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土壤水分物理性质改善对于植物水分利用和土壤化学性质提升具有重要作用.以坡耕地为对照,旱作梯地、茶园地、次生草地和人工牧草地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采样与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土壤容重、饱和含水量、毛管含水量、非毛管含水量及田间持水量情况进行了研究,探讨坡耕地不同整治方式对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整治方式下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容重均显著增大,而次生草地显著下降,0~10 cm土层土壤容重依次是人工牧草地(0.98 g/cm3)坡耕地(1.09 g/cm3)旱作梯地(1.19 g/cm3)茶园地(1.22 g/cm3)次生草地(1.38 g/cm3);0~10 cm土层土壤饱和含水量大小顺序为次生草地(30.84%)旱作梯地(37.54%)茶园地(41.69%)坡耕地(45.40%)人工牧草地(55.08%);次生草地和坡耕地的土壤毛管含水量均随着土层增加而增加,人工牧草地、旱作梯田和茶园地则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表层土壤中,毛管含水量差异较小,其值分别在25.83%~21.61%、4.25%~7.38%之间波动,相互之间大体不显著;人工牧草地、坡耕地、旱作梯田和茶园非毛管含水量随土层增加而减少,次生草地则增加,0~10 cm土层中人工牧草地土壤非毛管含水量为24.02%,明显高于次生草地(3.07%)、坡耕地(11.57%)、旱作梯田(10.80%)和茶园地(10.33%);不同整治方式土壤田间持水量变化趋势与土壤毛管含水量相同,其中0~10 cm土层以人工牧草地田间持水量最大,为30.82%.不同整治方式对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影响有显著差异性,人工牧草地土壤水分物理结构最好,因此,对红壤坡耕地不同整治方式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研究,有利于探索坡耕地整治技术,以及如何对土地进行合理配置与利用.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鞍山矿区自然植被恢复条件下的铁矿矸石山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实地观测和室内分析测定,研究了铁矿矸石山土壤物理特征.研究表明:土壤容重随着废弃年限的增加而减小,废弃同期的阳坡由于风化滞后,其土壤容重大于阴坡.土壤自然含水量、饱和含水量、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随废弃年限的增加呈同步增长的态势...  相似文献   

3.
采用环刀法对红土泻溜侵蚀坡面0~50 cm深度和坡积物0~100 cm深度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和贮水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0~50 cm深度范围内,红土泻溜坡面土壤含水率、容重、总孔隙度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大而增大,土层深度与土壤含水率成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土壤容重和紧实度均成极显著正相关关系,非毛管孔隙度与总孔隙度成极显著正相关关系;(2)0~100 cm深度范围内,红土泻溜坡积物的容重和孔隙度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大无明显的层次变化趋势,与红土泻溜坡面相比,泻溜坡积物土体紧实度和容重显著降低,非毛管孔隙度减小,毛管孔隙度增大,而总孔隙度变化不大;(3)与同一深度(0~50 cm)的红土泻溜坡面相比,红土泻溜坡积物滞留贮水量减小了77.94%,吸持贮水量增大了28.74%,而饱和贮水量差异不大(仅增大8.28%)。  相似文献   

4.
《人民黄河》2015,(11):142-148
蒸渗器中的作物耗水量与土壤入渗能力密切相关,而土壤水分入渗过程复杂,与降水、地表径流、表土结构、土壤密度、孔隙度、含水量和持水特性等关系紧密。对青海省大峡、礼让、官亭泵站3个典型灌区土壤基本物理性质分层次进行测定,并采用桑斯威特排水式蒸渗器进行土壤水下渗模型试验观测。结果表明,大峡灌区土壤密度最小,具有较好的孔隙状况和持水特性,礼让灌区次之,官亭泵站灌区最差,这可能与官亭泵站灌区高程较高,土壤质地较紧实、孔隙较少有关。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官亭泵站灌区蒸渗器灌溉量最大,耗水量显著高于礼让和大峡灌区,蒸渗器土壤出流速率最小,但其变异系数最大,出流速率波动较大。蒸渗器中作物耗水量与土壤密度呈显著负相关,与体积含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总孔隙度、孔隙含水量、田间持水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毛管孔隙度、饱和含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非毛管孔隙度不相关。  相似文献   

