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和畅洲汊道近期演变及航道整治方案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充分收集和畅洲汊道实测水文地形资料,分析了该河段河床演变特点和航道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左汊口门控制工程的整治效果。在此基础上,结合该段航运发展需求和航道整治目标,提出航道整治方案设想,并就潜坝数量、不同坝间距和高程组合进行研究。分析表明,在和畅洲左汊已建潜坝的下游新建两道变坡潜坝,在增加右汊分流比的条件下,对右汊进口征润洲尾滩进行切滩,对右汊中下段航道狭窄处进行疏浚,能进一步改善右汊航道条件,该组合方案可作为下阶段重点研究方案。研究得到的河道演变特点、碍航特性分析及方案比选成果可为该段航道整治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
郑力 《人民长江》2012,43(13):10-13
长江中游沙市河段荆州长江公路大桥在遭遇1998年大洪水之后,桥区河段碍航问题更加严重,通航与桥梁安全矛盾突出。分析了沙市桥区河段的演变影响因素,并预测了演变趋势。对桥区河段的治理思路和工程措施进行了探讨,对航道整治工程的实施效果利用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整治工程能够有效改善该河段的通航条件,且对水位影响小。提出了下一步巩固完善整治工程效果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三益桥浅滩位于长江下游扬中河段左汊进口段,属典型的过渡段沙质浅滩,三益桥浅滩段北岸为著名的嘶马崩岸段,该段内既有汊道分流,又存在淮河入流,其水流、泥沙运动特征和河床变化十分复杂.基于河床演变分析和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三益桥浅滩演变特征以及浅滩成因,确立了浅滩整治思路,提出了3个整治方案,并进行了整治方案效果试验研究,分析研究整治方案实施后,对航道条件的改善以及对工程河段河势可能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长江南京以下河段深水航道整治基本原则与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江南京以下河段江阔水深,航运自然条件优越,通过河床条件的归类分析,结合航道现状和沿江两岸外部需求及限制条件,表明南京以下河段具备建设12.5 m深水航道的良好条件,但同时航道整治还存在一些疑难问题.进而从河道综合治理与利用出发,提出了深水航道整治的基本原则,并针对河床条件较差、碍航严重的典型浅滩河段,提出了初步的整治思路及相应的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5.
胡国良 《治淮》2014,(10):11-13
六坊堤河段是淮河中游的分汉河段,河势复杂,现状过流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为提高河道的过流能力,必须对该段河道进行整治。根据多年实测地形资料,分析该段河床演变趋势,为河道整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长江中游沙洲水道位于武汉至安庆航段,沙洲水道全长约20 km,河段属于向右弯曲的分汊河道。随着三峡水库蓄水后来水来沙条件的变化,沙洲水道河势呈恶化的趋势,影响到了长江航运。为此,根据长江航道沙洲河段实测水沙数据,利用河床演变学理论,对其河道特性、近期演变规律和成因展开了分析,并对河床未来的演变趋势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在无工程条件下,沙洲河段的演变趋势向不利方向发展,尤其是黄冈公铁两用长江大桥和鄂黄长江公路大桥附近的边滩及其下游河段较为严重,可能会危及到航道畅通。因此,为了保障航道畅通,必须尽快实施航道整治工程。  相似文献   

7.
南京河段经过多年治理和开发,岸线开发利用程度较高,充分发挥了该段黄金水道的经济和社会功效。多年来南京河段河势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经历了多次系统整治,但仍有某些深水港区变成了淤积区,需要依靠持续的年度疏浚来维持港区正常运行。以梅山港区为例,在南京河段系统整治后的边界条件基础上,通过分析河道演变、淤积物来源以及数学模型计算等,研究了港池维护性疏浚与河势变化的相互影响。结果表明,河势变化对港池淤积影响是显著的,港池维护性疏浚对河势变化影响是微弱的;经过多次治理之后,南京河段目前宏观上处于相对稳定态势,港池淤积物主要为汛期落淤悬沙,且疏浚量和回淤量相当。  相似文献   

