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导流屏可有效地防止床沙进入引水口。导流屏产生的环流改变河床剪切力的大小和方向,使其影响范围内的水沙重新分布:表层清水流向引水口,底层浑水流向河槽。通过对设置导流屏前后河床地形的比较,对其性能作了评价。运用了早期开发的数学模型的设计准测,这些准则仅适用于引水口流速很小,在引水口前抽水对流速改变不大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过水围堰导流标准的多目标风险决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择过水围堰导流方式下的导流标准,既要选择导流时段,又要选择相应时段下的导流设计流量,本文提出用多目标风险分析方法,综合考虑年施工时间,导流费用和洪水风险度对过水围堰导流标准选择的影响。通过灵敏度分析,最后确定过水围堰的导流标准。最后结合工程实例,给出了此方法的具体计算步骤和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3.
对淹没式导流屏在河道治理中的作用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通过淹没式导流屏在弯道段凹岸激起的次生流来消除弯道环流或在顺直河段激起的次生流,可促进导流屏区的淤积。因淹没式导流屏加大了导流屏区的阻力,减小底部流速,有利于导流屏区的淤积。并将系统分析与试验及已实施的工程实例进行比较,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导流隧洞封堵堵头属永久建筑物,其重要性与拦河坝相当.本文对导流隧洞封堵设计中堵头长度、体型、灌浆和温控等关键技术,给出了具体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5.
高拱坝施工水流控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工程资料和设计实践,对高拱坝施工水流控制中的导流方式,导流标准,导流隧洞特性及围堰和封堵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以供研究。  相似文献   

6.
张磊 《施工组织设计》2003,(1):22-25,21
糯租水电站首部枢纽工程施工导流设计,根据坝址地形地质条件、工程布置特点及南盘江水文特性进行了导流方案的设计,及山区河流上修建低水头混凝土重力坝导流设计的体会。  相似文献   

7.
天生桥一级水电站导流隧洞开挖尺寸高达16m,所在岩层为中三叠统边阳组T26泥,砂岩互层,岩性软弱,具明显的失水崩解和流变特性,本文概述了导流隧洞按“新奥法”设计与施工情况,还介绍了在堵头位置预留堵头外形的设计及水力学试验情况。  相似文献   

8.
根据雅鲁藏布江的河床水流特性,提出了技术可行、布局巧妙、经济合理的施工导流设计,成功地实现了大江截流,为小江当水电站取水枢纽施工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导流设计流量的选用中,引入了“风险度”因素,降低了导流工程费用。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的二维导流隧洞水力学计算,采用CFD方法对导流隧洞的水力特性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通过导流隧洞各典型断面总水头与传统公式、模型试验计算结果的比较,验证了三维数值模拟的准确性,进而可通过数值模拟对导流隧洞的三维流场进行分析研究。文中对导流隧洞各典型断面及整体进行了流态分析和出口负压分析,结果显示导流隧洞满足设计要求。可见,流体力学计算方法能够有效地模拟导流隧洞水流的流态,可应用于导流隧洞的设计与优化工作。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要介绍了小湾水电站大型导流隧洞的设计特点,特别是运用风险分析法选定导流隧洞洪水设计标准,对导流隧洞布置进行了多方案技术经济比选,并针对导流隧洞不同洞段的地质情况进行支护设计,使导流隧洞的设计达到了经济、合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笔者利用弯道概化模型试验成果对河湾螺旋水流特性及凹岸路基的侵蚀机理进行研究。对河湾水流的形态和环流的形成、发展规律及凹岸水下路基边坡泥沙运动特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凹岸路基的侵蚀主要是由河湾水流对路基边坡的淘刷以及路基的崩塌而引起,得出了河湾凹岸路基防冲范围。  相似文献   

