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模拟了热轧带钢在不同温度、保温不同时间时,氧化铁皮的生成情况,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对氧化铁皮的显微结构和形貌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热轧带钢在不同温度、保温不同时间,氧化铁皮都出现分层现象,临铁层为疏松的FeO,中间层为Fe3O4,外层为Fe2O3,中间层和外层致密;在同一温度下随着保温时间的增加,氧化铁皮厚度呈增加趋势;氧化铁皮形成的网状裂纹是氧化动力学曲线由抛物线规律向直线规律转变的主要原因。该模拟方法解决了精轧过程中无法直接测量氧化铁皮厚度的问题,为通过调整生产工艺参数控制氧化铁皮厚度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降低热轧结构钢510L氧化铁皮缺陷的发生率,对其热轧过程氧化铁皮厚度的演变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精轧入口温度、精轧终轧速度、机架间冷却、层流冷却模式和成品厚度规格对氧化铁皮厚度演变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在保证力学性能的热轧工艺条件下,采取较低精轧入口温度、提高终轧速度、投入机架间冷却水、使用前段冷却可有效地降低氧化铁皮的厚度。  相似文献   

3.
谭文  韩斌 《钢铁研究》2014,(1):44-46
为了降低热轧汽车大梁钢的氧化铁皮厚度,采用模拟方法分析了热轧工艺参数对表面氧化铁皮厚度的影响。模拟分析结果表明:精轧入口温度从1 080℃降低到1 040℃时,氧化铁皮厚度约降低8μm,终轧温度从890℃降低到850℃时,氧化铁皮厚度降低2.5μm;轧制速度从3.5m/s提升到6.5m/s时,氧化铁皮厚度降低了约7μm;总压下率对氧化铁皮厚度的影响较小,当压下率从74%增加到87%时,氧化铁皮的厚度降低约2μm;在总压下率一定的条件下,增加上游机架压下率会增加氧化铁皮厚度,而增加下游机架压下率则会降低氧化铁皮厚度。  相似文献   

4.
热轧高强钢氧化铁皮演变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HY490钢在精轧工艺下氧化铁皮的厚度演变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热轧试验验证了数值模拟结果,并对热轧试验氧化铁皮的结构进行了检测。采用冷弯试验测定了2种工艺条件下带钢表面氧化铁皮的粘附性。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实测值相符。此模拟方法解决了精轧过程中无法直接测量3次氧化铁皮厚度的问题,为通过调整生产工艺参数来控制氧化铁皮厚度提供了参考。热轧试验表明适当地降低开轧温度、终轧温度、卷取温度和缩短轧制道次间隔时间是控制氧化铁皮厚度和结构的有效手段。冷弯试验表明工艺1条件下氧化铁皮与钢板的粘附性较差,弯曲面铁皮呈细片状脱落。工艺2条件下铁皮与钢板结合牢固,弯曲面铁皮呈细粉末状,粘附性好。  相似文献   

5.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加热制度以及终轧温度对QSTE650TM表面氧化铁皮厚度及塑性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氧化铁皮厚度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大,而随着终轧温度的降低逐渐变薄;随轧制温度的降低,氧化铁皮塑性逐渐变差。基于实验室前期研究结果,对生产现场的工艺进行优化后,氧化铁皮厚度明显减薄,冲压后起粉量显著降低,钢材表面状态得到大幅改善。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CSP热轧生产过程中表面氧化铁皮的结构和厚度演变规律,建立了氧化动力学模型,对汽车大梁钢(510L)在CSP过程中氧化铁皮的厚度变化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现场实际吻合较好。降低开轧温度、合理控制终轧温度、卷取温度是控制氧化铁皮厚度和结构的有效手段。在此基础上进行现场工业试轧,试轧结果氧化铁皮以Fe3O4为主,其含量超过75%,氧化铁皮厚度11-14μm。冷弯实验表明氧化铁皮与钢板粘附性好,弯曲面铁皮呈细粉末状。  相似文献   

