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Cu(CH3CN)4](ClO4)、1, 1’-联萘-2, 2’-双二苯膦(BINAP)和2-(2-苯并咪唑基)-6-甲基吡啶(Hbmp)为起始原料,合成得到一例铜(I)单核配合物[Cu(Hbmp)(BINAP)](ClO4) (1), 并对其结构和光物理性质进行了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表明,配合物1的一价铜离子与Hbmp上的2个N和BINAP上的2个P相连接,产生一个以一价铜离子为中心的变形四面体。配合物1在340~450 nm范围有一个弱的低能量宽吸收,其归属于Cu(I)到Hbmp的金属到配体电荷转移(MLCT)跃迁。配合物1在溶液和固态均具有良好的光致发光性质。   相似文献   

2.
一价铜配合物因具有丰富的光物理性质和良好的潜在应用而被广泛研究.文中选用2-(2-苯并咪唑基)-6-甲基吡啶(Hbmp)作为二齿螯合配体,与溴化亚铜和三苯基膦进行分子组装反应,合成得到一单核的一价铜溴化物[Cu(Hbmp)(PPh3)Br] (1),并对其晶态结构特征和固态光致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 研究表明:配合物1 的中心铜原子采取四配位方式,分别与一个溴、一个磷和两个氮原子相连,这四个配位的原子共同组成一个变型的四面体构型,这些相邻的配合物分子又通过Hbmp 配体间存在的弱π-π 作用发生有序堆叠排列并形成一维的链状结构. 配合物1 在室温下表现出强的固态光致磷光发射,其磷光发射主要来源于金属到配体和卤素到配体两种电荷转移跃迁.   相似文献   

3.
一价铜配合物因具有丰富的光物理性质和良好的潜在应用而被广泛研究.文中选用2-(2-苯并咪唑基)-6-甲基吡啶(Hbmp)作为二齿螯合配体,与溴化亚铜和三苯基膦进行分子组装反应,合成得到-单核的一价铜溴化物[Cu(Hbmp)(PPh,)Brl(1),并对其晶态结构特征和固态光致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配合物1的中心铜原子采取四配位方式,分别与一个溴、一个磷和两个氮原子相连,这四个配位的原子共同组成一个变型的四面体构型,这些相邻的配合物分子又通过Hbmp配体间存在的弱П-П作用发生有序堆叠排列并形成一维的链状结构.配合物1在室温下表现出强的固态光致磷光发射,其磷光发射主要来源于金属到配体和卤素到配体两种电荷转移跃迁.  相似文献   

4.
利用2,2’-联吡啶-5,5’-二羧酸、氧化铜和高氯酸在水热条件下得到了一个有趣的铜配合物[Cu(H2bpdc)]·ClO4(1)(H2bpdc=2,2’-联吡啶-5,5’-二羧酸).对其进行X射线单晶衍射,利用SHELXTL软件解析其结构,单晶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为零维结构,分子间存在着丰富的氢键,通过氢键和弱的π-π相互作用使得配合物1形成一个三维网状结构.对配合物1和配体的固体荧光对比研究表明,配体与金属CuII离子配位后发生了荧光淬灭现象.利用热重分析研究了配合物1的热稳定性及热分解与晶体结构的关系.对开发新型多维有机金属框架结构及新型荧光材料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报道了两个双核一价铜配合物[(PPh3)2Cu(μ-X)2Cu(PPh3)](X=Br(1);Cl(2))的合成以及配合物1的晶体结构,并研究了铜(Ⅰ)配合物1和配合物2的固态发光特性.研究表明:配合物1和配合物2在室温中表现出强的固态绿色荧光,其发光主要来源于受配位铜(I)金属离子影响的三苯基膦(PPh3)配体.  相似文献   

6.
以1,2-双(二苯基膦)乙烷(dppe)、1,4-双(二苯基膦)丁烷(dppb)和卤化亚铜作为初始原料,合成得到1个三核铜(I)溴化物[{Cu2(μ-dppe)(μ-Br)2}(μ-dppe)2CuBr](1)和1个双核铜(I)碘化物[{Cu(dppb)I}2(μ-dppb)](2). X-射线单晶衍射表明:配合物1为三核铜配合物,Cu1和Cu2两原子采用常见的四配位方式,分别与2个Br原子和2个P原子连接构成1个变型四面体,而Cu3原子采取三配位模式,与1个Br和2个P原子相连接形成1个平面三角形, Cu1、Cu2和Cu3这3个铜原子又共同构成了1个近似等腰的平面三角形;配合物2为双核铜配合物,3个dppb配体表现出2种配位方式:2个以二齿螯合方式分别与1个Cu原子连接,1个以桥联方式与2个相同的{Cu(dppb)I}砌块相连接.  相似文献   

