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拉矫机的仿真模型,基于正交试验法建立了仿真工况,研究了重卷线拉矫机不同工艺参数对翘曲控制的影响。结果表明,重卷线拉矫机的矫直辊入口插入深度和延伸量设定值对翘曲的影响程度最大。选择1#弯曲辊插入深度8 mm、2#弯曲辊插入深度4 mm、矫直辊入口插入深度2 mm、矫直辊出口插入深度0. 6 mm及拉矫机延伸量0. 15%的拉矫机参数可以获得最小的上下表面变形差;带钢存在较大下翘缺陷时,采用1#弯曲辊插入深度6 mm、2#弯曲辊插入深度6 mm、矫直辊入口插入深度4. 7 mm、矫直辊出口插入深度0. 1 mm及拉矫机延伸量0. 25%这一参数将取得较为明显的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2.
运用ADAMS软件,建立了拉伸弯曲矫直机弯曲辊系的虚拟样机模型,并对弯曲辊系进行了理论分析;通过对弯曲辊系进行不同工况的仿真,得到了拉伸弯曲矫直机弯曲辊系各辊在不同速度和不同拉矫张力作用下的动力学响应,在拉矫机运行的过程中,弯曲辊系各辊因接触碰撞,在接触力的作用下会有一定程度的波动,从而导致工作辊质心位移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影响整个辊系的稳定工作;对仿真结果进行统计,得到了工作辊质心位移波动量与速度和张力之间的关系。同时,将虚拟样机技术应用到拉伸弯曲矫直机上,为拉伸弯曲矫直机更深入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拉伸弯曲矫直机由矫直机工作机座、弯曲辊组、矫直辊组、张力辊组等结构组成,能消除带材的瓢曲、边缘浪形和镰刀弯等三元形状缺陷.泰钢安装使用拉矫机之后,板材的平直度由原来的15 I提高到4 I,板形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宝钢#电镀锌机组中拉矫机"振动纹"的产生原因,指出了造成该缺陷的根源是带钢的张力波动,表现为带钢与张力辊之间的摩擦打滑.通过理论分析和现场试验,明确了三个主要因素,即拉矫机的入口出口张力波动,拉矫机张力辊辊面状态,以及力矩电机的设定,为随后的控制系统改造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宽带钢拉弯矫直工艺参数关系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MARC有限元软件对宽带钢拉伸弯曲矫直变形过程进行大量工况的数值仿真计算,然后应用逐步回归法对数值仿真计算结果数据进行拟合,获得带钢在拉伸弯曲矫直变形中伸长率和张力与各个相关设备及工艺参数的关系数学模型.将在宝钢酸轧机组的拉矫机上实测记录的有关数据代入所建模型,计算所得的伸长率和张力值与生产实际数据吻合良好.所建模型已用于对此拉矫机工艺参数设定值的优化调整.  相似文献   

6.
拉伸弯曲矫直机组设备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拉伸弯曲矫直机的矫直原理,包括带材拉伸弯曲矫直过程中的应力变化和带材弯曲损耗;重点探讨了拉伸弯曲矫直机组设备设计关键技术,包括金属延伸率的确定,带材前后张力的分布,张力辊组与弯曲辊组的辊组布置、参数设计;最后,完成了某厂镀锌机组拉伸弯曲矫直机组设备基本设计。  相似文献   

7.
以带钢为研究对象,通过设定各种工况,运用MARC有限元软件对带钢的实际拉伸弯曲矫直过程进行弹塑性仿真,得出了带钢延伸率与拉矫工艺张应力和弯曲辊插入深度等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优化拉矫机工艺参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中厚板热矫直机压下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矫直机压下模型主要由入、出口矫直辊的压弯量设定和矫直辊的弯辊量设定组成.根据梁的弹塑性弯曲理论,矫直辊的压弯量应该由作用在板材上的反弯挠度来确定,即通过确定弹复挠度、残余挠度而得到反弯挠度,从而得到矫直辊的压弯量;矫直辊的弯辊量由最大原始曲率及入口板件厚度的塑性变形层深度来确定.研究结果表明计算值与实际设定值较吻合.  相似文献   

