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雪山水库引水坝调洪演算成果和工程投资估算为依据,拟定引水隧洞断面尺寸和引水坝水位,校核水位2 449.99m时,引水隧洞出现了明满交替流流态。采用有限体积法,运用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拟软件FLUENT对不同进水口型式的引水隧洞进口段进行数值模拟。在此基础上,比较引水隧洞在明满流流态下不同进水口型式的洞内脉动压强和水流速度沿水流方向变化情况,分析得出喇叭型进水口可更好的改善过流条件,减小明满流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
一、概述 (一)隧洞的工程布置: 发电引水隧洞位于大坝左岸,为单管三分岔式引水道,由进水口、平洞、斜洞及岔支洞段组成,全长293米。最大静水头47.2米,考虑水锤压力支洞中心线上的水头值为70.3米。主洞径8米,支洞内径3.4米,全洞一般按地质条件及水头大小,分段采用了钢筋混凝土及混凝土衬砌型式,衬砌厚度0.3~  相似文献   

3.
南水北调西线阿安引水隧洞水力学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水北调西线阿安引水隧洞具有水头高、流速急、定流量、变闸门开度、水位变幅大等特点,借助于水工模型试验对输水洞在不同工况运用下的水流流态、泄流能力、压力特性及关键部位的空化特性、闸门区水流特性、消能工体型等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分析,并对洞内消能工体型进行优化。在工作闸门区突扩跌坎处,选择合适的体型并严格控制表面不平整度,可达到防止或减小空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李纪新 《人民黄河》1998,20(8):29-30
小浪底工程排沙洞布置在进水塔的最低层,担负着水库泄洪、排沙、排污的任务。排沙洞为压力洞,工作闸门布置在隧洞出口,门后为明流隧洞段,水流经明流段出口末端挑坎泄入下游消力池。工作闸门采用偏心铰弧门,孔口尺寸为4.4m×4.5m,设计水头122.05m,总水压力为42000kN。为了调节下泄流量和保证进水塔前冲沙漏斗,需要闸门经常启闭和局部开启泄流,同时为避免排沙洞洞身磨损,控制洞内流速,也要求闸门局部开启控泄。因此闸门具有运用频繁,经常局部开启泄流的特点,运行条件十分复杂。1主止水选择目前国内外水电工程,对于100m以上…  相似文献   

5.
水布垭水利枢纽放空洞最大挡水水头达154 m,最大操作水头110 m,洞内流速、水压力及闸门操作动水压力均处于较高水平,叙述了放空洞的布置及结构型式.  相似文献   

6.
针对高水头、大流量、长引水隧洞的水电站,调压井布置受地形、地质条件限制以及常规型式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问题,以柏香林水电站为例,对比了事故闸门与蝶阀方案,以及各种调压井型式,通过调压井结构计算和水力计算论证了事故闸门与露天水池相结合调压井设计的合理性。结果表明:事故闸门与露天水池相结合调压井具有事故闸门和水室式调压井的优点,安全可靠性较高,且方便检修管理。该型式调压井可有效地减少涌波高度,从而降低调压井的高度,节省工程量,减少投资,具有经济性和适用性,有效地解决了特殊地形地质条件调压井设计的难题,因此对调压井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正>某水利输水工程取水头部位于河左岸,取水塔为岸边竖井方式,布局沿水流方向设计依次为取水闸门段、旋转滤网段、收缩段和快速闸门段,总长度为64.14 m。取水工作闸门分3层3孔,上下交错布置。分层取水段后设3套双侧进水的自动旋转滤网,每套滤网后面设置1孔事故检修闸门门槽。在引水隧洞进口设置一孔6×6 m快速闸门,闸门底坎高程  相似文献   

8.
锦屏二级进口1#~4#事故闸门有江水绕渗现象。为确保引水隧洞安全度汛及洞内正常施工作业,对4条引水隧洞事故闸门后检修坚井内边墙及底板布置一道防渗帷幕进行处理。本文详细介绍了防渗灌浆的施工技术措施,经处理后的外观和安全监测埋设的渗压计采集的数据表明:无渗水现象,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水布垭水利枢纽放空洞最大挡水水头达154m,最大操作水头110m,洞内流速、水压力及闸门操作动水压力均处于较高水平,叙述了放空洞的布置及结构型式。  相似文献   

10.
水利水电工程中的过水隧洞有导流洞、泄洪洞、放空洞以及发电引水洞等,它们各自具有一定的水流适用条件,对单一用途的水工隧洞,其洞内水流特性较容易把握。当由于技术、经济条件让一条隧洞具备多种用途时,隧洞将面临着不同运行阶段显著的水力差异性考验。结合某水利工程多用途水工隧洞水力模型试验,研究了集导流、泄洪、放空及发电引水等功能于一体的陡坡隧洞在不同运行阶段的相关水力特性。结果表明当作为泄洪隧洞在正常工况下运用时,隧洞进口前和洞内流态均较正常,洞内最小压力满足水工隧洞设计规程要求;当作为导流隧洞和放空洞运用时,隧洞进口在一定水流条件下会形成吸气型立轴漩涡,并在洞内形成形态不断变化且不断溃灭的气囊,在较长的洞段及较大的流量区间内,洞内还会出现明满交替流以及发电支洞岔管引起的明流冲击波、水流折冲等不良流态,上述水流现象会引发洞壁的有害振动或空蚀破坏。通过试验优化,并结合隧洞末端工作闸门的合理调度,提出了多用途水工隧洞的安全运行方式。  相似文献   

