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2 毫秒
1.
郑刚 《内蒙古水利》2009,(3):142-143
建国以来,为屯垦边疆,塔里木河流域大规模无序水土开发,导致河道断流、生态恶化,文中分析了造成流域人水失谐的原因,提出实现人水和谐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及措施,并借助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对实现流域人水和谐进行了初步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2.
塔里木河流域人水和谐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水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中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内容,主要表现为水系统健康、社会经济发展、人水系统协调三方面。本文以人水和谐评价三准则(即健康、发展、协调)来分析塔里木河流域人水系统的和谐关系,指出存在的问题,即塔里木河流域生态遭到破坏、干流水质稍差、利用水效率不高、用水保障及水能开发不足。塔里木河流域必须从流域角度全方位系统着手才能实现人水和谐。  相似文献   

3.
塔里木河流域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河流域,流域内水资源匮乏,生态环境脆弱。要改变塔河流域的现状,需要采取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从而实现对流域水资源、生态环境的动态监控,进而对水资源进行统一调度、合理配置和有效管理,确保实现流域水资源、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到人水和谐。“塔里木河流域水量调度管理系统”是塔里木河流域实现水资源统一调度的强有力手段,是构建“数字塔里木河”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主要对塔里木河流域水利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进行了分析和论述,提出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对最终实现流域人水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思路是在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用水的前提下,依据塔里木河自然环境特点和流域水循环规律,探讨提高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用水量和修复流域生态环境的路径,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和河流健康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塔里木河流域的水资源比较匮乏,它周围的生态环境也比较脆弱,是我国一条最大的内河流域。针对塔里木河流域的问题,需要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对河流流域的生态环境和水资源进行动态的监控,实现对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统一调度,实现水资源的有效管理,改善河流的现状,确保河流流域的生态环境、水资源和社会经济和谐的发展。而塔里木河流域水量调度管理系统是实现对河水进行调度的有力手段,也是建设塔里木河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实施水权管理是塔里木河流域干旱区水资源管理的创新工作,通过阐述水权内涵及塔里木河流域初始水权,分析了流域水权管理现状。经整理相关资料,塔里木河流域超限额用水仍然严峻,影响了流域社会经济、生态的和谐发展。为了促进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流域水权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邓铭江 《中国水利》2009,(21):32-34
在分析研究塔里木河的历史变迁、现实危机和未来治水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塔里木河流域治理新思路。围绕治水新思路,必须树立先进的治水理念和科学的治水思路,制定科学系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模式,改革水资源管理体制,解决发展与保护中遇到的重大水问题,将“维持河流健康生命”和“构建和谐流域”作为流域治理目标,以效率一效益-可持续引领流域战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流域综合治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以新疆塔里木河流域为例,针对流域气候干旱、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脆弱的本底特征,介绍了南疆规划目标、内容及规划实施情况,从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方面总结了规划实施效果,并指出当前流域治理仍然存在的水相关问题;最后,针对流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思考建议。研究成果对于深入持久推进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提供重要借鉴,同时对于指导西北干旱区类似流域治理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结合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的实际情况,首先从对策论的角度对水资源在上、中、下游地区分配使用的冲突进行了剖析,认为计划经济体制下行政命令式的水管理概念和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稀缺程度不断加剧的水资源分配和利用形势。现行水管理机制缺乏相应的利益调节和经济激励手段。作者从水资源产权界定、分配和交易的角度对塔里木河流域水管理机制创新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基于水权分配和交易的流域水管理机制模式为其它流域水资源分配利用和全国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管理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流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对流域工程建设、饮用水安全保障、河流生态安全等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流域综合规划是有效实现流域综合管理和地区经济稳定增长的必要手段.应用GIS技术对数据层进行分析计算,可以为流域综合规划的制定提供强大的功能辅助与技术支持,提高规划精细度,实现流域综合规划的信息化和科学化.  相似文献   

