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氧化铝生产过程中,高压溶出管道结疤的产生不可避免。结疤会使传热效率降低,能耗增加,生产成本升高。本文在介绍结疤的成分和物相、结疤成因及危害的基础上,分析遵义铝业的高压溶出段结疤清除存在的问题,并对现有的高压水清除法进行优化改进。高压溶出管道结疤形成的机理及物相组成有很大差异,低温段结疤主要为钠硅渣,高温段结疤主要为钙钛矿、羟基钙钛矿。对于低温套管,可以通过提高清洗压力来实现结疤清除;对于高温段,可以使用熔盐加热干烧结合高压水清除的方法消除结疤。生产实践表明,在通盐干烧3~4 h、温度300~320℃、清理压力150 MPa的条件下,高温段套管结疤的清理效果明显改善,换热系数明显提高,均值达到900 W/m2·℃。优化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清理结疤效果。  相似文献   

2.
碳分母液高浓度蒸发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根据实验室试验,回归出了蒸发料浆全碱浓度与结晶量的关系;分析了溶液温度、化学成份及晶种对碳分母液中碳酸钠溶解度及碳酸钠析出结晶状态的影响;提出了“添加晶种、蒸发析盐、沉降分离、固液并送”的高浓度蒸发方案。在工业试验中,通过摸索一、二级蒸发器溶液温差,调整种子的加入量和加入位置,应用高效闪蒸器降低出料温度,使结晶量达到80g/l以上,使蒸发浆液浓度全碱在270g/l以上,并最大限度减少蒸发器结疤,蒸发效率和运转周期无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3.
粗钨酸是黑钨精矿酸解作业后的产品,可以作为制取仲钨酸铵和三氧化钨的原料,实验对粗钨酸进行了氨溶、氨渣碱溶、蒸发结晶等工序进行条件试验。在较优条件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综合试验,得出如下结论:推荐流程只采用一次氨溶,氨渣中残留的钨用碱浸回收;黑钨精矿经盐酸分解后获得的粗钨酸直接采用氨溶-蒸发结晶流程处理可获得含WO_388.46%~88.75%的仲钨酸铵,经煅烧后的WO_3纯度 99.9%,氨渣经碱溶后可充分回收钨,WO_3的氨溶率可达到89%以上,碱溶率可达10%以上,WO_3的总收率达99%以上,进入产品WO_3的直收率75%以上。粗钨酸经氨溶、碱浸出后,钽、铌、锡富集于碱渣中,可作回收钽、铌的原料。  相似文献   

4.
现有技术多采用火法冶炼工艺从铜冶炼炉渣选矿尾渣中回收铁。热力学分析认为,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采用碱液溶出工艺处理铜渣选矿尾渣,尾渣中的铁橄榄石、石英等主要成分在NaOH溶液中发生的溶出反应具有自发性。通过溶出,可以获得硅酸钠溶液和高品位铁矿。在Na2O浓度200 g/L、140 ℃下反应2 h的较优条件下,溶出渣中的Fe2O3含量达到71.54%,硅的溶出率达到了76.22%。研究成果形成了具有工业化前景的铜渣选尾渣以及其他有类似组成的冶金渣综合利用技术原型。  相似文献   

5.
陕西东南部位于扬子板块南秦岭—大别山新元古代—中生代造山带中,经晋宁期、加里东期、印支—燕山期多期构造演化,同时形成了一系列基性—碱中性岩浆岩,并经岩浆期后热液交代,形成了以浅成相—溢流相岩浆岩为主要赋矿岩石的铌钽、稀土、金和铁成矿系列。通过野外调查将碱中性岩划分为碱长正长岩类和闪长岩、碱长正长斑岩、歪长(钠长)粗面岩类、喷出相的粗面质凝灰岩和粗面质角砾熔岩等。野外调查与室内研究确定的碱中性岩交代蚀变作用主要有钠化、钾化、硅化、霓辉石化、黑云母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和碳酸盐化等。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和电子探针测试确定的含铌矿物主要是铌铁矿和含钽铌铁矿,其次有黑稀金矿、褐钇铌矿和(铈)钆铌钙钛矿(钛铌钙铈矿)等。综合研究认为,铌钽矿的形成可划分为早期岩石结晶过程和晚期交代蚀变作用2个阶段:早期岩石结晶过程中,Nb、Ta元素以单质形式进入钛辉石中;晚期交代蚀变作用中,钾交代钛辉石,主要蚀变为黑云母、绿泥石、绿帘石、钛铁矿、磁铁矿、铌铁矿、钽铁矿和稀土等。  相似文献   

