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概述在1998年主汛期,湘阴县共发生了各类大小险54800处,其中河浸管涌1241处,占22.历叽;堤身发浸3584处,占65.4%,发浸堤长146kin;堤身裂缝80处,占1.46%,裂缝堤长3495m;内脱被94处,占1.72%,内脱坡堤长3727m;外脱被28处,占O.sl%,外脱坡堤长1882m;洪水浸堤41处,占0.75%,漫水堤长37.3kin;管闸出险53处,占0.97%;还有风浪破坏永久护坡等其他险1434处,占7.92%。全县发生严重的重点险hod处,其中堤基河浸管涌67处,大堤内外脱坡57处,涵闸、机埠险113处,其他除IS处。这些险工在各类堤烷中分布并不与堤长成…  相似文献   

2.
吴玲 《河北水利》2011,(9):25-25
平原水库多建于粉砂壤土和砂壤土地基上.普遍存在渗漏问题.有的坝后还出现了沙沸、泉涌等倒渗透变形现象.这不仅影响水库效益的正常发挥和周边自然生态环境.而且危及围坝的安全。另外,当汛期水位升高时,河水经砂砾石层渗向堤外.在外堤脚易形成管涌或流土.容易引发河堤决口。  相似文献   

3.
《治淮》2021,(3)
正管涌,是汛期堤防在渗流作用下,土体颗粒被带出而发生渗透破坏的现象。长江中下游平原冲积地层,上面是粘性土,往下是粉砂、细砂等。由于渗水流经强透水层的压力损失小,堤内数百米范围内粘土层下面仍可能承受很大的水压力。如果这股水压力冲破了粘土层,下面的粉砂、细砂就会随水流出,从而发生管涌。据统计,堤防溃口90%以上都是因堤身堤基管涌破坏造成的。因此研究管涌产生原因、汛期处理效果以及汛后治理措施等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1998年长江和松花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千里长江大堤险象环生,堤身渗漏,堤坡崩塌,尤其是地基管涌流土、堤坝背水坡散浸险象普遍发生,个别堤坝出现决口,损失巨大.历史上,国内外土石坝垮坝失事,因内部掏空、管涌、渗流失稳的占45%以上[1].大水有大治,近年国家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江河治理,许多先进技术在各地堤坝工程应用或试用.其中,深层搅拌水泥土防渗墙技术以费用低、效率高、效果好而广泛使用,在长江堤防加固工程中约占总量的60%[2].深层搅拌水泥土防渗墙技术,简言之,即沿堤坝钻出一排相交的孔,灌入水泥浆…  相似文献   

5.
长江簰洲湾堤防于1998年特大洪水期间发生管涌,最终导致溃口。因堤基粉细砂层厚度大,垂直防渗措施不适于该堵口复堤工程。经渗透稳定性评价和综合分析,在簰洲湾堤防堵口复堤二程中采用堤外铺盖和堤内压基相结合的渗流控制方案,实践证明该渗控方案易于实施,安全可靠,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6.
华容县插旗镇东湖渍堤长这10km,保护面积1667hm2。1994年冬,该镇组织8000名劳动大军加筑堤内矮平台,基本解决了堤身单薄抗洪能力差的问题。但由于渍堤迎风当浪堤段长,护坡固脚块石风化、流失及人为损失严重,削弱了渍堤外坡抵御大风大浪冲击的承受能力。近两年来,渍堤外坡出险40处次,最大险象是东风堤段一次性垮坡近300m,为此消耗人力、物力、财力数十万元,给该镇群众带来了沉重的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1996年3月,该镇党委书记廖权赋同志就防汛抗灾工作提了三个要求,一是确保一线大堤安全渡汛,万无一失;二是确保内湖渍堤安全,争…  相似文献   

7.
黄建和 《人民长江》2001,32(2):11-12
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全流域性大洪水,九江市长长江干堤溃口。汛后九江市委托长江水利委员设计院承担堤防回固整治工程设计。设计中大胆使用新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溃口复堤工程当年建成,当年挡水。汛期对基础渗流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水泥土搅拌桩防渗体起到了良好的防渗体作用。在1999年九江市持续1个月的高水位,整个复堤段滴水不漏,彻底改变了过去存在的基础渗漏和管涌现象。重点介绍了九江市长江干堤软基处理中水泥土搅拌桩的设计、施工质量控制和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黄建和  方健  李晓华 《人民长江》2000,31(1):11-12,24
1998年8月7日,九江市和茳干堤4~5号闸口间发生溃口,经2万多军民奋战5个昼夜堵口成功,创造了我国堤防溃口堵口史上的奇迹。九江溃口形成7m冲坑,溃口下段地层中含有淤泥质土,为了确保复堤后的堤防工程安全,必须对堤基进行处理。全面闸述了溃口复堤段地形、地质条件,堤防现状,溃口复堤方案,堤线布置,堤型选择,堤基处理,安全监测等设计原则,分析计算成果。并根据1999年汛期(最高不位22.43m,居经二  相似文献   

9.
1995年以来,长江连续发生大洪水,湖北浠水县3外堤段曾出现了贯穿性溃口。在险情实测记录的基础上,总结和分析堤防贯穿性溃口险情的发生、发展、抢护等过程及特点是非常必要的。在贯穿性漏洞出现前,一般有管涌和散浸发生,漏洞发生之处一般都是在地质条件较差的地方,漏洞发生的同时伴有堤内模向裂缝的发生。从发生贯穿性漏洞到溃口的时间与堤身组成物、堤身断面大小、江水位高低有关。溃口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溃口处土壤组成透水性强,先发生散浸或管涌等险情,加上侵沧时间长,迎水面和背水面堤身沉陷不均匀,导致裂缝出现和冲刷的加剧也都促成溃口发生。贯穿性漏洞出现后,首先应找准漏斗,外堵为主,配以内导,抢险的重点应放在迎水面。由于险情发展迅速,必须争分夺秒、抓住有利时机进行抢险。  相似文献   

10.
徐少军  易军 《中国水利》1999,(12):37-38
长江干流流经湖北省1061公里,两岸长江堤防(主要是一、二级堤防)长1745公里,约占整个长江干流堤防总长的60%,其中一级堤防长470余公里。勘探资料表明,湖北长江堤防基本建立在黏土覆盖层极薄的古云梦遗址之上,堤基多具二元结构,有409公里存在不同程度的基础问题,基础覆盖层小于5米的有118公里,有的沙层还出露在外。每遇汛期,多发生管涌等重大险情,严重威胁大堤安全。在1998年长江流域的特大洪水中,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