5.
森林面积分别大约占陆地、全球表面积的1/3和1/10。森林同时也是许多环境功能的基础,特别是在保护水资源方面。为了探究针叶林和阔叶林的枯落物吸水持水能力差异,明确不同测试方法对持水特性测试结果的影响,对济南药乡林场的典型针、阔叶林开展泡水法试验和人工模拟降雨试验。本次研究是以济南药乡林场的针叶林赤松以及阔叶林板栗的枯落物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提出:①针阔叶林枯落物蓄积量差异显著,且针叶林赤松(36.83±10.92 t/hm~2)阔叶林板栗(19.22±7.63 t/hm~2)。②针阔叶林枯落物的自然持水量不同,针叶林赤松(14.31%±6.11%)阔叶林板栗(9.87%±10.90%)。③人工降雨法和泡水法测定的枯落物持水速率均有4个阶段:第1阶段为迅速吸收阶段,第2阶段为缓慢吸收阶段,第3阶段为逐渐饱和阶段,第4阶段为饱和阶段。④人工降雨法得到的有效截流量(赤松6.31 mm,板栗3.18 mm)占泡水法得到的最大持水量(赤松9.37 mm,板栗为3.88 mm)的70%~90%。⑤电镜下解剖叶片的结果表明,针叶林赤松持水能力强。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采煤引起的地表塌陷对砂土区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以陕西省神木北部矿区石圪台煤矿为研究对象,对该矿区内塌陷区和非塌陷区土壤含水量、容重、田间持水量等物理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塌陷使得土壤水分有向深层运移的趋势,且塌陷裂缝密度越大,土壤含水量越低(P﹥0.05);2塌陷区粗粉粒(0.01~0.05 mm)和中粉粒(0.005~0.01 mm)含量明显增加(P0.05),细黏粒含量(0.001 mm)显著减少(P0.05);3塌陷区和非塌陷区土壤容重差异不显著(P﹥0.05),但塌陷导致心土层砂土容重有减小趋势;4塌陷导致土壤孔隙度增大,且随剖面深度增加,孔隙度有减小趋势;5采煤塌陷对田间持水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经相关性分析,塌陷降低了土壤水分与其它指标(粉粒除外)间的相关性。可见采煤塌陷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原有的土壤物理结构,加快当地土壤沙化、水分流失,导致当地生态环境恶化,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为定量评价北京山区森林水源涵养能力,对3种典型林分类型(栓皮栎林、油松林、灌木林)枯落物和土壤层水文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林分枯落物累积量范围为12.93~32.67 t/hm~2,其中油松林最大,灌木林最小;枯落物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拦蓄量从大到小排序依次均为栓皮栎林、油松林、灌木林;土壤毛管孔隙度的变动范围为30.5%~38.1%,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栓皮栎林、油松林、灌木林,且随土壤深度的加深而逐渐减少;栓皮栎林地土壤最大持水量和非毛管持水量最大,分别为3 621.0 t/hm~2和816.0 t/hm~2,其次为油松林和灌木林。不同林分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泡时间符合方程Q=aln﹙t﹚+b;枯落物层吸水速率与浸水时间符合方程V=kt~n。从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持水量来看,栓皮栎林持水能力最好。  相似文献   

8.
对北京门头沟九龙山不同立地实测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和土壤有效水分的研究表明:土壤持水性由好到差依次为:阴坡灌木、阴坡裸地、油松、阳坡灌木、阳坡裸地和侧柏;坡向和植被类型对土壤持水性影响极大;同一立地条件下,土壤容重、毛管孔隙度和有机质含量是影响土壤持水性的主要因子;土壤饱和蓄水量变化范围为1605.86~2353.66t/ha,土壤水分只有7、8两月处于易效水阶段,其它时间均属难效水范围,即使雨季的土壤水分也难达到田间持水量;土层蓄水体积小,水分补偿能力差,土壤水分亏缺率为32%~75%,构成了该区脆弱的土壤水分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9.
薛鹏  刘勇 《人民长江》2016,47(5):11-16
为研究三峡库区不同林分类型土壤有机碳(SOC)分布特征,探明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对土壤碳储量变化的潜在影响,以重庆缙云山常绿阔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毛竹林为对象,对4种林分类型SOC含量和密度进行了采样分析。结果表明,毛竹林SOC含量最高,常绿阔叶林其次,针阔混交林最低。4种林分类型中毛竹林SOC密度最大,其次是常绿阔叶林,再是针阔混交林,针叶林最小;4种林分类型各土层间SOC密度都存在显著性差异。土壤含水量与SOC密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p H和容重与SOC密度之间没有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揭示黄土丘陵区不同林地土壤涵养水源功能的差异,指导水源涵养林建设和经营,对属黄土丘陵区的山西省中阳县车鸣峪林场进行实地踏勘与咨询,选取山杨、刺槐、油松3种典型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20 m×20 m标准样地,在每个标准样地内采集0~10、10~20、20~30 cm土层土壤样品,包括土壤环刀样品和土壤散样,通过室内试验分析,测定土壤机械组成、土壤团聚体、土壤含水率、土壤容重、土壤总孔隙度等物理性质指标,系统研究了3种典型林地土壤物理性质及土壤持水能力。结果表明:3种典型林地土壤物理性质存在差异:土壤含水率表现为油松刺槐山杨;土壤容重刺槐样地最大、山杨样地最小,样地之间差异显著;土壤总孔隙度表现为山杨油松刺槐;各样地湿筛的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和几何平均直径均小于干筛的,0~30 cm土层干筛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总体表现为刺槐油松山杨,湿筛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最大为山杨、最小为刺槐,即刺槐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最差、山杨团聚体稳定性最强;不同样地土壤饱和含水量、田间持水量、凋萎系数、土壤有效水存在差异,但整体上油松样地的水分状况较好,不同样地田间持水量和土壤有效水表现为油松山杨刺槐,凋萎系数表现为山杨油松刺槐。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湿润地区具有自由水面的潜水含水层为研究对象,根据连续性原理和达西定律,用显式有限元法对湿润地区地下水进行分析计算,对解域的空间变量采用有限单元分割,用时间变量采用逐步积分法.通过计算实例验证,所提出的方法具有较好的精度.  相似文献   

