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了解平原河网地区河道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选取江阴市城区10条非黑臭河道和17条黑臭河道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河道表层沉积物中Cu、Cr、Ni、Zn、Pb、Cd、As、Hg等8种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并对其来源及生态风险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1)江阴市城区黑臭河道与非黑臭河道沉积物中重金属均超过其背景值,已表现出明显的富集累积趋势,但各重金属浓度在黑臭河道与非黑臭河道中没有显著差异(p0.05)。(2)相关性分析及主成分分析表明,沉积物中多数重金属元素来源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主要受到工业污染、农田面源污染、交通污染和自然地质作用的影响。(3)潜在生态风险系数评价结果显示,各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顺序在黑臭河道中为HgCdPbAsNiCuZnCr,在非黑臭河道中为HgCdCuAsPbNiZnCr,其中Hg和Cd对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的贡献最大,在黑臭河道与非黑臭河道中的贡献占比均超过60%。8种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介于53.1~961.5,总体处于低或中等生态风险水平,但局部河段具有高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2.
南四湖表层底泥重金属空间分布及污染程度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试南四湖湖区29个表层底泥中重金属Hg、Cd、Cr、Pb、Ni、Cu、Zn和类金属As的质量比,得到南四湖湖区重金属污染的空间分布特征。结合地质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南四湖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南四湖已受到重金属元素的污染,属于中等程度污染湖泊,其中以As、Hg、Cd、Pb元素污染严重。除了As、Cd元素在下级湖表层底泥中的质量比略高外,其他重金属元素在上级湖的污染程度普遍比在下级湖的高;二级坝以北的昭阳湖湖区潜在生态危害最为严重,其次是南阳湖、微山湖、独山湖和二级坝以南的昭阳湖湖区。  相似文献   

3.
研究黄河花园口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可为黄河中游重金属污染治理和生态风险管理提供参考。在黄河花园口河段布设8个采样点,取表层沉积物样品对其重金属(Pb、Cu、Cd、Zn)含量进行检测分析,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分别评价其污染水平。结果表明:沉积物中重金属(Pb、Cu、Cd、Zn)的含量分别为:22.10、20.07、0.198、125.28 mg/kg。地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重金属元素污染程度顺序为:CdZnPbCu。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各重金属污染对花园口河段构成的潜在生态危害由强至弱依次为:CdCuPbZn,其中Cd是最大贡献因子。总体上讲,黄河花园口河段处于轻微生态风险等级,未受到明显的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4.
南四湖表层底泥重金属污染的风险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定量评价南四湖表层底泥的重金属污染程序和潜在生态危害性,在实地采样分析表层底泥重金属污染浓度和空间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将地质积累指数与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相结合对南四湖表层度泥重金属的污染。程度进行了潜在的生态风险评价,两种方法相互补充和验证。结果表明:汞是南四湖高生态风险元素,应予特别关注;南四湖底泥的重金属污染从北到南重金属污染由重到轻,来自济宁的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是南四湖上级湖污染的主要来源最后基于评价结果提出了合理化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对2014年渤海湾西南部近岸海域共16个采样站位7种重金属的含量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分别测定了各采样站位中的Cu、Pb、Zn、Cd、Cr、Hg和As的含量,并作了质量控制。利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其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海域表层沉积物中Cu、Zn、Cd、Cr和Hg含量的平均值均高于渤海沉积物重金属背景值。沉积物中重金属单元素平均含量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中Cd和As的风险等级已经达到"中等",其他重金属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等级"较低";综合潜在生态风险等级属于"中等",港区附近海域的风险等级相对较高。因此,建议加强港口作业区海洋环境环境保护,减少污染物排放量。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和TOC相关性分析表明:该研究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u、Pb、Zn、Cd、Cr和As相互之间有一定的同源性,TOC对重金属Cu、Pb、Zn、Cd、Cr和As分布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要介绍了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并以当地土壤最高背景值为参比值对漳卫南运河表层沉积物重金属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漳卫南运河多数河段表层沉积物都受到重金属的中强度污染,具有较高的潜在生态风险。污染最严重的河段是卫运河的塔湾。污染最严重的重金属元素是Cd、Hg,其次是As、Cu、Cr,Zn与Pb相对污染较轻。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赣江流域水库沉积物的重金属污染水平,分析测定了流域内7座中型水库沉积物中Cu、Cr、Zn、Pb、Cd、As、Hg等重金属含量,并采用地积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进行综合评价,同时,收集整理了库水和下游河道沉积物的污染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流域典型水库沉积物中Cd、Cu为主要污染元素,但水库水体未受污染。地积累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赣江流域水库沉积物Cd、Cu均属轻度污染程度,与流域内表层土壤的污染程度有关。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结果显示,赣江流域水库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总体处于中等风险。值得注意的是Pb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属较强风险,其中极强风险、较强风险、中等风险的样点分别占14.28%、28.57%、28.57%。  相似文献   