6.
在添加水化铁酸钙的条件下系统进行了溶出中低品位铝土矿试验,结果表明,随水化铁酸钙添加量增多,溶出赤泥铝硅比、钠硅比降低;随配矿量减少、溶出温度升高、溶出时间延长,溶出赤泥铝硅比降低。在温度260℃,时间60 min,使用水化铁酸钙添加剂,得到了赤泥铝硅比为0.74、钠硅比为0.24的较好溶出结果。通过对溶出赤泥进行衍射、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表明赤泥中硅矿物以铁取代铝的水化石榴石为主,Al2O3的饱和系数为0.2左右,Fe2O3的饱和系数为0.7左右,SiO2饱和系数接近1,硅矿物组成改变是赤泥铝硅比和钠硅比降低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硫化钠对拜耳法铝酸钠种分母液蒸发排盐的影响。结果表明:铝酸钠溶液深度蒸发排盐渣中主要存在Na2CO3·H2O和NaAlO2·1.25H2O;当苛性碱质量浓度(NK)为300~310g/L时,碳酸钠能有效析出且不导致NaAlO2析出过高;随硫化钠添加量增加,Na2CO3、硫盐和NaAlO2析出率提高,排盐率提高且均在60%以上,硫化钠质量浓度(NS)为4g/L时排盐效果最佳;将硫质量浓度(NS)为4.5g/L的铝酸钠溶液蒸发至苛性碱质量浓度(NK)为310g/L时,排盐渣中存在Na2CO3·H2O、NaAlO2·1.25H2O、Na2S、Na2S2O3、Na2SO3及Na2CO3·Na2SO3,同时,约有7%和4%的S2-分别被氧化为S2+和S4+,而亚硫酸钠与碳酸钠更容易结晶形成复盐Na2CO3·Na2SO3而析出;碳酸钠和各价态硫化合物交互作用,影响蒸发排盐效果。  相似文献   

8.
王磊  陆玉  王加文 《山东冶金》2010,32(6):19-20
由于铝土矿中钙、镁化合物在溶出过程中形成碳酸碱以及铝酸钠溶液吸收空气中CO2形成碳酸钠等原因,导致流程中碳酸钠浓度升高、溶出率低、蒸发器能耗升高等不利影响。通过抑制反苛化反应、强化结晶析盐、采用机械搅拌以及将拜耳法精液与烧结法精液合流碳分等措施,减少了流程中Nc的循环累积,蒸发母液中Nc浓度由46.59g/L降为30.57g/L。  相似文献   

9.
王磊  陆玉  毛鹏  王加文 《冶金丛刊》2011,(1):14-15,27
拜尔法生产流程中碳酸钠浓度的升高对氧化铝的溶出、蒸发等主要工序造成不利影响,使蒸发器的换热效率、生产能耗降低。本文分析了碳碱升高的原因及其危害,提出降低碳酸钠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伍英  高立华 《钢铁》2024,(2):25-35
目前,全球铁矿石价格指数持续上浮,钢铁企业面临全球铁矿石资源劣质化以及钢铁产量需求提高的问题,对钢铁企业的稳定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宝武钢铁为落实高炉炼铁资源战略方针,拓宽矿石资源采购渠道,提高宝武矿石资源采购的话语权,宝钢股份宝山基地烧结工序逐步增加高硅型铁矿粉的使用量。但增加高硅型铁矿粉配比对于烧结矿固结机制以及复合铁酸钙形成机制影响尚不明确,因此以高比例高硅型铁矿烧结试验为基础进行研究。通过微型烧结试验、烧结杯试验和宝钢烧结机工业试验,探明高硅型铁矿对复合铁酸钙生成机理和固结机制以及烧结矿冶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硅型铁矿粉替换比例增加到12%时,同化性温度、液相流动性指数缓慢增加,但是连晶强度下降比较明显,连晶强度从1 080.72 N快速降低至745.79 N,主要与硅酸盐相的形成有关。随着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增加,SiO2对黏结相生成的不利影响减弱;随着高硅铁矿粉替换图巴朗粉比例增加,铁酸钙含量增加,抑制了硅酸钙和铁橄榄石的生成,改善了液相黏结相的流动性,烧结产率和燃料单耗下降,但亚铁质量分数从8.7%增加到9.1%。综合考虑,最理想的高硅型铁矿粉替换...  相似文献   

11.
以脱硅粉煤灰熟料为原料进行熟料溶出,控制液固比得到不同氧化铝浓度的铝酸钠粗液,通过分析上述粗液在不同溶出时间溶液成分及固相成分的变化规律,研究溶出过程发生的二次反应历程。结果表明,随着氧化铝浓度的升高、溶出时间的延长,铝酸钠溶液中的氧化铝浓度和氧化硅浓度大致呈下降趋势;固相中氧化铝和氧化钠含量呈上升趋势,熟料氧化铝溶出率和氧化钠溶出率呈逐渐下降趋势。对于原硅酸钙含量大于50%的脱硅粉煤灰熟料而言,建议将铝酸钠粗液氧化铝浓度控制在100~120g/L,熟料溶出后浆液的液固分离时间控制在180min以内。在不同初始氧化铝浓度条件下,随着溶出时间的延长,二次反应产物及反应历程随着氧化铝浓度的变化而变化。溶出固相的主要产物为水化石榴石、钠硅渣、原硅酸钙和少量方解石。  相似文献   