12.
通过理论及广西武宣水文站的实测资料分析,得出水文测验断面设于河弯处,由于水流离心力的作用,会产生横比降,对糙率的计算产生影响,且有系统误差。指出水文测验断面设于河弯处是不合理的,如受自然条件限制必须设在弯道附近时,应同时观测左右岸断面水位,这样才能较准确地计算出河道的比降和糙率。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三峡水库运用后下游连续急弯河道的冲淤调整规律,根据七弓岭、观音洲河段实测地形资料和水文资料,研究了水沙变异条件下河势变化和冲淤特性。研究发现:①三峡水库受上游水库调蓄作用,上游来沙量大量减少,上游来水基本处于清水状态;径流量重分配,枯水期流量增加,汛期洪峰削减。②三峡水库运行后,七弓岭、观音洲上下2个急弯河段首先冲刷,然后转变为“上冲下淤”的相反的冲淤性质,后又恢复为同时冲刷的状态;年内表现为枯水期冲刷,汛期淤积,上下弯道总是表现出相反的冲淤形态,即枯水期“上淤下冲”,汛期“上冲下淤”。③三峡水库运行后,七弓岭急弯河道趋向窄深,观音洲急弯河道则以展宽为主,弯道段与过渡段冲淤表现相反。研究结果以期完善弯曲河道的演变理论,并对下荆江河床演变预测、河道整治及河道保护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汉江中下游以及荆江河湾实测资料的基础上,阐述了河湾水流动力轴线弯曲半径变化与切滩撇弯之间的关系,大量相关实测资料说明当河湾的来水条件和河湾形态发生变化时,会造成河势与水流动力轴线走向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切滩撇弯的发生.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拟合出河湾水流动力轴线弯曲半径的数学表达式,并提出了用水流动力轴线弯曲半径与河湾弯曲半径的相对值来判断切滩撇弯发生机率的方法.研究成果对于治河防洪工程的规划设计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为探求黄池沟退水道弯道的合理体型,采用正交设计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体型参数对弯道水流的影响。选取弯道宽度、弯道曲率半径、纵向坡度3个主要影响参数按正交试验设计,确定了9组正交试验方案,利用经水工模型试验结果验证的数学模型对正交试验方案进行模拟,分析了体型参数对弯道及下游陡坡段横向水位差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体型参数影响作用由大到小依次为纵向坡度、弯道宽度和弯道曲率半径;坡度为显著影响因素,且平坡最佳,弯道曲率半径和弯道宽度影响不显著,据此推荐合理体型参数为坡度取0,弯道宽度和弯道曲率半径采用原设计值。  相似文献   

16.
弯曲河道水流、泥沙的运动特性与顺直段不同 ,存在横向流速与横向输沙。在考虑了弯道河段横向水流影响的条件下 ,导出了弯道河段泥沙的起动流速公式 ,并进行了合理性分析 ,认为在相同的纵向流速条件下 ,弯道段凹岸侧泥沙的起动粒径和泥沙输移速率均较顺直段大。同时结合弯道段水流和泥沙的运动特性阐明了弯道河段的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7.
弯道推移质泥沙运动特性及其对河道演变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弯曲河道水流、泥沙的运动特性与顺直段不同,存在横向流速与横向输沙。在考虑了弯道河段横向水流影响的条件下,导出了弯道河段泥沙的起动流速公式,并进行了合理性分析,认为在相同的纵向流速条件下,弯道段凹岸侧泥沙的起动粒径和泥沙输移速率均较顺直段大。同时结合弯道段水流和泥沙的运动特性阐明了弯道河段的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两个弯道模型试验基础上[1,2],综合分析了国内外的有关研究成果。文中首先阐明河流蜿蜒弯曲的必然趋势和河湾内环(副)流伴随主流形成螺旋流动前进的特征,并对弯道内主流位向变化、环流强度、水面横比降等作了分析,推荐了计算公式。其次,对河湾水流的横断面流速分布和沿河宽的单宽流量分布给出了计算方法,并分析求得了河湾冲刷深度的公式;依此可以计算河湾冲淤河床的平衡断面。  相似文献   

19.
弯道河流水域排放口布置常选择在弯道凹岸侧,以充分利用弯道环流加快稀释,然而弯道环流条件下排放口近区稀释特性与均匀流条件下存在较大差异,相关研究较少。本文在大比例尺物理模型试验中模拟复杂地形和弯道流动条件下扩散器热浮力排放近区稀释规律,采用平面激光诱导荧光(Planar Laser Induced Fluorescence,PLIF)技术进行断面浓度测量,分析了弯道环流对近区浮射流稀释扩散的影响,对扩散器出流仰角、出流水平方位角和离岸距离等进行了优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弯道水域地形条件热浮力排放的近水平非等高多喷口离岸向排放型式。研究结果对于类似弯道水域热浮力排放扩散器优化研究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弯道悬沙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重点研究弯道悬沙水流的水力特征和泥沙特征变化以及弯道半径对其影响。试验表明,弯道悬沙水流水面横比降与清水相比略有差异,悬沙水流较清水时弯道水面横比降小,弯道半径越大,差异越小。水流入弯道后,水流流速、水流含沙量以及悬沙粒径均进行了重分布。弯道凹凸岸最大流速调整位置随弯道半径的减小而下移。弯道内凸岸含沙量逐渐增加,悬沙粒径也逐渐增粗,在弯道末端断面,凸岸含沙量与凹岸含沙量比值达到最大值,相应凸岸悬沙中值粒径与凹岸悬沙中值粒径比值也达到最大。弯道半径不同,泥沙在横向调整程度也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