12.
近二十年我国大气降水氚浓度及其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大气降水氚浓度的研究不仅能提供重要的背景资料,而且能为运用同位素进行环境同位素科学以及与之相关的水文学、气象学和环境学科的研究提供一种有效的手段。以我国大气降水同位素监测数据(1985年—2002年)为基础,对单个站点、多个站点进行年际尺度的氚浓度的分析,讨论了氚浓度的时空变化的趋势及气象因素、地理要素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高压喷射灌浆地基防渗处理具有施工简便、速度快、质量可靠的优点,尤其在处理深层透水层地基时,具有较大的优越性.本文就红山水库坝基砂砾石层高压旋喷灌浆防渗处理的设计及施工做简单介绍,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4.
论述江河截流的发展历程,具体研讨了流水中截流抛石的稳定性、群体抛投不均匀粒径石块截流的稳定性、深水截流问题、双戗堤截流问题、宽戗堤截流问题等近年来在科学技术领域中的进展。认为我国现在的导截流理论、关键技术、模型试验等的水平已全面跨进国际导截流工程先进行列。  相似文献   

15.
为能在高原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下,精确获得高原湖泊的面积、容积、水深等重要特征资料,在青海湖、纳木错的测量中,采用星站差分GPS RTK技术、GPS高程拟合、中继站通讯,以及一体化测量技术,有效解决了诸如在无CORS基站情况下网络GPS RTK信号不能覆盖全湖区、沿青海湖长距离布设水位站必须的水准往返联测,以及深度改正、波浪改正等难题,所获得的测量成果准确可靠,填补了高原湖泊历史资料的空白。所运用的先进测量方法,为今后在类似地区开展测量工作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主分量分析(EOF)、旋转主分量分析(REOF)、小波分析方法,对广东省1954—2007年春季(2—5月)降水标准化距平场进行分区,并对春季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时间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春季平均降水量和标准差变化较大;春季降水的主要空间分布型表现为全省一致偏旱(涝)型;降水区域大致可划分为4个区,即粤东区、粤北区、粤中区、粤西区。除了粤东以外,其余区域都存显著周期性变化。  相似文献   

17.
李敏 《红水河》2010,29(4):66-69
通过介绍安哥拉共和国罗安达市工业园工程仓库基础和道路基础泥结石材料的选用、填筑的施工工艺,以及施工控制要点和应用效果,表明泥结石代替水泥稳定土和级配碎石作为基层材料,适合罗安达市工程实际需要,取得良好的技术和经济效果,是一种良好的基层材料。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某市典型饮用水水源中抗生素质量浓度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析江苏省某市3个典型地表饮用水水源中5类(14种)抗生素质量浓度特征。结果表明,14种目标抗生素的质量浓度在ND~52.7 ng/L,检出率在0~78%。检出频率较高的为磺胺嘧啶、磺胺甲噁唑、金霉素和氧氟沙星,质量浓度相对较高的为磺胺类,但总体上,地表水饮用水水源中抗生素的质量浓度水平低于国内外其他地表水中相应污染物的质量浓度水平;抗生素质量浓度受季节和水源类型影响,平水期(188.3 ng/L)枯水期(57.2ng/L)丰水期(8.9 ng/L),太湖水源地略高于长江水源地。  相似文献   

19.
代影君  任崇 《东北水利水电》2005,23(6):44-45,56
常规实验室监测技术已无法在第一时间获取水污染的信息,而在线水质监测技术则是快速获取水质信息最有效的手段。本文通过在线监测技术的分析,介绍了在线监测参数和仪器设备的选择,这对于保护供水水源地水质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考虑了加筋土中的格栅上各点的应力水平下对格栅的蠕变进行研究,采用三参数的黏弹性流变模型对格栅的蠕变进行模拟,并将格栅上各点的应力与流变模型进行耦合,得到加筋体中考虑应力水平的格栅各点蠕变的三维图像。研究发现,筋材的蠕变量并不是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筋材的蠕变最大并不是出现在最下层;另一方面,由于土体在格栅的轴向存在不均匀性,将对格栅各点的蠕变产生影响。利用试验和理论相结合的办法,将土体轴向的不均匀性纳入到分析中,也为解决土体的各向异性对格栅蠕变的影响这一难题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