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淮河地处中原,在古代经济、文化都比较发达,曾有“江、淮熟,天下足”;“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的美名。它又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可是,从12世纪起,黄河夺淮后,淮河历经宋、元、明、清、民国五代700余年未能治好;又加上1938年起的9年黄泛,造成了淮河流域“小雨小灾,大雨大灾,无雨旱灾”的悲惨局面。 1950年淮河发生大水后,在国家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根据毛主席“根治淮河”的指  相似文献   

2.
马飚 《治淮》2000,(9):32-33
实施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是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是环境管理从浓度控制走向定量化、科学化管理的必然趋势。1995年8月8日,国务院发布的《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中明确规定:“国家对淮河流域实行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实施这一制度要解决好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3.
《治淮》1999,(9)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把淮河治理列入“三河二湖”治理之首,提出“1997年实现全流域工业企业污染源达标排放:到2000年实现淮河水质变清。”的战略目标。 1995年国务院颁布了《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制定了《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及“九五”计划》,使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走向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法制化轨道,经过淮河流域水资源保护领  相似文献   

4.
王朝晖  宗岗 《治淮》1998,(5):12-12
自1994年5月国务院环委会在蚌埠市主持召开了“第一次淮河流域环保执法检查现场会”后,淮河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于1994年6月开始,对淮河流域主要跨省河流省界河段开展了每月一次水质监测,迄今已有四个年头,积累了丰富的系列水质资料,对当前淮河流域的水污染治理和决策、监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997年是实现淮河流域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的关键年,为检验治理成果,淮河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加大了监测力度和密度,本文就1997年“达标”年省界河段水  相似文献   

5.
马飙 《治淮》2006,(10):4-5
实施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是环境管理从浓度控制转变为质量控制的必然趋势,是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1995年,国务院发布了《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明确规定了“国家对淮河流域实施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2004年以来,国家环保总局与淮河流域四省政府签了《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把控制水污染物排放总量作为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内容,要实施好总量控制制度,解决好总量的确定与分配问题。  相似文献   

6.
△1995年 8月 8日,国务院发布 《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明确提出“ 1997年实现全流域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 2000年淮河流域各主要河段、湖泊、水库的水质达到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要求,实现淮河水体变清”的治理目标。这是国务院发布的第一部流域性水污染防 治法规。该《条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1995年 9月,原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在江苏省连 云港市召开了第二次淮河流域 环保执法检查现场会,研究部署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要求按照《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的要求,尽快制订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九五”计划…  相似文献   

7.
周涛  王勇 《治淮》2008,(8):6-6
淮河是我国第一条全面治理的大江大河,被列入“九五”、“十五”水污染防治的重点流域。1995年国务院发布了我国第一部流域性水污染防治法规《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1996年和2003年国务院又批复实施了《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及“九五”计划》和《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提出按照“统一规划、突出重点、分阶段推进”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唐伟 《治淮》2011,(6):F0002-F0002
5月8日,淮河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在山东济南召开2011年工作会议,全面总结“十一五”和2010年淮河流域防汛抗旱工作,深入分析今年淮河流域天气形势,安排部署“十二五”和今年主要工作。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新世纪的第一年,也是“十五”计划的开局年,在水利大发展、水文工作倍受重视的大好形势下,对水情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思想指导下,淮委水情信息中心先后组织淮河流域四省水文部门的领导、专家对“淮河流域防洪调度指挥系统规划”、“淮河流域淮河水系实用水文预报方案”和“2001年水情工作”进行技术讨论与审查。  相似文献   

10.
淮河流域水污染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在全国第9次环保大会上,国家将治理淮河污染列为治理“三河”、“三湖”之首位,1995年8月8日,李鹏总理亲自颁发了《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1994年以来,国务委员宋健同志三下淮河,主持召开淮河流域环保执法现场会,亲自组织审定了《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及“九五”计划》(以下简称《规划及计划》),亲自描绘了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的宏伟蓝图。  相似文献   

11.
信息市场     
淮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工作取得初步成果 自1994年5月国务院环委会执法检查现场会以来,豫、皖、苏、鲁淮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工作开始取得初步成果.河南:淮河流域“五小”工业减少76家,截至去年底,该省关停并转71家重污染企业.73家重污染源中已有23家完成限制治理任务,关停7家,完成治理投产1.05亿元,可削减有机污染负荷3万t/a.  相似文献   

12.
淮河流域地处中原,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牛产和能源基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曾经是淮河生命健康状态的一种形象描廓。而“小雨小灾、大雨大灾、无雨旱灾”,“五十年代淘米洗菜,六十年代洗衣灌溉,  相似文献   

13.
淮河流域水质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西方 《治淮》2001,(1):28-29
按照国务院批准的《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及“九五”计划》的要求,1997年实现全流域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2000年要实现淮河水体变清。但从目前淮河流域水质形势来看,离变清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 一、近几年淮河流域水质概况  相似文献   

14.
基础 《中国水利》2007,(7):I0006-I0006
“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这是淮河两岸人民对家乡的赞誉。这样的美誉对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淮河流域,一点儿都不过分。然而,800多年前的黄河夺淮,严重破坏了淮河水系,使淮河成为一条闻名的害河。  相似文献   

15.
《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第三条规定:“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的目标:1997年实现全流域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2000年淮河流域各主要河段、湖泊、水库的水质达到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要求,实现淮河水体变清。”这是《条例》区别于现行环境保护法规的重要特点,表明了党中央、国务院治理淮河流域水污染的战略决心,反映了全流域1.5亿人的心声。条  相似文献   

16.
2009年10月17日经国务院领导同意,国家防总将“淮河防汛总指挥部”更名为“淮河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并新增抗旱方面的职责。笔者就如何做好淮河流域的抗旱工作,拟从“掌握流域旱情及抗旱动态,组织开展抗旱工作”等方面,谈几点推进淮河流域抗旱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王良永  吴昊 《治淮》2008,(10):47-48
淮河横贯豫、皖、苏、鲁四省,流域水系密如蛛网,历史上为养育中原儿女、培育华夏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曾经享有“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江淮熟,天下足”美誉的淮河,却在传统发展观指导下受到环境破坏和污染的危害,对淮河流域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滞碍。  相似文献   

18.
1988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淮委在蚌埠召开了“淮河流域水利科技工作座谈会”。这次会议交流了淮河流域四省水利科技工作经验,交流了科技课题信息和今后科技工作设想。并讨论了为促进淮河流域水利科技发展的协作方式。  相似文献   

19.
2000年是世纪之交年,也是国家实施“九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做好今年淮河流域防汛工作,确保安全度汛,对保障流域地区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家防总、水利部对淮河流域今年的防汛工作极为重视。4月下旬,敬正书副部长率领的国家防总检查组,在检查安徽、江苏两省淮河流域的防汛工作时指出,防汛事关大局,责任重于泰山。目前,淮河流域  相似文献   

20.
2005年是国家“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为客观反应淮河流域省界水质状况,加强省界水质监督管理,本文对照国务院批复的《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以下简称《“十五”计划》)确定的省界水质目标,对2005年淮河流域跨省河流省界断面水质状况进行系统的评价,对省界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保护水质的对策建议,同时对国家确定的25个省界考核断面水质达标情况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