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汝泽 《治淮》1996,(1):34-35
蚌埠市地处淮河中游,市区北以淮河为界,南邻江淮丘陵,形成南高北低的地势。市区主要街道和马路地面标高大致在18~22米,低于淮河设防水位22.6米。淮河干流洪水直接威胁市区安全,城市防洪问题较为突出。 制定城市防洪规划应在服从江河流域整体规划的前提下,尽量满足和照顾城市总体规划和市政建设。淮河干流防洪规划近期按1954型洪水(40年一遇),蚌埠段通过13000立方米每秒流量。蚌埠市的防洪规划应保证在淮河下泄这个流量时,市区免受洪水侵害。  相似文献   

2.
晁耀欣 《治淮》2006,(3):18-19
漯河市位于河南省中部,沙、澧、颍河横贯全境,市区沿沙、澧河两岸展布。沙颍河是淮河的最大支流,是河南省的重要防洪河道.极易发生洪涝灾害,因此,漯河市的城市防洪工作十分重要.任务艰巨,是全省重点防洪城市之一。  相似文献   

3.
汪绪武 《治淮》2005,(1):30-32
一、工程简介 临淮岗工程是治淮的战略性骨干项目.主体工程位于淮河中游正阳关以上25公里,地处安徽省霍邱县与颍上县交界处.兴建临淮岗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当淮河上中游发生50年一遇以上洪水时,配合现有工程控制洪水,使淮河中游防洪标准提高到100年一遇,确保淮北大堤和沿淮重要工矿城市安全.工程批复总投资为22.67亿元,建设工期5年.  相似文献   

4.
王美英 《治淮》2011,(11):66-67
淮河河道采砂管理工作事关防洪安全大局,事关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稳定,事关沿淮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2009年8月《安徽省河道采砂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安徽淮河采砂管理步入了法制化轨道。从源头治理非法采砂,抓好砂堆场整治是切实做好安徽省淮河河道采砂管理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5.
肖建峰  胡嵩  孙明霞  尚俊伟 《治淮》2005,(12):44-45
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位于安徽省境内淮河干流中游,主体工程横跨安徽省霍邱、颍上两县,主要任务是配合现有水库、行蓄洪区及河道堤防调蓄洪峰、控制洪水,使淮河中游正阳关以下防洪保护区的防洪标准由现状的不足5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确保淮北大堤和沿淮重要工矿城市安全.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为Ⅰ等大(1)型工程,其安全监测分为主坝及建筑物安全监测.主要监测项目为坝体表面变形监测(在此不做介绍)、渗流观测、坝体内部变形观测、土压力观测.  相似文献   

6.
陈锡炎 《治淮》1998,(8):7-9
一、城市概况及当前防洪存在的问题 安徽省地处华东腹地,淮河、长江自西向东横贯其中。全省共有建制市21个(省辖市12个)。其中属全国重点防洪城市的有合肥、芜湖、安庆、蚌埠和淮南5个。这些城市大都紧靠大江大河,洪水威胁是其心腹之患。建国以来,经过40多年的防洪建设,防洪标准普遍得到很大提高,但当前仍存在以下几个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7.
夏广义 《治淮》1999,(6):10-11
一、安全建设的成就 蒙洼蓄洪区位于安徽省阜南县境内,淮河干流洪河口至南照集之间,南临淮河,北抵蒙河分洪道,汛期四面临水。蓄洪区总面积181km~2,耕地18万亩,居住人口14.8万人,分属阜南县5个乡镇和国营阜蒙农场。 蒙洼蓄洪区是淮河中游21个行蓄洪区之一,是淮河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蒙洼蓄洪区自50年代建成以来,共有10年12次蓄洪,共拦蓄水量59亿m~3,为削减淮河洪峰,保护下游地区的防洪安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蓄洪区面积大,人口多,防洪标准低,仅为4年一遇,给区内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威胁。  相似文献   

8.
谈洪水管理     
安徽省地处南北过渡地带,长江、淮河横贯其间,历史上水旱灾害频繁,特别是洪涝灾害,损失惨重,触目惊心。因此,形成了“防洪是天大的事”的说法。仅新中国成立后,安徽省就发生了1954年长江、淮河全流域大水、1982年淮河大水、1983年长江大水,1991年江淮大水、  相似文献   

9.
李君廷 《治淮》2000,(1):6-6
淮河行蓄洪区是淮河防洪工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最大的是城西湖蓄洪区,它是淮河防洪中的一张“王牌”。但是这个蓄洪区建成几十年来,一直没有自己的退洪出路,临时借用临淮岗深孔闸一是流量太小,二是随着临淮岗工程的即将兴建,将要还给临淮岗工程。因此,必须兴建蓄洪区退洪控制工程,1999年2月8日城西湖退水闸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城西湖退水闸工程位于安徽省霍邱县姜家湖乡双井村,淮河干流正阳关以上28km处的临淮岗工程坝址下游右岸  相似文献   