8.
洞庭湖流域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及其生态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洞庭湖流域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水体沉积物中7种重金属质量分数和分布特征,并对其来源和风险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东洞庭湖中7种重金属质量分数在3个湖区中最高,入湖河流Cr、Pb质量分数在湘江较高,Ni、As、Cd质量分数在资水上游最高,Cu质量分数在资水下游最高,Zn质量分数在沅江下游最高,沉积物各元素空间分布差异大;地累积指数法显示,7种重金属污染情况排序依次为CdNiCrCuZnPbAs,东洞庭湖为湖区沉积物污染最严重区域,资水为入湖河流沉积物污染最严重区域,均达到严重污染程度;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显示,单一元素污染危害程度依次为CdNiAsCuPbCrZn,全流域沉积物高风险因子Cd对生物影响最大,其在湖区中东洞庭湖最高,入湖河流中资水最高,流域整体处于高潜在生态风险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显示,Cr、Ni、Cu、Pb和As可能属于自然来源,Zn可能来源于锌矿产的开采或矿产的岩石风化、侵蚀,而Cd可能来源于农药、化肥和生活污水,也可能来源于钢材制造、颜料、油漆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水库作为生活饮用水水源地,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且污染物种类多、来源广、危害大。目前,关于水库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分析的研究较少。以三峡库区长寿湖水库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利用地累积指数(I_(geo))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结合沉积年代学序列,对沉积物中重金属Co,Cd,Cr,Cu,Ni,Pb和Zn的垂直变化特征、重金属来源及生态风险评价进行了分析。地累积指数分析表明: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累积顺序为CdCoZnNiPbCuCr,其中Cd和Zn累积较明显,属于轻度污染。潜在生态风险系数评价结果表明:沉积物中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值大多数低于150,说明潜在生态风险整体较轻,但自1889年以来,RI值一直大于150,应当引起重视。应用主成分析法分析长寿湖水库沉积物中重金属来源,结果表明:水库沉积物中重金属主要来源于流域土壤的自然风化和土壤侵蚀,同时也受到龙溪河流域城市化、工业化发展导致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顺利开展城市河道污染整治工程,有效控制河道底泥引发的二次污染,研究河道底泥污染特征并分析其生态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台州安溶泾河道底泥检测结果,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聚类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对底泥重金属含量、污染状况、空间分布、生态风险等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底泥中Cu、Zn、Pb、Cd这4种重金属污染严重;从流域上看,主要污染区域为安溶泾上游段、2条支流段和支流与干流交汇处;从河道纵剖面上看,随着底泥深度的增加,超标重金属浓度普遍降低;Cu和Cd的潜在生态危害较严重,且在安溶泾上游段源头、2条支流及支流与干流交汇处底泥Cd和Cu的受污染程度最为严重。研究成果可为城市河道底泥重金属污染的预防和综合整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合理处置重金属污染超标的底泥,是河道清淤工程的重点。以车陂涌清淤工程为例,通过原位测试、化学检验等,掌握河道清淤段不同位置底泥的污染特征。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底泥污染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得出河涌底泥低风险占31.71%、中等风险占29.27%、较高风险占2.44%、极高风险占36.59%,说明大多底泥需要处理。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来评价底泥作为农用地土壤的适宜性,73.2%样点属于清洁,尚清洁、轻微污染各占9.8%,中度及严重污染共占7.2%,说明大部分底泥可用于农田。最后提出了该清淤工程应注意的问题,为车陂涌水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底泥污染是造成茅洲河流域水质黑臭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对底泥勘查取样检测,采用底泥沉积物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对底泥营养盐污染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显示,营养盐、有机质污染均达到了重度污染等级。采用单一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系数和多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系数法对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显示,重金属污染达到了极强生态风险等级。根据底泥污染程度的不同,结合垂向变化分析,确定了不同区域底泥达标清淤深度在0.7~2.5m之间,继而确定了清淤量为331万m3,为茅洲河流域污染底泥清淤提供了可靠依据。其研究路线、方法可为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湖北省鄂州市某湖泊底泥重金属为研究对象,在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地质累积指数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对底泥中的重金属分布以及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从柱状底泥纵向分布来看,该湖底泥重金属含量整体上呈现从上到下递减的变化趋势,上层底泥重金属含量最高;从空间分布上看,3个湖区重金属污染程度排序是西湖区域>东湖区域>中湖区域。地质累积指数评价结果显示该湖底泥重金属主要以无污染—中度污染为主,底泥中重金属污染程度的大小排序为Cd>Zn>Cu>Pb>Ni>Cr>Hg>As;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的评价结果显示底泥中As、Ni、Cu、Pb、Cr和Zn生态风险水平较低,Cd和Hg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潜在生态风险,Cd的潜在生态风险最高。研究成果为该湖泊的污染调查和评价分析提供参考,并为湖泊后续的保护和水环境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黄土高原的典型工业污染河流北洛河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干支流 17 个采样点沉积物中的 8 种重金属(Hg、 As、Cd、Cr、Cu、Pb、Ni、Zn)质量分数,结合描述性统计结果对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进一步利用地 累积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分析重金属的污染程度与生态风险,利用 PMF 模型 和相关性分析进行来源解析。结果表明:北洛河上游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平均质量分数高于中下游,As、Cd 和 Zn 的均值分别为背景值的 1.26、1.28 和 1.41 倍,Zn、Hg、Cd、Pb、As 和 Cu 的变异系数大于 30%,为高度变异水平。 地累积指数法与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显示,北洛河上游 B1处和下游 B13处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处于中高水平; 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显示,单一元素污染危害程度依次为 Cd?>?Hg?>?As?>?Cu?>?Ni?>?Pb?>?Zn?>?Cr,整体来看,Cd 和 Hg 的潜在生态危害较大,中游 B10和下游 B13存在中等生态风险,其余点位均为轻微生态风险。来源解析表明,北 洛河沉积物中重金属的 3 个来源分别为交通污染源(30.74%)、煤炭石油类工业污染源(35.51%)及农业活动和自 然母质的混合来源(33.75%)。研究成果可为北洛河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的科学治理及流域生态管理提供理论 参考。  相似文献   

