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元两代的黄河及其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元两代是黄河南下夺淮,河患严重的一个时期。在二百四十多年间,河道摆动频繁,决溢连年不断,虽然文字记载有不少遗漏,但从仅有史料看,黄河灾害是超越前代的。在治河方面也有新的进展,并出现了贾鲁这一著名的治河人物。本文拟就金、元河道变迁和贾鲁治河等方面,作一概略的介绍。  相似文献   

2.
潘季驯是明代的治河理论家和实践家,我国治河史上享有盛名的治河人物之一。从明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起,到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止,他曾四次主持治河工作将近十年之久,使东奔西突、紊乱已极的黄河,一度出现了河患较少、河道相对稳定的小安局面。特别是他认真总结了前人治河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束水攻沙”和“蓄清刷黄”的治河方略,对清代以来的黄河治理工作  相似文献   

3.
靳辅(1633~1692),字紫垣,辽阳人。他在清康熙年间任河道总督时,能虚心求教,勤于实践,成为清代治河名臣。在消除河患、改善漕运等方面做出了成就,在发展治河理论、革新治河技术等方面也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4.
潘季驯《河防一览》中所收录的四十一道奏疏,记录了潘季驯领导治河活动的历史背景、河患频发的原因、堤防修守措施、河官管理、朝廷的态度等治河过程中的多个方面,均是围绕"束水攻沙论"治河思想进行的全面而具体的阐释,是研究黄河治理历史和经验的宝贵史料。本文对这些奏疏进行深入梳理和研究,从河官铨补和赏罚、河权的事权归一、"束水攻沙"实践、平定浮言、优恤官员等角度,对这些奏折中的治河思想和理念进行了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5.
论陈潢治河     
陈潢是清代康熙年间的治河名家,他曾协助靳辅治河并取得一定的成绩。在理论上继承并发展了明代潘季驯“束水攻沙”的治河方略,在实践方面最突出的是利用黄河泥沙进行放淤固堤,在处理黄河与运河的关系上,成功地开凿了中河,保证了漕运畅通。  相似文献   

6.
也谈贾鲁治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自金代夺淮入海后,成为整个元代黄河下游的基本流势,河患频繁。元统治者建都大都(今北京),政治中心远离黄河流域,对河患长时期持消极态度。直到白茅决口威胁到国家经济动脉大运河的安全时,才不得不对河患采取较大规模的整治活动,委任贾鲁治河。贾鲁,河东高平县(今山西高平)人。元顺帝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贾鲁奉诏以工部尚书为总治河防使,进秩二品,授以银印,带领20万军民,治河堵决。使河复故道,汇淮入海。功成后被破格提升为荣禄大夫、集贤殿大学士。贾鲁治河是我国治黄史上一次著名工役,对后世治黄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7.
王柠 《中国水利》2007,(4):54-56
明代是黄河多患时期,276年内无有间断。治理河患,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与社会的稳定,因而历来备受当政者的重视。明代的总理河道一职,就是为了适应当时形势的发展而建置的。它标志着我国治河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为治河机制的完备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8.
正贾让(生卒年不详),西汉末年人,官居侍诏。曾应诏提出治理黄河的规划性意见,即著名的"贾让治河三策"。作为中国水利史上最早系统提出治河策略的人,其思想对后代影响很大。历史上黄河下游经常决口和改道,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汉哀帝初年,"河从魏郡以东、北多溢决",以至于"水迹难以分明"。面对险情,哀帝刘欣下诏书"博求能浚川疏河者",贾让应诏上书,他基于对黄河水患来源的实地考察和论证,提出了著名的"治河三  相似文献   

9.
评述王化云的治河思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化云主持黄河水利委员会工作期间,注意研究历代治河方略,开展调查研究,从实践中认识黄河,从而在不同时期提出了不同的治河方案。从“确保临黄,固守金提”到“宽河固提”,采取一系列宽河与巩固堤防的措施,保证了40多年的防洪安全。在黄河全面治理方面,从“蓄水拦沙”到“滞洪排沙”、“蓄清排浑”,以至“上拦下排,两岸分滞”;还研究了调水调沙、河口治理、南水北调等方案。他赞成水土保持,主张河道整治,但不宜束水攻沙,反对改道和分流,对疏浚河道、河口挖沙、大放淤等也不赞成。我们应学习他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黄河,重视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地总结经验,重视科技,善于听取不同意见等等。  相似文献   

10.
明万历四年(公元1576年)夏,黄河在崔镇(在今江苏省泗阳县西北)决口,清口被淤,高堰被冲,淮水南徙。明代黄、淮、运三河通过洪泽湖交织在一起。黄河决口事关漕运线的安危,因此决口引起朝臣的纷纷议论。当时独揽朝权的张居正主持召开了一次讨论治河策略的会议,河漕尚书吴桂芳和河都御史傅希挚二人各持己见,争辩激烈,结果黄河仍泛滥,决口仍横流。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夏,张居正终于发现了一位合适的河督人选,他就是杰出的治河名家潘季驯。潘季驯,字时良,浙江乌程人,嘉靖二十年进士,这次主持河务已是他平生第三次了。他前两次虽然任职期短,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族在4 000多年治理黄河的实践中,形成并传承一系列卓越的黄河治理方略,可归纳为"束水攻沙"和"宽河滞沙"两大类。结合对黄河下游河道历史变迁及水沙量演变过程的分析,浅析历史上黄河治理思想与实践的传承与发展。远古的大禹治水、汉代的"贾让三策"和王景治河证明了"宽河滞沙"方略的有效性。明代潘季驯、清代的靳辅和陈潢将"束水攻沙"治河方略付诸治黄实践并取得成功,丰富了治河理论。在王化云"宽河滞沙"治河主导思想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发展的人民治黄,实现了新中国成立至今70余年伏秋大汛不决口的奇迹。在黄河水沙量与过程发生了重大变化的今天,迫切需要探索黄河水沙运动和演变规律的新变化,制定新水沙条件下的黄河治理方略。  相似文献   