10.
汪琳 《治淮》2014,(7):25-26
淮南市地处安徽省中北部,淮河中游,地跨淮河两岸,淮河干流由西向东横贯全市,境内河流沟渠纵横交错、湖库湿地星罗棋布,是绿色生态的宜居地。全市总面积2596.4km2,总人口245.6万人,市辖五区一县和毛集综合实验区,是全国25个重点防洪城市之一,是淮河流域粮食生产主体功能区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以下简称临淮岗工程)是1991年国务院确定的19项治淮骨干工程之一,并已列入国家"十五"发展计划,是淮河已建和在建工程中最大的水利枢纽,其主要任务是控制淮河上中游洪水,使淮河中游正阳关以下防洪保护区的防洪标准提高到100年一遇,确保淮北大堤和沿淮重要城市安全.  相似文献   

12.
国务院最近批准《安徽省淮河行蓄洪区防洪基金征收、使用和管理办法》,规定今后5年内,每年多方筹集防洪基金1500万元,用于改善淮河中游12个行蓄洪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这是我国首次建立行蓄洪区防洪基金。  相似文献   

13.
为增强淮河洪水应急响应与风险管理能力,构建符合安徽省防汛决策需要的安徽省淮河洪水及行蓄洪区调度决策风险管理系统,以近年来安徽省建立的淮河流域工程防洪体系、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水文预报系统、洪水风险图等成果为基础,通过对三线水位预警及行蓄洪区预警进行分析,研发了安徽省淮河洪水及行蓄洪区调度决策风险管理系统预警功能体系,包括实时洪水预报预警、巡查防守预警和调度预警,对推进安徽省淮河洪水调度管理工作的现代化与决策科学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众  赵玉乾 《治淮》2003,(5):18-19
周口市区位于河南省东南部,是周口市政府所在地,总面积148km2,其中城区面积18km2。市区人口31.34万人,年生产总值23.42亿元,是一个工商繁荣的新兴城市,沙河、颍河、贾鲁河在该市城区中交汇。沙颍河为淮河第一大支流,历来洪涝灾害频繁,防洪形势严峻。因此,周口市区被河南省列为全省首批8个重点防洪城市之一。  相似文献   

15.
2005年1月12日,治淮骨干工程淮北大堤加固工程开工建设。该工程是国务院确定的淮河干流整治项目,也是安徽省实施“861”行动计划的重要治淮项目之一,工程总投资近21亿元。淮北大堤由淮河左堤、颍河左堤、西淝河左堤、涡河左堤、涡河右堤组成堤圈,现状堤圈总长640.8km,涉及安徽省和江苏省的17个县市,其中安徽省境内长628.34km。淮北大堤是淮河中游最为重要的堤防,是保护淮北平原的重要防洪屏障,保护区总面积1.32万km2,耕地72.4万hm2,人口682万,保护着我国重要能源基地、交通要地和安徽省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20世纪80年代以来,虽多次对…  相似文献   

16.
秦秀华 《治淮》2007,(2):12-13
安徽省阜阳市是全国重要防洪城市之一,地处安徽省西北部。阜阳城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现建城区面积56.3km2,城区人口70.3万,其中非农业人口40.7万,区内有京九铁路大型编组站、4C级民航机场、经济技术开发区、皖西北商贸城及金种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淮河最大支流沙颍河、二级支流汾泉河及大型人工河道茨淮新河在此交汇,防洪地位十分重要。一、城市防洪规划及防洪工程现状按照城市防洪规划,阜阳城划分为颍河西区、颍河东区、泉河北区三部分。颍河西区堤线总长42.5km,保护面积86km2,防洪规划标准50年一遇;颍河东区堤线…  相似文献   

17.
蚌埠市位于淮河中游,属安徽省直辖市,是华东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安徽省重要综合性工业城市和皖北地区商贸中心.现辖三县四区,即怀远县、固镇县、五河县、淮上区、禹会区、蚌山区和龙子湖区,全市总面积5917km^2,总人口344.93万人(2003年末,下同);市区总面积601.5km^2(其中建成区67.4km^2),总人口87.45万人.  相似文献   

18.
袁学勤 《治淮》2002,(9):14-15
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是1991年国务院确定的19项治淮骨干工程之一,并已列入国家“十五”计划,它是淮河上已建和在建工程中最大的水利枢纽,其主要任务是控制淮河中游洪水,使淮河中游防洪标准提高到100年一遇,确保淮北大堤和沿淮重要城市安  相似文献   

19.
冉凡荣  汪传贵 《治淮》1999,(9):52-52
一、蚌埠圈堤概况及防洪目标 蚌埠圈堤是市区唯一防洪屏障,它东起曹山,北临淮河,西接老虎山,呈“U”字型环绕市区,全长12.6公里。1955年加固时,按照淮河甲种断面标准加高培厚,设计堤顶超1954年型洪水位2.5米,顶宽10米,内外坡1:3,内坡堤顶以下3米留平台宽2米,平台以下接1:5边坡接地。由于40多年来从未得到全面整治,加上管理不善,以致圈堤存在问题较多:  相似文献   

20.
张峰 《中国水利》2014,(16):34-36
<正>安徽省地处淮河中游,省内淮河干流河长418 km,两岸支流发达,湖泊洼地众多,流域面积为6.66万km2。安徽地处淮河中游,2003年和2007年发生的淮河大洪水告诫我们:淮河不安,安徽难安;淮河不根治,安徽无宁日。通过多年努力,特别是治淮骨干工程的实施促使淮河中游综合防洪体系基本形成,整体防洪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但是,2001年和2013年淮河流域大旱也暴露了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退化、河道季节性断流、船舶断航、湖泊干涸、湿地萎缩、地下水水位下降等严重的生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