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介绍了芜湖新兴1 280 m~3高炉采用BT型串罐式无料钟炉顶布料系统,从开炉至生产不断摸索、总结和优化高炉布料规律的过程。重点介绍了特殊炉况和季节变化时无料钟布料矩阵的变化情况。优化后的无料钟炉顶布料矩阵使高炉煤气流分布更合理,煤气利用率提高到50%以上,燃料比降低到505 kg/t左右。  相似文献   

2.
高炉无钟炉顶布料料流宽度数学模型及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高炉实际操作过程中炉料的料流宽度与档位划分不一致,无钟炉顶布料后煤气流分布波动变化大,高炉顺行困难的问题,对布料操作中料流宽度计算的不足,重点考虑了炉料的受力变化对料流宽度的影响,分析了科氏力对料流宽度的影响,提出了分段考虑科氏力来计算料流宽度,修正计算了溜槽出口水平宽度的误差,建立了无钟炉顶布料的料流宽度数学模型。通过工业现场1∶10的模型试验,验证了该数学模型计算料流宽度的正确性和合理性,将料流宽度和溜槽倾角调整相一致的原则应用于2 500 m3高炉,达到了布料分布合理,气流稳定,高炉顺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元昌明 《武钢技术》1994,(7):7-11,28
武钢5号高炉炉顶系统采用了无料钟炉顶设备。无料钟炉顶具有布料灵活的特点,能够控制煤气流的合理分布,保持炉况顺行和改善高炉技术经济指标。武钢5号高炉在开炉装料过程中进行了实例,得到了准确的参数。经过两年的生产实践,基本上掌握了无料炉顶的特性及布料规律,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接近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4.
针对无料钟炉顶炉料分布检测难的现状,解析炉料的布料机理,结合生产数据和专家经验,开发大型高炉布料数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仿真模型,实现了料面形状和矿焦比分布的界面化,指导高炉操作者优化布料制度。系统运行表明,模型可以有效地预测布料矩阵形成的料面形状和矿焦比分布,从而为优化高炉布料操作提供技术支撑,保障高炉稳定顺行。  相似文献   

5.
高炉无料钟炉顶装料设备的技术及制造水平正处于发展和完善阶段。介绍了近年出现的新型无料钟炉顶装料设备的结构特点、性能优点、重要零部件的制造和试验要求。指出新型无料钟炉顶设备具有结构先进、布料合理、适应高温等优点,有利于高炉顺行和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无料钟炉顶装料设备自出现以来,其技术和市场一直为国外公司所占据,尤其在大/巨型高炉市场上更是绝对垄断。秦皇岛秦冶重工有限公司借鉴国内外经验,最终研发成功以BCQS布料器为核心的新型无料钟炉顶设备,经过在浦项印尼KRAKATAU3800m3高炉、水钢2380m3高炉和宝钢湛江5050m3高炉的实际应用,各项参数完全达到了预期目标并获得了用户一致认可,彻底打破了国外公司在无料钟炉顶设备市场和技术上的垄断地位。  相似文献   

7.
《炼铁》2012,(1):20
秦皇岛秦冶重工有限公司于2011年12月16日在秦皇岛召开了"自主创新和国产化特大型高炉无料钟炉顶技术成果发布会",来自全国各钢铁企业、研究院校等单位的100余名代表与会,并现场参观考察了5700m~3高炉无料钟炉顶1:1测试装置平台及布料演示。无料钟炉顶技术在我国高炉已得到普遍应用,  相似文献   

8.
 根据无钟炉顶颗粒运动数学模型,结合炉料在高炉内的堆角,建立了高炉内料面形状数学模型。针对高炉布料过程生产者无法直接观察炉内料面形状和料层厚度等信息,利用激光测试技术,提出新的料面形状测量方法。结合国内某钢厂2580m3高炉的参数,利用激光测试新方法,测试高炉开炉过程中的料面形状。根据料面形状的测试结果,得到高炉不同布料矩阵对应的料面平台。  相似文献   

9.
针对八钢380m3高炉无料钟炉顶布料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国内高炉无料钟炉顶多环布料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措施. 在现有的原燃料及装备条件下, 找出适合于八钢高炉无料钟炉顶的布料规律,稳定高炉操作,提高煤气利用率,降低焦比,实现了高炉生产优质、低耗、高效、长寿.  相似文献   

10.
高炉装料制度是复杂高炉炼铁中调节炉况运行状态的重要上部调剂手段,炉料在布料矩阵操作参数下在炉喉处所形成的空间分布是影响炉内煤气流分布和高炉炉况波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合理的调控与优化高炉装料所产生的料面形状,给出布料矩阵优化计算的理论依据,是保证高炉稳定顺行,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减少污染物排放的有效途径。结合无钟炉顶的设备结构与布料工艺,针对期望料层厚度分布研究布料矩阵的优化计算方法,进行完善与改进;同时以期望料面输出形状为设定目标,建立了期望料面输出形状优化模型并通过遗传算法实现对布料矩阵的优化计算。最后,通过工业过程的实测数据对PSO优化方法和遗传算法优化方法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使用基于遗传算法的优化模型能够有效地制定布料矩阵,符合期望目标。  相似文献   