7.
为研制几种能选择性地吸附像银这类金属离子的聚合试剂,已做了大量的试验。研究了用PVTT聚合物从银或铜的单一溶液及其混合溶液中吸附Ag(Ⅰ)和Cu离子:从硝酸银溶液中吸附Ag(Ⅰ)的容量为1.86克分子/公斤干聚合物;从氯化铜溶液中吸附铜的容量为0.88克分子/公斤干聚会物;在Ag(Ⅰ)和Cu(Ⅱ)的硝酸盐混合溶液中只吸附Ag(Ⅰ)。PVTT对其它多种离子如Fe(Ⅱ),Fe(Ⅲ),Co(Ⅱ),Ni(Ⅱ)和Zn(Ⅱ)的吸附容量均很低。在pH为5的介质中它吸附银的容量达50%所需时间(T_(1/2))远少于5分钟。该聚合物价格低,稳定性好,例如在提取金属所采用的条件下,不易发生水解作用,并且可用容易获得的化学原料进行制备。该聚合物络合的银可用0.1MKCN溶液淋洗。淋洗50%银所需时间(T_(1/2))也少于5分钟。再生过的聚合物可重复使用,其容量并不下降。用该聚合物络合钢离子时,至少有一部分铜离子被还原成Cu(Ⅰ)。对提取铜来说,T_(1/2)接近5分钟。铜很可能以Cu(Ⅰ)的形式被淋洗下来。在2-硫-甲基-5-硫醇-1,3,4-硫二氮茂(MTT)的铜络合物中,铜全部以Cu(Ⅰ)存在。据认为,在这种铜络合物和相应的银络合物中的键涉及到2-硫-甲基和5-硫醇中的硫原子,因而形成具有S-M-S键的线性立体化学结构的聚合络合物;这些聚合物-金属络合物中的键是相似的。该聚合物能  相似文献   

8.
Fe(Ⅱ)-H2O2不同温度浸润改性活性炭是采用FeSO4·7H20添加H2O2在温度100℃下纯浸润24h(Fe(Ⅱ)-24h)和高温蒸发15min(Fe(Ⅱ)-15min)制备.对2类材料进行SEM表征并对其吸附1.1mg/L砷(V)的性能进行比较.SEM显示Fe(Ⅱ)(0.485%)-24h(0.485%为Fe(Ⅱ)-24h的铁含量,下同)表面覆盖厚的棒状纳米是基铁,Fe(Ⅱ)(1.35%)-15min表面覆盖薄而烧结扭曲是基铁;高温蒸发15min有利于铁负载;Fe(Ⅱ)-24h(108-142mg/gFe)对坤(V)吸附的铁效率是Fe(Ⅱ)-15min(57-63mg/gFe)的2倍;Fe(Ⅱ)(0.485%)-24h在2<pH<3.5或9<pH<12时对砷(V)的吸附平衡容量高于Fe(Ⅱ)(1.35%)-15min,同时Fe(Ⅱ)(0.485%)-24h在不同pH值的条件下铁的溶出量低于Fe(Ⅱ)(1.35%)-15min;SO42-、NO3-、ClO4-、PO43-抑制Fe(Ⅱ)(0.485%)-24h对砷(V)的去除,PO43-抑制效果更为明显,Cl(100mg/L)和BrO3-促进其对砷(V)的去除.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两个双核一价铜配合物[(PPh3)2Cu(μ-X)2Cu(PPh3)](X=Br(1);Cl(2))的合成以及配合物1的晶体结构,并研究了铜(Ⅰ)配合物1和配合物2的固态发光特性.研究表明:配合物1和配合物2在室温中表现出强的固态绿色荧光,其发光主要来源于受配位铜(I)金属离子影响的三苯基膦(PPh3)配体.  相似文献   

10.
在pH 4.0~7.0的HAc-NaAc缓冲介质中,并在50%乙醇存在下,Co(Ⅱ)与新试剂2-(5-硝基-4-甲基-2-吡啶偶氮)-5-二甲氨基苯胺(5-NO3-4-CH3-PADMA)反应形成紫红色配合物;钴配合物形成后,当以强酸酸化,提高酸度至1.8 mol/L H2SO4介质,可转变为另一种具有较高吸收特性的绿蓝色质子化形体,最大吸收波长位于622 nm处,与所用He-Ne激光器的输出激光波长(632.8 nm)能较好匹配,据此建立了激光热透镜光谱法测定痕量钴的新方法。钴质量浓度在3~100 ng/mL范围内与分析信号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0 ng/mL。常见金属离子不干扰钴的测定,特别是与钴伴生的铁、镍和铜等元素有较高的允许量,150倍量的Fe3+和Ni2+、5倍量的Cu2+等不干扰钴的测定。实验方法应用于矿石中痕量钴的测定,结果与推荐值(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结果)一致,相对标准偏差在0.46%~1.46%之间。  相似文献   

