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东平湖水体富营养化评价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利用实地调查资料和监测数据,采用生物评价方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方法,对东平湖水体富营养化现状进行评价。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东平湖水体营养状况总体上属于中富营养型,该研究为有效控制和治理东平湖水体富营养化以及实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武汉江段水质综合监测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卓海华  朱志勋  兰静  郑红艳  周伟 《人民长江》2008,39(23):134-136
以武汉城市江段为对象,对长江、汉江武汉段水质进行了常规理化指标、有毒有机物和生物毒性指标的综合监测。并运用综合监测的结果对水体水质进行了评价。常规监测指标和有毒有机物监测的结果显示长江和汉江武汉段水质总体良好,但是生物毒性测试结果则显示长江与汉江水体均有弱毒性反应。尽管常规理化指标和有毒有机物指标都满足水质标准,但是生物毒性监测的结果仍然可以给我们一些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深圳境外水源西枝江水体进行监测,并采用单项标准和综合评价方法对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西枝江深圳境外引水工程取水口段水质基本达到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但是水质多项指标呈恶化趋势,水体有机污染程度较轻,有机物污染和氮污染呈现明显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4.
以细河县城中心段河道治理工程为例,在河道水体水质污染现状及污染机理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污染水体生物-生态修复系统的构建和具体实施阶段的分析,并对生态修复后水质指标及浮游动植物种群多样性变化进行对比。细河县城中心段河道污染水体生物生态-修复治理后,总磷、总氮及COD质量浓度显著降低,水体透明度增加,修复后水质达国家地表水环境Ⅲ类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5.
龙湘水库富营养化评价和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龙湘水库河段引起富营养化效应的污染物的来源,并通过氮、磷营养元素指标和生物多样性指标对目前水库河段的富营养化状况进行了评价,运用Dellen模型对水库建成后的富营养化状况进行了预测.评价和预测结果表明,水库河段水体目前处于中富营养化状态,并且在水库的运行期仍将保持这种状态.该水库富营养化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应从外源控制与内源消耗转换两个方面来进行,采用生物与工程措施治理.  相似文献   

6.
稀土废水对黄河包头段水体营养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黄河水体流量、pH值、TN、TP、CODMn、浮游藻类等指标的监测,分析稀土废水排放对黄河水质的影响,并采用富营养化指数和生物多样性指数对黄河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黄河包头段水体在2004年12月至次年3月间富营养化状态严重。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太湖流域圩内小微水体综合整治工程的水系连通成效,在考虑水系格局、结构连通性、水力连通性准则层的基础上,针对小微水体在生态系统保护和水质净化方面的突出功能,进一步提出景观连通性和水质改善两大准则层。根据小微水体的形状特征修正传统指标,使其能更好地适用于多形态水系;因小微水体受水工建筑物调度而形成不同的连通通道与水力条件,结构连通性与水力连通性均按照不同工况分别计算,再由工况时长加权得到较为稳定的年内平均值。应用该小微水体水系连通性评价指标体系对溧阳市同字水系整治前、后的水系连通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综合整治工程对水系连通性提升效果显著,该评价指标体系能较为客观、全面地体现小微水体与各类水工建筑物协同运作下的水系连通性。  相似文献   

8.
《人民黄河》2021,(1):82-88
为了满足用户进行水体富营养化评价时的不同需求,针对水体富营养化评价中各评价指标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综合考虑指标的多粒度特性,运用集对信息粒计算方法构建多粒度水体富营养化评价模型。首先,分级别建立样本各个指标的集对关联度,根据正同度最大和负反度最小的等级,计算评价确定度;其次,计算各个指标的信息熵,根据熵的大小确定评价指标的重要度,分析不同指标子集下不同粒度的评价确定度,构建多粒度的水体富营养化评价模型;最后,以我国12个代表性湖库为实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并与Gamma-云方法、改进粗-云方法、模糊可变集法、单一指标法、神经网络法以及投影寻踪法的评价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客观反映水体的实际状况,适用性更强。  相似文献   

