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应对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保护面临的新要求和新挑战,对所涉及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新时期下的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保护需要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的水问题治理目标和模式,其中涉及到的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包括: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多因素影响下四水问题耦合驱动机制、水环境与水资源开发保护及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作用关系、四水问题多维系统治理与保护技术及集成方法和协调多利益主体的水资源多目标协同保护与开发管理体制机制。对上述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进行了解析和阐释,总体而言需要从理论、技术和管理等多个层面进行解决。研究成果可为长江大保护与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
目前长江流域已基本形成了水资源综合利用与综合防灾减灾体系,也初步构建了水环境改善与水生态保护治理框架;但面对新时期长江大保护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还存在一些不足。深入剖析了当前存在的水资源用水方式粗放、废污水排放严重、水生生物多样性下降、局部洪旱灾害频发等问题及其特征,并基于流域水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以及内在规律,探讨长江流域水环境恶化、水生态损害、水资源短缺与水旱灾害等“四水问题”的应对策略以及协同治理方式。  相似文献   

3.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水资源是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文章总结了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以来水资源管理保护工作取得的成效,分析了新阶段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管理保护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从坚持系统治理、保护水生态环境、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提升水资源智慧管理能力、完善水资源管理保护体制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强化水资源管理保护的对策建议,为长江经济带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王孟  刘扬扬  李斐 《人民长江》2018,49(20):1-7
针对长江经济带水资源保护面临的形势和要求,从水资源保护带建设的概念和内涵出发,研究提出了长江经济带水资源保护带建设规划体系框架,明确了规划的基本原则、战略格局、建设布局以及措施体系。同时,重点围绕饮用水水源地、重要江河湖库的水资源保护,分别提出了包含陆域隔离防护带、滨水缓冲带、水域净化带的水资源保护带建设布局,以及包含有入河排污控制带、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带、生态防护林带、面源污染阻控带的水资源保护带建设布局,形成“远近结合、层次分明、从陆域到水域”的规划措施体系。研究成果对于指导长江经济带水资源保护建设规划的编制和水资源保护措施的落实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陈琴 《人民长江》2016,47(9):3-7
习总书记有关长江经济带建设系列重要讲话,强调要把保护和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对长江水资源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新形势下,如何协调保护和发展的关系,充分发挥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促进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使母亲河永葆生机和活力,事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分析了长江水资源保护面临的挑战与机遇,通过梳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新时期长江水资源保护工作的思路和举措。  相似文献   

6.
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的系统保护是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结合长江经济带的推动背景、水资源管理保护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湖北水文监测评价现状,就水文如何助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进行探讨,提出做好水文顶层设计、筑牢水文工作基础、夯实水文服务支撑等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7.
受到不断增强的人类活动与日益频繁的气候变化的叠加扰动,长江新老水问题纷繁交织。结合“十四五”规划和长江大保护的新要求,从宏观层面分析了当前长江面临局部地区缺水、涉水管理水平不足等水资源问题,沿江总磷排放超标、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特征尚不明确等水环境问题,生态容量下降、生物资源锐减等水生态问题,以及极端洪涝干旱事件频发等水灾害问题的基本态势。最后从水系统角度揭示了温度升高等气候变化因素和水电开发、航运、农业活动、城市化进程等人为因素对长江“四水”(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灾害)问题发展变化的外在驱动影响,深入剖析了长江“四水”问题之间的内在关联反馈机制,以期能够增加人们对长江水问题耦合关系的了解,提高系统治理长江水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左其亭  王鑫 《人民长江》2017,48(13):1-6
长江经济带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方面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日益加重的资源环境破坏使长江经济带经济社会的稳步高速发展受到了严重制约,必须加倍重视对长江经济带自然环境的保护,寻求更加和谐的发展模式。系统剖析了长江经济带开发与保护现状,针对开发与保护间的矛盾,总结了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关键性问题;结合"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方针,深入探析了长江经济带开发与保护的途径,提出了"和谐平衡"发展的新思路并予以解读。在此基础上,从辩证关系、和谐发展、科技创新、生态文明和严格管理5个方面,为长江经济带未来的开发与保护提供新的一揽子发展路径,并指明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以期为长江经济带的和谐平衡发展奠定理论基础,并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9.
翁立达 《人民长江》1995,26(9):63-67
长江是中国的第一大河,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对长江的水资源保护极为关注,1976年成立了长江水资源保护局,1978年成立了长江水资源科学研究所和长江水质监测中心,水资源保护管理机构、体制和法规不断完善,随着水环境监测技术的不断发展的提高,监测内容也越来越广泛。本文重要介绍长江水资源保护规划,水环境监测、科学研究和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等方面所完成的大量工作和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10.
王方清 《人民长江》2016,47(9):8-11
生态文明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对长江水资源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保护长江水资源,改善长江生态环境,协调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助推长江生态文明建设,关乎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大局。在分析长江水资源保护现状的基础上,梳理了长江水资源保护面临的新挑战和新机遇,探讨了新形势下水资源保护工作的定位,提出了新形势下长江水资源保护的思路和举措。  相似文献   

