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全面叙述了鲁布革坝自1987年1月开始填筑,至1991年6月的变形、渗流、土压力原型观测结果的整理分析,及对其安全评价。经初次正常高水位运行,大坝是安全的,但也存在一些应予重视的不安全因素,如两岸剪切位移、拉伸位移均较大,可能使心墙与两岸混凝上垫层接触不紧密;接触面的抗渗条件也比心墙内部差,以及在坝顶接触面部位产生裂缝等。  相似文献   

2.
鲁布革坝的原型观测(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全面叙述了鲁布革坝自1987年1月开始填筑,至1991年6月的变形、渗流、土压力原型观测结果的整理分析,及对其安全评价。经初次正常高水位运行,大坝是安全的,但也存在一些应予重视的不安全因素,如两岸剪切位移,拉伸位移均较大,可能使心墙与两岸混凝土垫层接触不紧密;接触面的抗渗条件也比心墙内部差,以及在坝顶接触面部位产生裂缝等。  相似文献   

3.
为了优化设计和安全评价,对某300 m级超高直心墙堆石坝和作为比较方案的斜心墙堆石坝进行了三维有限元应力变形计算。对坝体堆石料采用邓肯张E-B非线性弹性模型,对高塑性黏土与混凝土结构接触面采用Goodman单元模型,分43级荷载对坝体的施工和蓄水过程进行模拟,比较分析两种坝型在蓄水期坝体和心墙的应力和变形性状。结果表明,相对直心墙方案,斜心墙方案计算所得坝体的最大水平位移相对较小,垂直沉降较大。斜心墙方案下心墙两岸坝肩处高应力水平区域有所减小,可以适当改善心墙上游面单元的应力和变形条件。斜心墙方案下心墙的拱效应相对较弱,其抗水力劈裂的性能稍好。  相似文献   

4.
大西沟水库的安全直接关系到下游乌拉泊水库和乌鲁木齐市的安全,为此对大西沟水库沥青心墙坝进行了三维稳定渗流计算分析,结果表明:①F126,F130等组断层穿过心墙坝基,对渗流场的影响较大,使通过坝基的渗流量增大,心墙底部渗透坡降也增大,这将加大渗流对心墙底部的冲刷,因此,心墙底部断层处,防渗处理非常重要。②灌浆帷幕的渗透性与所在岩基的渗透性相差不大,灌浆帷幕的防渗作用不明显,两岸用延伸帷幕灌浆长度来增加防渗效果不明显;同样心墙底宽的灌浆帷幕的防渗效果也不明显,而心墙底宽的大小却对心墙底部渗流场的影响变得明显。  相似文献   

5.
摩擦接触单元及其分析方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在垂直或倾斜度较陡的土和结构物的接触面上,由于土体沿接触面方向应变的累加,在接触面上会产生较大的相对位移,远超出接触面两种材料之间的极限剪切位移而发生摩擦滑移。本文提出摩擦接触单元,并建议在接触面采用摩擦迭代,包含坝体非线性应力迭代而取得收敛的双重迭代方法,在带有刚性心墙土石坝、设有混凝土防渗墙的地基等非线性有限元计算中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6.
结构型式及接触面参数对防渗墙应力变形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伊朗的塔里干粘土心墙堆石坝为例,通过三维非线性有限元计算不同影响因素下其防渗心墙的应力变形,具体考察了该防渗墙的11种结构型式(方案)及墙-土的Goodman接触面模型中4个参数Rf、K1、n、δ对应力变形的敏感性。结果表明:(1)与刚性防渗墙相比,塑性防渗墙可显著改善墙体的应力状况,但会墙大墙体的坚向位移,因而在材料的选择上应结合实际综合比较;嵌岩深度对刚性防渗墙墙身的应力影响较大,宜在满足坝体防渗的前提下适当减少嵌岩深度。(2)比较而言,Goodman接触面模型参数对防渗墙应力的影响明显大于其对位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三峡工程茅坪溪防护土石坝施工期安全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三峡工程茅坪溪防护坝的安全监测布置和沥青混凝土心墙的施工期的温度变化,如墙体突破软化点的深度,通过资料分析并及时调整施工程序,控制了因两侧过渡料碾压不均衡产生的墙底接触面错动。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三峡工程茅坪溪防护坝的安全监测布置和沥青混凝土心墙在施工期的温度变化,如墙体突破软化点的深度。通过资料分析并及时调整施工程序,控制了因两侧过渡料碾压不均衡产生的墙底接触面错动。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三峡工程茅坪溪防护坝的安全监测布置和沥 青混凝土心墙在施工期的温度变化,如墙体突破软化点的深度。通过资料分析并及时调整施工程序,控制了因两侧过渡料碾压不均衡产生的墙底接触面错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澄碧河水库大坝混凝土心墙防渗效果和土坝变形观测资料分析认为:大坝混凝土心墙防渗作用显著,但坝体填土质量差是造成坝顶心墙两侧路面不均匀沉陷的主要原因,观测资料表明,大坝沉陷、水平位移符合土坝变形规律,大坝抗滑稳定安全。  相似文献   