9.
淮河中上游水生态健康影响因子及其健康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左其亭  陈豪  张永勇 《水利学报》2015,46(9):1019-1027
在对淮河中上游10个断面水体理化指标、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及栖息地状况等实地调查和监测的基础上,结合提出的河流水生态健康定义,采用频度统计法和相关性分析法对评价指标进行筛选,并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水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和健康评价标准体系;运用水生态健康综合指数法和水体水质综合污染指数对河流水生态健康状况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对策和建议。结果表明:60%的监测断面处于"亚病态"或"病态"水平,其中监测断面D5(槐店闸)处于"病态"水平;综合污染指数表明该河段水体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其中监测断面D5是"重污染"。研究表明淮河中上游水生态退化较严重,需要加强水生态修复及水环境污染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0.
温排水对水体生态环境影响的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温排水对水体生态环境的影响,结合一些工程实例,重点叙述了一些水生生物因子在受热水体中的反应。针对这些提出了改进冷却水排放方式、设计合理的运行方案、加强温排放监督管理等措施,为水体的水温控制标准和水环境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模糊综合评价法在余姚江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体质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水质分类与评价标准具有复杂模糊性,因此,从众多影响因素中选取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氮、总磷、五日生化需氧量6个组分作为评价因子,构造综合评判模糊数学模型.对余姚江的开丰桥、蜀山大桥、丈亭、姚江大西坝、姚江大闸5个典型监测站的水质进行监测与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丈亭、姚江大西坝、姚江大闸监测站的水质基本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但其他监测站的水质评价结果不容乐观.该模型操作方法简单、结果可靠.通过水质评价为其合理使用提供指导,可以有针对性的制定江河水质的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2.
选取莅窝水库1999年的水库监测资料,选择坝前、兰河、细河、库中心、蓝家崴子、胡巴什六个断面,采用灰色聚类法对该水库水质进行了评价,以求反映目前的水体质量和污染程度。评价结果是:坝前、胡巴什的水质量为V级;兰河、胡巴什的水质为Ⅲ级。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关于可持续性的研究大多从经济、社会、环境3方面出发的现象,且在PPP、水环境治理领域缺乏相关研究,综合考虑水环境治理PPP项目特点,应用结构方程模型(SEM),从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工程、项目管理5个方面,对水环境治理PPP项目可持续性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构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定义了一种新的指标权重计算方法,确定了5个维度中对项目可持续性影响最大的指标,即分别为可持续的现金流、公众满意度、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项目设施更新能力、项目组织结构。研究成果为政府和社会资本采取措施改善或维持项目可持续性水平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滇池水质状况综合评价及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贺克雕 《人民长江》2012,43(12):37-41
滇池是国家进行重点环境治理的河湖之一。在对滇池8个监测点采样监测的基础上,评价了2010年滇池水质现状。用均值型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各监测点主要污染项目作了水体污染程度评价。以2001~2010年监测资料为基础,选取影响滇池水质的主要指标:氨氮、总氮、高锰酸盐指数、5 d生化需氧量、总磷,采用季节性Kendall检验法进行水质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各监测站点水质均为劣Ⅴ类,其中氨氮、总磷污染严重,总氮、5 d生化需氧量指标趋于恶化,高锰酸盐指数无明显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5.
黄河流域省界水环境质量状况及水污染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 1999年省界水体水质监测资料 ,采用单因子评价及污染指数计算等方法 ,评价分析了黄河流域省界水体环境质量状况及水污染特点 ,结果表明 :大部分省界河段受到程度不同的污染 ,水体功能降低 ,主要污染物为耗氧有机物。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支流生境替代保护工程缺乏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现状,本文建立了支流生境替代保护效果评价的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水文情势、河流水质、生物群落和物理结构4个一级指标及10个二级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最后通过实际工程对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准确性进行验证。该指标体系能够为支流生境替代保护效果评价提供技术支撑,也可为行业主管部门完善水电工程生态保护技术标准体系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从水文水资源、物理结构、水质、生物和社会服务功能等5个准则层和14个指标层对2011年的嫩江下游尼尔基—三岔河口段河流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受人类开发活动影响,嫩江下游河流健康评价指数赋分为59分,河流处于亚健康状态;农业开发、水利工程建设、过度捕捞等人类干扰是造成下游河流生境变化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水利工程生态调度、河岸带修复与管理、水质修复、栖息地修复、湿地生态系统恢复等河流健康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湿地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湿地评价已成为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随着研究内容和评价方法的不断丰富,多种数学方法及模型被广泛应用于湿地环境质量评价。综述了目前国内外湿地中水环境、土壤及生态系统常用的评价方法,重点对水质评价的不确定性模型、土壤风险评价的生物效应方法和生态系统的指标评价法进行了归纳。针对目前湿地水环境和土壤质量评价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指出今后应结合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自动化获取实时监测数据,优化水环境动态评价模型,加强湿地土壤质量标准的建立,进一步研究多种评价方法的耦合及评价模型的优化。  相似文献   

19.
以河流健康评价理论为基础,针对东苕溪流域实际特点,提出建立东苕溪流域水动力学模型、水质模型,计算河流纳污能力;建立河流健康评价模型,在两者基础上构建河流健康预警耦合模型。通过模型计算得到定量化的评价指数,为后续的河流健康建设与管理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西江下游流域水质与不同空间尺度土地利用的响应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西江下游流域2005—2017年11个监测断面水质数据和2005年、2010年、2018年遥感影像数据,通过不同空间尺度和土地利用类型的划分,利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冗余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不同空间尺度下土地利用结构对西江下游流域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2005—2017年西江干流、贺江及罗定江水质较为优良,新兴江、南山河水质恶化明显,西江干流汛期总磷浓度明显高于非汛期;流域尺度下,河流水质指标与城镇用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水体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河岸缓冲区尺度下,河流水质指标与林地、水体呈负相关关系,城镇用地对河流中COD解释度较高,800 m缓冲区城镇用地对氨氮和总磷解释度最高,河流水质指标与旱地相关性在缓冲区达到 1 500 m后显著上升,800 m缓冲区内水田坑塘对河流水质指标影响较大。建议对西江下游流域河岸800 m宽度范围内城镇用地、水田坑塘以及1 500 m缓冲区外旱地加强污染管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