15.
针对水库重金属污染及其生态效应问题,分析海河流域北部4座典型水库沉积物中6种重金属(As、Cr、Cu、Ni、Pb和Zn)的分布情况,并评价污染物类型的相关性。采用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物种敏感性分布法分析4个水库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沙河水库、密云水库和于桥水库的重金属沉积物生态风险等级为优,官厅水库重金属沉积物生态风险等级为良。不同重金属对5%的底栖生物物种的危害质量分数(HC5)不同,由高到低依次为As(0.210 mg/kg)>Ni(0.071 mg/kg)>Cr(0.052 mg/kg)>Zn(0.050 mg/kg)>Cu(0.006 mg/kg)>Pb(0.005 mg/kg)。研究成果有助于了解水库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生态风险,为水库生态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三峡库区蓄水后的生态环境问题受到人们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库区消落带是水库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针对库区消落带土壤金属环境问题,国内外相关学者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基于近十年相关研究成果,本文对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金属含量、时空分布特征及生态环境风险进行了梳理、归纳和分析。结果表明,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金属含量总体呈现库区上游及下游较高,库区中游较低的空间格局,不同水位高程不同土壤层中各金属元素的分布特征存在一定差异。与蓄水前期相比,库区消落带土壤金属含量随干湿交替周期的增加呈现动态变化,且存在向江水中迁移的环境风险。由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结果可知,研究区域土壤总体上为二类土,处于轻度污染等级,存在轻微生态风险,主要风险元素为Cd,其次为As和Hg,但目前其含量并未影响人体生命健康。针对库区消落带的研究现状,本文提出今后相关研究的着眼方向,以期为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控及库区水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青狮潭水库底泥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桂林青狮潭水库由东湖和西湖两部分组成,为了研究青狮潭水库底泥重金属污染分布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测定了青狮潭水库不同位置底泥中5种重金属(As,Cd,Cr,Hg,Pb)的含量,并通过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了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东湖底泥中As和Cd含量较西湖高,西湖Hg和Pb含量高于东湖;底泥中Cr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船只通行是造成Pb污染的主要原因;东湖底泥中As和Cd可能主要来源于东江上游煤矿开采;西湖底泥中As,Cd,Hg与营养元素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其来源可能与周边农业活动和前期水库内网箱养鱼有关;根据地累积指数,重金属污染强度排序为Cd,As,Pb,Hg,Cr,Cd和As为主要污染元素;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大小排序为Cd,Hg,As,Pb,Cr;东湖底泥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强于西湖。  相似文献   

18.
杭州市城区河道底泥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杭州市城区6条代表性河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河道底泥中的pH、营养盐、有机物和金属污染物含量的监测和分析,总结其变化特征,为城区河道污染治理及底泥疏浚后的处置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城区河道底泥的pH均在7~8,呈中性偏碱性;部分河道底泥全氮、全磷以及有机质污染较为严重;重金属含量分布不均,Cd、Zn含量普遍较高。上述污染特征说明城区河道尽管进行了大规模的整治,但由于截污纳管不完全及水体流动性较差等原因,底泥沉积和污染速度较快,应加强底泥监测,定期清淤,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同时进一步深化截污纳管工程,加强环境引配水,推动水环境质量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19.
长江重庆城区段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污染负荷指数法、美国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NOAA)水体泥沙质量标准及香港公务局疏浚污泥重金属污染程度分类法,对长江重庆城区段(包括嘉陵江段(A)、汇合前长江段(B)与汇合后长江段(C))表层(0~10 cm)沉积物重金属Pb、Zn、Cu污染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①重庆城区段长江水体表层沉积物重金属质量比变异较大,最低值均低于全球背景值而最高值则均超过全球背景值;②Pb、Zn、Cu平均质量比顺序为A相似文献   

20.
以Hg、Pb、Cd、Zn、Cu和Cr为研究对象,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以及健康风险评价模型,揭示渭河流域渭南段水体重金属污染特征、生态风险和健康危害风险.结果表明:Hg、Pb、Cd、Zn、Cu和Cr共6种重金属浓度均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Ⅰ—Ⅲ类标准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