12.
正潘季驯(1521-1595年),字时良,号印川,乌程(今浙江湖州)人。曾4次出任总理河道(明代主持治河的最高官员),在明代治河诸臣中是任职时间最长的一位。他负责治理黄河、运河达10年之久,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要建树,是明朝末年著名的治河专家。嘉靖44年(1565年),潘季驯首次治河。当年7月,黄河在江苏沛县决口,沛县南北的大运河被泥沙淤塞200余里,灾害空前。潘季驯提出了"开导上源,疏浚下流"的治河方案。此役共开新河140里,修复旧河52里,建筑大堤3万多丈、石堤30里,治河工程取得很大  相似文献   

13.
翻开我国古代水利史书,有一位杰出的治黄专家十分引人注目,他就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治河专家——贾鲁。贾鲁(公元1296——1353),字友恒,元末山西高平人。顺帝时因纂修辽、金、宋三史,被召为宋史局官,历任监察御史、工部郎中。晚年,他怀着平息河患、为国拯民的抱负,勇担河防使重任,主持和领导了黄河下游  相似文献   

14.
明代治河专家潘季驯,在黄河任总河时,曾有人问他,“水高堤高,不将隆堤于天乎”?意思是说:“黄河下游河道,年年淤高,水位抬高了,堤防也相应加高,这样下去,年代久远,不将大堤加高到天上了吗?”当时潘季驯曾解释说:  相似文献   

15.
张老是我国现代水利专家,他的家乡就在黄河岸边的菏泽市。他热爱黄河,关心黄河,长期从事黄河的研究与治理,同黄河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因此,在张老九十大寿之际,黄河儿女衷心祝愿他健康长寿。在我1935年参加黄河工作以前,他就是黄河水利委员会的秘书长兼副总工程师。1941~1943年,他任黄河水利委员会委员长。黄河在花园口决口后,黄河下游新修316公里黄泛西堤,既是河防线,也是国防线。在当时交通极度困难的情况下,他从西安多次辗转来河南,视察黄泛西堤,指导修防工作。我当时是比较年轻的修防段长,他曾勉励我治理黄河,不要守旧,要有创新精神,科学治河。至今仍言犹在耳。解  相似文献   

16.
胡一三 《水利学报》2001,32(3):0082-0087
本文根据实测资料说明了宽河段的滞洪效果和稳定的河道主槽对控制河势的重要作用。由于黄河下游洪水峰高量小,宽河段的槽蓄能力有利于滞洪,而且由于宽河段的滩区落淤沉沙作用,也有利于减缓河床的抬升速度。据此,作者提出“宽河定槽”的治河防洪原则。它是传统的“宽河固堤”治河策略的一个发展,也是近五十年治黄经验的总结。  相似文献   

17.
蔡铁山 《人民黄河》1998,20(7):41-42
1判断治河思想科学性的标准判断一个治河思想科学与否,是看它有没有科学的理论基础,有没有科学的治理方法,有没有治理效果,有没有回答治河依靠谁的问题。这四个方面构成完整的治河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一切科学的治河思想都必须认真回答的问题。比如明代治河名家潘季驯,总结了以往治河经验,深刻分析了黄河的泥沙症结,提出了“筑堤束水,以水攻沙”的治河方略,创造性地运用遥、缕、格、月四堤,在两岸周密布置,御水攻沙,取得了显著的治理效果。时人赞曰:“河尝秋涨而涯畛屹然,淮尝夏溢而消耗甚速。贡赋舳舻,若履枕席,转徙遗,寝…  相似文献   

18.
历代治河方略,都是立足于延长当时河道的行水时间,谨防改道。现代治河也应如是。改善黄河当前的严重局面,应当坚持不懈地搞好水土保持,减少泥沙入河;修建小浪底等水库和其他防洪减淤措施,提高黄河下游的防洪标准,减缓河道的淤积抬高;加紧研究水沙演变规律和发展趋势,不断完善减沙、减淤措施,以增强河道输沙能力,逐步把黄河下游改造成为相对地下河。我们应该有把黄河治理好的雄心壮志。  相似文献   

19.
《山西水利》2009,25(1):55-55
贾鲁(1297--1353),字友恒,元河东高平(今属山西)人,曾任工部尚书(相当于工程部长)、总治河防使(专司治河的大臣)。他的治河方法是“疏、浚、塞并举”,主要措施有三:一是整治旧河道,疏浚减水;二是筑塞小口,培修堤防;三是堵塞黄陵口门,挽河回归故道。黄河在曹县白茅决口,泛滥横流达7年。至正十一年(1351年),贾鲁主持堵塞白茅决口工程。四月兴工,  相似文献   

20.
为确保防洪安全,减少"二级悬河"的影响,黄委提出了"稳定主槽,调水调沙,宽河固堤,政策补偿"的治河方略.但由于黄河下游滩区居住有大量人口,在实施治河方略和确保滩区群众生产之间就会形成较突出的矛盾.1974年提出的滩区政策已不适应当前的形势,2000年国家出台了<蓄滞洪区运用补偿办法>,对处理滞洪区运用后的群众受灾补偿和灾后重建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有必要对黄河下游滩区享受蓄滞洪区补偿改革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