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双金属复合板轧制力的计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孙铁铠  赵永和 《钢铁》1995,30(6):36-38,31
应用计算变形功的方法推导出双金属复合板轧制力的计算公式。使用该公式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为计算双金属复合板的轧制力提供了一个简便实用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2.
用弹塑性有限元模拟双金属复合板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LS-DYNA对双金属复合板的轧制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获得了单位轧制压力的分布情况,并由此计算出双金属复合板的轧制力,模拟结果证实了应用显式动力学弹塑性有限元法模拟双金属复合板轧制的可行性,且计算所得轧制力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3.
界面结合强度是双金属层状复合材料的关键技术指标,为了探讨"三步法"轧制复合工艺,本文从表面处理、轧制温度、轧制变形率、轧制速度以及退火温度和退火时间方面,综述了轧制复合工艺因素对复合板结合强度的影响规律,这对双金属复合轧制的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采用异步轧制复合工艺制备了铜/铝双金属复合板,分析了轧制工艺参数对复合板变形行为的影响,结合轧制变形区金属受力状态探讨了复合过程中的金属变形及流动规律.结果表明:异步轧制变形区内界面摩擦剪切作用直接影响母材的受力状态,共同变形区内双金属间的搓轧作用对金属流动及结合效果影响最大.异步速比越大,硬质金属变形越大.总压下率增大时,组元金属压下率均呈正比关系增加,且软、硬两种金属的压下率差值越来越小.  相似文献   

5.
应用MSC.MARC软件建立不锈钢复合板热轧成形三维热力耦合有限元模型,对不锈钢复合板热轧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压下量、变形温度和初始层厚比对轧制复合变形区EH40层和316L层厚比变化规律的影响,得到了在轧制复合变形区内双金属分层变形量和层厚比变化情况的分布规律。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建立了复合板各组元变形量与压下量的近似关系式,得到了初始层厚比计算的经验公式。通过试验与经验公式计算出的初始层厚比进行对比验证,得出层厚比误差在10%以内,有效控制了复合板层厚比精度。  相似文献   

6.
 对宽厚不锈钢复合板层间真空热轧制变形过程进行受力分析,将热轧变形区分成I、II两个区间,运用主应力法建立各个区间的力平衡方程,根据边界条件和屈服准则求出各变形区的长度和各变形区所受压力,建立轧制力计算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轧制工艺参数对宽厚不锈钢复合板轧制区间内不同应力分布的影响规律。将实际参数代入轧制模型计算公式,应用Matlab编程求得理论计算值,并与实测值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轧制力模型可用于预测轧制力的大小,满足工程要求,轧制复合过程研究有助于优化成形工艺、预测产品性能,为今后此类材料的研究开发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实验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双层不锈钢复合板与碳钢、不锈钢及其三层板的轧制复合过程的冷轧退火进行研究,阐述了影响轧制工艺的综合性因素,以便于能够提高双金属层状型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强度,从而能够提高双金属的复合轧制工艺效率。  相似文献   

8.
孙铁铠  郑长民 《钢铁》1997,32(5):51-54
研究单道次大压下最轧制双金属复合板时最小可轧厚度的计算方法,建立了确立双金属复合板最小可轧厚度的数学模型,为制定轧制以金属复合板的工艺和设计复合板轧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宜亚丽  韩晓铠  金贺荣 《钢铁》2020,55(9):69-80
 为实现带夹层复合板异步轧制力的预报,对直接添加薄板作为中间层的不锈钢复合板进行受力分析,依据各层金属变形特点以及轧件摩擦力方向的变化,将轧制变形区划分为5个分区,考虑复合板单元体截面法向应力与剪应力在各层金属间的线性分布,借助各个分区力平衡方程,建立了带夹层复合板异步轧制力数学模型;研究了剪切屈服应力比、辊径比、摩擦因数比对各层单元体应力分布的影响以及不同压下率下中性点和连接点的位置变化规律;运用MSC.Marc有限元仿真软件,对316L/Ni/EH40复合板进行了5道次异步轧制仿真,轧制变形区受力状态与理论模型基本一致,各道次轧制力大小与理论计算值误差在10%以内,结果表明,本模型可为带夹层复合板异步轧制力精准预报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方冠富  黄宁 《江苏冶金》1991,19(2):10-15
在“双金属复合轧制变形规律的研究”(本刊1990年第5期)基础上,本文建立了双金属复合轧制的压力模型。  相似文献   