8.
长江石首河段航道整治工程行洪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长江石首河段航道整治一期工程河段近期河床演变特点及演变趋势,采用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计算分析了工程对河道水位及流场等的影响,并综合分析了工程对河势和行洪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拟建工程实施后不会对该河段行洪及河势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但局部河势仍会有一定的调整。该研究成果可为航道整治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长江干线航道以云南水富至长江口,素有"黄金水道"之称。然而,长江干线部分河段河道蜿蜒曲折,滩多水浅,成为了长江黄金水道的"瓶颈",有必要通过航道整治等措施来改善和提高长江干线航道通航能力。但是大规模的航道整治会对防洪、河势带来一些不利影响。为了研究这种不利因素的影响程度并提出对策措施,选取了长江中游典型河段盐船套至螺山段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长江防洪实体模型开展了航道整治工程方案实施前后系列年动床模型试验,研究了工程方案实施前后该河段冲淤变化过程、冲淤规律、数量及分布,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工程方案实施后对该河段的河势及防洪产生的影响。研究成果可为该段航道治理工程方案的优化及河势控制工程规划、设计等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长江石首河段航道整治一期工程河段近期河床演变特点及演变趋势,采用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计算分析了工程对河道水位及流场等的影响,并综合分析了工程对河势和行洪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拟建工程实施后不会对该河段行洪及河势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但局部河势仍会有一定的调整。该研究成果可为航道整治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水库与河道采砂共同作用下的河道演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库与河道采砂共同作用下的河道有其独特的演变进程。以闽江下游河道为例,对水库及河道采砂作用下的河道演变情况进行初步分析,探讨了两者联动作用下的河道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在水库清水下泄及河道采砂共同作用下,闽江下游河床的演变主要表现为河床纵横向的大幅度下切,河道断面面积显著扩大,河床泥沙损失量极大。在采砂得到禁止的北港,河床则较为稳定,冲淤幅度小。水库与河道采砂引发的河床演变均是使河床形态朝着与水沙条件相适应的平衡状态发展,两者作用下的河道演变呈现出3个特征:河道冲刷加剧,河床下切幅度明显;河床演变规律复杂,演变趋势难以准确预测;演变带来的不利影响非常严重。  相似文献   

12.
长江镇扬河段世业洲汊道近期演变与整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业洲汊道上承仪征水道,下接六圩弯道,百余年来支汊在左、主汊在右的状况未发生改变,但汊道从稳定到左汊缓慢发展、右汊相应萎缩的变化十分清晰。从分流比、断面要素等方面分析了长江镇扬河段世业洲汊道近期河床演变情况,概述了近期汊道整治情况,指出了汊道目前存在的问题与不利影响,根据和畅洲汊道整治教训,进一步提出世业洲汊道整治对策。  相似文献   

13.
分析黄河下游游荡型河道河势的时空演变规律,为进一步认识黄河下游河道演变特征、开展河道整治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价值。在系统收集、整理1960-2015年黄河下游游荡型河段典型断面的河势观测资料基础上,利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和Fisher断点检验方法分析1960-2015年黄河下游游荡型河道典型断面多年平均河宽及主流线迁移速率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近60年黄河下游游荡型河道在平面形态上呈藕节状分布,而其主流线调整速率的时空分布规律并不显著;黄河下游于店断面、禅房断面是平面藕节状分布的关键节点,将全河段划分为3段(第一段铁谢至于店断面,河宽均值为1 627m;第二段于店至禅房断面,河宽均值为1 477m;第三段禅房至高村断面,河宽均值为1 074m)。  相似文献   