11.
经过了近5年的生态环境整治和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长江水资源开发保护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过去40多年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难以在短期内得到根除,长江生态环境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也制约了长江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如何推进绿色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双赢”是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新要求和新挑战。通过辨识绿色发展视域下长江水资源开发保护中存在的不足,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为指导思想,围绕“高效、适度、平衡、和谐”的目标,提出适应于绿色发展需求的长江水资源系统性保护的主要任务与重点工作,以期为探索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径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长江岸线是支撑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资源。南京市长江岸线管理和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着局部岸线无序占用等问题。坚持共抓长江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原则,统筹协调长江岸线保护和开发利用矛盾,提出长江岸线综合整治、促进岸线资源整合、提升长江岸线管理和保护能力的对策及建议,助推南京市长江岸线有序利用和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3.
经过近70 a的发展,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科研工作经历了从创建到逐步完善的发展历程。回顾了水资源保护规划与管理研究、水环境质量监测与质量评价研究、重大水利工程环境影响研究以及水生态保护理论与技术研究等发展历程及主要成效,展望了长江水资源保护科研重点与方向。  相似文献   

14.
正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国家一项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要求将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这就需要在深入了解长江自然和社会属性基础上,协调水资源开发利用、防洪抗旱、航运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保护的关系,探索可持续发展战略,为长江经济带发展  相似文献   

15.
蔡其华 《人民长江》2008,39(24):1-5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长江治理开发与保护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重点归纳总结了几十年来在防洪保安、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土保持与水生态保护、依法推进水行政管理、水利科技创新与治江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所取得的工作成绩与治江经验。针对新时期的治江形势与任务,为了更好地适应流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研究解决好长江治理开发中的内在矛盾,阐述加强了治江工作的紧迫性、战略性和高瞻性要求,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治江工作的重点,以及实现治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思路,即统筹安排,实现长江治理开发与保护工程的协调发展,依法行政,着力强化流域水行政综合治理,破解治江技术难题,建立并完善科技支撑与技术保障体系等重大治江战略布置。  相似文献   

16.
长江经济带水资源总量充沛,但人均水资源量以及单位面积耕地占有量处于较低水平;农业用水量超过供水总量的50%,而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低。研究长江经济带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对保护长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Malmquist-Panel Data两阶段模型,对长江经济带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时空差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水资源禀赋、节水农业发展水平、"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的实施、区域变量以及部分时间变量等对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种植结构即粮食播种面积占比则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长江经济带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时空差异特征明显。因此,对于长江经济带,应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农作物种植结构;同时,加强地区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实现长江经济带整体发展与各区域特色发展协同共进。  相似文献   

17.
保护与发展 机遇与挑战-长江水资源保护30年回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翁立达 《人民长江》2008,39(23):4-7
我国开展环境保护事业始于1975年,经过30余年的努力,取得了巨大的进步。1976年初,经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和水利电力部批准,长江水资源保护局正式成立,从1978~2002年,又相继成立了长江水资源保护科研所和长江流域监测中心,至此,以技术支撑的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工作格局初步形成。回顾了30余年来,长江水资源保护工作在水资源保护法规、水资源保护规划、水资源保护管理、水资源保护科研、水环境监测、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就目前所面临的形势任务以及未来发展,对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工作进行了前瞻性分析。  相似文献   

18.
《人民长江》2005,36(12):72-72
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长江水保所)1978年3月成立,是水利行业专门从事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保护的公益性科研事业单位。  相似文献   

19.
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需要处理好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和水灾害“四水”与社会经济的耦合关系。利用2008~2019年长江经济带“四水”以及社会经济数据,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了“四水”与社会经济系统动力学模型(SD模型),并进行了参数敏感性分析;基于目前发展态势和相关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模拟预测了2035年长江经济带“四水”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在保持当前发展趋势和满足规划的条件下,长江经济带社会经济稳步发展,2035年长江经济带GDP将是2019年的2.83倍;(2)水生态环境条件有所改善,相较于2019年,2035年湿地面积、浮游动植物多样性指数平均、COD、氨氮和总磷排放量将分别下降15%,26%,8%,10%和11%,但废水排放总量将增加27%;(3)与2019年相比,2035提水灾害风险降低,洪旱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占地区GDP比例将下降0.18%;(4)供水量和用水总量分别增加了288亿m3和310亿m3,到2035年基本保持供需平衡。针对模拟结果,提出了“四水”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情势下的治理建议,包括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调整产业结构、加强科研创新和推行节水行动。?  相似文献   

20.
基于水资源-水环境-社会经济耦合系统,构建了长江经济带水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测度其2010—2019年的水环境承载力,采用标准差椭圆、全局莫兰指数以及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究其时空格局演变和主要驱动因子。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水环境承载力由大到小依次为下游、上游和中游,排名前三的省(市)依次是上海、浙江、重庆;水环境承载力省际不存在空间依赖性,其标准差椭圆呈现稳定的东西向空间分布格局和西南走向,重心分布于湖南岳阳与湖北荆州之间;水环境承载力的首要驱动因子是万元GDP用水量,社会经济子系统对水环境承载力影响程度最大,其次为水环境和水资源子系统,且不同区域的主要驱动因子存在显著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