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4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2篇
无线电   1篇
冶金工业   1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8 毫秒
1.
在溶剂热条件下,利用路易斯酸Zn2+对氟虫腈(5-氨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4-三氟甲基亚磺酰基吡唑-3-腈)进行原位水解反应,得到其结晶产物5-氨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4-三氟甲基亚磺酰基吡唑-3-羧酸.对该化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紫外-可见光谱测定及X-射线单晶衍射等表征.晶体结构解析表明该化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晶胞参数为:a=12.7457(8),b=8.8244(6),c=15.7322(11),α=90°,β=100.2310(10)°,γ=90°,Z=4,V=1741.3(2)3,F(000)=856.化合物中存在的弱相互作用力分子间氢键将其形成一个稳定的三维层状结构.紫外-可见光谱分析表明该化合物在220 nm和281 nm处有最大吸收峰.  相似文献   
2.
随着5G通讯、新能源汽车等高端产业的发展,对电解铜箔产品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表面处理技术是铜箔生产中极为重要的一项工艺技术,是解决铜箔绿色环保生产和获得高性能电解铜箔的主要途径。本文从国内外铜箔研究现状出发,归纳了包含粗化、固化、合金化、钝化、硅烷化等工艺流程的表面处理技术,并对每道工序中电解液的成分以及电沉积的影响因素进行分类总结,综述了粗化工序中添加剂的分类及研究现状与技术进展,重点阐述了包括晶粒细化剂、整平剂、光亮剂、表面活性剂与无机盐等各添加剂的作用机理及其对铜箔组织形貌和性能变化的影响规律,展望了我国铜箔的发展方向,为我国自主开发高性能铜箔生产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利用水热合成法,以金属盐NiSO4·6H2O与三脚架配体1,3,5-三(1-咪唑基)苯(tib)进行组装,得到了一个结构新颖的有序金属-有机框架(MOFs){[Ni3(tib)2(H2O)12](SO4)3}n(1).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检测其晶体结构,并进行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射线,粉末衍射等相关表征.配合物1为一个典型的(6,3)拓扑二维蜂窝网结构,由于π-π空间叠加效应和氢键相互作用形成了稳定的三维结构.对配合物1介电性能进行测定,发现其在138℃时达到最大的介电异常值10.08,为典型的介电材料,通过热重分析,表明此材料具有较好的热力学稳定性,对新型多维MOFs及新型介电性能材料的开发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Cl~-在电解铜箔生产中的作用机制,总结了Cl~-对电解铜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在实际生产中,Cl~-一般要与其他添加剂组合使用,并且控制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  相似文献   
5.
为了寻找新的复合添加物和工艺路线来替换现有电解铜箔粗化工艺中含砷添加剂的使用,通过对电解铜箔生产的现场模拟,探索了粗化基础配方、添加剂含量、电流密度、温度等对粗化层表面的影响;利用金相显微镜,研究了无砷粗化工艺的最佳配方及电镀条件.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利用硫酸亚锡和钨酸钠等作为复合添加剂,能够取代原有工艺中含砷添加剂,取得很好的环保效果.  相似文献   
6.
采用动电位极化与交流阻抗谱方法, 研究了电解铜箔经不同剂量的硅烷偶联剂γ-APT表面硅烷化处理后在3.5 % NaCl溶液中的腐蚀防护效果.实验通过改变硅烷与乙醇、水为溶剂配比以及溶液pH值、固化温度、固化时间等因素,探索自组装形成的有机膜对铜箔影响效果.结果表明:γ-APT自组装膜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其中含量为2.0 %,pH值为5的γ-APT硅烷液涂覆铜箔经100 ℃固化1 h自组装形成的有机膜防腐效果较优.   相似文献   
7.
为了取代现有铜箔钝化工艺中有毒物质六价铬的使用,以钼酸钠、植酸等作为新型添加剂,对经过“粗化-固化”处理后的铜箔直接进行钝化实验,探讨了钼酸钠、磷酸钠、氧化锌等添加剂含量和电流密度、钝化时间及植酸存在等单因素条件变化对钝化膜的影响,得出最佳工艺参数为:钼酸钠8 g/L,磷酸钠4 g/L,氧化锌3 g/L,植酸2 mL/L,钝化时间10 s,电流密度0.2 A/dm2.在最佳工艺下,得到的铜箔钝化膜表面平整均匀、质量较好,通过抗氧化试验和盐雾试验后,该铜箔表面无任何缺陷,未出现氧化、腐蚀现象,表现出较理想的抗氧化能力和抗腐蚀能力,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提高电解铜箔深镀粗化效果。方法 采用电沉积对35 μm电解铜箔进行表面处理。通过AFM、SEM、XRD、剥离强度测试、表面粗糙度测试以及循环伏安等分析测试手段,系统地研究了钨酸钠-HEC-SPS复合添加剂对电解铜箔形貌与性能的影响。结果 粗化液中加入钨酸钠-HEC-SPS复合添加剂,可以提高粗化层均匀性和致密性,改善深镀效果,当HEC、SPS和钨酸钠添加量分别为5、50、60 mg/L时,综合深镀处理效果最佳,粗糙度Rz和剥离强度分别为7.50 μm和2.14 N/mm,该性能指标显著优于粗化原液处理试样。复合添加剂促使还原峰电位由?0.644 V负移至?0.674 V,电极极化增强。电沉积速率由33.0 μm/h下降至29.8 μm/h,抑制效果显著。峰顶瘤点形貌由尖刺状向光滑圆润的形貌转变,效果明显改善;同时,粗化层由(111)、(200)晶面显著向(220)晶面择优取向。结论 粗化液中加入钨酸钠-HEC-SPS复合添加剂可以显著提升电解铜箔深镀效果,改善剥离强度及表面粗糙度,并促进晶面向(220)晶面择优取向。  相似文献   
9.
在溶剂热条件下,利用路易斯酸Zn2+对氟虫腈(5-氨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4-三氟甲基亚磺酰基吡唑-3-腈)进行原位水解反应,得到其结晶产物5-氨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4-三氟甲基亚磺酰基吡唑-3-羧酸.对该化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紫外-可见光谱测定及X-射线单晶衍射等表征.晶体结构解析表明该化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晶胞参数为:a=12.7457(8),b=8.8244(6),c=15.7322(11),α=90°,β=100.2310(10)°,γ=90°,Z=4,V=1741.3(2)3,F(000)=856.化合物中存在的弱相互作用力分子间氢键将其形成一个稳定的三维层状结构.紫外-可见光谱分析表明该化合物在220 nm和281 nm处有最大吸收峰.  相似文献   
10.
利用 2-(2-吡啶基 )-4-羟基喹唑啉和醋酸锌在水热法条件下合成了一个新型锌配合物 [(Zn(phdq)·2H2O)] (1) (phdq=2-(2-吡啶基)-4-羟基喹唑啉).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 1 为单分子结构,结晶于单斜晶系,P-1 空间群.在配合物 1 中存在着丰富氢键和 π…π 作用力,通过分子间氢键和 π…π 堆积作用力使得配合物 1 形成三维网状结构.对配合物 1 和配体的固体荧光研究表明配合物的荧光明显增强,其原因可能是配体与金属 ZnII离子配位后增加了结构中的刚性.这对于开发新型荧光材料具有一定的指导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