14.
在探明闽江下游天然河道河沙储量的基础上,分别从水动力作用和人为挖沙两个方面预测闽江下游河床演变的趋势,提出了基于水动力作用引发河床演变的“三类分区”假说和基于人为挖沙引发河床演变的“四区分类”假说,并分别给出了水动力和人为挖沙对河道关键断面水位变化规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为挖沙对闽江下游河道演变的影响大于水动力作用对天然河道的影响。闽江下游河床演变研究工作对其堤防安全、闽江口湿地保护、城市饮用水安全、跨江桥梁及沿江公路安全、航运和沿江城市污染物排放控制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通过长江中游沙市站的实测水沙、断面资料的分析表明,沙市站河槽形态的调整对水沙变异存在一定滞后性。为了研究沙市河段河床演变的滞后响应规律,从3个方面对适用于黄河流域的河床演变滞后响应模型进行改进:①以沙市站多年平均枯水位下的断面面积作为滞后响应模型的特征变量;②引入“年组合流量”概念;③在模型迭代公式中使用分段函数,从而得到适用于沙市河段的河床演变滞后响应模型。利用模型迭代公式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河床演变滞后响应模型计算精度R2处于0.7~0.8之间,可以很好地描述沙市站河槽形态的调整规律。  相似文献   

16.
1 IntroductionTheLowerJingjiangsectionislocatedonmiddleChangjiang (Yangtze)River.Thisriversectionisatypicalmeanderingstreamwithmeanderingchannelswherefloodscannotbesmoothlyreleasedanddifficultyencounteredinnavigation .Studiesonandplanningforrivercutoffo…  相似文献   

17.
潘庆燊 《人民长江》2002,33(Z1):40-45
River cutoff works have been implemented on Lower Jingjiang section for 30 years. Engineering practices have shown that channel straightening has been the river regulation measure for the permanent control of the meandering Lower Jingjiang section. River cutoff have been carried ou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evolution property of meandering rivers and these works have brought about expected benefits. It has also been noted that certain aspects in river cutoff had not been fully understood. River cutoff is a dynamic engineering. River channel evolution properties shall be fully understood so as to adroitly guide actions according to circumstances in cutoff works. In addition, river channel evolution observation and engineering effectiveness monitoring should be strengthened with a view to update the designs. The diversion canals for channel shortening are of great importance that will account for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river cutoff works. The newly formed river channels and the river regime control works on the adjacent upper and lower reaches are guarantees for river cutoff works to be brought into play in the long run.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系列径流泥沙过程对河床演变的累积效应,对黄河内蒙三湖河口-昭君坟河段,进行了5种不同系列年水沙过程的河床演变试验研究.规划整治工程方案因归顺河势,有效减少了主槽淤积;调水方案流量Q< 400m3/s出现几率低,有效减小了小水淤积.不同方案累积淤积量还与高含沙支流洪水的入汇几率有关,入汇次数多,淤积量大;同时也对模拟河段局部纵剖面演变有重要影响.当水沙系列过程使得小流量过程占优时,河相关系(√B)/H增大,平滩流量降低;数据分析表明汛期来沙系数S/Q与河相系数(√B)/H间存在对数型关联性,说明汛期水沙条件是影响河道断面形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黄河下游宽河段河床边界条件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勇  翟家瑞 《人民黄河》2000,22(11):1-2
受水沙条条件及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黄河下游河床边界近年来发生了很大变化,通过对不同时期下游卫星照片、地形资料及河道横断面变化的分析,阐明了河道不同部位边界条件的变化特征:与50年代相比,近年来水河槽尤其是主槽过洪宽度和过水面积明显减小,原本开敝通畅的滩区受生产堤及拦滩道路、渠堤的影响变得封闭不畅,滩唇高仰、堤河低洼的局势进一步加刷。  相似文献   

20.
长江口北港河势演变趋势及工程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20世纪末以来,长江口北港上口通道的河势变化及重大工程的影响,对北港历年-5 m和-10 m等深线变化、主泓线变化、典型断面形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北港主槽与其分流比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性;20世纪末以来,北港上口分流通道相对稳定,但呈不断下移、逆时针偏转态势;北港逐步向单一河槽方向演变,主槽将恢复为上段偏北、下段偏南的微弯河道形态。分析结论说明:中央沙、青草沙工程的建成有利于继续维持北港这种发展态势,并使其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后达到新的冲淤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