12.
韩英东  楚克超 《黄金》2004,25(7):30-32
对黄金冶炼厂在焙砂酸浸系统中生成的结晶物进行了化学定性分析,确定了结晶物的主要成分为钙、镁的水合硫酸盐,二氧化硅,氧化铁等;并根据盐类结晶理论探讨了结晶物的形成机理.指出钙、镁硫酸盐类的过饱和浓度较高是形成此类结晶物的首要因素;评价了防止、消除结晶物的现行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
黄冰 《铜业工程》2020,(2):58-62
研究了以臭氧和氟化钠为脱杂试剂,采用"溶解造液--强氧化除铁钴--氟化除钙镁--结晶析出"为主干的工艺处理粗硫酸镍,深度脱除其中的铁、钴、钙、镁杂质的工艺可行性及最佳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以臭氧为强氧化剂,可深度脱除粗硫酸镍中的铁钴杂质,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80℃,时间8h,终点pH值4.5~5.0,反应终点溶液中铁、钴浓度小于0.005g/L;以氟化钠做添加剂,可深度脱除粗硫酸镍中的钙镁杂质,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90℃,时间2h,pH值5.5,氟化钠添加系数1.5,反应终点溶液中钙0.007g/L,镁0.005g/L;将"强氧化除铁钴"与"氟化钠除钙镁"工序相结合,可获得更好的除杂效果。  相似文献   

14.
Conclusions A copper powder produced by cementing copper with iron from a sulfate solution can be purified from iron by treatment with a sulfuric acid solution. Reverse dissolution of copper in this process can be reduced by employing a protective atmosphere generated by the addition of sodium carbonate to the H2SO4, solution. A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the effective purification of finely divided copper from the cementing metal is deposition of copper in loose form.Translated from Poroshkovaya Metallurgiya, No. 1(289), pp. 5–7, January, 1987.  相似文献   

15.
摘要:国内A选矿厂使用R31助滤剂代替部分硫酸助滤剂对铁矿浆进行过滤脱水,发现滤液回水管道形成明显的结垢物。为查明结垢物形成的化学反应原理,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了结垢物物相为碳酸钙。采用荧光分析法对不同滤液的元素组成进行定量分析,同时结合碳酸钙生成模拟实验,结果表明,R31滤液与硫酸滤液混合后,CO2-3与Ca2+反应生成CaCO3沉淀。CO2-3来源为R31助滤剂滤液中羧基(-COOH),其在碱性条件下发生脱羧反应产生CO2,CO2遇水生成CO2-3;Ca2+的来源为过滤时硫酸与铁矿物中的含钙物质发生反应形成大量的Ca2+。最终,揭示了铁矿浆过滤回水管道结垢物形成的化学反应机制。  相似文献   

16.
铸态304L奥氏体不锈钢等径角挤压变形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铸态304L奥氏体不锈钢在等径角挤压(ECAP)变形过程中显微组织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经4道次剪切变形后树枝晶破碎、原始粗大晶粒碎化。显微组织的变化过程可归纳为:原始粗晶粒→晶粒被滑移带分割→位错发展形成高密度位错墙,与滑移带共同作用形成胞块结构→应变增加形成层片状界面→形成大角度晶界的细小晶粒。表明铸态304L奥氏体不锈钢经ECAP变形后塑性变形机制主要由滑移完成。  相似文献   

17.
通过单矿物浮选试验、光学显微镜分析、E-DLVO理论计算、团聚动力学分析等研究了油酸钠浮选体系下赤铁矿浮选过程中的自载体作用。单矿物浮选试验表明,粗粒赤铁矿(?106 + 45 μm)的可浮性较好,当油酸钠用量超过15 mg·L?1时,回收率可达到90%以上,而细粒赤铁矿(?18 μm)的浮选回收率、浮选速率则较低;当粗?细赤铁矿中粗粒和细粒的质量近似相等时,粗粒的“自载体”效果最强,浮选回收率增加的也最明显,但粗粒过量则会导致粗粒对细粒赤铁矿浮选的强化作用减弱。光学显微镜分析和E-DLVO理论计算表明,粗?细赤铁矿颗粒间的相互作用能高于细粒赤铁矿间的相互作用能,与细粒赤铁矿相比,粗?细赤铁矿间更容易发生团聚,这也是粗粒能够强化细粒赤铁矿浮选(自载体作用)的主要原因。但过量的粗粒赤铁矿会增强其浮选过程中的“磨削、剪切”作用,导致粗粒的“自载体”效果减弱,浮选回收率降低。   相似文献   

18.
The kinetics of gold cementation by magnesium aluminum, zinc, iron and copper at equal conditions as well as the morphology of cementation products and the dissolution of cementing agents were investigated. Both the effect of cementing agents on gold cementation rate and the dissolution of metals decrease in order Cu > Zn > Mg > Fe > Al. High dissolution of magnesium, zinc, iron and copper per mol deposited gold was found. Zinc is the most efficient cementing agent. Magnesium and iron can be used in gold cementation practice but the extremely slow cementation rate prevents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aluminum.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morphology of gold deposits on magnesium, aluminum, zinc, iron and copper were found: thick deposit layers with small or large cracks were observed on magnesium or zinc; porous layers of fern leaf-shaped dendrites on copper; compact smooth deposit of fine crystallites on iron and small very rare formations of fine dendrites on aluminu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