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额济纳绿洲1992—2015年地下水埋深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黄河》2019,(7):33-37
以黑河下游额济纳绿洲为研究区,基于1992—2015年绿洲东河、西河上、中、下段不同区域地下水埋深观测数据,分析了黑河调水后额济纳绿洲地下水埋深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东河、西河3月、4月地下水埋深最小,8月、9月地下水埋深最大;1992—2003年地下水位以下降为主,1999—2015年大部分区域地下水位呈回升趋势,局部区域地下水变幅不大或轻微下降,通过15 a的生态补水,研究区地下水埋深逐步趋于稳定,额济纳绿洲地下水位下降趋势得到很大程度遏制。  相似文献   

2.
以新疆渭库绿洲为研究对象,利用研究区近11 a的地下水埋深数据,分析了渭干河-库车河绿洲地下水埋深的时间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该区域地下水埋深从灌区上部往下部有明显的上升趋势,春季地下水位最高;空间变化具有离绿洲越远地下水位越浅,离渭干河河道越近,地下水位越浅的特点。这与地形、水文地质条件、土地资源开发、灌排强度、地表蒸发、化学肥料和农药的使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水位埋深是干旱区地下水环境变化的重要指示,研究其时空变化对干旱区绿洲生态环境修复及其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我国西北干旱区第二大内陆河——黑河下游额济纳绿洲为研究区,以2017年8月水化学组分分析数据为基础,结合水化学历史分析数据(2001年9月和2009年8月)及地下水位埋深自动监测数据,运用反距离权重(IDW)插值方法和水化学Piper图解法,分析了生态输水以来(2001-2017年)额济纳绿洲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和水位埋深的时空变化特征及二者间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在空间上,地下水位从西南到东北逐渐降低,地下水总溶解固体(TDS)沿着地下水流向呈增加趋势。2001年、2009年及2017年地下水化学类型变化不明显,分别呈SO_4·Cl-Mg·Na,SO_4·Cl-Na·Mg,SO_4·Cl-Na·Mg;地下水中TDS变化较为明显,即在2001年最高,2017年次之,2009年最低。TDS与地下水位埋深之间呈非线性统计关系,具体表现为:水位埋深在1.5~3m及6m以下范围内,TDS变化不大,稳定维持在2 000mg/L左右;但在3~6m范围内,TDS随地下水位埋深增大呈一定的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作为陕西泾惠渠灌区的重要水源,对其动态特征的研究在灌区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根据泾惠渠灌区1981-2010年的地下水位平均埋深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累积距平法、Sen斜率估计法、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对泾惠渠灌区地下水位埋深动态序列进行年际变化分析;采用滑动T检验法和双向回归突变分析法分析序列突变性;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确定影响灌区地下水埋深动态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灌区1981-2010年地下水位平均埋深基本呈增加趋势,突变点出现在1994年,1994年之前影响灌区地下水埋深动态的主要因素为蒸发量,1994年之后主要影响因素为蒸发量、地下水开采量和灌渠引水量。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吐鲁番盆地1987—2017年降水数据,分析了近30年该地区降水年内、年际变化特征,并对降水的趋势性进行了分析。对吐鲁番盆地1988—2016年地下水位埋深数据进行了年内、年际变化特征分析,并运用克里金插值法进行空间插值,得出地下水位埋深分布及变幅。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影响吐鲁番盆地地下水水位动态的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近30年吐鲁番盆地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6.5 mm,降水主要集中在6—8月(夏季),夏季降水总量占全年降水的50%以上;降水的年际变化没有明显的趋势性。地下水位埋深在空间上由南向北逐渐增大,南盆地地下水位埋深0~50 m,北盆地埋深在50 m以上。不同地貌区年内地下水位埋深变化呈现出不同形态,整个盆地范围内地下水位埋深逐年增大,近30年吐鲁番盆地地下水位埋深增加了5.5 m。降水和潜水蒸发与地下水位埋深不存在相关性,开采量是影响吐鲁番盆地地下水位埋深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依据1991—2006年地下水位动态观测数据,运用Surfer软件绘制1996年和2006年平均地下水埋深等值线图,并运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采用偏相关分析法研究了小开河灌区地下水位和降水量、引黄水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地下水埋深的空间分布规律是输水干渠附近地下水埋深较浅、输沙干渠附近地下水埋深较深;除滨城91A、惠民108A、沾化52和无棣63观测井地下水位有所上升外,小开河引黄灌区地下水位总体呈下降趋势,且在1998年后下降趋势明显,地下水位变化幅度降低;灌区地下水位基本不受引黄水量影响,与降水量的相关关系也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引黄水量是银川平原地下水的重要补给来源,为了分析银川平原地下水位对黄河水量统一调度的响应,采用趋势分析、R/S分析及Arc GIS地理空间分析等方法,解析1995-2019年银川平原地下水埋深的时空变化特征,并以黄河水量统一调度后的引黄水量变化为主,对影响地下水位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甄别。结果表明:银川平原地下水埋深在2001-2019年呈现明显的增加趋势,由2001年的1.4 m增加到2019年的2.3 m;采用R/S分析法计算地下水埋深月平均值时间序列的Hurst指数为0.78,表明地下水埋深动态序列具有持续性;空间上以银川市和石嘴山市为中心,地下水埋深不断增大,其中又以银川市地下水埋深增加幅度最大; 2001-2019年的地下水年均埋深与引黄水量间呈显著相关,引黄水量的减少是导致地下水埋深增加的主要原因。研究厘清了银川平原地下水埋深与引黄水量间的关系,为践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应用ArcGIS和FEFLOW软件,建立有限单元模型,模拟分析了民勤绿洲地下水位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从地下水位的动态模拟来看,典型区域计算地下水位和观测水位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模拟效果较好;所建立的研究区地下水概念模型是合理的,对各类边界条件、渠系的概化以及相关参数的选取和分区是恰当的,模型能够较好地刻画民勤绿洲的水文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9.