11.
高炉无钟布料的重要环节—平台的形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杜鹤桂  郭可中 《炼铁》1995,14(3):33-36
高炉无钟布料的核心是料面平台的形成。平台基本为矿焦层状结构,粒度分布较均匀,对气流控制作用强,促进气流分布稳定,是无钟布料的重要基础。它是提高高炉煤气利用、顺行和强化冶炼的重要环节。大、中型高炉适宜的平台宽度一般分别为1.2-2.0m和0.8-1.2m。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安钢通过加强精料工作、优化高炉操作等措施,保持合理的煤气流分布,控制稳定的操作炉型,强化高炉冶炼,使高炉综合焦比大幅降低,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得到改善的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13.
中心加焦有利于高炉顺行,但如果中心加焦倾角过大和加焦量过多,则造成中心料柱沸点,燃料比上升。利用溜槽结构参数,提出高炉中心加焦溜槽倾角计算方法,模拟计算炉料在炉内二次分布,分析认为球团更容易滚入中心,因此,需要根据炉料结构中球团所占比例,确定是否实施中心加焦。中心加焦量与球团比例相关,球团配比10%,可以取消中心加焦,当球团配比15%时,则需要实施中心加焦,此结论得到高炉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14.
对武钢7号高炉自开炉以来指标不断创新的生产实践进行了总结.武钢7号高炉通过采取加强原燃料管理、合理布料矩阵及大批重、高富氧以及严格的炉前管理等措施,各项指标不断创出新高,2007年6月高炉平均利用系数达到2.938,焦比达到290.4kg/t,煤比181.2kg/t,燃料比502.0kg/t.  相似文献   

15.
侯化民  陈建伟  李世珺 《河南冶金》2007,15(2):38-39,53
安钢3号高炉通过加强精料工作、优化高炉操作等措施,保持合理的煤气流分布,控制稳定的操作炉型,强化高炉冶炼,使高炉综合焦比大幅降低,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6.
王平  林李全  周莉英 《钢铁》2005,40(1):12-15
针对现场测定总结出无料钟溜槽布料料流特点,通过数学模拟得出操作与设备结构参数对料流轨迹的影响,并对马钢新1号高炉炉料分布控制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和实践表明:大型高炉多环布料的核心是形成具有一定宽度的平台,这种平台对控制煤气流分布非常有效;小粒烧结矿加入量与加入位置与原燃料条件有关;当炉况不好时,用双环或三环料制比多环料制效果好;有必要把溜槽布料档位分为外侧、中间与中心,在外侧动作溜槽倾角来调节煤气流效果比在中心好得多。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环境保护压力的增加,中国钢铁公司的高炉炉料结构中酸性料(球团和块矿)配比显著提高,尤其在冬季取暖季的时候。但是,各钢铁公司的资源条件不同,采用高比例酸性炉料冶炼时,有的钢铁企业获得较好的生产指标,但也有钢铁企业操作指标不佳或难以实现高比例酸性料操作。基于此,以提高高炉酸性料比例和降低生产成本为目的,分析了高比例酸性料所带来的问题,并提出了应对高比例酸性炉料的技术措施。高比例酸性料对高炉冶炼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块状带和软熔带。对块状带的影响主要有,粒度的差异导致空隙率降低;堆积性能的差异导致料面难以控制;还原产生的粉末影响高炉块状带的透气性。对软熔带的影响主要有,酸性料自身软熔温度较低;还原度较低导致矿石进入软熔带前FeO含量高,使得软熔带位置上移且变宽;软熔带焦窗长度变长,增加整个焦窗的压力损失。应对高比例酸性炉料的具体措施有,合理选择优质酸性炉料;制备碱性镁质球团;采用合理的布料制度尽量克服球团矿对料面的不利影响;高炉精细化用焦,充分发挥大块焦与小焦丁的特点与功能。能够改善块状带和软熔带透气性的技术措施都可以缓解高比例酸性料对高炉冶炼的不利影响,各生产企业可结合自身的资源情况和炉型特点,逐步采取技术措施去适应和改善高比例酸性炉料条件下的高炉操作指标。旨在为中国钢铁企业采用高比例酸性炉料进行炼铁生产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攀钢四高炉无钟炉顶多环布料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攀钢四高炉炉顶控制系统进行改进和完善后,实现了无钟炉顶多环布料。介绍了四高炉多环布料工业试验情况,分析了国产化无钟炉顶多环布料的操作特点,并给出了四高炉适宜的多环布料操作参数及温度控制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