11.
利用 2-(2-吡啶基 )-4-羟基喹唑啉和醋酸锌在水热法条件下合成了一个新型锌配合物 [(Zn(phdq)·2H2O)] (1) (phdq=2-(2-吡啶基)-4-羟基喹唑啉).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 1 为单分子结构,结晶于单斜晶系,P-1 空间群.在配合物 1 中存在着丰富氢键和 π…π 作用力,通过分子间氢键和 π…π 堆积作用力使得配合物 1 形成三维网状结构.对配合物 1 和配体的固体荧光研究表明配合物的荧光明显增强,其原因可能是配体与金属 ZnII离子配位后增加了结构中的刚性.这对于开发新型荧光材料具有一定的指导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氯化钠-正丙醇-硫氰酸铵-水体系析相萃取分离和富集Sn(Ⅳ)的行为及与一些金属离子分离的条件。结果表明, 氯化钠能使正丙醇的水溶液分成两相,在分相过程中,Sn(Ⅳ)和硫氰酸铵生成的[Sn(SCN)5~6][(5~6)-4]-与质子化正丙醇C3H7OH2+ 形成的缔合物[Sn(SCN)5~6][C3H7OH2]1-2能被正丙醇相完全萃取。固定溶液酸度为pH 2,当正丙醇、硫氰酸铵和氯化钠的浓度分别为30%(V/V)、0.09 mol/L和0.17 g/mL时, Sn(Ⅳ)的萃取率在98.3%以上,Fe(Ⅱ)、Ni(Ⅱ)、Pb(Ⅱ)、Al(Ⅲ)、Mg(Ⅱ)、Mn(Ⅱ)、Ce(Ⅲ)、Cr(Ⅲ)、Zn(Ⅱ)、Ag(Ⅰ)、Cd(Ⅱ)和V(Ⅴ)不被萃取,实现了Sn(Ⅳ)与上述金属离子的分离。方法用于Pb-Ca-Sn-Al合金中Sn的分离和测定,平均回收率为97.4%,相对标准偏差(n=7)为2.1%。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Schiff类稀土配合物的组成和荧光性质,合成了N,N’-二(2-羟基-1-萘酚醛)-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L1),N,N’-二(2-羟基-1-萘酚醛)-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L2),N,N’-二(2-羟基-1-萘酚醛)-4,4’-二氨基二苯醚(L3)3种配体及其Eu(Ⅲ),Tb(Ⅲ)配合物。通过对配体和配合物的红外吸收、核磁共振、紫外吸收、元素分析、差热—热重、摩尔电导率及荧光光谱的测定分析了配合物的组成和性质。结果表明,配合物的组成为RE2(NO3)4.L4.2H2O(RE=Tb3+,Eu3+;L=L1,L2,L3),每个稀土离子与5个O、4个N配位,配位数为9,还有2个结晶水。室温下,Eu(Ⅲ),Tb(Ⅲ)配合物均有荧光发射,且Eu(Ⅲ)配合物发射出更强的Eu3+特征荧光,说明该类配体敏化Eu3+发光比Tb3+发光程度更大。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氯桥二聚体(F_2ppy)_2Ir(μ-Cl_2)Ir(dfppy)_2、辅助配体4,4′-二溴-2,2′-联吡啶(Br_2bpy)和阴离子六氟磷酸根(PF~-_6)合成了一种阳离子型铱配合物[Ir(F_2ppy)_2(Br_2bpy)]~+PF~-_6,并通过元素分析、核磁共振谱(NMR)、红外光谱(FT-IR)及质谱(MS)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分子结构,并且首次测定了其晶体结构。结果表明,该配合物结晶于单斜晶系,P2_1/n空间群,a=0.98612(9) nm,b=2.2240(2) nm,c=1.47121(14) nm,α=90°,β=98.574(2)°,γ=90°,V=3.1905(5) nm~3, C_(32)H_(18)Br_2F_(10)IrN_4P,分子量M_r=1031.49,密度D_c=2.147 mg·m~(-3),μ(Mo Kα)=6.831 mm~(-1),F(000)=1960,横型拟合性GOF=1.029,Z=4,可观测衍射点的残差因子R值:R_1=0.0321和wR_2=0.0741且I2σ(I)。阳离子型铱配合物[Ir(F_2ppy)_2(Br_2bpy)]~+PF~-_6为电中性八面体配合物, Ir-C键的平均长度为0.2018(3) nm,而Ir-N(C^N配体)键的平均长度为0.2052(3) nm, Ir-N(N^N配体)键的平均长度为0.2138(3) nm。该铱配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光致发光光谱的研究表明,其常温最大发射位于551 nm处,显示发射强烈的黄绿光,初步推测该磷光发射可能来自金属到环金属配体和辅助配体的电荷转移(MLCT)跃迁。  相似文献   