随着北京市昌平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地下水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过量开采导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在对北京市昌平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基础上,基于GIS技术分析了地下水位的年内变化、年际变化以及地下水位动态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昌平区地下水2001-2011年,年内变化较大,总体上与多年年内变化一致;年际变化较大,呈不断增加的趋势.昌平区2011年的平原区松散孔隙浅层地下水位埋深最大为89.8 m,最小为2.0 m左右;与2001年相比水位埋深普遍增大,平均地下水位埋深较2001年增加了12.55 m,降深最高达到22.0 m,年均降速为1.1 m.平原区中部和东部开采强度大,地下水位降深较大,而山区以及山前平原一带开采力度小,水位降深不大,部分地区有回升趋势.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ANN)和地下水流动数值模拟 (FEFLOW)的考虑动态边界的干旱内陆区地下水位动态模型(ANN_FEFLOW),并对模型进行了评价。模型中将地下水位动态边界运用ANN表征为自然条件、人类活动等多个因子非线性影响作用的结果。运用 ANN_FEFLOW模型对我国典型干旱内陆区石羊河流域民勤绿洲地下水位模拟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ANN_FEFLOW模型在临近动态边界区域地下水位模拟精度明显高于FEFLOW模型。相对静态边界条件区域地下水模型,ANN_FEFLOW模型能较为真实的反应边界地下水动态对区域地下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随着大兴区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对地下水的需求也日益上升.超采导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基于ArcGIS应用软件,结合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了大兴区地下水位的年内、年际变化情况及地下水埋深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大兴区地下水位年内变化较大,与人工开采、大气降水关系密切,地下水埋深呈现出不断加大的趋势,与1999年相比水位埋深普遍增大,平均地下水位埋深较1999年增加了8.40m,年均增幅为0.76m。随着再生水利用率的提高.作为北京市典型的再生水灌区,大兴区地下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涵养和恢复。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某河流改道后对区域地下水动态的影响,采用水均衡法计算河流改道段受影响区域的水均衡情况,并利用MODFLOW软件对研究区内的地下水位进行为期10年的数值模拟。根据水均衡的计算结果,河流改道后研究区内的地下水补给、排泄量变化不大,对河流下游地下水的补给量影响很小。对比10年后研究区内的河流原河道和改道后的地下水位,其地下水流场和地下水埋深面积均无明显变化,地下水位的降深变化很小。结果表明:河流局部改道不会使研究区域地下水空间分布格局发生明显改变,对地下水流动态影响较小。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地下水源热泵长期影响下,地下水温度主控因素的变化特征,选择安阳市第五人民医院为研究区,将地下水温度作为典型的灰色系统进行研究,采用灰色关联度的计算方法进行地下水温度、地下水位埋深、气温、降水量以及回水井水温之间的关联度分析,获取地下水温变化的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受水源热泵影响时,地下水位埋深是地下水温度的主控因素。在水源热泵影响下,地下水温受气温、降水量、地下水位埋深和回水井水温的共同影响:在垂向上,回水井水温对监测井水温的影响程度随着深度的增大而逐渐降低,地下水温度的主控因素由回水井水温转变为地下水位埋深,在水平方向上,回水井水温对监测井水温的影响程度随着距离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地下水温度的主控因素由回水井水温转变为气温和地下水位埋深。  相似文献   

14.
