用工质过冷度提高工质泵有效汽蚀余量NPSHa,缩小冷凝器和工质泵之间的安装高度差的同时也节约了工质泵运行能耗。  相似文献   

5.
基于烧结环冷四段冷却废气余热的特点和有机朗肯循环(ORC)原理,提出了利用有机朗肯循环回收环冷机四段低温废气余热发电的工艺方法,并以国内某360 m2烧结机为例,讨论了该工艺的技术和经济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以R245fa为工质的ORC系统净输出功率约为670 kW,年发电量约为5.58×106kWh;项目投资回收期为4年,内部收益率为33%,财务净现值为3000万元,具有较好的节能效益。  相似文献   

6.
以烧结余热锅炉出口烟气余热为有机朗肯循环(ORC)热源,建立亚临界ORC系统热力学模型和经济模型,研究不同循环工质下烟气进口温度、蒸发器节点温差和工质蒸发温度对系统热经济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烟气进口温度越高,蒸发器节点温差越小,系统净输出功越大。随着工质蒸发温度的增加,系统净输出功出现先增加后减小的情况。系统单位换热面积净输出功随蒸发器节点温差和工质蒸发温度的增加而增加,而随烟气进口温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当工质蒸发温度大于95℃时,工质R600a的热力性能最好,能获得最大的净输出功,反之工质R236ea的净输出功最大;当系统热力循环参数一定时,工质R601a的经济性能最好,能获得最大的单位换热面积净输出功,但其净输出功最小。  相似文献   

7.
采用一维绝热热力设计方法,在给定的技术参数条件下,给出了叶片节距、气流角、叶高等参数,计算了各个截面上的流动参数。设计了通流部分的流道结构和整个有机朗肯循环(Organic Rankine Cycle,简称ORC)单级透平结构。采用商业软件NUMECA进行数值模拟,对ORC单级透平内部流动的气动性能进行详细分析。通过改善流动条件,对叶型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8.
正CHR~系统将电炉烟气余热和有机兰金循环技术(ORC)结合,通过回收来自电炉烟气的余热产生电能,从而可节省燃料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其第一套系统于2013年在意大利乌迪内ABS钢厂投产。ABS钢厂烟气处理设备由电炉、沉降室、热交换器-节热器、一次烟气管道、二次烟气管道、FDC强制通风冷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电炉炼钢过程中存在的低品位热的回收处理方式;阐述了采用双压余热锅炉与有机朗肯循环(ORC)发电技术相结合的新工艺,实现电炉炼钢工况的优化。  相似文献   

10.
余热资源节能减排技术在降低环境污染和节约资源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文章对低温余热有机朗肯循环展开研究,基于EES软件采用不同有机工质并模拟变动工况,分析了ORC(有机朗肯循环)的影响因素,对有机工质在不同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的热效率、膨胀比、净功量等热力性能进行比较,通过计算对比尝试选出低温余热最佳工况。  相似文献   

11.
针对冷轧连退炉中低温烟气余热利用问题,提出了采用有机朗肯循环发电技术(ORC)的余热回收方案。基于MATLAB软件和制冷剂物性软件REFPROP进行仿真计算,探讨ORC系统最佳热力参数。通过经济效益分析该余热回收方案的可行性,为类似余热回收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薛烨  季磊 《包钢科技》2015,41(2):79-81
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研究了再生水在回用过程中,水质对循环冷却水系统腐蚀的影响。结果表明,NH+4-N、SO2-4、Cl-是导致循环冷却水系统内腐蚀的主要因素,并且NH+4-N影响最严重。  相似文献   

13.
对循环农业理论的近10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梳理,主要包括循环农业理论演进及其特征,循环农业发展动力、发展模式及其研究方法.以马克思主义生产消费理论为基础,提出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绿色消费,并构建了循环农业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4.
彩色钢板涂层固化后挥发的含溶剂废气滞留在部分设备内积油和结垢,严重污染设备、产品、环境。研究中分析了该系统气流循环不平衡是其主要原因。同时还分析了涂料溶剂烟雾的物理特性及其变化的规律。提出了彩色钢板生产线热风循环固化设备系统技术改造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介绍了包钢无缝钢管厂循环冷却水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控制的主要水质指标,以及为了保证循环冷却水系统可靠运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采取的技术措施。达到循环冷却水运行水质要求,并解决现场换热器淤塞问题。  相似文献   

16.
循环流化床烟气干式脱硫系统是国内干法脱硫运用最多的系统,但在梅钢烧结脱硫该系统多年的运行当中出现了循环灰板结现象,严重影响了梅钢烧结脱硫系统的稳定运行。结合系统原理和工程经验就循环灰板结产生的原因进行系统的分析,并制定具体的实施对策,保证脱硫系统的正常运行。研究结果将对我国循环流化床烟气干式脱硫的优化运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公茂海 《甘肃冶金》2014,(6):131-133
针对液压系统管路在焊接后氧化物无法清除,无法保证液压系统清洁度的问题,采用系统液压管道在线循环酸洗工艺,研究液压系统在线循环酸洗冲洗配方工艺、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解决线下酸洗存在的弊端,提高了液压系统的清洁度。  相似文献   

18.
张龙 《山西冶金》2005,28(3):41-43
基于大量文献资料的分析研究,论述了IGCC技术进展、发展历史背景和系统特点;早期原理概念的成功验证和呈现的主要问题;当前相关新技术、新概念、新循环的开拓研究和新一代IGCC系统的构思以及新世纪发展前景的展望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原沉默子对基因沉默的作用和基因沉默差异的原因.方法:用不同原沉默子替换HML-I沉默子,在有无HML-E沉默子时,比较报告基因URA3表达量的变化以及染色质结构的不同.结果:删除HML-E沉默子且HML-I替换成原沉默子RAP1p、ORC和ABF1结合位点的3株酵母菌种在SC-ura 及SC+FOA平板上的生长状态相同;HML-E沉默子存在的条件下,HML-I替换成原沉默子RAP1p、ORC和ABF1结合位点的3株酵母菌种在SC-ura平板上的生长状态没有区别;在FOA平板上,HML-I替换成原沉默子RAP1p结合位点的菌株无法生长,HML-I替换成ABF1结合位点以及ORC结合位点的菌株能够存活并形成了与HML-I替换成HMR-E菌株相似的特异性泳带.结论:沉默子与原沉默子相互作用对基因表达起一定程度的沉默作用,染色质结构的差异可能导致了基因沉默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循环流化床导热油炉的煤颗粒燃烧闭路循环系统,讨论了固体颗粒循环流动特性和煤颗粒在循环回路中的循环燃烧过程,研究了循环流化床导热油炉的导热油循环供热系统,并且对注入式流程和抽吸式流程、单一用热设备与多个用热设备的工艺流程、一次循环系统或二次循环系统、气相加热方式及液相强制循环供热方式进行了讨论分析,总结了循环流化床导热油炉的设计方法与计算步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