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芸  庞启航 《山东水利》2006,(3):18-18,20
小开河引黄灌区以水为媒,坚持人与自然和谐,走科技先导型、资源节约型、生态保护型、循环经济型的现代化灌区之路,努力打造节水型生态灌区。小开河工程于2001年被水利部评为“优质工程”,并被誉为“山东省引黄灌区治理工程建设管理的典范”。1灌区概况小开河引黄灌区位于黄河下  相似文献   

2.
小开河引黄灌区干渠输水输沙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治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黄河调水调沙、渠道淤积、上游引水口门引水能力小、末级渠系配套工程不健全、黄河指标用水等因素的影响,近几年小开河灌区引水越来越困难,制约着灌区的可持续发展。对以上因素进行了深入地分析与研究,针对小开河灌区输水输沙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3.
小开河灌区水沙分布及泥沙长距离输送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开河灌区是黄河下游20世纪末扩建改造的大型引黄灌区,经输沙渠把泥沙进行长距离输送,在远离黄河大堤51.3km处修建沉沙池集中处理泥沙.1998年11月通水试运行,2001年底正式运行,工程建成后,输送入沉沙池泥沙占引黄闸进沙量的52.13%,实现了泥沙长距离输送的目标.本文首先介绍了小开河灌区工程建设及运行情况,10年来灌区水沙分布,针对泥沙长距离输送机理问题,研究分析了小开河灌区渠道特性、长距离输送特点和输沙渠冲淤规律,提出输沙渠泥沙垫底淤积量概念和基本冲淤平衡水沙条件.  相似文献   

4.
依据2010—2016年黄河下游小开河灌区引黄闸附近河段的水沙资料,总结小开河引黄闸的引水引沙特性,在此基础上提出近期小开河引黄闸引黄能力变化的原因,并对影响小开河引黄闸引水引沙效果的因素进行了简要分析。结果表明:小开河引黄闸主要存在大河流量较小时引水条件差、流量较大时引水含沙量大两方面的问题;河道下切导致的同流量下闸前水位降低、渠道淤积严重、闸前局部河势的变化是造成小开河引黄闸上述引水引沙问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小开河灌区位于黄河下游,淡水资源缺乏,农业用水主要依赖引黄灌溉,导致泥沙问题严重,通过分析小开河灌区引黄泥沙问题的采取的远距离输沙、节水技术、输沙入田、泥沙资源化利用等技术,给出完善引黄灌区的泥沙利用采取输沙模式研究、水沙一体化利用技术、强化政府政策引导等建议,有利于解决引黄灌区泥沙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采用实测资料分析的办法,对小开河灌区泥沙空间淤积分布特征及其对灌区土地质量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小开河灌区采用了远距离输沙技术,与山东其他引黄灌区相比,小开河灌区淤积于渠系的泥沙和排入河道的泥沙比例均较小,通过浑水入田的泥沙比例大幅度提高,沉沙池集中沉沙的比例相当,但对环境危害较小。由于浑水入田的泥沙增多,小开河灌区土壤质地明显改良,土壤表层含盐量有所下降,土壤养分含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1 小开河引黄工程概况 小开河引黄灌区位于山东省滨州地区黄河左岸,灌区范围包括滨州、惠民、阳信、沾化、无棣5个县(市)22个乡镇。设计引黄流量60m~3/s,加大流量85m~3/s ,设计灌溉面积7.3万hm~2(实际灌溉面积8.2万hm~2),输水干线包括输沙渠、沉沙地和80km输水渠。小开河引黄一期工程主要建设内容有:土方工程包括51.274km输沙渠,4.155km沉沙  相似文献   

8.
黄河三角洲典型灌区土地承载能力的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实测资料分析的方法,对小开河灌区土地资源承载能力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小开河灌区现实土地资源承载能力较好,目前的粮食产量除能满足灌区人口消费外,尚可向国家提供9×104t商品粮。小开河灌区要想提高未来土地承载能力,必须进一步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提高灌区农作物的单产潜力,应增加畜牧业子系统在小开河灌区生态结构中的比例,建立布局趋近合理、结构稳定、功能齐全的林业生态网络体系,按照灌区水资源的供给和分配结构对不同生态景观进行重新布局。  相似文献   

