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不仅涉及地区范围广、投资巨大,而且种类繁杂,能否对治理效益进行客观有效地评价,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文章以大凌河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为研究对象,利用层次分析法与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一套全面客观的效益评价体系,对近6年该流域的水土保持治理效益进行有效分析,该评价体系对于辽宁省水土保持工程的建设具有指导与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白石水库流域各项综合治理工程的修建,河道受到了更多人为因素干扰,水沙条件发生极大改变。新的水沙条件使大凌河中下游河段产生了新的演变趋势。本文以白石水库流域上窝堡(大城子)、朝阳、义县、凌海4座水文测站实测水沙数据为基础,分析研究白石水库流域近期来水来沙特性,以及水沙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趋势走向,为大凌河保护区流域日后的综合治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大凌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状况,针对当地的水土流失采取了以全系列生态护坡、土壤生物工程和复合式生物稳定技术为主的河道生态护坡技术。选择将层次分析法和Topsis法两者有效结合的方法,针对大凌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效益进行了全方位评价,得到如下结论:水生植物面积、治理面积、林地面积是整个大凌河流域水土保持治理效益评价体系的关键点;整个大凌河流域的水土流失现象被有效控制,整体态势向良性发展。层次分析法和Topsis法两者有效结合是科学可行的,适用于各个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效益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大凌河流域水土流失状况分析,提出流域近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各项措施,预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完成后带来的各种效益,为开展全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研究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5.
从环境、供需平衡与经济社会需求的角度构建多目标水资源优化模型,然后根据用水效益比,确保了流域内各分区用水效益的公平分配,将目标优化问题利用三步法转化为单目标问题,并对运算过程进行简化处理,以大凌河流域为例验证了该方法的适用性与准确性。研究表明:大凌河流域盘锦分区水资源配置效益受其他分区配水影响较为显著,由于水库调蓄优化作用大凌河下游区域配置效益变化不大;大凌河流域在夏季的需水量最大,相对于其他季节其用水满足度相对较低,而在冬季、春、秋季的效益比值在0.90以上;在来水频率为50%、75%、95%条件下的缺水率分别为3.11%、3.75%、3.94%。农村生活与城镇生活用水在2020年基本得到满足,而对于生态环境与农业灌溉缺水量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大凌河流域水资源及开发利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本文对大凌河流域水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程度进行了分析,提醒人们认识到大凌河流域缺术的严重性和主要原因.以实现对大凌河流域水资源的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7.
大凌河中上游水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凌河流域土壤侵蚀治理一直是该区域控制水土流失的主要工作重点。本文基于朝阳水文站1960—2016年的实测水沙数据,在详细分析气象站汛期逐日降雨量的基础之上,利用累积矩平等和滑动平均法对大凌河流域的水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大凌河输沙量变化在20世纪70年代较为显著,且径流量和输沙量最大,2010—2016年的径流量变化较为显著;流域内水沙变化特征呈现出阶段性特征,且输沙和径流量整体呈下降趋势;生态治理措施实施后,流域内径流量和输沙量明显减少,综合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8.
为真正实现对大凌河流域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合理利用、有效保护,对大凌河流域的地表水水资源状况、入河排污口状况进行了分析评价,并对流域的主要河流水质、水功能区水质进行了全面评价,提出了大凌河流域地表水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拟选择吉兴小流域为例证,对目前项目区进行整体分析,并对其进行效益评价和流域治理经验的总结,对流域治理对保护黑土地可持续发展情况进行探讨.文中通过比较2004年到2006年间吉兴小流域经过综合治理,其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综合效益指标值的高低,来判断流域综合治理在这段时间系统内部效益的变化,从而达到综合计量和评价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大凌河流域水资源现状分析与可持续利用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凌河流域是辽宁省一个干旱缺水的流域,充分研究大凌河流域水资源状况,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意义重大。在对大凌河流域的水资源特点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对策,为今后水资源开发利用及水资源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