11.
铝铜双金属复合材料生产新工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提出一种生产铝铜双金属材料的新工艺。实验给出了轧前加热温度及轧后退火制度对双金属材料剥离强度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2.
According to the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ree-roll tube rolling, the existent disadvantages of traditional A Geleiyi and A Tselikov's formulas were objectively analyzed. An assumption approximate to actual situation was put forward. After suitable simplification, the energy method was adopted to establish velocity fields for permissive movement in deformed areas, and the calculation formula of average unit pressure for three-roll tube rolling was deduced. The values of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are basically consistent with the measured values of large-scale aluminum tube during on-site rolling process. The results proved that the formula is reasonable.  相似文献   

13.
传统工业现代化的技术路线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进之 《冶金设备》2001,14(2):21-25,29
控制论、计算机仿真和设定控制均首先在轧钢中应用,并推广到其它工业部门.最优控制理论在工业上的应用也首先选连轧机,由于无工艺过程状态方程而未取得成功.解析方法建立了张力、厚度、板形状态方程,将会实现连轧生产过程的最优控制.工艺过程状态方程是工艺控制论的基础,分层递阶智能控制、模型参数优化和计算机仿真试验等构成工艺控制论的内容.形式特征是信息网络,讨论了传统工业现代化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热连轧粗轧区立轧轧制力在线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国明  李明雷  肖宏 《钢铁》2011,46(5):49-52
  针对热连轧粗轧区立轧轧制力在线模型预报精度低的问题,采用有限元软件DEFORM模拟了板坯热连轧粗轧区立轧过程,分析了板坯立轧过程轧制力预报精度低的原因。通过对有限元模拟结果的分析,给出了板坯立辊轧边时计算变形程度的新方法,并通过回归得到了适合板坯立轧轧制力计算的外端应力状态影响系数公式,进而得到了新的轧制力计算公式。经与现场实测数据比较,明显提高了立轧轧制力的预报精度。  相似文献   

15.
板带热连轧过程力能参数、温度和组织变化的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宏  谢红飚  毕恩复 《钢铁》2003,38(9):35-38
采用0rowan公式计算轧制过程中轧件应力应变、有限差分法计算温度变化,建立了板带热连轧生产过程温度变化、微观组织演变综合预报模型。用此模型对鞍钢现场轧制工艺进行了温度变化、奥氏体晶粒大小以及相变过程进行了解析计算,其预报值与现场实测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6.
用影响系数法计算PC轧机的辊系变形,综合考虑了工作辊的偏移以及轧辊垂直、水平两个方向上的位移。采用条元变分法求解前后张力分布值、SIMS公式计算轧制压力,建立了较为完整的PC轧机轧制数学模型。利用模型对PC轧机交叉角的控制性能进行了分析,为实际生产中更加合理的设定和分配交叉角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郑晚成 《河北冶金》1995,(3):27-29,48
用力的平衡法推导出了不对称径单辊传动二辊轧机和四辊轧机的咬入条件公式。  相似文献   

18.
热连轧过程中的轧制力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目前用于带钢热连轧过程分析中的几种屈服应力模型进行了对比,并在此基础上改进了模型:用Orowan公式计算轧制过程中轧件的应力-应变,用有限差分法计算轧件的温度变化,建立了热连轧生产过程中温度变化和塑性变形计算相耦合的力能参数预报模型。用此模型对某钢厂热轧板带生产过程中力能参数的变化进行了解析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模拟值与现场实测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9.
赵万庆 《武钢技术》2012,50(5):12-13,21
介绍了冷连轧机组机械设备未全部安装、电气设备无法进行正常外部联合调试时辊缝位置和轧制力实际值模拟的实现方法和轧制力实际值的计算公式,并且使用模拟出的辊缝位置及轧制力实际值进行相应控制器的测试及辊缝自动标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