9.
靳皓越  孙杰  魏臻  汪龙军  侯凡  张殿华 《钢铁》2022,57(6):100-109
 板形是带钢质量的重要判定指标,常见的板形缺陷有边浪、中浪、1/4浪等,其实质是残余应力在带宽上的分布不均。拉伸弯曲矫直机通过张力辊组、弯曲辊组和较真辊组的共同作用,使带钢在低于屈服强度的张力作用下发生塑性延伸,从而有效消除浪形缺陷,改善板形,提高带钢质量。然而在拉伸弯曲矫直机的设计和使用过程中,对拉伸弯曲矫直机参数的调整多基于经验,缺少理论指导。为了定量分析拉伸弯曲矫直机参数对浪形缺陷的改善效果,使拉伸弯曲矫直机在实际生产中发挥更好的作用,以某1 450 mm带钢酸洗冷轧生产线上的拉伸弯曲矫直机为研究对象,使用有限元软件ANSYS/LS-DYNA基于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法建立了拉伸弯曲矫直机模型,对拉伸弯曲矫直机矫直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了张力和插入深度对初始浪形分别为边浪和中浪的带钢矫直后板形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经过拉伸弯曲矫直的带钢浪形缺陷得到显著改善;插入深度和张力对初始浪形缺陷分别为边浪和中浪的带钢板形的影响规律一致;3个辊组中矫直辊组的插入深度是影响带钢板形的主要因素,随着矫直辊组插入深度增大,带钢矫直后板形由边浪转变为平直,且随着矫直辊插入深度进一步增大,板形又由平直转变为边浪;随着入口张力增大,带钢矫直后板形由边浪转变为中浪。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不锈钢拉伸弯曲矫直过程的有限元仿真模型,该模型针对不锈钢拉矫机辊组配置和旋转压下的特点,采用了窄条三维壳单元对带钢进行特征建模。为提高计算效率,带钢网格进行了局部细化。对304不锈钢典型规格带钢拉矫过程进行模拟,伸长率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对带钢拉矫过程特征位置点经过各辊组的应力应变分析表明:带钢伸长率主要由1号弯曲辊组提供,而2号、3号矫直辊组对带钢伸长率的贡献不明显。该研究得到的不锈钢带拉矫过程变形行为可为拉矫工艺参数确定和优化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为了明确6辊矫直机在不同工况下张力变化规律,进而有效提出矫直策略,利用ABAQUS弹塑性有限元软件,以某厂6辊张力矫直机为仿真对象,建立了带钢矫直过程的二维弹塑性仿真。通过大量不同工况下的仿真分析,探索带钢出口张应力与工艺设定辊缝值的大小、入口张应力、待矫直带钢的带钢厚度和屈服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带钢出入口张力比随总辊缝、屈服强度、厚度的增加而线性增大,随入口张应力的增大而减小。本工作可优化矫直工艺参数,为提高矫直效率奠定理论基础与应用指导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一、前言在连续作业的精整机组中,除了利用连续拉伸矫直设备和连续拉伸弯曲矫直设备矫直成卷带材以外,还可应用联合矫直设备矫直成卷带材。所谓“联合矫直设备”是指在一般辊式钢板矫直机前后设有张力装置的设备(图1)。这种矫直设备,除了在辊式矫直机上进行反复弯曲起矫直作用以外,还有张力矫直作用。实践证明,这种矫直设备的矫直效果,比单纯辊式矫直机要好。由于联合矫直设备便于连续化作业,矫  相似文献   

13.
徐守国 《钢铁》1993,(11):32-34,83
铸造车间、线材轧制车间和建筑工地都会产生大量的长度特别短而又严重弯曲的“废”钢筋,如何将其矫直,重新利用,是很有意义的。但传统的矫直方法和矫直机是完全不适用的。本文提出的由捋直和拉(压)弯构成的复合矫直工艺和所研制的由捋摸.矫直辊和张力辊组成曲专用矫直机,生产实践证明,矫直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4.
通过ABAQUS有限元软件,研究拉矫机矫直单元支承辊磨损对带钢板形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入口、出口支承辊的磨损量增加,整个宽度方向上的的塑性变形值逐渐增加;当支承辊磨损量从0 mm增加到3 mm时,宽度方向上的平均塑性变形增加了近3倍。此外,在磨损量为1~3 mm时,出口支承辊磨损所带来的辊系负荷、板形不利影响会高于入口支承辊磨损,但两者之间的差异会随着磨损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5.
对酸轧拉矫机的基本组成及控制原理进行了介绍,阐述了目前酸轧线拉矫机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以及针对问题进行的相关测试和分析,根据分析数据和结果对软件控制程序中与设备相关联的参数进行了修正,解决了拉矫机延伸率测量不稳定以及拉矫机入口张力辊负荷不平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以某酸轧机组中拉矫机张力辊的传动机构为研究对象,介绍了该传动机构的设备结构,重点对传动机构中的差动轮系进行了分析。在研究差动轮系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推导出张力辊主电机和延伸率电机速度的计算模型,为拉矫机传动机构的设计改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拉矫机经常出现的各种故障的分析,找出影响拉矫机正常运行的原因,通过改进减速器骨架油封、重新设计导向辊、采用智能集中润滑系统和进行拉矫机进行防护装置改造提高了拉矫机的设备运行率.  相似文献   

18.
<正>1前言冷轧板带厂1 250 mm平整机组为单机架四辊平整机,主要由开卷机、入口张力辊系、入口液压剪、入口测张辊及压辊、防皱辊、工作辊及支撑辊、防颤辊、出口测张辊系、出口液压剪、出口张力辊及压辊、卷取机等设备组成,设计轧制带钢最大宽度为1 100 mm。其开卷机和卷取机芯轴长度可以轧制宽度为1 380 mm的带钢,但是机组张力辊、测张辊及压辊、工作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带材的受力分析,导出了拉伸弯曲作用下带材的弯曲力矩、曲率及挠度计算公式,并通过对拉伸弯曲矫直与纯弯曲矫直两种方式下带材最大相对弯曲曲率的对比分析,进一步了解了拉伸弯曲矫直机的特性以及矫直辊压下量、拉伸张力、中心距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从而为拉伸弯曲矫直机的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张力辊打滑及拉矫机应用的进一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带材在张力辊上的打滑一直是困扰生产的难题,针对张力辊打滑的防治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并据此指出了目前人们对这一问题认识上的不足。同时对拉矫机的设计应用作出检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