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山区大中型工程建设往往产生大量弃渣,合理处置和综合利用弃渣是工程水土保持的重点和难点。为减小弃渣对地表扰动和对环境的影响,以汉江孤山航电枢纽工程为例,在弃渣组成和可用性分析基础上,结合项目实施特点、施工时序等方面充分探讨了弃渣的综合利用可行性,并提出了围堰填筑备料、场地填筑、地方建设填筑、弃渣造地等弃渣合理利用方向。结果表明:孤山航电枢纽工程弃渣综合利用方案在安全消纳弃渣的同时节省了工程投资,实现了弃渣资源化利用和保护周边生态环境的目标,可为后期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新建水库工程施工产生大量弃渣,合理选址配套弃渣场,进行限制性因素分析,确定堆渣方案,开展堆渣体稳定计算,细化弃渣场水土保持措施设计。以昆明市寻甸县龙泉水库工程弃渣场水土保持设计为例,根据弃渣场区域自然概况,分析弃渣场选址,确定堆渣方案,从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细化设计,形成完整的弃渣场防治措施体系,有效预防弃渣场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和可能发生的危害。  相似文献   

3.
对弃渣场特征进行研究,有助于提高弃渣场防护设计水平,控制水土流失。以洛湛路岑溪至茂名段工程为例,对铁路弃渣场的选址、面积、弃渣量、防治措施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山丘区铁路弃渣场密度大,且多数弃渣场位置较水土保持方案发生变更;全线以小型弃渣场为主,但部分弃渣场堆渣超高,给防护带来困难;布设合理的挡渣墙是最有效的防治措施,可控制弃渣场造成的主要水土流失;水土保持方案和后续设计的防治措施如何落实是弃渣场水土流失防治的一个难点。  相似文献   

4.
为减少水土流失,做好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工作,把生态文明建设和弃渣场规划施工(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紧密结合。以滇中引水工程四华道班弃渣场为例,分析了弃渣场拦挡设施、排水及植被恢复规划,介绍了弃渣场实施过程中弃渣施工方案以及环保和水土保持方案,阐明了弃渣场弃渣规划和防护措施配置不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危害。结果表明:工程的实施可有效防治水土流失,减轻生态环境的恶化,确保弃渣场安全运行。研究结果为类似工程弃渣场的规划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平原灌区改造工程具有弃渣量大、弃渣点多、堆渣堆放困难、堆放时间较长的特点。本文以潮州供水枢纽灌区改造工程为例,提出优化设计以减少弃渣量、充分利用弃渣、合理选择弃渣场、布置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的弃渣处理总体思路,以及相应具体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文章针对黄土丘陵区修建铁路弃渣量大,容易产生水土流失的特点,提出了弃渣场位置的选择原则和弃渣堆弃方式的选择进行了阐述,并强调弃渣场治理措施布局以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防护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在建设项目弃渣过程中对弃渣场实施有效的管理和治理,可有效防治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7.
提出南方CASS软件土方量计算方法,结合云南某水库项目介绍水库弃渣场土方的3种堆筑方案,通过DTM法计算不同堆筑设计方案的弃渣量,最终选取缓坡弃渣方案作为此次弃渣场的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8.
山区水电站建设过程中的弃渣对项目区生态环境危害较大,科学规划建设与工程特性相匹配的弃渣场对项目区水土保持至关重要。红毛洞水电站主体工程原定的冲沟型弃渣场,存在弃渣涌水影响主体工程安全和弃渣运输道路布置、弃渣运输困难等问题。经合理性论证,取消了原主体工程设计的冲沟型弃渣场方案,优选库底型弃渣场方案。优化方案利用现状偏阳洞电站库容作为弃渣场,不涉及堆渣征地、弃渣运输和水土保持措施投资等费用,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弃渣场地形、堆渣形式的分析,进行堆渣量计算方法比较。在实际工作中主要采用等高线法进行弃渣场堆渣量计算,等高线法在计算弃渣场堆渣量时,由于求积仪误差、图纸变形误差和等高线位置误差的存在,往往使得计算结果精度不高。文章引入解析法计算弃渣场堆渣量,解析法在计算横断面面积时精度高。结果表明,在实际工作中2种方法都可应用于弃渣场堆渣量计算,2种方法各有长短。文章认为等高线法断面法计算简便,但精度不高,当弃渣场堆渣量不大时可用此方法;解析法有足够的精度保证,但是数据提取处理过程较繁琐,建议在大型弃渣场堆渣量计算中采用。  相似文献   

10.
根据新疆KSTY水电站工程弃渣场自然环境特点及工程特性,通过分析弃渣场水土流失的类型和危害,提出"先拦后弃"的治理原则,在堆渣前根据堆渣高度及周边环境情况,适当降低挡渣工程高度,在满足拦挡要求的前提下降低造价。弃渣坡面防护措施可与植被恢复措施相结合,放缓弃渣边坡,以达到恢复自然景观的效果,同时做好坡面排水和渣体内排水措施。实践表明,弃渣场拦挡措施效果良好,且与周边环境较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