15.
选用5-(4-氟苯基)-1,3-二甲基-1H-1,2,4-三唑(fdpt)作为主配体,分别以4,4’-二叔丁基-2,2’-联吡啶(dtbpy)、2,2’-联吡啶(bpy)和4,4’-二溴-2,2’-联吡啶(dibbpy)为辅助配体,设计合成出3种新型离子型铱(Ⅲ)配合物[Ir(fdpt)2(dtbbpy)]+PF6-(W1),[Ir(fdpt)2(bpy)]+PF6-(W2)和[Ir(fdpt)2(dibbpy)]+PF6-(W3)。通过元素分析、质谱、核磁共振谱、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了配合物的组成和化学结构,通过紫外可见光谱和光致发光光谱研究了配合物的光物理性能,并同时对比分析了配合物的光稳定性与热稳定性。结果表明,配合物W1,W2和W3均具有较好的光稳定性与热稳定性,其最大发射波长分别为505,520和560 nm...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双核[Cu(HL)(CH3OH)](1)和单核[Cu(HI)2](2)(H2L=水杨醛缩乙醇胺)2个Schiff碱铜配合物.采用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琼脂扩散法测定了配体和配合物的抑菌活性,同时研究了不同条件下配合物对H2O2分解的催化性能.实验表明:目标化合物对革兰氏阳性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并且配合物1的抑菌活性优于配体和配合物2;在碱性条件下,0.008 g配合物1作为催化剂,对15 mL15%过氧化氢溶液的催化分解效果最佳,同时配合物1的催化活性明显高于配合物2和相应金属盐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新显色剂2-(2-咪唑偶氮)-5-二甲氨基苯甲酸(IZDBA)与铜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在pH 4.0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IZDBA与Cu(Ⅱ)形成稳定的摩尔比为2∶1的紫红色络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600 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3.62×104L.mol-1.cm-1,Cu(Ⅱ)质量浓度在0.08~0.8 mg/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本方法可不经分离直接测定铝合金和镁合金样品中微量的铜,测定结果与认定值相符。  相似文献   

18.
报道了N,N′-双(2-水杨醛缩氨基苯基)-1,3-二丙二酰胺(H4L)及其7种稀土配合物的合成,经NMR、IR,UV,摩尔电导,元素分析,TG-DTA等方法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初步认证了配体及其配合物的结构,确认配合物组成为(Ⅰ)LRE2Cl2·6H2O(RE=La3+,Pr3+,Nd3+,Sm3+,Eu3+,Gd3+);(Ⅱ)LCe2(OH)2·(NO3)2·2H2O.并对其荧光性能进行测定,其中Eu,Sm,La配合物荧光性最好.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新显色剂2-(3,5-二氯-2-吡啶偶氮)-5-二甲氨基苯胺与Fe(Ⅱ)的反应条件。在pH3.5~4.8范围内,试剂与Fe(Ⅱ)形成稳定的2:1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70nm,摩尔吸光系数8.43×10~4。0~12.5μgFe/25ml符合比尔定律。本法是目前光度法测定Fe(Ⅱ)的灵敏显色反应之一,并具有良好的选择性。用于铝及铝合金中微量铁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新合成显色剂2-(5-硝基-4-甲基-2-吡啶偶氮)-5-二甲氨基苯胺(5-NO2-4-CH3-PADMA)与钯(Ⅱ)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在0.6~2.4 mol/L H2SO4介质中,5-NO2-4-CH3-PADMA与钯(Ⅱ)形成1∶1的绿蓝色络合物,其最大吸收峰位于621 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6.05×104 L·mol-1·cm-1,钯的质量浓度在0~3.2 μg/mL符合比尔定律。由于显色反应直接在强酸性介质中进行,其他金属离子几乎不显色,因此钯的测定具有很高的选择性,常见金属离子及100倍量的铑、25倍量铂、20倍量的钌、10倍量的银、7.5倍量的锇和5倍量的铱等贵金属离子不干扰钯的测定。所拟定的测定方法简便,快速,应用于催化剂和矿样中微量钯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