12.
GEF海河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管理知识管理系统是GEF海河项目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海河流域水资源和水环境管理信息的存储、管理和共享交换中心;利用先进的3S(GIS/RS/GPS)和IT技术,建设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知识共享平台,实现海河流域水利与环保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以遥感监测ET为管理措施、水功能区为管理单元、水权为管理核心、模型为支撑工具、取水许可与排污许可为控制手段,构建海河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业务管理系统;该系统的建设为加强海河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管理,促进各级水行政管理部门间的协调合作,改善海河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状况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和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3.
构建了流域水库群水资源调度系统。该系统采用框架结构,与GIS无缝连接并利于添加模型;内嵌GIS控件面轻松实现图形导航、放大、缩小、漫游、标注、图层控制管理;采用分布式流域水文预报模型有效解决了山区降雨分布不均匀问题,提高了水情预报精度。通过2009年"莫拉克"台风降雨过程的霍童溪流域水库群预报调度计算表明:流域水库群水资源调度系统的应用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14.
随着黄河区域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黄河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在担负农业用水和非农业供水的同一渠系内实行“两水分供、两费分计”是以河养河的重要举措,对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节约和高效利用黄河水,增加供水单位效益,促进人与黄河和谐相处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流域管理委员会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决策中心。流域应实现流域水资源和水环境一体化管理。实行流域管理委员会制度,是为了建立流域管理决策中心,使委员会享有流域最高权力,负有全面责任。我国目前可以考虑建立非法定行政主体的流域管理协调委员会制度。待条件成熟时,再转为法定行政主体的流域管理委员会制度。  相似文献   

16.
新疆可持续发展中人水和谐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内陆干旱地区,人水和谐是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内容,并主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与水的和谐上。从历史与现实中的人水和谐问题以及未来发展中的人水和谐目标入手,分析了当前人水和谐面临的挑战,提出了解决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水和谐的对策与措施。并指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水的和谐是不断发展的过程,人水和谐是多目标的、相对的、是动态发展的。当各业和生态环境用水总量成为刚性约束条件时,只有通过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来实现新的人水和谐目标。  相似文献   

17.
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地貌单元特征及地下水储水构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邓铭江  裴建生  王智 《水利学报》2006,37(11):1360-1366
对于解决干旱区内陆河流水资源的调蓄问题,人们已习惯采用“高坝大库”的工程技术方案。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地下水库的建设经验,结合干旱区内陆河流地貌单元、储水构造特征以及水资源转化特点,提出了建设山间凹陷、山前凹陷和深覆盖河谷型等三种地下水库的具体设想,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一种以地下水库调蓄为主,地下水与地表水统一调度的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新模式,以期使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更加合理、科学、经济。这种新模式是实现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水资源高效利用、合理配置的有益尝试,充分体现了因地制宜、人与自然和谐的治水新理念。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三次平衡配置的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理念,重点分析和探讨了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概念、基本特性;在水资源“三次平衡”配置成果的基础上,分析和构建了评价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及其表征指标体系。最后结合东辽河流域实际进行了应用,获得了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系列成果。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思路、模型方法是可行的。可供其他流域或地区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河道采砂管理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马水山 《中国水利》2006,(22):10-13,23
以水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维护河流健康,促进人水和谐,意义十分重大。河道非法采砂不仅严重危及公共安全,而且影响当地的社会稳定与和谐。尽管近年来各地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加强管理,采取了多种积极有效的措施,为创造良好的社会稳定环境及构建和谐社会做了积极、有效的工作。加强河道采砂管理工作的主要对策是构建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的和谐关系,但目前河道采砂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着影响社会稳定与和谐的一些消极因素,应进一步完善法规,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20.
为了摸清水系连通性衰退的成因,本文通过引入水系连通性指标和推求河道水力几何关系,深入分析了水系连通性的连通机理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河道纵向连通性取决于河道来水来沙条件与边界形态,侧向连通性取决于河道分汇流比及分汇流区的水流流态和冲淤形态,河道横向连通包括河道滩槽并存、洪水期滩槽水沙交换以及水生植物的传播,主要是通过洪水周期性的涨落来实现的;流域降水变化、河道整治与堤岸工程、水库枢纽建设和引水分流工程等因素是河道连通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总之,河道来水来沙条件、分(汇)流状况与河道边界形态等之间的协调是水系连通性的内在机制和控制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