期刊览要     
《中华建设》2006,(7):7-7
《工程勘察》2006.7吐鲁番绿洲区地下水开采条件下生态效应分析分析了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与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对存在的主要地质环境与生态系统问题进行了论述,通过类比西北内陆干旱区地下水与天然植被生长的已有成果,给出吐鲁番绿洲区天然植被能够正常生长的地下水位埋深上限值为3m、下限值为5.5m。结合2003年7月实际地下水位埋深分布,划分了3个生态区,论述了不同区内潜水与天然植被生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根据山西省水资源短缺、地下水超采严重的现状,分析了影响地下水变化的因素,采用2006—2010年5个盆地222个测井地下水埋深(水位)资料,复核2004年山西省第二次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之后的地下水变化,重点分析了地下水埋深变化、发生水位下降的区域及对局部地下水流向的改变。结果表明:2006—2010年山西省盆地内地下水位总体呈下降趋势,埋深增大,超采区局部有所缓解;各盆地地下水埋深季节性差异明显,不具有一致性;大同、临汾、长治盆地分别有85%、71%、90%的测井地下水埋深增加,太原盆地地下水埋深存在剧烈变化的测点;盆地地下水流向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  相似文献   

16.
在地下水埋深较浅的平原地区,土壤含水量和地下水位及其两者间的关系与大定额灌水关系密切。本文重点研究农田土壤水分、地下水位埋深及其大定额灌溉条件下的年度动态。通过对汾河灌区8个试验点的监测,得出地下水位的变化规律以及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特性,并提出了根系活动层土壤含水量与地下水埋深成反比的二次多项式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17.
库尔勒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使其地下水开发经历了临界超采期(2000—2006年)、超采增长期(2007—2011年)和高位超采稳定期(2012—2015年)过程。为探究高开采强度下的地下水位埋深动态特征,以库尔勒市地下水监测网覆盖区作为研究区,对以上3个开采强度时段地下水位埋深进行线性趋势分析。所有监测井地下水位埋深均呈持续增大趋势,研究区2000—2011年地下水位埋深总体呈“加速”增大状态;2012—2015年转变为“减速”增大状态。地下水长期超采已使山前倾斜平原地下水位埋深累计增大4.10~12.67 m,冲积平原累计增大9.07~22.26 m,天然生态受到威胁。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研究区监测井地下水位埋深与径流量呈负相关关系,与地下水开采量呈正相关关系,径流量、开采量实质是研究区地下水补给项与排泄项的综合反映。地下水位埋深持续增大是地下水补给量减少、地下水开采强度增大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成果可为库尔勒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宝鸡市区2002年~2008年年底共关闭自备水源井250眼后,2009年末宝鸡市区地下水埋深平均上升0.99m。本文从宝鸡市区8大水源地静水位埋深、降水量、城市供水现状、年末地下水位埋深、年际变差特征、各水源地地下水蓄变量等方面的数据详实地分析了宝鸡市区关闭自各水源井前后对地下水动态特征的影响,以利于今后市区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9.
民勤绿洲是西北内陆河流域地下水超采严重、地下水漏斗突显、生态环境恶化的典型区域,寻找有利于地下水漏斗抑制和生态修复的调控方式是地下水管理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基于2011—2012年观测数据,采用GIS和FEFLOW软件,构建民勤绿洲潜水非稳定流模型,模拟分析不同关井限采方案对地下水漏斗和植被的影响。结果表明:(1)缩减地下水开采量能有效减缓地下水位下降,修复地下水漏斗,改善生态环境;(2)减少单井抽水量和关闭一定数量机井相结合缩减地下水开采量的方式,对于修复区域地下水漏斗,抬升绿洲边缘地区地下水位,增加植被存活面积较为有效;(3)目前已实施的关井方法有利于防治绿洲荒漠化,而相同比例关井方法对于区域地下水漏斗修复效果更明显,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更佳。研究成果可为当地地下水调控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人民黄河》2017,(5):60-63
根据吐鲁番盆地绿洲内布设的34眼长期观测井2007—2013年的地下水埋深监测数据,在ArcGIS10.1的支持下,运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地下水埋深的时空变异特征,利用普通克里格插值法分别绘制了2007年和2013年地下水埋深的空间分布图,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半变异函数的指数理论模型所预测的指标完全反映了吐鲁番盆地地下水的空间结构和变异特征;2007年具有中等强度的空间相关性,而2013年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吐鲁番盆地地下水埋深在空间上东西方向具有明显的变化趋势;从整体上看,吐鲁番盆地地下水位具有继续下降趋势,主要受自然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