11.
糯扎渡水电站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尤其是坝址右岸存在的构造软弱岩带,对坝基的工程地质条件影响极大,该软弱岩带存在渗透变形问题。文章针对渗透变形稳定问题进行了专门的现场试验研究,并对试验过程、方法、要求和成果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论述,为本工程水工建筑物布置和右岸坝基防渗处理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也希望这一试验方法能为其它工程解决类似问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白鹤滩水电站地下厂房层间错动带渗流控制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鹤滩水电站地下厂房洞室群规模巨大,层间错动带C2贯穿左岸地下厂区整个防渗线路,由于其性状差、透水性强、允许渗透比降小,是左岸厂区主要渗漏通道,因此,提高C2的防渗能力和渗透稳定性,防止形成集中渗漏通道,对左岸厂区防渗体系至关重要。为此,采取截渗洞、系统帷幕灌浆和排水孔幕相组合的防渗排水工程措施,通过三维渗流场有限元计算及帷幕灌浆试验对防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截渗洞和帷幕灌浆能有效截断渗漏通道,排水孔幕排水降压效果显著,C2渗透系数的变化对地下厂区上游侧渗流场影响不大; C2影响孔段可灌性好,灌后能够满足透水率小于1 Lu的工程防渗要求; C2渗流控制措施总体合理有效,但是排水孔揭穿C2部位渗透比降较大,最大可达7. 0,蓄水初期应重点关注,避免发生渗透变形。  相似文献   

13.
吴忠  谢宵易 《红水河》2002,21(3):30-34
金山水电站在右岸山体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右岸山体发生变形,经分析认为右岸山体顺坡卸荷裂隙、山体本身存在的F8及F13断层组合体及雨水的渗入是使山体发生变形的主要原因,工程处理措施采用削坡减载、建立山坡截排水系统、F13断层局部置换及表面封堵、延长并加深右岸帷幕及局部锚杆支护处理,右岸山体变形最终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4.
为深入认识向家坝水电站左岸近坝边坡的抬升变形现象,利用流固耦合数值试验研究了岩体的扩容变形机理,在此基础上采用流固耦合数值分析方法对向家坝水电站左岸近坝边坡的抬升变形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近坝边坡抬升变形的空间分布,并对泄压孔泄压对抬升变形的控制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岩体扩容体积应变随岩体渗透系数增大而增大,随变形模量增大而减小,岩体初始应力对抬升变形的影响微弱;渗流场改变是引起近坝边坡抬升变形的直接诱因,边坡抬升变形是岩土体内渗流场和应力场相互作用的结果,采用流固耦合理论揭示近坝边坡的抬升变形机制是合理的;深层泄压孔可以有效控制近坝边坡的抬升变形量。  相似文献   

15.
李家峡水电站大坝基础处理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家峡三心圆双曲拱坝,坝高库大、坝基岩体中断层、层间挤压带、裂隙较发育,岩体完整性较差,主要地质问题有:左坝肩F20上盘岩体稳定,边坡蠕动:河床F50 ̄F20之间岩旬度较低可能渗漏:左岸F24、右岸F27岩体;及某些局部渗漏问题,在设计中进行了坝肩抗滑稳定、变形稳定分析研究,采取了一些常规处理和特殊处理措施。经处理后,两坝肩抗滑安全度满足规范要求;坝基变形特征有了改善;左F26、f20,右F27能  相似文献   

16.
混凝土重力坝的渗流和变形研究对水利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辽宁省胜利水电站为例,对库水位升降的非稳定工况下的大坝右岸坝肩与山体结合部的渗流场进行了研究,结论可以为大坝的稳定性评价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大梁水库是万家寨引黄工程北干线上的调节水库中最重要的一座。水库防渗层主要靠库区第三系N2红黏土层,由于红黏土层分布不均,左右坝肩存在N2红黏土局部缺失和湿陷变形,造成右岸向井西煤矿采空区产生永久渗漏和左岸邻谷渗漏问题。为减小水库渗漏损失及渗透破坏,在水库左、右岸采取塑性混凝土防渗墙防渗,形成水库完整防渗体系。  相似文献   

18.
三峡工程一期土石围堰是前期工程的关键单项工程,在围堰运行期,对围堰堰体、柔性防渗心墙及渗流渗压状态进行监测和分析,掌握围堰运行全过程的工作性态,以确保围堰本身的安全以及三峡右岸一期工程的安全顺利进行。分析表明:围堰堰体的工作性态基本正常,变形在空间上协调;柔性防渗墙防渗效果明显,应力状态安全稳定;除局部地段渗流量较大外,渗流状态基本正常。目前围堰是稳定安全的。  相似文献   

19.
硗碛大坝坝基廊道结构缝渗漏原因分析及处理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变形和测压管水位2个方面对硗碛大坝坝基廊道纵0+168.12结构缝渗漏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结构缝变形过大是造成渗漏的根本原因。对结构缝进行水溶性聚氨酯灌浆处理后,渗漏现象消失,结构缝左侧、防渗体下游的测压管水位仍与库水位相关,但呈逐年下降的趋势;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坝后渗流量进行分析和预报,结果表明坝后渗流量基本稳定,从而得出水溶性聚氨酯灌浆处理对于改善该结构缝的防渗性能具有明显效果,但结构缝左侧灌浆平洞上部防渗体系可能仍存在局部缺陷的结论。同时,对"防渗墙+廊道+心墙"联合防渗体系今后的观测、检测和计算分析亦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