7.
氧化铁皮对于汽车大梁钢后续使用造成铁皮灰,影响环境和钢板表面质量,本文通过实验证明,轧制相同厚度的大梁钢时,通过投用机架间冷却水,在精轧速度不变的情况下,氧化铁皮厚度减少2-3um,为氧化铁皮控制提供了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8.
热轧带钢氧化铁皮生长过程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洋  李庆亮  刘振宇 《钢铁》2008,43(1):55-57
为研究生产过程中温度、变形对热轧带钢氧化铁皮生长过程的影响,根据钢板的温度趋势,运用计算机编程计算,对集装箱钢(SPA-H)、管线钢(L360)及普通碳素钢(Q235B)在ASP热连轧过程中氧化铁皮的生长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符合现场测量实际.解决了轧制过程中无法直接测量轧钢全过程氧化铁皮厚度的问题,为调整生产工艺参数、控制氧化铁皮厚度提供了数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精轧阶段不同组合的除鳞道次试验,采用SEM对钢板表面氧化皮及脱落氧化皮厚度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发现:精轧除鳞两道次且末道次不除鳞的条件下,氧化铁皮厚度未有明显变化,增加最后一道次除鳞后氧化铁皮厚度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0.
针对厚规格双相车轮钢表面压痕缺陷问题,通过分析压痕缺陷与氧化铁皮厚度的关系,得知氧化铁皮偏厚是造成厚规格双相车轮钢表面压痕缺陷的根本原因。结合氧化铁皮生成规律分析结果和厚规格双相车轮钢生产工艺特点,确定了通过提高精轧速度来降低氧化铁皮厚度的技术思路和氧化铁皮厚度控制目标。在此基础上,提出前置超快冷+常规冷+后置超快冷的轧后冷却装置配置技术,制定速度优先的精轧初始速度设定控制策略,并在首钢京唐公司2 250 mm热轧生产线上应用,有效解决了厚规格双相车轮钢表面压痕缺陷问题,使由表面压痕缺陷导致的车轮残次品率由30%降至3%,对推动厚规格双相车轮钢稳定批量生产、提高产品质量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表层细晶化Q235中厚板轧制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Q235成分的连铸板坯,在首钢中厚板厂3300mm轧机上进行了中板表层组织细晶化的工业轧制实验,研究了轧制温度、轧制变形量分配、待温期间冷却方式对板材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奥氏体低温区增加精轧总变形量可以实现20mm成品板材的表层组织细化,屈服强度达到300MPa左右,铁素体晶粒达到8.5级,增加待温期间中间坯的水幕冷却有利于整个板材厚度截面的组织细化,屈服强度达到330MPa左右,铁素体晶粒达到9级,材料的强度接近Q345同规格板材的水平,具有优良的塑性和冲击韧性。  相似文献   

12.
任茹 《中国钼业》2010,34(3):46-48
研究了轧制开坯温度、初道次变形率、热轧终轧温度等对钼板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得出合适的轧制工艺可使钼板的组织均匀、细小,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延伸率等性能提高。通过研究,确定了钼板坯的最优轧制工艺。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新钢热轧SPA -H耐候钢的轧制工艺研究情况.通过调整精轧终轧温度及卷取温度,使钢材的性能满足了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奥氏体在连续冷却过程中的组织演变规律,更好地控制管线钢室温下的组织形态,对X70管线钢进行了静态及动态热模拟试验,绘制出了相应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曲线),观察其组织,分析变形和冷却速度等因素对管线钢组织的影响。同时对X70管线钢的入精轧温度、终轧温度等因素控轧控冷工艺进行模拟研究。认为提高变形后的冷却速度能获得针状铁素体组织;在同一冷却速度下,动态连续冷却转变得到的组织更细密;降低入精轧温度、终轧温度,增加冷却速度能细化组织。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热轧带钢精轧过程中传热关系的分析,利用有限差分法建立了带钢精轧过程二维温度场的数值计算模型。结合唐钢热轧生产线的实际条件,对精轧过程中影响该模型温度场的轧制参数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而优化了模型的建立,提高了数值模型模拟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现场实际数据利用数学回归的方法建立了310S热轧变形抗力模型,模型计算的轧制力与实测值符合良好。利用所建立的模型对比分析了310S和304热轧变形抗力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降低,310S变形抗力的增加速度较304快。  相似文献   

17.
终轧温度和轧后冷却对含钛微合金钢屈服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嘉蓉  钟定忠 《钢铁》1996,31(5):30-34,43
  相似文献   

18.
为满足带钢热连轧工艺设计和生产管理的需要,采用Microsoft Visual Basic 6.0开发了带钢热连轧设定及组织性能预报软件。该软件设置了温度,粗、精轧道次,轧辊凸度设定模块,以及电机校核和晶粒尺寸预报模块,具有功能完善、人机接口友好、使用方便、计算精度高、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可用于带钢热连轧工艺设计、设备选型和现场生产管理。  相似文献   

19.
冷轧用钢要求热轧薄板的屈服比低、强度低、塑性好、变形能力强、表面质量好。研究了Q195钢高温塑性规律、连续冷却相变规律、高温奥氏体热变形行为,分析了化学成分、轧制工艺参数对Q195钢的影响,给出了合理的化学成分范围。建议采用"三高一低"的热轧工艺,即高温加热(1 180~1 250℃)、高温开轧(大于1 100℃)、高温终轧(870~850℃)和低温卷取(610~640℃),可保证Q195冷轧用钢获得良好性能。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钼及钼合金轧制加工工艺过程。从总变形量、道次变形量、轧制温度、轧制方式以及退火温度方面,总结了轧制加工主要工艺因素对轧制件质量及性能的影响规律,探讨了各工艺因素在轧制加工中对产品性能的综合作用,展望了钼板材轧制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