11.
介绍一种导流洞采用"龙翘尾式"改建为泄洪洞的技术,即在导流洞尾部设竖井段、水平转弯段和下游消能段。该技术要求导流洞按照运行工况一次建成有压圆形,这样洞内高速水流带来的气蚀问题基本不存在。经过竖井段后,上游水位与出口底板水头差降低,水力学、闸门受力等结构问题的处理难度均相应降低。下游消能工即使存在气蚀,由于在洞外检修条件好,问题也容易解决。  相似文献   

12.
水力学模型试验是验证过水建筑物设计合理性的重要方法之一。基于流体力学和水工模型理论对山西中部引黄工程输水洞分水口开展了模型试验研究。验证了总干隧洞、西干和东干支洞在闸门不同开度下的过流能力、流量分配;给出了闸门与闸前水面线高度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东西干闸门开度分别为0.60 m和0.56 m时能保证输水能力,并满足东西干流量分配;闸门启闭速率与闸前水位呈负相关。研究成果对无压输水隧洞分水口过流能力研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并对闸门启闭和系统调度具有实际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颜锦凯  赵凯 《人民长江》2016,47(20):36-39
杨房沟水电站导流隧洞具有导流与度汛流量大、流速快、水位变幅大、洞身断面较大、使用年限长等特点。导流建筑物一旦失事将推迟大坝的施工进度和发电工期,造成重大灾害和损失。综合当地地形地质条件、洪水特性、枢纽布置及工程特点,介绍了导流隧洞的布置及断面型式、导流隧洞水力学计算结果、进出口及洞身支护、进口闸门井及堵头等结构的设计方案。导流隧洞进口闸门室结构计算表明:在各运行工况下,建筑物满足安全运行要求;基础地质缺陷处理和边坡处理满足规范规定的稳定安全系数要求。  相似文献   

14.
针对长距离输水隧洞小比尺物理模型难以满足阻力相似的问题,依托陕西省某县城分洪隧洞工程,通过对进口闸室段过流能力及隧洞段输水能力进行分别验证,实现了在小比尺物理模型上进行隧洞过流能力的试验研究。基于隧洞段内可以形成均匀流的特点,采用明渠均匀流计算方法对模型实测结果进行了计算验证。结果表明:计算流量与模型实测流量的最小差值为11.71 m3/s,最小相对误差为1.93%;基于进口闸室段距离短、局部水头损失远大于沿程水头损失的特点,控制隧洞桩号0+099.25 m处水深为隧洞正常水深,可直接验证其过流能力,进口闸室段过流量与实测过流量最大误差不超过1.78%;在30年一遇洪水时,推荐方案闸室和隧洞的过流能力相匹配且与模型实测值基本一致,隧洞的分洪流量达到863 m3/s,较设计分洪流量800 m3/s超泄了63 m3/s,超泄流量占设计过流量的7.88%,完全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5.
针对张峰水库导流泄洪洞弧形闸门安装位置距离洞口50余m,无法用普通吊车安装的特殊性,必须先行安装预埋件来辅助安装.文中对预埋件的安装方法、门叶、支铰、支臂等各部件的安装方法、步骤作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6.
介绍小溶江水利枢纽导流洞封堵闸门的门叶结构、支承机构、止水装置和门槽的设计以及启闭机的选择。导流洞封堵闸门是在工程具备蓄水条件时下闸封堵施工导流洞,导流洞封堵闸门的安全运行和顺利下闸截流,标志着水库开始蓄水。  相似文献   

17.
长河坝水电站初期导流洞堵头挡正常蓄水位的水头高达212.00 m,封堵工程量大、程序复杂、直接影响电站发电工期。结合导流洞封堵施工的特点,通过结构稳定计算分析,拟定永久堵头挡水、闸门挡水、临时堵头与永久堵头结合、2号导流洞堵头位置下移4种下闸封堵方案,并从发电工期、施工进度、工程结构安全、工程投资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经济技术比较,进而优选出最佳方案。研究成果可为类似高堆石坝工程导流洞的下闸封堵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张智 《西北水电》2013,(6):97-100
小湾水电站导流洞下闸前进行了2次水下探摸,查清门槽、底坎实际情况后制定了合适的下闸、堵漏方案,并在下闸前进行全面的演练,使所有人员熟悉下闸流程,确保下闸顺利进行。下闸后根据门后漏水情况及时进行了堵漏作业,采用水下混凝土堵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以阿海水电站导流洞为实例,介绍了大型导流洞设计中常用的工程类比法、结构力学法及有限元法。采用传统的工程类比法及结构力学法可快速完成导流洞衬砌初步设计及计算,再用该初步成果进行有限元分析复核,较为合理的完成阿海大型导流洞衬砌结构设计及计算。导流洞于2007年4月开工,2009年1月过流,2011年12月下闸蓄水,安全运行近3年。导流洞下闸后进洞检查未见明显损坏,从一个侧面验证了该衬砌设计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