9.
小开河灌区湿地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具有典型的湿地野生动植物资源,发挥着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通过介绍小开河灌区湿地资源,分析灌区湿地的保护措施,为类似灌区湿地生态保护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黄河三角州典型灌区泥沙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实测资料分析与理论探讨相结合的方法,对小开河灌区泥沙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与方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小开河灌区泥沙处理应转变观念,结合灌区的实际情况,注重泥沙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因地制宜的处理引黄泥沙。小开河灌区泥沙资源优化配置的方法:①浑水灌溉、输沙入田;②以挖待沉,整理开发土地资源;③利用引黄泥沙生产建筑材料。  相似文献   

11.
小开河灌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特征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实测资料分析的办法,对小开河灌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是小开河灌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灌区建成后,耕地面积逐年增加,未利用面积逐年减少,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日趋合理,部分耕地存在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威胁;今后小开河灌区土地开发利用应控制区域人口增长,切实保护耕地,增加农业物质投入,建设资源节约型农业。  相似文献   

12.
1 灌区基本情况 小开河引黄灌区位于黄河下游。在黄河最后流量观测站——利津站以上66km。灌区于1998年建成,设计灌溉面积7.33万hm~2,设计引水流量60m~3/s,全断面采用聚乙烯薄膜防渗,渠坡用58×38×6cm混凝土预制板进行了衬砌。沉沙池设在离渠首51.3km处,长4.16km,输水渠全长33.3km。针对连年持续干旱,黄河来水较少,供需矛盾突出,春灌高峰时根本无法满足用水要求的实际情况,灌区利用冬季非引水季  相似文献   

13.
小开河引黄灌区远距离输沙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小开河引黄灌区为例,对灌区的远距离输沙技术进行了探讨,研究了小开河远距离输沙与灌区泥沙空间分布规律之间的关系。认为小开河灌区的泥沙分布规律有以下几个特点:①灌溉渠系的泥沙淤积比例小;②浑水入田的泥沙比例大幅度提高;③通过沉沙池集中沉沙的量较其他典型灌区沉沙池的沉沙比例有一定程度下降;④排入各级排水河道的泥沙比例较其他灌区有明显下降。提出了引黄灌区泥沙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优化配置途径。  相似文献   

14.
引黄泥沙问题是制约黄河下游引黄灌区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通过分析总结绞吸式挖泥船在小开河引黄灌区沉沙池清淤中的成功应用,提出了利用挖泥船和多级加压泵站、通过管道向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区远距离输送黄河泥沙改良土壤的设想.届时,黄河下游引黄灌区将形成"引黄泥沙利用—盐碱地改良—生态环境改善—灌区可持续发展"的"四位一体"良性发...  相似文献   

15.
1999年以来,黄河下游来水来沙发生了以下变化:一是黄河10 a间不再断流;二是非汛期水流含沙量降低,但粗泥沙颗粒含量增加;三是调水调沙后,主河槽显著刷深。黄河下游水沙变化,尤其是水流含沙量的变化对引黄灌区影响较大,导致灌区渠道淤积,杂草丛生,使灌区引水能力下降,用水得不到满足。结合小开河引黄灌区的实际情况,分析了泥沙颗粒变粗对水流挟沙能力的影响,提出了解决泥沙淤积问题的措施:适当进行调水调沙、及时进行渠道灭草、实行灌区科学运行管理等。  相似文献   

16.
采用实测资料分析的办法,对小开河灌区盐碱土的成因、分布及其对灌区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受成土母质和地下水的双重影响,小开河灌区土壤的含盐量较高,形成大量的盐碱土;盐化潮土是灌区内最主要的土壤类型,主要分布在洼地边缘或缓平坡地中下端和洼坡地带,由于盐碱土中大量可溶性盐分的存在,对灌区动植物、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均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以小开河灌为例,浅谈灌区生态农业体系的建设,浅析灌区生态农业模式的发展前景以及发展生态农业的长远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小开河灌区为例,阐述了灌区已确权划界土地调查测量步骤,并对其测量成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小开河灌区渠道的输水输沙特性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小开河灌区运行10 a来的资料,总结灌区引水引沙条件和渠道断面特性,研究干渠不同渠段的引水分布特征和泥沙长距离输送、淤积特性。根据断面实测流量资料,给出输沙渠不同渠段的河宽、水深、流速、水力半径等水力参数与流量关系的水力几何形态指标,进而得出小开河灌区不同渠段的水流挟沙力与流量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设计流量下小开河灌区输沙渠沿程输沙能力变化不大,输沙渠中段由于渠道宽度较大,相同流量条件下的输沙能力较上、下段偏小约2 kg/m3。  相似文献   

20.
商太业 《山东水利》2010,(10):51-52,54
对滨州市小开河引黄灌区信息化建设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阐述灌区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内容以及系统应用效果,并针对灌区信息化建设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